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8 06:59 | 杭+新聞客戶端
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前幾年貼沙河頻頻因「藍藻」、「沙蠶」等成為新聞主角——
2012年03月28日浙江在線報導:貼沙河出現了成千上萬條肉麻「蚯蚓」,經有關專家鑑定確認這些浮遊生物其實是「沙蠶」。雖然沙蠶對貼沙河的水質並無危害,但還是有一些市民表現出自己的擔憂:「萬一這些蟲子交配後,死在貼沙河裡,難免會對水質造成一定的影響;
2014年9月6日都市快報報導:貼沙河從九曲橋到體育場路這一段,河面上浮著很大一片綠色藍藻;2008年也出現過藍藻暴發跡象……
貼沙河,俗稱城河,是一條在杭城流淌了千年的古河,目前主要擔負杭州市清泰門自來水廠的備用水源職責。杭州市農科院水產研究所王宇希說,該河水面寬闊,水體較深,且水質比較清澈,是魚類等天然水生動物重要的棲息場所。「前些年受垂釣、網捕等不文明因素影響,該水域魚類資源破壞嚴重,水生態系統比較脆弱。」
近幾年,貼沙河好像「淡」出公眾視野了,為什麼?因為,這些年,杭州很多部門和熱心市民都在關注著這條與杭州息息相關的「城河」的命運,而且改善水質有「大功臣」——日前,7000多公斤鰱、鱅等冬片魚種投放貼沙河。
「冬片,就是冬天放的魚苗;夏花,就是夏天放的,相對冬片,夏花要大一點,相當於魚苗裡的小學生。」
王宇希說,別看這小小的和鱅魚,它們啊,一個吃藻,一個吃浮遊生物,以水中浮遊生物為主食,可有效調控水質、防止富營養化,促進區域水生態系統平衡與穩定。是改善河道生態環境的「大功臣」。
2009年開始,市農科院水產所近年來每年向貼沙河增殖放流鰱鱅等潔水性魚類。魚類投放進河裡,只是,專家和城管等相關部門最擔心的就是這些魚兒還沒有完成自己的「使命」就被人類捕撈上岸了,畢竟前幾年貼沙河垂釣現象屢禁不止,煞費腦筋。
2014年上城區城管局在青年公園沿線800米設置圍欄;
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又在貼沙河沿線兩端4360米設置圍欄,防止市民釣魚、遊泳和洗衣服……管得嚴了,情況有所好轉的。
王宇希說,這些年,貼沙河邊設置了欄杆和鐵絲網,重要的位置還設置了監控。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到位了——按《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設和管理條例》的規定,垂釣者被暫扣釣具,並處以50元罰款。
不過,儘快「硬軟」件都到位,但執法部門說,罰款真的不是目的,保護水源才是第一位的。魚肥則水瘦,水體就會越來越清澈,大家把治水能手釣走,實在太可惜了。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去捕魚、釣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