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中午,有市民向本報反映,有人在沙河中捕撈螺螄,裝了幾大袋子,足有上百斤。記者趕到現場看到,確實有兩個人拿著網在河裡捕撈螺螄,且撈出的螺螄已經裝滿了三個大袋子。
螺螄可以食用,受到許多市民喜愛。水產專家表示,螺螄被譽為「水體生物淨化器」,過度捕撈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現場】撈出三大袋螺螄
11月20日中午,市民張先生聯繫本報記者,說有人在沙河邊大量捕撈螺螄。
11月20日中午2時許,記者站在市區太行山路沙河大橋西邊河堤上看到,有一個年輕男子穿著捉魚用防水服站在水中,他身後有一個充氣輪胎,輪胎上放著一個盆。有一條繩子,一頭系在輪胎上,另一頭綁在男子身上。
這個男子手裡拿著一個網兜。只見男子把網兜探入水中一會兒再提出來,裡面就有了不少螺螄。然後,男子把這些螺螄放入身後盆子裡。男子沿著河邊向東慢慢走,不一會兒,他身後的盆裡就裝滿了螺螄。岸上還有一名男子,以及幾個袋子,一個方形篩子。
這兩個男子回到岸上後,把螺螄用篩子篩選,小一點的漏下來就扔到水中,大的就裝進袋子。記者看到,螺螄已經裝滿了三個袋子,至少有上百斤。
記者問他們撈這麼多螺螄幹什麼,一名男子說,螺螄可以自己吃,也可以賣了,如今的價格大概是一元錢一斤。
【專家】過度捕撈影響環境
記者了解到,炒螺螄是一道特色小吃,市區市場上的許多螺螄來自沙河。
但是,有市民告訴記者,炒螺螄一般夏季吃得比較多,這個時候是淡季,不過我市有以炒螺螄為招牌菜的飯店,可能是向他們供應的。
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經常能看到有人在河邊捕撈螺螄,這些人有專業的工具,每次都能撈出不少,不知道會不會對沙澧河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針對此事,記者諮詢了市農業局水產漁政站站長魏金鎖。
記者獲悉,螺螄是一種淡水底棲貝類,喜食有機碎屑、腐殖質、青苔等,其分泌物能在短期內使水質變得清爽,被譽為「水體生物淨化器」。
魏金鎖告訴記者,螺螄是水質淨化者,還是一些魚類的食物,有時候一些候鳥也會吃,過度捕撈肯定會對沙河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
沙澧公園沙河一標段保安隊長安進告訴記者,根據今年10月起實施的《漯河市沙澧河風景名勝區條例》相關規定,他們會對捕撈螺螄的行為進行制止。 (記者 楊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