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沙河「請」來了一批「殺手」 專門對付藍藻、沙蠶

2020-12-05 浙報融媒體

2018-03-08 06:59 | 杭+新聞客戶端

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前幾年貼沙河頻頻因「藍藻」、「沙蠶」等成為新聞主角——

2012年03月28日浙江在線報導:貼沙河出現了成千上萬條肉麻「蚯蚓」,經有關專家鑑定確認這些浮遊生物其實是「沙蠶」。雖然沙蠶對貼沙河的水質並無危害,但還是有一些市民表現出自己的擔憂:「萬一這些蟲子交配後,死在貼沙河裡,難免會對水質造成一定的影響;

2014年9月6日都市快報報導:貼沙河從九曲橋到體育場路這一段,河面上浮著很大一片綠色藍藻;2008年也出現過藍藻暴發跡象……

貼沙河,俗稱城河,是一條在杭城流淌了千年的古河,目前主要擔負杭州市清泰門自來水廠的備用水源職責。杭州市農科院水產研究所王宇希說,該河水面寬闊,水體較深,且水質比較清澈,是魚類等天然水生動物重要的棲息場所。「前些年受垂釣、網捕等不文明因素影響,該水域魚類資源破壞嚴重,水生態系統比較脆弱。」

近幾年,貼沙河好像「淡」出公眾視野了,為什麼?因為,這些年,杭州很多部門和熱心市民都在關注著這條與杭州息息相關的「城河」的命運,而且改善水質有「大功臣」——日前,7000多公斤鰱、鱅等冬片魚種投放貼沙河。

「冬片,就是冬天放的魚苗;夏花,就是夏天放的,相對冬片,夏花要大一點,相當於魚苗裡的小學生。」

王宇希說,別看這小小的和鱅魚,它們啊,一個吃藻,一個吃浮遊生物,以水中浮遊生物為主食,可有效調控水質、防止富營養化,促進區域水生態系統平衡與穩定。是改善河道生態環境的「大功臣」。

2009年開始,市農科院水產所近年來每年向貼沙河增殖放流鰱鱅等潔水性魚類。魚類投放進河裡,只是,專家和城管等相關部門最擔心的就是這些魚兒還沒有完成自己的「使命」就被人類捕撈上岸了,畢竟前幾年貼沙河垂釣現象屢禁不止,煞費腦筋。

2014年上城區城管局在青年公園沿線800米設置圍欄;

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又在貼沙河沿線兩端4360米設置圍欄,防止市民釣魚、遊泳和洗衣服……管得嚴了,情況有所好轉的。

王宇希說,這些年,貼沙河邊設置了欄杆和鐵絲網,重要的位置還設置了監控。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到位了——按《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設和管理條例》的規定,垂釣者被暫扣釣具,並處以50元罰款。

不過,儘快「硬軟」件都到位,但執法部門說,罰款真的不是目的,保護水源才是第一位的。魚肥則水瘦,水體就會越來越清澈,大家把治水能手釣走,實在太可惜了。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去捕魚、釣魚哦。

