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壽光「菜王」王樂義和他的「蔬菜聯合國」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山東濰坊壽光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數十年堅持技術創新,將村裡的蔬菜大棚發展成了「蔬菜聯合國」,帶領全村走上小康之路。圖為,王樂義(右一)在大棚與村民查看蔬菜長勢。

  中新網濰坊10月21日電 題:(十九大代表風採)濰坊壽光「菜王」王樂義和他的「蔬菜聯合國」

  記者 李欣

  烏克蘭大櫻桃、黑寶石李子、太空椒;美國的工廠化育苗、以色列的節水滴灌、荷蘭的花卉種植、韓國的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服務;遠銷俄羅斯、美國、日本、韓國的「樂義」牌蔬菜……山東濰坊壽光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數十年堅持技術創新,將村裡的蔬菜大棚發展成了「蔬菜聯合國」,帶領全村走上小康之路。

  濰坊壽光早就有種菜的傳統,也有不少農戶用塑料大棚種反季節菜,但老式的大棚保溫效果差,一冬燒五六噸煤加溫也只能出些葉菜。身為村黨支部書記的王樂義不信邪,跑遍大大小小的菜棚,查看了無數個溫室,寫了幾十萬字筆記,但還是解決不了「深冬產出果菜」的技術難題。直到1988年春節前,來自東北的幾根鮮黃瓜讓王樂義看到了致富的曙光。

  他打聽到遼寧瓦房店農民韓永山的大棚大冬天能出黃瓜,大棚依山向陽,保溫好,不用燒煤。1989年大年初六,王樂義就奔赴瓦房店,可惜韓永山「絕活兒」不外傳。但對知識的渴求和帶領群眾致富的強烈使命感,讓王樂義沒有放棄。他三次北上東北,用「三顧茅廬」的精神和替百姓謀富路的真誠感動了韓永山,把「姐夫來了也沒教」的技術傳給了王樂義。

  三元朱村的人卻怎麼也不相信不燒煤光曬太陽能種出黃瓜來。為了給鄉親們闖一條富路,黨員必須帶頭。頂著壓力,冒著風險,王樂義帶領著三元朱村的17名黨員幹部建起了第一批冬暖式蔬菜大棚。1989年12月24日,三元朱村17個大棚的越冬黃瓜採摘了,在市場上賣了「獨份兒」。王樂義回憶說,「當年越冬黃瓜開秤每公斤20元,入夏算帳,棚均收入2.7萬元(人民幣,下同)」。在當時人均收入只有幾百元的三元朱,一下子冒出了17個「雙萬元戶」。小村沸騰了,第二年沒用動員,村裡一下子上了181個大棚,戶均1個多。從那時起,王樂義的名字就和大棚、蔬菜聯在了一起。

資料圖:王樂義(左一)在大棚與村民查看蔬菜長勢。

  王樂義和三元朱人並沒有把「利」專起來,而是把技術傳向了全國。冬暖式蔬菜大棚不僅讓三元朱走上了富裕道路,更給全國的農民帶來了福音,結束了新疆每年8個月吃外地菜的歷史,也使山東壽光成為了「中國蔬菜之鄉」。

  為讓更多農民儘快走向富裕,患過直腸癌的王樂義不顧身體,一年坐著吉普車跑了4萬多公裡,在壽光指導建起了5130個大棚;在延安頂著39度高燒為1000多人連續講課4個半小時,無償幫助當地發展起數萬畝大棚蔬菜;先後14次赴新疆,讓大棚技術在天山南北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還在家門口免費辦起了各類種植培訓班。自1991年起,三元朱村一批又一批的技術員向種子一樣撒向全國,冬暖式大棚迅速發展,使很多農民迅速走上了致富路,更節省了大量煤炭資源。

  三元朱村多年來一直引領著中國蔬菜種植的潮流。說起秘訣,王樂義說:「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三元朱人讓陽光變成了財富後,「科技」二字便深深地烙在心中。「無公害蔬菜」是王樂義攻克的第二個課題。

