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一種手掌長、手指粗、淡紅色、類似蚯蚓形狀的蟲子,突然大量出現在閔行區都市路的一居民小區的人造湖裡,令小區居民憂心忡忡。小區物業人員經過多日觀察,發現這種動物行蹤頗為神秘:白天不見蹤影,晚上卻是成千上萬地湧出,在湖水中遊動。
物業人員打撈出了幾條後,卻無人認識這究竟是什麼生物。如此大規模的不速之客「入侵」小區,會不會給小區居民的健康帶來影響?會不會破壞小區的生態環境?昨天上午,小區居民和物業管理人員給晨報熱線打來電話,希望能揭開這神秘蟲子的真面目。
深夜發現奇怪生物
記者昨日下午趕到了事發小區,負責該小區物業公司的朱經理告訴記者,早在三個月之前,小區保安就發現過這種奇怪的生物,當時只有兩三條,也就沒太在意。但上周六深夜,保安巡邏經過人工湖時,突然發現湖裡有團黑乎乎的東西,湊近一看就
像無數條蚯蚓絞在一起,密密麻麻蠕動在水中,數量成千上萬。出於好奇,保安用樹枝挑起了十幾條,放進一臉盆中養了起來。第二天上午,朱經理看到怪蟲子時一下呆住了:「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東西,蟲不像蟲,蛇不像蛇,太奇怪了。」隨後保安端出了裝有神秘生物的臉盆,就見臉盆裡一團淡紅色的蟲子纏在一起,不住蠕動著。小區的工作人員拿了雙筷子撥了撥那團東西,一眨眼的工夫,那些生物快速地朝各個方向散開了。這一生物長約15釐米,寬1釐米,遊動時和蛇類很像,但和蚯蚓不同的是,它全身長有觸角,頭部有明顯的觸手,能在水中自由遊動。據保安介紹,這一生物只在晚上出現,白天就沒了蹤影。
會否危害小區環境
朱經理向記者表示,小區裡突然出現這種神秘生物,讓居民和物業都憂心忡忡。一位居民告訴記者,得知小區湖裡突然出現這種生物,他都不敢讓孩子再到湖邊玩了:「不知道這種生物有沒有毒,會不會汙染湖水,還有這種蟲會不會咬人?而且這種蟲又那麼多,不知道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小區的人工湖才建了3個多月,裡面養了許多的觀賞魚,我很擔心萬一這些東西繁殖開來,會不會對湖裡的魚造成危害?」因為曾聽說,蘇州河裡的水葫蘆對水生生物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朱經理對此特別擔心,「我們問了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什麼生物,也不知道它有沒有害,所以也不敢讓工作人員下到湖裡去捉。現在就希望能儘快知道這生物到底是什麼?對小區環境有沒有危害?是不是要消滅它?」
沙蠶進入淡水是為繁殖
記者隨後聯繫了上海市動物科學協會秘書長、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系主任趙雲龍博士,對記者拍攝的照片進行了詳細研究後,趙雲龍博士表示,居民們無須擔心,這實際上是一種生活在海洋鹹水裡的軟體動物,學名叫沙蠶。
那麼,海洋中的沙蠶怎麼會出現在淡水的人造湖裡呢?趙雲龍博士解釋說,到了春季,沙蠶就要「搬家」到淡水中繁殖後代。出現在人造湖中的這些「不速之客」,就是上海附近海水中的沙蠶,通過小區附近的小河,或者造湖時隨著運進人造湖的河水搬遷來的。而沙蠶生性怕光,因此白天躲藏在水底,晚上才出來進行交配。
趙雲龍請居民不必擔心,可以放心讓沙蠶在這裡生活。它對人和環境不僅沒有任何影響,而實際上它的出現則證明了該小區人工湖的水質相當好,因為沙蠶對居住的環境很挑剔。
據了解,沙蠶不但無害,還是種補藥,有「海洋裡的冬蟲夏草」的美稱,可以治療胸悶、痰多和各種潮熱、陰虛盜汗、牙齦腫痛等疾病。同時它的提取物可以用來製造殺蟲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