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CMO與上下遊產業的關係分析

2020-11-29 生物谷

1、上遊行業

上遊行業為精細化工行業,其提供的基礎化學原料經過分類加工後可形成專用醫藥原料,逐漸加工形成原料藥起始物料、cGMP 中間體、原料藥和製劑。醫藥 CMO 行業的業務鏈一般是從專用醫藥原料開始。

上遊精細化工產品的質量和價格波動對醫藥 CMO 企業的發展有如下影響:

(1)化學藥的源頭來源於化學原料,醫藥 CMO 企業在源頭上進行質量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質量事故的風險。一般醫藥 CMO 企業都會對供應商進行甄選,其中質量和相應的審計是關鍵因素。

(2)精細化工行業產品的價格波動也對醫藥 CMO 企業產生影響。尤其是進入臨床後期和商業化階段後,醫藥 CMO 企業為了保證供貨能力,對原料的需求很大。作為醫藥原料的精細化工產品價格的波動會對本行業產生不利影響,故一般醫藥 CMO 行業會選擇從不同的供應商中採取競價方式挑選,以優化供應鏈。

(3)上遊產品技術水平也會對醫藥 CMO 企業造成影響。製藥公司積極與醫藥 CMO 企業一起尋求工藝的優化和成本降低,在技術的推動下藥物原料藥價格的下滑也成為必然趨勢。但是部分上遊精細化工行業的產品技術相對老舊,生產成本較高,這種上下遊技術的不匹配會影響本行業盈利空間,故優秀的醫藥CMO 企業還必須掌握如何控制上遊關鍵原料的供應鏈。

2、下遊行業

下遊行業為醫藥行業。為穩定供應鏈、控制外包服務質量,目前各大跨國製藥企業更傾向與少數核心供應商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這種合作關係是建立在長時間考核和磨合的基礎上,雙方相互支持、互惠互利。在提供醫藥CMO 服務的過程中,根據製藥企業和生物技術公司不同的要求,醫藥 CMO 企業與委託方的關係可以分為委託方提供工藝路線和委託方不提供工藝路線兩種情況:

(1)委託方提供工藝路線

在委託方提供工藝路線的情況下,醫藥 CMO 企業需要採取 「技術轉移(Technology Transfer)」方式進行工藝的消化和優化,即在委託方提供的工藝路線基礎上,憑藉自身技術優勢、生產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項目綜合管理能力,將委託方的技術轉移至自有設備的生產中,以達成目標。

製藥企業提供的工藝路線不可能簡單複製,對醫藥 CMO 企業的生產工藝要求較高。如果醫藥 CMO 企業採取簡單複製、不對工藝優化作深入的研究,則放大生產失敗的概率較大。尤其近年來,臨床新藥的委託方經常提供實驗室內克級產品的路線基礎,如果無深厚技術基礎的醫藥 CMO 企業進行全面細緻的研究、開發和優化,其放大生產的失敗幾乎是必然的。醫藥 CMO 企業必須進行一系列的技術研發、工藝優化、破壞性實驗、參數調整等確保生產的順利進行。在臨床後期和藥品上市後,委託方的最終目的是降低成本,技術轉移後的報價能否被下遊客戶接受是對醫藥 CMO 企業的最大挑戰,而技術轉移的核心在於要求醫藥CMO 企業有著大量的經驗和技術積累、以技術創新對原有工藝進行改進從而真正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這也使得醫藥 CMO 企業進入門檻較高。

(2)委託方不提供工藝路線

在委託方不提供工藝路線的情況下,醫藥 CMO 企業將自行負責所有路線的設計、工藝的開發。委託方可能只提供某一化合物的化學結構、並未掌握核心生產工藝或其現有工藝不適合放大生產,所有與之對應的放大生產甚至規模化生產的工藝路線及配套分析測試、質量控制標準都需要醫藥 CMO 企業自行研發設計,故對醫藥 CMO 企業有著更高的要求。目前全球僅有包括發行人在內的少數公司能提供此類服務,藥物開發過程中涉及到眾多化學工藝、化工工程、安全評定等跨學科的合作。

(3)智慧財產權的權屬

製藥公司與醫藥 CMO 企業一般會在供貨協議中約定智慧財產權的歸屬:

① 新藥的化學分子結構系由製藥公司提供、或由製藥公司委託 CMO/CRO公司進行研發,故與新藥分子結構相關的智慧財產權均歸製藥公司所有;對於已上市藥物及其活性成分,製藥公司已獲得相應專利。

② 對於項目開發過程中由製藥企業提供的生產工藝及技術,其所有權歸製藥企業所有,且 CMO 企業不得用於其他用途。

③ 對於項目開發過程中由 CMO 企業研究開發的生產工藝和技術,其智慧財產權歸 CMO 企業所有。該所有權的歸屬有研發生產記錄、QA 檢測和放行記錄、企業內部郵件等作為法律依據。雙方也可以按照協議約定履行,比如雙方可約定製藥企業可有償或免費使用相關工藝和技術;如果協議沒有約定,則與工藝相關的智慧財產權歸 CMO 企業所有。