  王樂義行程近萬裡找到了無公害蔬菜專家王憲彬。王憲彬回憶說:「當時我的項目試驗成功六年,還沒推廣,沒想到第一個來找我的是個農民....。。」在王憲彬的指導下,1992年無公害蔬菜在三元朱村首次開發成功,又一次成為了中國蔬菜界的「獨一份兒」。

  到1995年,壽光形成了以三元朱村為中心的25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並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優質蔬菜新聞發布會,建起了壽光——北京的蔬菜「綠色通道」。2001年,三元朱的300畝大棚被農業部授予國內首批「無農藥殘毒放心菜生產基地」,三元朱的優質蔬菜擺進了北京大型超市。

  三元朱創新的腳步一刻也沒有停止過。1997年,三元朱與香港匯眾公司聯合成立了「魯光綠色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研製蔬菜生產和加工;1998年與哈慈集團合作,投資1000萬元搞起了大棚保健菜試驗開發,成功生產了SOD西紅柿、SOD草莓、中華壽桃等保健蔬菜、水果;1998年4月1日,三元朱第一車蔬菜運到俄羅斯市場,10噸西紅柿不到兩天銷售一空。

資料圖:王樂義(右一)在大棚與村民查看蔬菜長勢。

  2001年7月,「樂義牌」蔬菜商標問世,2009年村裡與農業部門共同開發完成了蔬菜安全二維碼追溯系統。將二維碼製成標籤貼在綠色食品包裝上,消費者購買產品時,只需手機拍攝、發簡訊,即可隨時隨地幫助消費者快速、準確地查詢到自己需要產品的信息。王樂義說,菜銷往哪裡,質量追溯到哪裡,要是出了問題就能一追到底。小小的「二維碼標籤」昭示著「可追究制蔬菜」的誕生,給客戶吃上了「定心丸」。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王樂義又帶領全村走上農業產業化發展新路。他不僅在村裡成立了專門搞蔬菜加工、營銷的公司,而且註冊了「樂義」牌商標,走出了「公司連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發展模式,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銷售,經檢測合格的蔬菜統一使用「樂義」商標。這樣一來,農民的責任心強了,蔬菜的質量有了保證,收益也更高了。不僅三元朱,周邊的村也紛紛加入進來,共發展了無公害蔬菜基地10000畝,有機質、生態型、無土栽培蔬菜2000畝,產品全都達到了A級、AA級標準,出口到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家。

  時至今日,三元朱的大棚已成了「蔬菜聯合國了」,種植世界各地的優良品種,使用世界各地的先進技術,「樂義」牌蔬菜也銷往俄羅斯、美國和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王樂義說,「蔬菜聯合國」來之不易。當年,帶著三元朱大棚裡產的高品質蔬菜去國外尋找商機,可是人家挑出的毛病卻匪夷所思。「東南亞人不喜歡黃瓜有刺,俄羅斯人嫌西紅柿切開後流汁……」原來,外國人食用蔬菜方法不同,黃瓜當水果吃,西紅柿切片拌色拉,都以生吃為主。吃法不同對蔬菜的品質要求自然也就不同。明白了其中「道道」的王樂義,很快就帶領村民種出了無刺黃瓜、果肉型西紅柿,走進了外國人的餐桌。

  請得進來,走得出去,三元朱的大棚連著國際大市場。王樂義說,三元朱村和壽光市是中國蔬菜方陣的排頭兵,必須年年創新、步步創新,才能帶領這個龐大的農民方陣在國際蔬菜大市場上闊步前進。

  「樂義就是再忙也忘不了俺這些老人,村集體出資為每人每月發放100元養老補貼,60歲以上的老人都享受著這樣的待遇」。在王樂義眼裡,鄉親們的事始終都是大事。村裡的張傳賢老人生活困難,他每年都資助他1000元,平時還經常給老人送些茶葉和酒去,「沒有替別人想的心,怎麼能讓人家服咱」。

