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州三門縣打開新的致富門路 海蜈蚣變身「軟黃金」
浙江在線10月28日訊(浙江日報記者 葉暉 縣委報導組 林苗苗 通訊員 柯麗娜 陳誠)三門縣浦壩港鎮的農戶通過人工養殖,將海蜈蚣搖身變成「軟黃金」,逐漸打開了新的致富門路。 海蜈蚣,是沙蠶的俗稱,它不僅營養價值高,可以做成美食,而且還有著「萬能魚餌」之稱,頗受日本及歐洲市場的歡迎。
-
海蜈蚣變身「軟黃金」
本報訊 (記者 葉 暉 縣委報導組 林苗苗 通訊員 柯麗娜 陳誠) 三門縣浦壩港鎮的農戶通過人工養殖,將海蜈蚣搖身變成「軟黃金」,逐漸打開了新的致富門路。 海蜈蚣,是沙蠶的俗稱,它不僅營養價值高,可以做成美食,而且還有著「萬能魚餌」之稱,頗受日本及歐洲市場的歡迎。
-
小蚯蚓成農民致富「軟黃金」
一條條冷血的小蚯蚓,被稱作農民致富「軟黃金」。受訪的農業農村部門相關負責人提示,蚯蚓對環境的要求高,養殖蚯蚓是一件很有技術含量的活,在成規模養殖前,找到穩定的銷售渠道很重要,理想的狀態是發展「訂單養殖」。
-
淤泥裡抓出沙蠶的財富:不好養殖的沙蠶怎麼讓人致富的?
看廣東湛江硇洲島上的黃志宏,如何靠沙蠶,帶領島上村民一起致富。5年前,他在島外知道了沙蠶身上一個意想不到的價值,而這個價值,能讓沙蠶賣到日本甚至歐洲,黃志宏也擁有了島上漁民不敢相信的財富。 這14畝養殖基地是黃志宏的沙蠶養殖場,記者在這裡終於看到了他養的沙蠶。 黃志宏:看看這個大的蟲,這是我們現在養的,(每斤)一百多條的。 記者:真的好大。這有多長? 黃志宏:差不多20公分。
-
沙蠶成為國外餐桌「新寵」
沙蠶成為國外餐桌「新寵」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4月3日電 啟東黃海灘涂上,近日每天都有數以百計的漁民忙著捕挖沙蠶。據了解,沙蠶市場收購價高達每公斤20元,一個農民一天最多可挖6公斤沙蠶,可獲得120元,一般也有數十元的收入。
-
北海銀灘上挖出「巨無霸」沙蠶 身長1.4米(圖)
記者 唐海波攝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北海訊(記者唐海波)沙蠶(俗稱「魚蟲」)為釣海魚的佳品,一般的沙蠶個頭長也就20釐米上下。1月4日晚,北海市的王先生在銀灘沙灘上挖沙蠶時,挖出了一條1.4米長的特大沙蠶,漁民笑稱,把沙蠶的「老祖宗」挖到了。
-
小小沙蠶成脫貧黃金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東海島經濟開發區民安鎮西山村惠民沙蠶養殖專業合作社暨市政協幫扶西山村沙蠶養殖基地時,恰逢聽到養殖場主沈乃興和外地的收購商通話。西山村沙蠶養殖作為市政協幫扶的水產養殖新品種扶貧項目,於2013年9月掛點上馬,2014年收入就達200萬元,今年上半年,全村150戶貧困戶全部得益該項目脫貧。西山村沙蠶養殖初見成效,扶貧項目脫穎而出。
-
沙蠶成為國外餐桌「新寵」 - 新華網--江蘇頻道
