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男子在沙河裡撈上百斤螺螄 專家:會破壞生態

2020-12-05 大河報網

11月20日中午,有市民向本報反映,有人在沙河中捕撈螺螄,裝了幾大袋子,足有上百斤。記者趕到現場看到,確實有兩個人拿著網在河裡捕撈螺螄,且撈出的螺螄已經裝滿了三個大袋子。

螺螄可以食用,受到許多市民喜愛。水產專家表示,螺螄被譽為「水體生物淨化器」,過度捕撈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現場】撈出三大袋螺螄

11月20日中午,市民張先生聯繫本報記者,說有人在沙河邊大量捕撈螺螄。

11月20日中午2時許,記者站在市區太行山路沙河大橋西邊河堤上看到,有一個年輕男子穿著捉魚用防水服站在水中,他身後有一個充氣輪胎,輪胎上放著一個盆。有一條繩子,一頭系在輪胎上,另一頭綁在男子身上。

這個男子手裡拿著一個網兜。只見男子把網兜探入水中一會兒再提出來,裡面就有了不少螺螄。然後,男子把這些螺螄放入身後盆子裡。男子沿著河邊向東慢慢走,不一會兒,他身後的盆裡就裝滿了螺螄。岸上還有一名男子,以及幾個袋子,一個方形篩子。

這兩個男子回到岸上後,把螺螄用篩子篩選,小一點的漏下來就扔到水中,大的就裝進袋子。記者看到,螺螄已經裝滿了三個袋子,至少有上百斤。

記者問他們撈這麼多螺螄幹什麼,一名男子說,螺螄可以自己吃,也可以賣了,如今的價格大概是一元錢一斤。

【專家】過度捕撈影響環境

記者了解到,炒螺螄是一道特色小吃,市區市場上的許多螺螄來自沙河。

但是,有市民告訴記者,炒螺螄一般夏季吃得比較多,這個時候是淡季,不過我市有以炒螺螄為招牌菜的飯店,可能是向他們供應的。

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經常能看到有人在河邊捕撈螺螄,這些人有專業的工具,每次都能撈出不少,不知道會不會對沙澧河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針對此事,記者諮詢了市農業局水產漁政站站長魏金鎖。

記者獲悉,螺螄是一種淡水底棲貝類,喜食有機碎屑、腐殖質、青苔等,其分泌物能在短期內使水質變得清爽,被譽為「水體生物淨化器」。

魏金鎖告訴記者,螺螄是水質淨化者,還是一些魚類的食物,有時候一些候鳥也會吃,過度捕撈肯定會對沙河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

沙澧公園沙河一標段保安隊長安進告訴記者,根據今年10月起實施的《漯河市沙澧河風景名勝區條例》相關規定,他們會對捕撈螺螄的行為進行制止。 (記者 楊 光)
來源: 漯河晚報

