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擔心沙蠶死在貼沙河影響水質 河道部門投放魚苗吃掉沙蠶

2020-12-05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03月28日訊貼沙河出現了成千上萬條肉麻「蚯蚓」,經有關專家鑑定確認這些浮遊生物其實是「沙蠶」,幼蟲可以用作魚餌。

  儘管杭州市市區河道監管中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沙蠶對貼沙河的水質並無危害,但還是有一些市民表現出自己的擔憂:「萬一這些蟲子交配後,死在貼沙河裡,難免會對水質造成一定的影響。」

  昨天晚上7點多,下城區河道監管中心養護科科長胡萍再次帶著工作人員對現場進行了一次查看。鳳起橋下水域有零星的幾簇沙蠶聚集在一起,數量已經明顯沒有前一日多了。

  胡萍在下城區管理河道20多年,還是頭一次聽說貼沙河裡出現沙蠶。「沙蠶是一種底棲動物,平時都藏在河底的沙泥中,不會輕易露面。這段時間,是它們的繁殖期,才會趁著夜色跑出來。」

  對於市民們的擔憂,胡萍說,最好的方式是採用生態治理,保持水環境的平衡。「沙蠶的成蟲和幼蟲均為經濟魚類和蝦類的餌料。因此,在貼沙河裡投放一些魚苗,可以起到平衡生態環境的作用。」

  胡萍說,其實為了平衡貼沙河的生態環境,河道監管部門每年都會投放一些魚苗。今年2月底,貼沙河裡就投放了1萬斤魚苗。接下去,他們會和杭州市市區河道監管中心進行溝通,打算在下個月再投放一批魚苗,看看效果。