沙蠶成為國外餐桌「新寵」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4月3日電 啟東黃海灘涂上,近日每天都有數以百計的漁民忙著捕挖沙蠶。據了解,沙蠶市場收購價高達每公斤20元,一個農民一天最多可挖6公斤沙蠶,可獲得120元,一般也有數十元的收入。沿海周邊鄉鎮的數千漁民,每年光從黃海灘涂採捕沙蠶和貝類的收入就達400多萬元。 沙蠶,俗稱海螞蝗、海蚯蚓,形似蜈蚣,棲息於海灘大米草根部,是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海洋魚類餌料。
-
正陽縣汝南埠鎮農民張春節利用荒廢坑塘把「吸血蟲」變成「軟黃金」
但是,這個讓人生畏的「吸血蟲」在正陽縣汝南埠鎮張甲村張春節眼裡,卻成了地地道道的「軟黃金」。他硬是在廢棄窯場改建的10畝水塘裡,把螞蟥養成了致富寶貝。 2008年,退役返鄉的張春節在家中接待一位收購藥材的戰友。戰友看到他家村邊有一個廢棄的窯場,隨口說了句如果將其改建成池塘養殖螞蟥一定不錯。
-
壽光除了蔬菜,還有一座中國最小的山
提到壽光,全國人民尤其是北方人民都會想起「蔬菜之鄉」這個稱號。在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沒有人不知道壽光。其實,壽光地處山東半島中北部、渤海萊州灣南畔。壽光歷史文化悠久,人傑地靈,倉頡就是在這裡創造了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農學巨著《齊民要術》的作者賈思勰也誕生於此,夙沙氏在此開創了「煮海為鹽」的先河,是文聖、農聖、鹽聖「三聖」故裡。壽光南部沃野平疇,水源豐沛,是國家確定的蔬菜、糧食、果品等產品生產基地。壽光是著名的「中國蔬菜之鄉」,蔬菜產業馳名中外。除此之外,壽光還有一座山東省乃至全中國最小的山——靜山。
-
高質量發展看山東|小番茄成搖錢樹,走進中國(壽光)蔬菜小鎮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蔚曉賢 張阿鳳 李巖松各種顏色的櫻桃西紅柿、三色水果椒、紫色的白菜、黃色的番茄……12月2日,在中國(壽光)蔬菜小鎮的物控中心裡,擺放著許多新研發的果蔬。在工作人員的邀請下,採訪團成員們逐一品嘗起這些稀奇的果蔬。
-
小清河曾放「醬油水」毒死魚蝦 今靠溼地擺脫汙名
原標題:小清河上遊一開閘「醬油水」入海 魚蝦死一片15日,在小清河入海口的灘涂上,當地漁民正在逮沙蠶。據她們介紹,魚蝦少了,沙蠶多了,與水質惡化不無關係。 對於入海口壽光羊口鎮的兩萬多漁民來說,小清河是一條生命河,他們就仗著這一片近海捕魚為生。
-
海釣磯釣時沙蠶魚餌最受歡迎,但是以下這些,你都知道嗎
海釣是非常讓人嚮往的,能夠很安靜的在海上或者海邊待上一天,都是非常享受的事情,但是海釣和平時垂釣,就有著很不一樣的區別了,因為這種作釣方法要根據你當時作釣的區域,和當時的環境和魚情魚種,甚至和當時的天氣季節,你要作釣對象魚的習性都有關係,根據這些因素,選擇合適的釣具和適合的魚餌,這樣你們才能釣上來你們想作釣的魚類,而且海釣和在淡水中作釣,區別可真不是一點點的,所以小編今天想要為你們說的
-
山東青島:漁民加工5萬斤海鰻魚晾曬,美味銷往日韓致富忙!
