複合鋁箔袋無溶劑複合的七句口訣
複合鋁箔袋無溶劑複合的口訣一:膠黏劑,和油墨,匹配測試要記牢
在正式生產前,應對含顏料成分的油墨(如透明黃、桃紅等顏色的油墨)與無溶劑膠黏劑進行有針對性的相容性測試。
我們知道,無溶劑膠黏劑的分子量較小,其表面具有極強的滲透能力,對油墨的混溶能力主要表現在低分子量熟化階段,一般判斷油墨是否會與無溶劑膠黏劑發生混溶現象,需要待無溶劑複合製品熟化4個小時後再進行判斷。
另外,我們還可以模擬實際複合過程來判斷油墨與無溶劑膠黏劑是否會出現混溶現象,具體方法為:採用A/B混合膠,將印刷薄膜與光膜(或鍍鋁膜)壓實貼合,然後將貼合在一起的薄膜放入烘箱中熟化一段時間,觀察印刷圖文邊緣是否出現不清晰的現象,若不清晰,則表明發生了混溶現象。
複合鋁箔袋無溶劑複合的口訣二:冬天時,室溫低,別忘預熱混合膠
在冬季室溫較低的情況下,應事先將A/B混合膠放入熟化室進行預熱,預熱溫度一般在45℃左右,這樣將A/B混合膠倒入膠桶時,就不會因溫差過大而使膠桶中的A/B混合膠產生溫度波動。但是,A/B混合膠不能長時間放置在熟化室,否則可能會引起其中的消泡劑成分失效。
複合鋁箔袋無溶劑複合的口訣三:A、B膠,混配比,要等溫度穩定再計量
計量泵以體積來計量膠黏劑的混配比,當溫度變化時,膠液密度也會隨之變化,由於A、B兩種組分的膠黏劑密度不同,因此二者的密度隨溫度變化的比例也不同,這樣就會導致低溫時測得的A、B膠混配比與溫度上升到正常溫度時測得的A、B膠混配比有一定的出入。所以每個工作班組開機前,應待混膠機溫度穩定後再計量A、B膠的混配比。
複合鋁箔袋無溶劑複合的口訣四:膠桶中,溼度值,太大太小都不好
A膠的主要成分是-NCO,其易與空氣中的水分發生交聯反應,一般,如果A膠桶中膠黏劑表面出現結皮現象,則表明A膠表面已發生交聯反應。而且,當空氣溼度較大時,膠桶中空氣的水分含量也會較高,因此有必要採用乾燥劑對膠桶中的空氣進行過濾乾燥。若干燥劑吸溼變色,則表明其吸溼效率變差,此時應對其重新烘乾後再使用。有些軟包裝企業採用在A膠桶中充入N2的方法來排除膠桶中的空氣,效果也較好。
複合鋁箔袋無溶劑複合的口訣五:計量間隙要準確
計量間隙在不同計量輥溫度下會有所變化,這樣就會導致計量不準,而且溫差越大,計量間隙偏差越大,甚至還會損傷計量輥表面。
複合鋁箔袋無溶劑複合的口訣六:鋼輥溫度應合理
塗布鋼輥溫度與計量輥溫度是分別控制的,均可根據膠黏劑的黏度-溫度特性進行設置,一般塗布鋼輥溫度較計量輥溫度高約5℃,這樣可以進一步降低膠黏劑的黏度,提高膠黏劑的流平性,從而得到更好的複合外觀。另外,還要補償因塗布基材溫度較低而從輥面帶走的熱量,以保持塗布鋼輥表面的實際溫度。
複合鋁箔袋無溶劑複合的口訣七:收卷溫度控制好
複合膜收卷後要求其表面保留一定餘溫,以保持內外熟化效果的一致性。由於無溶劑複合產品收卷直徑大、熟化溫度(35~40℃)較乾式複合低,因此僅靠外部傳熱不能保證複合膜卷中部的熟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