相關焦點

  • 市民擔心沙蠶死在貼沙河影響水質 河道部門投放魚苗吃掉沙蠶
    浙江在線03月28日訊貼沙河出現了成千上萬條肉麻「蚯蚓」,經有關專家鑑定確認這些浮遊生物其實是「沙蠶」,幼蟲可以用作魚餌。  儘管杭州市市區河道監管中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沙蠶對貼沙河的水質並無危害,但還是有一些市民表現出自己的擔憂:「萬一這些蟲子交配後,死在貼沙河裡,難免會對水質造成一定的影響。」
  • 貼沙河中的「不明生物」確定為沙蠶 對人體和環境無害
    浙江在線杭州3月27日訊(記者 施宇翔) 昨天下午,市民周先生向本網報料,稱在杭州貼沙河中發現一種「不明生物」,長得像蜈蚣,成群在水面上蠕動。當時看到這種生物的圍觀群眾都感到一陣頭皮發麻。(相關連結:杭州貼沙河中驚現「不明生物」 漁政部門:這種小東西叫沙蠶)  杭州市漁政漁港漁船監督管理總站的工作人員昨天根據記者描述,稱這種生物可能是沙蠶。  杭州市河道監管中心聽說貼沙河有這種生物後,昨夜也進行了取樣分析。  「不明生物」到底是不是沙蠶?這種生物到底對環境、人體有無傷害?記者今日進行了追蹤。
  • 貼沙河驚現桃花水母續 城東公園池塘裡是魚腥藻
    貼沙河驚現桃花水母續 城東公園池塘裡是魚腥藻www.zjol.com.cn 2007年06月26日 07:25:18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浙江在線06月26日訊 與貼沙河近一米之隔的城東公園兩池塘竟然出現藍藻
  • 上塘河裡有沙蠶?
    中年男子說,他最近幾天都在這裡釣魚,聽說水裡有長得像蜈蚣的紅色生物,他猜測,這種東西可能是沙蠶。「魚愛吃沙蠶,但應該是長在海裡的,運河、上塘河都是內河,沙蠶到了這裡活不了太久,可能是有釣魚的人把沙蠶當魚餌,或者是錢塘江裡跑過來的吧。」   昨天,記者沿著河道找了一圈,沒有看到類似的生物。
  • 杭州市備用水源貼沙河試種銅錢草治水
    浙江環保新聞網9月21日訊(記者 錢華良)近日,杭州市備用水源貼沙河由於受到水體綠藻等富營養化影響,考慮到飲用水安全,杭州清泰水廠決定暫時停止將貼沙河的水作為備用水源。  與此同時,杭州市城管委、河道監管中心已啟動應急響應。
  • 挖沙蠶大軍聚集付疃河口 一天拉走三四噸
      ▲河道裡,滿是挖沙蠶的村民。   ▲ 來自江蘇的挖蠶人,把清洗乾淨的沙蠶裝進桶裡。  「付疃河入海口,每天有上百人在挖沙蠶,現在河道都翻了好幾遍。以前這時候野鴨、海鷗滿天飛,現在很少見著。你們快來報導報導吧!」11月13日,市民王先生撥打本報新聞熱線2287111反映。
  • 淤泥裡抓出沙蠶的財富:不好養殖的沙蠶怎麼讓人致富的?
    由於野生沙蠶的數量越來越少,黃志宏有了人工養殖沙蠶的想法,他嘗試聯繫了出口蟲子的收購商,收購商告訴他只要蟲子質量有保障就能全部收購。  2010年3月,黃志宏拿出60萬元包下了13畝地,建起養殖場,又花費10萬多元給每個池子裡填進大約20公分厚的海底淤泥,一個月後,他就撒下了第一批沙蠶苗。
  • 合肥逍遙津公園實驗多種方法防藍藻 珍珠蚌是"除藻利器"
    夏日來臨,高溫不減,又是藍藻泛濫的季節。作為老城區人氣最旺的公園之一,今年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對付這些令人厭惡的水中「小怪物」?  昨日,江淮晨報記者了解到,目前逍遙津內治理藍藻的辦法共有三種,分別為種植水草、養殖珍珠蚌、潑灑生石灰,但均在實驗階段。  記者留意到,水中一株株小水草上,根部系上一個個小沙袋,這些水草像降落傘一樣沉於河底。
  • 保護沙蠶自然資源刻不容緩
    沙蠶的成體和幼體均還是海洋經濟魚類、蝦類、蟹類和貝類的上好鮮活餌料。近年來,我國海洋生物專家的研究還發現,沙蠶在蝦池與對蝦同池生長,不但能節省投餌量,還能澄清水質,減少蝦病,促進對蝦的生長,提高對蝦的產量。另外,由於沙蠶常棲息河口,其幼蟲和成蟲還可作為環境保護、檢測水域汙染的良好指示生物。
  • 沙蠶與水稻共養模式,仿生態養殖促增產
    「除了提高水生生物免疫力,沙蠶尚有許多未知的功效。那麼,這些功效是不是也能體現在人的身上呢?答案是肯定的。」陳自豪十分感觸地表示,沙蠶的深加工保健產品為他的親朋好友帶來種種好處,他一直對沙蠶抱著的感恩的心態,故新公司名為「恩創」,專門從事沙蠶保健品研發生產。據《本草綱目》記載,沙蠶主治虛勞冷氣,諸風不遂。久服補虛羸,令人光澤,輕身延年不老。
  • 小小沙蠶成脫貧黃金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東海島經濟開發區民安鎮西山村惠民沙蠶養殖專業合作社暨市政協幫扶西山村沙蠶養殖基地時,恰逢聽到養殖場主沈乃興和外地的收購商通話。西山村沙蠶養殖作為市政協幫扶的水產養殖新品種扶貧項目,於2013年9月掛點上馬,2014年收入就達200萬元,今年上半年,全村150戶貧困戶全部得益該項目脫貧。西山村沙蠶養殖初見成效,扶貧項目脫穎而出。
  • 沙蠶成為國外餐桌「新寵」
