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上,山東人有一句調侃的話「山東濟南,中國青島,世界濰坊,宇宙壽光」。
其實,壽光僅僅是濰坊下轄的一個縣級市,人口不過百萬,憑啥能冠以「宇宙」大名?壽光雖小,但在中國的地位絕對不小,因為它直接關乎著中國人吃飯的問題。
壽光對中國最大的貢獻就是發明了大棚蔬菜,一舉終結了北方人在冬天只能吃白菜蘿蔔的歷史。早在2004年,壽光蔬菜種植面積就達到了80萬畝,年產量40億公斤,妥妥的「中國菜都」「中國蔬菜之鄉」。
而且壽光還有「太空蔬菜」,把農作物種子通過太空飛行器飛上太空,再到地面優選育種,這種「太空蔬菜」維生素含量比普通蔬菜高兩倍以上,為壽光贏得了「宇宙壽光」的美譽。
每年壽光還會舉行大型的「菜博會」,這是國家商務部批准的年度蔬菜行業盛會、國內唯一的國際性蔬菜科技專業展會,至今已經舉辦20年。
5月30日,這屆壽光菜博會正式落幕,在40天時間裡向國內外展示了壽光蔬菜的科技與實力。今年菜博會還融合了5G+VR技術,開發出全景智能導覽系統,讓大家「雲逛會」。整個菜博會期間,全景VR瀏覽參觀人次超過180萬,完成交易額6.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菜博會雖然結束了,但線上的「壽光蔬菜館」卻開張了。5月30日壽光與國內最大農產品上行平臺拼多多聯合打造的「壽光蔬菜館」正式上線,各種壽光優質蔬果以萬人團、百億補貼等形式加速流向全國消費者。
壽光副市長、農業專家、曾獲得中國農業科學院60周年卓越奉獻獎的劉偉,走進了拼多多直播間為壽光蔬菜代言,直播半小時就吸引了22萬網友。他介紹的迷彩小番茄、普羅旺斯大番茄、貝貝南瓜、水果黃瓜等新奇品種,不斷引起網友的好奇。
其實說到農業,中國有自己的特點。美國是大農場、大規模化,這一點中國並不具備,地理因素有差異;荷蘭、以色列這些農業強國都是靠溫室、大棚,精細化操作、科學管理,這是中國農業值得借鑑的。一方面,壽光今年2月已和拼多多展開一系列合作,多多大學為2000多家壽光農企提供了線上培訓,攜手邁向數位化農業新徵程。
另一方面,中國農業傳統流通模式有一層層的中間環節,農戶、菜販、批發市場、二級市場、商超,經過較長鏈路才能連接到消費者。而現在拼多多與壽光的合作直接形成「超短鏈」,消費者買蔬菜更實惠、安心,農戶也能獲得更多收益。未來,「宇宙壽光」還有著更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