  同時,配合這種生態方式,下城區城管執法局潮鳴中隊的執法隊員這段時間也將對在貼沙河沿線釣魚的市民進行集中教育勸導,避免更多的魚苗流失。

相關焦點

  • 貼沙河「請」來了一批「殺手」 專門對付藍藻、沙蠶
    雖然沙蠶對貼沙河的水質並無危害,但還是有一些市民表現出自己的擔憂:「萬一這些蟲子交配後,死在貼沙河裡,難免會對水質造成一定的影響;2014年9月6日都市快報報導:貼沙河從九曲橋到體育場路這一段,河面上浮著很大一片綠色藍藻;2008年也出現過藍藻暴發跡象……貼沙河,俗稱城河,是一條在杭城流淌了千年的古河,目前主要擔負杭州市清泰門自來水廠的備用水源職責
  • 貼沙河中的「不明生物」確定為沙蠶 對人體和環境無害
    浙江在線杭州3月27日訊(記者 施宇翔) 昨天下午,市民周先生向本網報料,稱在杭州貼沙河中發現一種「不明生物」,長得像蜈蚣,成群在水面上蠕動。當時看到這種生物的圍觀群眾都感到一陣頭皮發麻。(相關連結:杭州貼沙河中驚現「不明生物」 漁政部門:這種小東西叫沙蠶)  杭州市漁政漁港漁船監督管理總站的工作人員昨天根據記者描述,稱這種生物可能是沙蠶。  杭州市河道監管中心聽說貼沙河有這種生物後,昨夜也進行了取樣分析。  「不明生物」到底是不是沙蠶?這種生物到底對環境、人體有無傷害?記者今日進行了追蹤。
  • 上塘河裡有沙蠶?
    記者董呂平:上午11點多,記者在上塘路石灰壩公交站附近的河道附近,看到一個釣魚的中年男子,他用蚯蚓做魚餌釣魚。   中年男子說,他最近幾天都在這裡釣魚,聽說水裡有長得像蜈蚣的紅色生物,他猜測,這種東西可能是沙蠶。
  • 挖沙蠶大軍聚集付疃河口 一天拉走三四噸
      ▲河道裡,滿是挖沙蠶的村民。   ▲ 來自江蘇的挖蠶人,把清洗乾淨的沙蠶裝進桶裡。  「付疃河入海口,每天有上百人在挖沙蠶,現在河道都翻了好幾遍。以前這時候野鴨、海鷗滿天飛,現在很少見著。你們快來報導報導吧!」11月13日,市民王先生撥打本報新聞熱線2287111反映。
  • 保護沙蠶自然資源刻不容緩
    沙蠶的成體和幼體均還是海洋經濟魚類、蝦類、蟹類和貝類的上好鮮活餌料。近年來,我國海洋生物專家的研究還發現,沙蠶在蝦池與對蝦同池生長,不但能節省投餌量,還能澄清水質,減少蝦病,促進對蝦的生長,提高對蝦的產量。另外,由於沙蠶常棲息河口,其幼蟲和成蟲還可作為環境保護、檢測水域汙染的良好指示生物。
  • 疣吻沙蠶人工育苗關鍵技術探討
    5.產卵與孵化  將親沙蠶放在孵化池的網箱中,每隻網箱放0.5kg~1kg異沙蠶體,讓異沙蠶體快速遊動、自然產卵排精。經6小時~12小時產卵排精後,將匍匐於產卵箱底的異沙蠶體和網箱移去,進行原池孵化,用海水洗卵幾次,洗去多餘的精液,以免影響孵化率。在育苗水中施EDTA和抗生素各2mg/L。
  • 淤泥裡抓出沙蠶的財富:不好養殖的沙蠶怎麼讓人致富的?
    跑進去了,你這樣不會把它錘死嗎?  黃志宏:它還有一截爬在洞裡面。  記者:這個好難抓。  黃志宏:對,它(長在)巖石裡面,不好抓。  記者:出來了,出來了。  黃志宏:它出來了。  黃志宏要找的正是這種蟲子。  記者:它好細,紅紅的。這就是你說的,叫啥?
  • 小區人工湖突現神秘生物 專家釋疑原是海洋生物沙蠶
    如此大規模的不速之客「入侵」小區,會不會給小區居民的健康帶來影響?會不會破壞小區的生態環境?昨天上午,小區居民和物業管理人員給晨報熱線打來電話,希望能揭開這神秘蟲子的真面目。  「小區的人工湖才建了3個多月,裡面養了許多的觀賞魚,我很擔心萬一這些東西繁殖開來,會不會對湖裡的魚造成危害?」因為曾聽說,蘇州河裡的水葫蘆對水生生物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朱經理對此特別擔心,「我們問了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什麼生物,也不知道它有沒有害,所以也不敢讓工作人員下到湖裡去捉。現在就希望能儘快知道這生物到底是什麼?對小區環境有沒有危害?是不是要消滅它?」
  • 疣吻沙蠶(禾蟲)繁殖生物學探討
    近年來,疣吻沙蠶因受到棲息地破壞、過度捕撈、水環境汙染等影響,導致天然資源量銳減,價格隨之攀升,市場價格高達80元/斤~120元/斤,有著巨大的人工增養殖開發潛力。目前人們對疣吻沙蠶繁殖生物學相關的生活習性、生理生態、受精發育等還缺乏足夠的了解,人工繁殖技術一直沒有得到解決,限制了這一品種的開發利用。本文擬從繁殖生物學的角度進行探討,旨在為疣吻沙蠶的人工繁殖提供借鑑和參考。
  • 小小沙蠶成脫貧黃金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東海島經濟開發區民安鎮西山村惠民沙蠶養殖專業合作社暨市政協幫扶西山村沙蠶養殖基地時,恰逢聽到養殖場主沈乃興和外地的收購商通話。西山村沙蠶養殖作為市政協幫扶的水產養殖新品種扶貧項目,於2013年9月掛點上馬,2014年收入就達200萬元,今年上半年,全村150戶貧困戶全部得益該項目脫貧。西山村沙蠶養殖初見成效,扶貧項目脫穎而出。