對於醫藥 CMO 企業來說,製藥工藝是其核心競爭力,以上第三點中提到的CMO 企業自行開發的技術的所有權歸屬是指運用於具體產品的技術,專利的申請也是將具體產品和技術綁定的;但一旦離開具體產品或化合物,就不存在以上限制。例如公司自主開發的連續性反應技術、生物轉化技術和固相化過渡態金屬催化技術都是具有普遍應用意義的技術平臺,可用於多種重磅藥物的生產中,有較大的技術開發空間。

醫藥 CMO 企業通過搭建技術平臺開發出的新技術和新工藝是其主要的營銷手段,某一項技術可以在多種藥物原料藥的生產中得到產業化運用,醫藥 CMO 企業尋求的是能與這項技術相契合的藥物(一般是市場前景良好的重磅藥物),獲得製藥公司的訂單。通過「銷售技術」得到後續訂單的核心競爭力並不受任何限制。(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中國生物醫藥外包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0-2026年)
    二、國內cmo市場格局分析c      1、國內cmo發展情況分析n      2、國內cmo競爭格局中    三、其他醫藥外包市場格局分析智細分業務結構深度分析研    一、中國cmo業務結構分析網      1、中國cmo業務結構分布w      2、中國cmo企業經營模式w    二、醫藥中間體cmo市場分析
  • 紅島:加速生物醫藥產業「育成」
    伴隨著越來越多重點醫藥項目落戶,紅島經濟區(高新區)醫療醫藥產業也在逐漸壯大。截至目前,該區域已吸引130餘家生物醫藥企業及110多名高端科研人才,總產值達到30多億元,正著力打造醫療醫藥創新產業和產業平臺,重點聚焦藥品研發、醫療器械、健康醫養等產業方向,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已經初具雛形,成為名副其實的產業「搖籃」。■紅島經濟區(高新區)的藍色生物產業園。
  • 成都醫學城:「鄰居」共建創新鏈 上下樓就是上下遊
    成都醫學城作為全市66個產業功能區之一,堅持把核心產業公共技術平臺的引入作為持續完善產業生態圈的重中之重,著力構建企業「想進來、宜生存、離不開」的產業生態。從藥物發現和研究到上市前的各個環節,都搭建起為企業服務的共享平臺,「『上下樓就是上下遊,鄰居共建創新鏈』,這種產業生態是我們的追求。」成都醫學城相關負責人說。
  • 世界生物醫藥產業七大特點及趨勢分析
    【中國製藥網 市場分析】從世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趨勢來看,目前正處於生物醫藥技術大規模產業化的開始階段,預計到2020 年之後將進入快速發展期,並逐步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產業。生物技術藥品數量的迅速增加表明,21 世紀世界醫藥生物技術的產業化正逐步進入投資收穫期,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快速增長。20 世紀90 年代以來,全球生物藥品銷售額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長,大大高於全球醫藥行業年均不到10%的增長速度。生物醫藥產業正快速由最具發展潛力的高技術產業向高技術支柱產業發展。
  • 2015-2020年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產業現狀  醫藥產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是培育戰略新興產業的重要領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保健需求的不斷增加,我國醫藥行業越來越受到公眾和政府的關注,在國民經濟中佔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近年來,我國醫藥生產一直處於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階段。隨著國民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國家加大醫療保障和醫藥創新投入,醫藥工業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 「深耕」生物醫藥產業,建立功能型創新生態系統
    圖說:揭牌儀式現場 王寶龍 攝新民晚報訊 (通訊員 王寶龍 記者 左妍)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上海在「深耕」生物醫藥產業,建立功能型的創新生態系統又有新的進展,1月15日,上海生物晶片有限公司(生物晶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立項啟動建設生物晶片開放式創新中心、「生物晶片—技交所—
  • 生物醫藥界大咖聚焦成都醫藥產業發展
    2017年我市首場生物醫藥專題推介活動昨日在京拉開帷幕醫藥產業是支撐與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和健康服務業的重要基礎,是具有帶動性、成長性的朝陽產業,也是我市正大力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成都正努力將生物醫藥產業培育成為又一個千億產業,成為成都經濟的新增長點。
  • 視界醫藥中間體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精細化工行業包括精細化學品與專用化學品,精細化工產品具有少量生產、應用領域相對較為專一、產業鏈長而複雜的特點,主要應用在醫藥、農藥、染料、液晶等領域。經過近十年的增長,我國精細化工已取得了長足的進度,目前我國總體精細化率(即精細化工產值率=精細化工產品總值/化工產品總值*100%)達40%左右。
  • Z-Park學研|我國高新技術領域併購產業特徵分析
    高新技術產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併購手段的支持,在各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同時,各產業的併購金額也是節節攀升,成功助力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雪松團隊對我國高新技術領域的併購產業進行了梳理分析,總結出六個特徵,對高新技術產業的併購展開畫像。
  • 珠海市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到2020年總產值達260億元
    珠海市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5年)為全面貫徹《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推動廣東省生物醫藥科技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部署,以及市委八屆八次全會精神,發揮珠海市生物醫藥產業基礎和集聚港澳資源的優勢,打造生物醫藥產業鏈上下遊匯聚平臺,形成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實現高質量發展,現制定本行動方案。