金秋十月,正是漁民晾曬魚乾時節,2019年10月29日,山東青島,載有5萬斤海鰻魚的船隻在青島嶗山中心漁港卸貨轉場,它們將被用來製作成魚乾銷往日韓,味道鮮美的嶗山魚乾特產正成為當地漁民秋冬季增收致富的「法寶」。
-
疣吻沙蠶(禾蟲)繁殖生物學探討
2013年10月,筆者從陽東縣東城鎮那龍河沿岸灘涂和溼地共採集疣吻沙蠶成體153尾,在室內水泥池經人工強化培育後共有87尾完成完全變態,發育成具有生殖功能的異沙蠶體,其中雌性35尾,雄性52尾,雄性明顯多於雌性,雌雄性比約為1︰1.5;11月,筆者又從陽江市區崗列市場購得漁民新捕獲的疣吻沙蠶異沙蠶體,隨機稱取活力較強的異沙蠶體500克,經計數和雌雄鑑別,共174尾,其中雌性69尾,雄性105尾,雌雄性比同樣約為
-
網紅公路,小海魚的魅力,各種沙蠶的分類
三墩港濱海公路旁經過短暫的交流,學習,下午三點半,開始下杆試釣,筏釣竿,紡車輪,2.0碳線,子線雙鉤1.5碳線,五克重的鉛墜,0.5號千又魚鉤,餌料,青紅蟲,先簡單的介紹一下青紅蟲,由於青紅蟲有幾個品種,全國各地的叫法也有些不同,所以經常會被混淆,比如在廣西沿海,大致是這樣區分,青蟲,紅蟲,青紅蟲,在中國的黃海渤海,是這樣區分的,紅沙蠶
-
濰坊壽光「菜王」王樂義和他的「蔬菜聯合國」
山東濰坊壽光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數十年堅持技術創新,將村裡的蔬菜大棚發展成了「蔬菜聯合國」,帶領全村走上小康之路。 濰坊壽光早就有種菜的傳統,也有不少農戶用塑料大棚種反季節菜,但老式的大棚保溫效果差,一冬燒五六噸煤加溫也只能出些葉菜。身為村黨支部書記的王樂義不信邪,跑遍大大小小的菜棚,查看了無數個溫室,寫了幾十萬字筆記,但還是解決不了「深冬產出果菜」的技術難題。直到1988年春節前,來自東北的幾根鮮黃瓜讓王樂義看到了致富的曙光。
-
山東省採取措施恢復海洋漁業資源 10萬漁民獲益
新華社濟南1月4日電(記者劉寶森)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山東省通過增殖放流恢復海洋漁業資源,10萬漁民從中獲益。這是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提供的情況。 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環境汙染及過度捕撈等原因,我國近海漁業資源持續衰退。目前,山東省近海的47個主要捕撈品種中,有27種利用過度, 6種處於嚴重衰退,有的甚至瀕臨滅絕。
-
「壽光蔬菜館...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魯佳5月30日,享有「中國蔬菜之鄉」美譽的山東省壽光市,攜手拼多多打造的「壽光蔬菜館」正式開館上線。千百種壽光優質蔬果,以萬人團及百億補貼形式登陸館內。藉助線上展銷及社交電商的超短鏈模式,壽光蔬菜加速面向全國消費者。當天開館啟動儀式結束後,壽光市副市長劉偉以農業專家的身份走進拼多多直播間,當起了「壽光蔬菜館」的代理館長,全面推薦壽光時下最應季、最具代表性的優質蔬果。直播在半小時裡吸引了22萬網友觀看,消費者後續在拼多多上搜索「壽光菜籃子」等關鍵詞,也可繼續直達專區。
-
趕海人扛著鎬海邊挖魚餌 人笑了沙蠶哭了(圖)
劉大爺告訴記者,他們挖的魚餌名叫沙蠶,是一種生活在海泥裡的動物,形狀跟陸地上的蚯蚓差不多。 「挖沙蠶,必須得在有淤泥的地方,主要在礁石邊緣才會有。」劉大爺選了一塊1平方米的區域作為他這次挖沙蠶的地點 。只見他先把周圍的海水清理完畢,隨後甩開膀子,用鎬挖開下面的大塊巖石。記者看到,石頭的下面便是黑黑的淤泥,石頭移開之後,劉大爺再用鐵鍁一點點清理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