相關焦點

  • 漯河沙河裡驚現「六角龍魚」!
    教育新聞部關注我喲定期推送:政策速覽,教育動態,家庭教育,經驗分享等諸多優質內容,「教育視線」是《漯河日報》下屬教育行業信息發布官方微信平臺,擁有漯河獨一無二的媒體權威性
  • 濟南撈蟲族臭水裡淘金 一天一人最多可撈紅線蟲100斤
    濟南撈蟲族臭水裡淘金 一天一人最多可撈紅線蟲100斤時間:2016-09-26 15:4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濟南撈蟲族臭水裡淘金 一天一人最多可撈紅線蟲100斤 紅線蟲對於很多小夥伴應該不會陌生,小時候家周邊的臭水溝裡,就可以看到很多細小的好像小蚯蚓的紅色蟲子在泥土裡扭來扭去
  • 揭秘漯河撈屍人:自製「神器」做生命探測儀
    丁存喜說,「撈屍」不僅是個高危工作,還是個技術活。當天晚上9點多,他上了床,準備睡覺。可是,一接到救援電話,他二話不說,騎著電車就往現場趕。電話裡,他已經知道是一輛汽車掉進了河裡,車裡有人。心細的他,帶了兩個大吸鐵石。「那次打撈多虧了吸鐵石。有了它們,河底的汽車才得以準確定位。」
  • 男子放生怪魚鱷雀鱔 會破壞生態不能亂放生
    男子放生怪魚鱷雀鱔 會破壞生態不能亂放生作者:     來源: 如皋商務信息網     頻道主編: 連冬雪   原題:佛山男子放生怪魚鱷雀鱔嘴裡長滿白色鋒利牙齒會破壞生態如皋旅遊——來源:如皋商務信息網  導讀:7月18日,禪城警方高新派出所民警正在東平河邊巡邏時
  • 漯河鷹友追"時尚"挑戰玩蒼鷹 林業部門:私養猛禽違法
    漯河玩鷹者的鷹,並非潛水捉魚的魚鷹,而是翱翔高空,巡獵天地的蒼鷹。他們的鷹哪來的?馴養是否合法?大河報記者日前進行了採訪。  馴飛 人與鷹在人跡罕至處「偷著樂」  沙河灘,人跡罕至處,馴鷹者兀立著。手旁棲息架上,一隻鷹目光銳利。  主人摘掉爪套、爪鏈。
  • 貼沙河「請」來了一批「殺手」 專門對付藍藻、沙蠶
    2018-03-08 06:59 | 杭+新聞客戶端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前幾年貼沙河頻頻因「藍藻」、「沙蠶」等成為新聞主角——2012年03月28日浙江在線報導:貼沙河出現了成千上萬條肉麻「蚯蚓」,經有關專家鑑定確認這些浮遊生物其實是
  • 漯河2020年澳洲龍蝦養殖成為農民增收新途徑高清圖
    漯河2020年澳洲龍蝦養殖成為農民增收新途徑高清圖澳洲淡水龍蝦隸屬於甲殼綱、十足目、擬螯蝦科、光殼蝦屬,原產地在澳大利亞東北海岸熱帶亞 熱帶氣候的近海灣河流。它們的過快生長會造成水體中的溶解氧過度下降,其結果會使小龍蝦不愛進食,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大面積死亡,對於溶解氧引起的問題較易解決,定期的對池底進行清淤很重要,淤泥中含有大量的好氧細菌,它們的生長會降低水中的溶解氧;其次還應注意龍蝦種苗放養密度,科學合理的放養密度才能收穫較好的收益;科學投餌,一可減少餌,用量20-25ml,病情嚴重時,隔日再用1次,在小龍蝦養殖過程中,防治要及時準確,優先選用高效低毒、
  • 專家:會破壞生態 建議食用
    華西都市報記者看到,如今在動物園的龜池裡,容留的放生鱷龜已早就「龜」滿為患。30隻放生送養的鱷龜將水池擠得滿滿當當。一周僅食肉就多達10餘斤,讓園方頭痛不已。對此專家呼籲:這種愛心隨意獻不得,同時鱷龜肉質較好,遇到可以食用。市民汪先生找到的鱷龜結緣被釣魚者釣出河 好心市民花錢收養「一開始覺得這隻怪烏龜挺可憐。」
  • 高雄撈獲"幽靈鱷魚火箭" 專家憂外來物種威脅生態
    高雄撈獲"幽靈鱷魚火箭" 專家憂外來物種威脅生態 2008年02月25日 14: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當地撈補人士表示,有的魚種也沒看過,很多魚種都是一般市面上很少看到的。其中最讓專家學者訝異的,就是一尾「幽靈鱷魚火箭」。  這種魚原本分布在北美地區,嘴巴細長、長滿尖齒,鱗片堅硬呈現金屬的光澤,島外曾經發現過3米魚體的最長紀錄,平時相當溫馴,但是一旦發現獵物,立刻變成兇狠貪婪的獵食者,在生態圈中是名符其實的強勢物種。
  • 村民電擊抓捕蚯蚓,非法加工廠一天收購數千斤,破壞生態場面血腥……
    蚯蚓,被我們俗稱「地龍」,也被自然專家譽為保護生態的地下工作者。日常生活中,我們大多數聽聞的是,抓幾條蚯蚓去釣魚。 但是近日,定安縣龍河鎮的居民跟我們反映,在當地鄉村,村民大量抓捕蚯蚓,送去加工廠,這對當地土壤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對此,記者展開了調查。
  • 浙江這幾個吃貨太狠 用農藥毒死江魚後撈起來吃