資料圖:王樂義在大棚照顧蔬菜。

  王樂義在村裡當了30多年黨支部支書,三元朱從集體積累2800元的窮窩子,變成了年人均收入11680元、全村實現經濟總收入4280萬元,各類存款餘額2460萬元的小康村。如今的三元朱,建起了樂義實驗小學、幼兒園、敬老院、圖書閱覽室、生活超市、農資超市和健身娛樂場所;成立了「三元朱村藝術團」,定期組織演出;對村裡道路進行了高標準的硬化、綠化和亮化;為各家各戶引進安裝了高科技水淨化設備,使全體村民免費喝上了純淨水……

  抗癌成功的王樂義說,心裡沒有別的想法,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一門心思為鄉親們辦實事,吃得香睡得穩,心裡很踏實,心態好對抗癌很重要。「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多幹工作,我並沒有吃虧。人家得了我這病,好了也就活三年五載,我這都二十多年了,而且身體越來越好,應該是沾了幹工作的光」。

  對於多年連任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70多歲的王樂義說:「活一年幹一年,能活十年就幹十年!只要身體一天不出毛病,多活一天就要為黨為人民多做一天工作!」(完)

相關焦點

  • 「菜王」王樂義的「蔬菜人生」
    新華社濟南11月16日電(記者張志龍 趙新兵 趙丹平)山東農民王樂義被譽為中國「菜王」,源於他數十年來在發明推廣「冬暖式蔬菜大棚」方面的卓越貢獻——這種大棚影響了中國北方乃至全國百姓家庭的「菜籃子」。在山東壽光的三元朱村,大型挖掘機正在轟鳴作業,一座投資60多萬元的新一代高標準蔬菜大棚正在興建,78歲的村支書王樂義一有空就到工地看施工進度。
  • 對話十八大代表"中國菜王"王樂義:種菜是一種生活
    中廣網北京11月11日消息(記者付娜)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眼下,全國大白菜收購價跌至每斤1毛,生薑、大蒜價格也紛紛跌破成本線……全國蔬菜之鄉山東壽光也未能倖免。菜價暴跌,菜農叫苦不迭。作為國內最資深的菜農,十八大代表、中國菜王王樂義將如何破解菜價"過山車"的頑疾?今天的對話當事人,跟隨中央臺記者走近王樂義。
  • 到了濰坊壽光,誰也別想挨餓……
    走進中國蔬菜之鄉濰坊壽光, 這份光環,自有印證: 「巨人南瓜」引人眼球; 冬暖式蔬菜大棚整齊排列、連綿無際; 「菜博會」盡顯農業技術前沿, 引觀摩者無數;
  • 王樂義簡介、山東省壽光市三元朱村簡介
    王樂義簡介   王樂義,男, 1941年11月出生,1965年11月加入中 國共產黨,現任濰坊市人大常委、壽光市孫家集街道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壽光市政協常委,高級農藝師。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該同志在身患重病的情況下,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積極投身農業科技和為農服務, 1989年首創了冬暖式蔬菜大棚,並將這一技術毫無保留地推廣到20多個省、市、自治區,引發了一場遍及全國的「綠色革命」,結束了我國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鮮蔬菜的歷史。在此基礎上,該同志又把眼光投向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上,率先進行無公害蔬菜的研究與開發。
  • 王樂義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發言摘登
    1988年臘月二十八,我長年在外販菜的堂弟,提著2斤頂花帶刺的鮮黃瓜來看我。當時我就想:對呀,領著鄉親們搞反季節蔬菜,沒準兒是一條很好的致富門路!  經過打聽才知道,黃瓜是遼寧瓦房店的一個小山村產的。剛過春節,我們倆就背上乾糧下了關東,不想當場就給吃了閉門羹。直到第三次,人家終於被感動了。那一段時間,包括遼寧在內,我和夥計們跑了北京、天津、河南、河北、陝西、安徽等很多省市,考察蔬菜種植。
  • 「宇宙壽光」又上頭條了,菜博會剛結束,立馬和拼多多幹了件大事
    在網絡上,山東人有一句調侃的話「山東濟南,中國青島,世界濰坊,宇宙壽光」。其實,壽光僅僅是濰坊下轄的一個縣級市,人口不過百萬,憑啥能冠以「宇宙」大名?壽光雖小,但在中國的地位絕對不小,因為它直接關乎著中國人吃飯的問題。
  • 「王樂義這個頭帶得好」