  • 「人工智慧+醫藥研發」產業研究
    藥物研發處於醫藥製造產業鏈的中遊,對醫藥全產業鏈產生決定性影響,其發展狀況關乎整個醫藥產業未來的發展。人工智慧英文縮寫為AI,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通過先進的算法和機器學習模仿人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等活動。人工智慧研究領域包含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應用領域有機器視覺、指紋識別、自動程序設計和圖像理解等。
  • 26特色園區跟蹤調研|中期成果②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升級攻略
    本著讓「好項目不缺地」的設立初衷,5大特色園區到2022年累計推出可用空間共11600畝,到2025年累計推出可用空間共22900畝,為生物醫藥類企業提供廣闊的應用場景和充足的投資空間,帶動生物醫藥產業鏈上下遊的空間集聚,提升園區的經濟密度和創新濃度。到2022年,5個特色園區的生物醫藥製造業規模約為1320億元,與當前整個上海市生物醫藥製造業的總體規模相當。
  • 奧瑞德擬4000萬在鄭州設投資公司 布局藍寶石上下遊產業
    摘要 【奧瑞德擬4000萬在鄭州設投資公司 布局藍寶石上下遊產業】奧瑞德(600666)10月8日晚間公告,公司擬出資4000萬元在河南鄭州設立投資管理公司。
  • 襄陽醫藥化工產業:把資源優勢化為競爭優勢
    醫藥產業成「後起之秀」 醫藥產業在襄陽可以稱得上是「後起之秀」。「十二五」期間,我市醫藥產業實現產值逐年翻番,2011年底,我市醫藥產業產值僅為16億元,到2015年底我市醫藥產業全產業鏈產值達到近200億元。
  • 深圳已建成生物醫藥產業載體511家 前三季度生物醫藥產業增長達22.8%
    (健康時報記者荊雪濤)「 近年來,生物醫藥產業異軍突起,成為全球科技和產業競爭的熱點,尤其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形勢下,加快布局生物醫藥產業,搶佔生物醫藥創新高地已成為世界發達經濟體的共識。」目前已建成相關創新載體511家,形成了以南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坪山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為雙核心,其他片區協同發展的產業布局,各類創新主體活力迸發,原始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高端醫療器械、基因測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等技術躋身世界前沿。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生物醫藥產業增長達22.8%。
  • 2020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集群化發展是生物醫藥產業的一種有效避險機制和競爭利器。生物醫藥產業具有創新成本高、投資風險大、研發周期長等特點;產業技術新知識、新方法、新領域層出不窮,相關人員只有相互學習,才能保證知識及時更新,通過園區的建設可以大大提高區域產業整體競爭力。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認為,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增速在4%-7%範圍內。
  • 洞察|南京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研究
    近年來,南京把生物醫藥產業作為重點打造的主導產業之一,努力打造千億產業集群,打造「全省第一、全國前三、全球有影響力」的產業地標。根據2020年8月發布的《南京市打造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地標行動計劃》,未來南京將推動「醫藥、醫療、醫工、醫信、醫養、醫體」等領域深度融合,推動全市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高端化、集聚化、國際化發展,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城。
  • 2020年中國醫藥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產業現狀  醫藥產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是培育戰略新興產業的重要領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保健需求的不斷增加,我國醫藥行業越來越受到公眾和政府的關注,在國民經濟中佔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近年來,我國醫藥生產一直處於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階段。
  • 獻力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早點建成,就能早點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促進地方產業發展。」顏益志說。作為一名投身中醫藥產業20多年的專家,顏益志一直致力於加快我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圍繞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結合湖北民族大學提出的近、中期建設目標,在顏益志牽頭下,檢驗檢測中心還制訂了2021年通過CMA認證、2022年通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資質認定、授權及2023年CNAS認證的目標。
  • 發展產業、拉動就業 七臺河聯順生物醫藥產業項目帶活一座城
    人民網哈爾濱11月26日電 一年前的小雪節氣當日,在各方大力支持下,黑龍江聯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綠色生物醫藥產業項目集結32臺商砼車31個小時完成 聯順生物製藥項目落地,產業擴大,勢必需要大量人才、物資,同時也會帶動一定程度上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