    開化有3人為了吃這江裡的的魚,竟然往江裡拋灑農藥,毒死魚後現撈上來烹調吃了。日前,開化縣人民法院環境資源與旅遊巡迴法庭公開審理此案,3名男子因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並在芹江投放魚苗進行生態修復。「很大的錦鯉,有的翻著肚子浮在水面上,有的還在掙扎。」 8月13日,家住開化縣城的李阿姨吃完晚飯後打算到河邊散步,誰知看到河裡竟然浮起來很多死魚,周圍還有群眾拿著網在撈。
  • 螺螄被列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沒錯!但是...
    「2019年揚州市年度環境質量公報」顯示,全市河流水生態環境中,梨形環稜螺是底棲動物中的優勢種。   人們常吃的「螺螄」,既然不是列入保護名單的螺螄,愛「嗦螺螄」的市民依然可以放心地「好好嗦」。   環稜螺是水生態中重要一環  高寶邵伯湖已對其進行了保護   不過,即使是常見常吃的螺螄
  • 專家稱:是「鱷雀鱔」,會破壞生態平衡!
    專家稱:是「鱷雀鱔」,會破壞生態平衡!記者從廣州千江水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吳工程師處了解到,此」水怪「學名為鱷雀鱔,一般不會主動襲擊人類,但對周圍水生態的影響較為惡劣。此次抓獲的三條「巨型水怪」,它們頭部扁長、身體呈暗黑色花紋,身上還能看到有鱗片,其中最大的一條長達1.5米,重86斤。在此之前,公園管理處就收到很多遊客的反映,稱看到湖裡有「水怪」出現。公園的保安也頻頻發現湖水中出現了大量被咬死的死魚。
  • 廣東男子釣起90斤水中殺手:齊名食人魚
    據珠江時報報導,近日,廣東南海丹灶一名市民在仙湖裡釣起了一條長達1.58米,重約90斤的巨型「魚怪」。經過丹灶農林漁業局工作人員的鑑定,這條「魚怪」原來是鱷雀鱔,是和「食人鯧」齊名的「世界十大淡水兇猛魚」,這種「淡水殺手」在國內暫時沒有天敵,會嚴重破壞生態系統。
  • 廣西一水池裡現「外來入侵物種」,重達8斤,破壞力強
    我們都知道,生態系統是經過長期進化形成的,如果突然來了一個外來入侵物種,可能這個生態系統就會遭受破壞,如果不及時發現,可能導致嚴重破壞。比如,前段時間小編寫過一篇文章:這個文章提到了外來入侵物種帶給生態系統的危害了。今天(11月29日),在廣西柳州市河東公園的中央水池裡,打撈起來一條很肥的「怪魚」,重量估計有8斤,這條魚很可能是紅尾鯰魚,破壞力強,一口可吃下一斤重錦鯉據了解,這條怪魚頭部寬0.2米,體長約0.6米,重量估計有8斤,怪魚身體又寬又扁,桔紅色的尾鰭顯得十分搶眼,嘴邊長著幾條鬍鬚。
  • 貼沙河驚現桃花水母續 城東公園池塘裡是魚腥藻
    貼沙河驚現桃花水母續 城東公園池塘裡是魚腥藻www.zjol.com.cn 2007年06月26日 07:25:18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浙江在線06月26日訊 與貼沙河近一米之隔的城東公園兩池塘竟然出現藍藻
  • 這高檔美食,名叫「西施舌」,以前下河一撈幾十斤,還用來餵鴨子
    據說在以前,當地的居民一到夏天,人人就扛著一個大背簍去河裡撈「蚌殼」,那時候蚌殼又大又多,隨便一撈就有幾十斤。摸蚌殼回家餵鴨子和其他貝類一樣,蚌殼除了外面堅硬的外殼,裡面還有很大一塊蚌肉。可在以前那個年代還不流行吃這個,通常是吃螺螄的比較多。
  • 市民擔心沙蠶死在貼沙河影響水質 河道部門投放魚苗吃掉沙蠶
    浙江在線03月28日訊貼沙河出現了成千上萬條肉麻「蚯蚓」,經有關專家鑑定確認這些浮遊生物其實是「沙蠶」,幼蟲可以用作魚餌。  儘管杭州市市區河道監管中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沙蠶對貼沙河的水質並無危害,但還是有一些市民表現出自己的擔憂:「萬一這些蟲子交配後,死在貼沙河裡,難免會對水質造成一定的影響。」
  • 300斤?500斤?淡水第一「巨獸」,到底能長多大?
    比如在2017年,有釣魚人在浙江千島湖,守釣數天,釣起一條「150斤青魚王」,轟動釣魚界...150斤青魚王(據說為了釣到這條青魚王,光是打窩的螺螄,這位釣魚人就用去上千斤,可謂下了血本...)青魚的之所以被稱為淡水魚王、水中「巨獸」,就在於它似乎沒有生長極限——只要環境合適,幾乎可以一直生長...
  • 因無聊竟用缺氧劑毒魚 南靖三男子涉嫌汙染水環境
    令人遺憾的是,部分不顧生態平衡的人竟去破壞這一美景。11月14日,南靖警方接到報警電話稱,有人帶著工具到葛竹村的河流毒魚。   到達現場後,民警見三個年輕人被村民圍住。經詢問了解,這三名男子均為平和縣蘆溪鎮人,因無聊遂提議到葛竹村用缺氧劑毒魚。在毒完魚並撈出十幾斤魚準備離開時,被村民們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