    「王樂義這個頭帶得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進性就是要體現在帶領農民致富上。」2005年4月7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山東省壽光市三元朱村的一間蔬菜大棚裡,聽完菜農王友德講述村支書王樂義帶領群眾種大棚菜致富的經過後高興地稱讚說。
  • 地球「太空站」——到了山東壽光,誰也別想挨餓!
    他們把對世界的理解注入作品,基於豪爽的山東美學,任何蔬菜都將有機會在這裡被開發出完全體形態。即便在你還沒真正踏進這片土地的時候,「蔬菜之鄉」也已經對你張開了懷抱。如果你是第一次來,先要知道路邊每座大棚裡都蘊藏著他們對你的熱情,不然很容易陷入某種幻覺裡。曾有位朋友坐高鐵路過壽光,近十分鐘窗外風景都是反光的蔬菜大棚讓他恍惚間以為下雪了。
  • 農聖街、菜都路、靜山路……壽光多處加油點一天之內全被取締
    齊魯網濰坊1月10日訊作為中國蔬菜之鄉,壽光當地大批量蔬菜的外運離不開充足燃油的支撐。在巨大市場潛力的影響下,一些無牌無照、存在巨大安全隱患的「黑油站」出現在了部分鎮村的角落裡,賺取非法利潤。1月10日,壽光市開展成品油違法違規經營活動整治行動,農聖街、菜都路、靜山路等多處非法油站被依法取締。10日上午,在壽光聖城街道轄區內,一臺大型加油機被執法人員拆解下來,並迅速清理出現場。據執法人員介紹,近年來,壽光市加油站點不斷增多,在方便群眾工作生活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突出問題,不僅擾亂市場秩序,還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 高質量發展看山東|小番茄成搖錢樹,走進中國(壽光)蔬菜小鎮
    12月1日-3日,由中國經營報,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主辦,中共濰坊市委宣傳部承辦,高質量發展看山東系列活動在濰坊舉行。12月2日,由新華社、光明日報、農民日報、中國經營報在內的20多家主流媒體組成的採訪團走進中國(壽光)蔬菜小鎮。
  • 今天21:20,山東衛視播出《蔬菜改變中國》第四集《眾行者遠》
    就是漢朝的皇家蔬菜特供基地,冬天給蔥、韭菜生火加熱,搞溫室種反季節蔬菜。這種溫室的缺點是「晝夜燃蘊火「,成本太高。此外,孔子早就提出「不時不食」,不合時節的食物不能吃。於是,漢朝皇帝特地下詔書,禁止了。一紙詔書禁不住中國人,特別是北方人在漫長冬季裡對新鮮蔬菜的渴望,兩千年來,溫室栽培技術一直在不斷的試驗、發展。
  • 中國蔬菜之鄉壽光陷農藥殘留疑雲 菜農不吃大棚菜
    「中國蔬菜之鄉」山東壽光被稱為綠色蔬菜第一品牌。每年從山東壽光84萬畝土地中種出的70億公斤蔬菜,冠以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的認證標識銷往全國各地。其中,北京市場上最多的時候就有1/4的蔬菜來自山東壽光。  這個頭上頂著各種榮譽和光環的全國最大的「菜籃子」,近期卻似乎面臨著諸多質疑。
  • 全國誠實守信模範候選人:王樂義事跡(圖)
    他認為,無論什麼職業,都要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用誠實勞動獲取財富。他常說,「我是黨支部書記,在三元朱村,我說出來的話、辦出的事就代表黨的形象,我誠實做事,群眾就相信,黨的一級組織就有威信,就有凝聚力!」為了兌現自己上任時讓群眾致富的諾言,他先到農業大學拜師學藝,帶上乾糧三下關東取經,經過數百次試驗,帶領鄉親們發明了冬暖式大棚蔬菜生產技術。
  • 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王樂義
    王樂義 男,漢族,山東省壽光市孫家集街道三元朱村人,中共黨員。1941年出生,現任孫家集街道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1978年,王樂義因直腸癌做過大手術。儘管身體不好,但在當地群眾強烈要求下,他毅然挑起了村黨支部書記重擔。為了兌現上任時帶領群眾致富的諾言,他先到農業大學拜師學藝,後三下關東「取經」,經過數百次試驗,帶領鄉親們發明了冬暖式大棚蔬菜生產技術,引發了蔬菜生產領域的「綠色」革命,結束了我國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鮮蔬菜的歷史。冬暖式蔬菜大棚試驗成功後,以他為首的「技術小分隊」把這一技術無償傳播到全國26個省區市。
  • 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 引領全國蔬菜產業高標準發展
