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自建房,雖然家家戶戶都會建房子。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很專業,很多人都是「門外漢」,做什麼只能聽取別人的意見。在建房過程中,包工頭做些什麼都不知道,想忽悠你就忽悠你。今天我們就來了解農村建房一些基本詞語,讓自己成為建房「小專家」。
一、建築材料類
1、混凝土(又名砼):由膠凝材料(比如水泥)、水和骨料等按適當比例配製,經混合、攪拌、成型的一種人工石材。
2、骨料:用於攪拌混凝土火砂漿的砂、碎石的總稱。
3、砂漿:由一定比例的沙子和膠結材料(如水泥)加水和成的建築材料。
4、砌塊材料:紅磚、水泥磚、多孔磚。
紅磚:高溫燒制機械成型的燒結型建築磚塊,紅磚建房最常見。
水泥磚:不經高溫煅燒而製造的一種新型牆體材料,用來代替現在被禁止的生產的紅磚。
多孔磚:主要適用於磚混結構的承重部位。孔洞率等於或大於15%,用來代替紅磚。
5、模板和模板支撐:
模板:混凝土或者鋼筋混凝土成型的模具。
模板支撐:利用鋼或者木桿支撐模板的支架。
6、腳手架:解決垂直和水平運輸而搭設的各種支架。
二、建築圖紙名詞
1、標高:表示建築物某一部位相對於基準面(標高的零點)的豎向高度。
2、室內地坪:(又名±0.000)室內一層地面標高。
3、烈度:地震發生時,在簸箕範圍內一定地點地面震動的激烈程度。
4、抗震等級:以框架結構為例,抗震等級劃分為四個等級,以表示其很嚴重、嚴重、較嚴重以及一般的四個級別。
5、設防烈度:按國家歸家的權限批准作為一個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地震烈度。通俗的將就是建築物需要抵抗地震波對建築物的破壞程度,要區別地震等級。一般為6-9度。
三、土石方結構
1、地基和基礎:大家要區分,基礎是建築物(房子)的一部分,地基是土層。
基礎是指建築物地面以下的承重結構,如基坑、承臺、框架柱、地梁等。
地基是指建築物下面支承基礎的土體或巖體。
2、持力層:直接承受基礎荷載的一定厚度的地基土層。
3、基礎回填:將土重新填入開挖的溝渠或者基礎牆的空隙。
4、打夯:人工打夯或者打夯機吧基礎砸實。
5、放坡:為了防止土壁塌方,確保施工安全,當挖方超過一定深度,其邊沿房放出足夠的邊坡。
四、基礎和結構
1、條形基礎:基礎長度遠遠大於寬度的一種基礎形式,常用於磚混結構。
2、獨立基礎:當上部建築採用框架結構或單排結構承重,基礎常採用獨立式基礎。
3、筏板基礎(滿堂基礎):建築物荷載較大,地基承載力較弱,常採用砼底板筏板承受建築物荷載,形成筏基。
4、磚混結構:建築物中豎向承重結構的牆柱採用磚或者砌塊建築,橫向承重的梁、板樓、屋面板等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
5、框架結構:由梁、柱、板組成框架共同抵抗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
五、梁牆柱板
1、懸挑:部分或者全部建築物以下無支持物(或支座),給人一種不穩定感。
2、跨數:兩支座之間算一跨,比如柱和牆。
3、圈梁:沿建築物外牆四周及部分內橫牆設置的連續封閉的梁。
4、構造柱:在牆身的主要轉交部位設置的豎直構件,其作用是與圈梁一起組成空間骨架。
5、過梁:放在門、窗、或預留洞口上的一根橫梁。
6、框架梁:至兩端與框架柱相連的梁。
7、框架柱:在框架結構中承受梁和板傳來的荷載,並將荷載傳給基礎。
8、女兒牆:建築物屋頂外圍的愛強,是處理屋面與外牆形狀的一種銜接方式。
9、山牆:建築物兩端的橫向外牆成為山牆。
六、零星構件
1、踢腳線:貼在牆最下端的一行瓷磚院子類的類似於保護線的東西。
2、挑簷:屋面挑出外牆的部分,主要是為了方便做屋面排水,對外牆也起到保護作用。
3、天溝:建築物屋面跨建的下凹部分。
4、雨蓬:建築物入口處和頂層陽臺上部泳衣遮擋雨水和保護門外面授雨水侵蝕的水平構件。
5、散水:在建築周圍鋪的用於防止雨水和生活用於滲入的保護層。
6、泛水:牆與屋面或者說是所有需要防水處理的平立面相處進行的防水處理,說白了就是用防水材料把牆角包住。
農村自建房,了解建房相關知識,在施工的時候能起到很好的監工作用,為建房做好準備!希望我們都能建自己喜歡的,漂漂亮亮的房子。大家還有什麼想知道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