    沙蠶成為國外餐桌「新寵」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4月3日電   啟東黃海灘涂上,近日每天都有數以百計的漁民忙著捕挖沙蠶。據了解,沙蠶市場收購價高達每公斤20元,一個農民一天最多可挖6公斤沙蠶,可獲得120元,一般也有數十元的收入。
  • 趕海人扛著鎬海邊挖魚餌 人笑了沙蠶哭了(圖)
    劉大爺告訴記者,他們挖的魚餌名叫沙蠶,是一種生活在海泥裡的動物,形狀跟陸地上的蚯蚓差不多。     「挖沙蠶,必須得在有淤泥的地方,主要在礁石邊緣才會有。」劉大爺選了一塊1平方米的區域作為他這次挖沙蠶的地點 。只見他先把周圍的海水清理完畢,隨後甩開膀子,用鎬挖開下面的大塊巖石。記者看到,石頭的下面便是黑黑的淤泥,石頭移開之後,劉大爺再用鐵鍁一點點清理碎石。
  • 專家:海蜈蚣系沙蠶無毒
    ﹃海蜈蚣﹄系無毒沙蠶N本報記者 蔡學偉 文/圖本報訊 本報14日曾報導一名家住莆田西天尾的張先生,從一罐「肖大媽」油香丁香魚罐頭中吃出了一條長約三四釐米的「蜈蚣」,隨後,廠方表示該「蜈蚣」是「海蜈蚣該校兩名博士鑑定後認為,這就是俗稱「海蜈蚣」的沙蠶,這種生物沒有任何毒性,而且還富含營養。比對大量生物資料驗明「海蜈蚣」真身記者昨日了解到,在得知消費者張先生對於從罐頭中吃到的「海蜈蚣」是否有毒心存懷疑後,生產廠家——福建肖大媽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十分重視,特地從廠裡經過多方尋找,找到了幾隻「海蜈蚣」,經張先生比對確認與罐頭中「海蜈蚣」為同種生物。
  • 河蟹、小龍蝦養殖戶注意:六月下旬藍藻爆發,解決方法請收藏!
    一、 藍藻的危害大,小龍蝦長得慢、水體缺氧全是因為它! 養殖池塘中普遍存在的藍藻(主要是項圈藻、魚腥藻、微囊藻),在沒有形成水華時,藍藻也是水中藻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會利用水中營養物質進行光合作用,降低池塘氨氮含量,為池塘提供氧氣…… 只有形成水華時,水體穩定性較差,造成藍藻大量裂解死亡,釋放藻毒素,對魚蝦蟹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
  • 疣吻沙蠶(禾蟲)繁殖生物學探討
    2013年10月,筆者從陽東縣東城鎮那龍河沿岸灘涂和溼地共採集疣吻沙蠶成體153尾,在室內水泥池經人工強化培育後共有87尾完成完全變態,發育成具有生殖功能的異沙蠶體,其中雌性35尾,雄性52尾,雄性明顯多於雌性,雌雄性比約為1︰1.5;11月,筆者又從陽江市區崗列市場購得漁民新捕獲的疣吻沙蠶異沙蠶體,隨機稱取活力較強的異沙蠶體500克,經計數和雌雄鑑別,共174尾,其中雌性69尾,雄性105尾,雌雄性比同樣約為
  • 藍藻水華治理—打撈能否控制藍藻生長?
    ,並說明「藍藻打撈可帶走營養鹽,然而太湖藍藻水華依然每年如期而至……」。本人贊同此觀點,就是說治理太湖10多年,明顯改善了水質,藍藻爆發的程度基本未得到改觀。又為什麼「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打撈藍藻已10多年,其中巢湖年限短一點,藍藻爆發程度均不見減輕?這也是對太湖10多年來治理藍藻的總結,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值得國家政府和專家思考的問題。第三,為什麼藍藻越撈越多?
  • 小區人工湖突現神秘生物 專家釋疑原是海洋生物沙蠶
    近日來,一種手掌長、手指粗、淡紅色、類似蚯蚓形狀的蟲子,突然大量出現在閔行區都市路的一居民小區的人造湖裡,令小區居民憂心忡忡。小區物業人員經過多日觀察,發現這種動物行蹤頗為神秘:白天不見蹤影,晚上卻是成千上萬地湧出,在湖水中遊動。   物業人員打撈出了幾條後,卻無人認識這究竟是什麼生物。
  • 沙蠶成為國外餐桌「新寵」 - 新華網--江蘇頻道
    沙蠶成為國外餐桌「新寵」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4月3日電   啟東黃海灘涂上,近日每天都有數以百計的漁民忙著捕挖沙蠶。據了解,沙蠶市場收購價高達每公斤20元,一個農民一天最多可挖6公斤沙蠶,可獲得120元,一般也有數十元的收入。沿海周邊鄉鎮的數千漁民,每年光從黃海灘涂採捕沙蠶和貝類的收入就達400多萬元。   沙蠶,俗稱海螞蝗、海蚯蚓,形似蜈蚣,棲息於海灘大米草根部,是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海洋魚類餌料。
  • 一位來自神速力的專門獵殺極速者的殺手—黑閃電、Black Flash
    大家好,我們繼續聊聊閃電俠系列的反派們,這一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並不是反派,他只是由神速力誕生的專門獵殺擁有神速力的極速者們,當然了基本上都是殺死一些擾亂時間線的極速者。黑閃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神速力死亡一面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