    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由農業農村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建立,於2018年7月12日在壽光揭牌,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蔬菜質量標準領域的國家級平臺,也是國務院批覆建設的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的重點項目。   中心的成立,就是要立足壽光設施蔬菜產業優勢,建立蔬菜全產業鏈標準化發展模式,加快推動全國蔬菜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帶動全國更多地區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 濰煙高鐵規划起點或再變:由壽光改回昌邑,接入濰萊高鐵
    2019年5月,濰坊市交通運輸局曾公開表示,「綜合考慮京滬高鐵二通道天津至濰坊段規劃建設情況,由國鐵集團和山東省政府確定,濰煙高鐵項目由昌邑南接入濰萊高鐵方案,調整為由壽光北接入京滬高鐵二通道方案,以形成魯北高鐵通道。」這意味著,濰煙高鐵在濰坊起點的規劃位置又計劃改回昌邑,而不再在「蔬菜之鄉」壽光。
  • 2月份中國壽光蔬菜價格定基指數上漲20.8%
    2月份,中國壽光蔬菜價格定基指數為176.99點,比1月份的156.19點上漲20.8個百分點,環比漲幅13.3%,同比漲幅28.2%。10大類蔬菜指數7類上漲2類下跌1類持平,其中上漲明顯的白菜類、水生類、葉菜類漲幅分別是61.1%、41.4%、30.8%;下跌的瓜菜類、菜豆類跌幅分別是19.2%、10.4%;菌菇類基本持平。
  • 第二十屆壽光菜博會遊覽攻略 十二個場館展覽主題全知道
    齊魯網濰坊4月20日訊第二十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於4月20日至5月30日在山東壽光蔬菜高科技技術示範園舉辦,共有50多個國家、地區和31個省、市、自治區2800多萬人次參展參會。青蔬碩果的廊架下,以「壽光模式」、地域文化和鄉村振興為內容的30多個景觀座落其中,讓人們在觀賞廊架園藝、立體種植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菜鄉人民正在進一步提升「壽光蔬菜」品牌,創新「壽光模式」,為鄉村振興做出新貢獻,分為產業菜鄉(網際網路、壽光大棚、合作社+農戶、集散中心),生態菜鄉(生態農莊、天然牧場、田園風光、生態菜園),和諧菜鄉(心系菜鄉、情系三農、雙百戰略、黨群互動),文化菜鄉(壽光八景、閭邱祈壽等
  • 壽光除了蔬菜,還有一座中國最小的山
    提到壽光,全國人民尤其是北方人民都會想起「蔬菜之鄉」這個稱號。在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沒有人不知道壽光。其實,壽光地處山東半島中北部、渤海萊州灣南畔。壽光歷史文化悠久,人傑地靈,倉頡就是在這裡創造了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農學巨著《齊民要術》的作者賈思勰也誕生於此,夙沙氏在此開創了「煮海為鹽」的先河,是文聖、農聖、鹽聖「三聖」故裡。壽光南部沃野平疇,水源豐沛,是國家確定的蔬菜、糧食、果品等產品生產基地。壽光是著名的「中國蔬菜之鄉」,蔬菜產業馳名中外。除此之外,壽光還有一座山東省乃至全中國最小的山——靜山。
  • 2019年濰坊市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擬表彰人選公示
    今年「五一」前,中共濰坊市委、濰坊市人民政府將隆重表彰一批濰坊市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為充分發揚民主,接受社會監督,現將濰坊市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擬表彰人選予以公示。如有不同意見,請於2019年4月26日17時前,以電話、傳真等方式實名向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濰坊市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籌備委員會辦公室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