  • 沙蠶成為國外餐桌「新寵」
    沙蠶成為國外餐桌「新寵」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4月3日電   啟東黃海灘涂上,近日每天都有數以百計的漁民忙著捕挖沙蠶。據了解,沙蠶市場收購價高達每公斤20元,一個農民一天最多可挖6公斤沙蠶,可獲得120元,一般也有數十元的收入。
  • 杭州市備用水源貼沙河試種銅錢草治水
    浙江環保新聞網9月21日訊(記者 錢華良)近日,杭州市備用水源貼沙河由於受到水體綠藻等富營養化影響,考慮到飲用水安全,杭州清泰水廠決定暫時停止將貼沙河的水作為備用水源。  與此同時,杭州市城管委、河道監管中心已啟動應急響應。
  • 小小沙蠶 助力海上鑑江大發展
    在鑑江鎮洋澤沙蠶(流蜞)工廠化養殖基地記者看到,養殖池整齊的分布排列,池內是人工模擬的野生灘涂。   據介紹,「流蜞」學名沙蠶,以藻荇、魚蝦為食,雖外表可憎,卻肉質鮮嫩,營養豐富堪稱江上的「冬蟲夏草」,深受市場歡迎。然而近年來,隨著閩江流域溫地面積不斷減少,加上水質汙染,流蜞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產量逐年減少。
  • 北海銀灘上挖出「巨無霸」沙蠶 身長1.4米(圖)
    記者 唐海波攝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北海訊(記者唐海波)沙蠶(俗稱「魚蟲」)為釣海魚的佳品,一般的沙蠶個頭長也就20釐米上下。1月4日晚,北海市的王先生在銀灘沙灘上挖沙蠶時,挖出了一條1.4米長的特大沙蠶,漁民笑稱,把沙蠶的「老祖宗」挖到了。
  • 山東省壽光:小沙蠶變成漁民致富「軟黃金」
    入夏以來,在壽光市近海灘涂上,每天有300-500名沙蠶採挖工成群結隊地進灘作業,他們捲起褲腿,一手拿釘耙,一手拎提桶,彎著腰低著頭,小心翼翼地從腳下的淤泥沙中取出一條條蠕動的小蟲――沙蠶。
  • 趕海人扛著鎬海邊挖魚餌 人笑了沙蠶哭了(圖)
    劉大爺告訴記者,他們挖的魚餌名叫沙蠶,是一種生活在海泥裡的動物,形狀跟陸地上的蚯蚓差不多。     「挖沙蠶,必須得在有淤泥的地方,主要在礁石邊緣才會有。」劉大爺選了一塊1平方米的區域作為他這次挖沙蠶的地點 。只見他先把周圍的海水清理完畢,隨後甩開膀子,用鎬挖開下面的大塊巖石。記者看到,石頭的下面便是黑黑的淤泥,石頭移開之後,劉大爺再用鐵鍁一點點清理碎石。
  • 沙蠶成為國外餐桌「新寵」 - 新華網--江蘇頻道
    沙蠶成為國外餐桌「新寵」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4月3日電   啟東黃海灘涂上,近日每天都有數以百計的漁民忙著捕挖沙蠶。據了解,沙蠶市場收購價高達每公斤20元,一個農民一天最多可挖6公斤沙蠶,可獲得120元,一般也有數十元的收入。沿海周邊鄉鎮的數千漁民,每年光從黃海灘涂採捕沙蠶和貝類的收入就達400多萬元。   沙蠶,俗稱海螞蝗、海蚯蚓,形似蜈蚣,棲息於海灘大米草根部,是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海洋魚類餌料。
  • 專家:海蜈蚣系沙蠶無毒
    ﹃海蜈蚣﹄系無毒沙蠶N本報記者 蔡學偉 文/圖本報訊 本報14日曾報導一名家住莆田西天尾的張先生,從一罐「肖大媽」油香丁香魚罐頭中吃出了一條長約三四釐米的「蜈蚣」,隨後,廠方表示該「蜈蚣」是「海蜈蚣該校兩名博士鑑定後認為,這就是俗稱「海蜈蚣」的沙蠶,這種生物沒有任何毒性,而且還富含營養。比對大量生物資料驗明「海蜈蚣」真身記者昨日了解到,在得知消費者張先生對於從罐頭中吃到的「海蜈蚣」是否有毒心存懷疑後,生產廠家——福建肖大媽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十分重視,特地從廠裡經過多方尋找,找到了幾隻「海蜈蚣」,經張先生比對確認與罐頭中「海蜈蚣」為同種生物。
  • 沙蠶與水稻共養模式,仿生態養殖促增產
    「除了提高水生生物免疫力,沙蠶尚有許多未知的功效。那麼,這些功效是不是也能體現在人的身上呢?答案是肯定的。」陳自豪十分感觸地表示,沙蠶的深加工保健產品為他的親朋好友帶來種種好處,他一直對沙蠶抱著的感恩的心態,故新公司名為「恩創」,專門從事沙蠶保健品研發生產。據《本草綱目》記載,沙蠶主治虛勞冷氣,諸風不遂。久服補虛羸,令人光澤,輕身延年不老。
  • 稻蝦田投放魚苗要想魚不死,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但是要想達到混養增殖的效果,還是要注意幾點:1.在投放規格上面的要求:在投放這些魚類的時候,建議投放魚苗的規格最好大一些,一方面是因為魚苗大些比較好養活一點,而且生長周期會短一些。小魚苗對於疾病和外來侵害的抵抗能力會強很多,這裡強調一點就是小龍蝦是否會吃魚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