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蔬菜之鄉壽光陷農藥殘留疑雲 菜農不吃大棚菜

2020-12-04 搜狐網

  「中國蔬菜之鄉」山東壽光被稱為綠色蔬菜第一品牌。每年從山東壽光84萬畝土地中種出的70億公斤蔬菜,冠以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的認證標識銷往全國各地。其中,北京市場上最多的時候就有1/4的蔬菜來自山東壽光。

  這個頭上頂著各種榮譽和光環的全國最大的「菜籃子」,近期卻似乎面臨著諸多質疑。

  8月底,《中國經營報》記者通過實地調查了解到,規模化、專業化種植蔬菜的山東壽光,由於大量施用化肥、農藥、激素等,土傳病蟲害加重、土壤理化現狀惡化、土壤次生鹽漬化以及自毒抑制等問題已非常嚴重。

  蔬菜基地菜農不吃大棚菜

  「我們不能預知蔬菜在啥時候發生病蟲害,只能憑著感覺不停打藥,夏天幾乎每天都要噴藥。」

  本報記者調查得知,山東壽光84萬畝菜地當中有機蔬菜、綠色蔬菜的比例大約是有機蔬菜面積只有幾百畝,綠色蔬菜5萬多畝,餘下的則是無公害蔬菜。

  山東壽光當地人王洪全(化名)種植大棚蔬菜已經十幾年,他告訴記者,「壽光的土壤如果不大量施用農藥和化肥,就根本長不出能賣出去的蔬菜。這裡的土壤四季不停地耕作,早已被榨乾了肥力。」

  「農民也不想過多使用化肥和農藥,每年在這兩項上的投入花費很高,至少佔每年總收入的三成多,這還得是年份好、菜價高的時候,否則投入所佔的比例更大。」王洪全指著倉庫裡一堆堆化肥和農藥無奈地說,「再捨不得也得投入,因為用了農藥和化肥還能賺點,不用就意味著絕收。」

  在山東壽光,過度依賴化肥使得土壤嚴重酸化,喜好酸性土壤的根線蟲病在90%的蔬菜大棚爆發,蔬菜的根系遭到根線蟲病的侵害之後就會萎蔫甚至絕產。根線蟲病的猖獗讓壽光菜農不知所措,甚至有人在網絡上擺出「擂臺」,懸賞根治良方。

  「目前防治根線蟲病的方法大致有三種:一種是在灌溉用水中加入防治根線蟲的農藥,不斷地將它殺死,而且還要趕在它在禍害植物之前;一種是種菜之前,在每顆菜的下邊都放上幾顆防治農藥,但這種農藥只能管一季蔬菜,第二季時還得重新放藥;第三種辦法叫做"悶棚",在每季蔬菜結束之後,在大棚的空地裡噴一遍農藥,然後揭開大棚頂上的遮蓋物,僅留塑料薄膜,讓它悶幾天,目的是利用高溫下的強毒殺死棚內的所有細菌和病毒,這招的作用也很有限,因為許多細菌和病毒都已經抗藥了。」王洪全告訴記者,「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能預知蔬菜在啥時候發生病蟲害,只能憑著感覺不停打藥,夏天幾乎每天都要噴藥。」

  在王洪全的倉庫裡,既有殺菌劑烯醯嗎啉,也有激素類膨大奇、腐黴劑速科靈、細胞分裂素等。王洪全告訴記者,這些農藥是農業部門認可並宣傳的低毒農藥,而像二嗅氯丙烷(黑水)、克百威(吠喃丹)、涕滅丹(神農丹)、六六六、普特丹、二澳乙烷、殺蟲眯、除草醚、甲胺磷、甲基對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等,則被當地農業部門禁止使用。

  禁止使用並不代表著沒有使用。本報記者調查發現,在山東壽光農資市場上,上述高毒農藥在一般的農藥店裡是見不著的,但是只要跟藥店老闆說一聲,「我要買黑袋子裝的藥」,老闆就會明白怎麼回事,將人帶入藥店後面的倉庫進行交易。

  菜農將高毒農藥買回家,也不敢明目張胆地使用,因為山東壽光市政府規定,鼓勵社會各界針對違法經營、使用農藥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舉報,並予以獎勵,所以菜農們一般都是好幾家聯合起來共同使用。

  王洪全表示自己沒有用過高毒農藥,但發現有別的菜農用過。「其實,大家也不想這麼做,畢竟風險很大,而且私下銷售的高毒農藥價格也不低,但是病蟲害實在是太厲害了,如果不噴高毒農藥,就會有絕收的風險。而只要噴得早,給菜苗充分降解的時間,還是不易被檢測到高毒農藥殘留的。」

  本報記者希望調查哪些農藥公司提供了這些高毒農藥,但王洪全表示,這個太難了,需要把「大大小小的農藥經銷商都詳細了解一遍。」不過,王洪全透露,「一個佔地約2畝的蔬菜大棚,化肥和農藥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平均每年買化肥需要1.5萬元,農藥需要5000元。」

  對於使用農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菜農們大多認為,只要不是政府明令禁止的,怎麼施用都行,目標只有一個,防止病蟲害,促進蔬菜增產。

  山東壽光的一位環保人士告訴記者,現在,當地人都是單獨留下一塊菜園,供自家吃菜用的。 「幾十年不倒棚,八九年不換土,這個農藥那個激素用著,不出問題才怪。」這位王姓環保人士透露,有一次他到親戚家的蔬菜大棚參觀,隨手摘下一根黃瓜想吃,卻被親戚攔住了,那位親戚說他們從不吃大棚裡的菜,而是單獨留了一個菜園子給自家人食用。這位環保人士自此以後再也沒到農貿市場買過菜,而是去價格相對偏高的超市購買,他認為超市裡的蔬菜如果出了問題,至少是可以追溯責任的。

  2010年的時候,綠色和平組織曾經發布過一份全國蔬菜質量及種植環境的調查報告,其中涉及到山東壽光,該組織稱,「我們測試了當地的自來水、農田旁邊的水井水,結果都超過國家標準20倍以上。」研究表明,施用過量化肥和農藥,會加重土地上氮素的積累,最終轉化為硝酸鹽,硝酸鹽是一種致癌物質。綠色和平組織稱,壽光部分地下水遭硝酸鹽侵襲,主要原因來自化肥。

  蔬菜難以保證全檢測

  有知情人士爆料稱:限於資金和人力,所有運往外地的蔬菜中,經過檢測的至多不過10%,至少有90%的蔬菜未經檢測就被運往外地。

  對於使用過量化肥、農藥、激素等等問題,山東省壽光市農業局局長楊維田的正式回應是,目前,壽光市已經成立了487家蔬菜合作社,產自於這些合作社的蔬菜將嚴格進行基地準出制度;每個合作社都配有可攜式檢測儀,雖然不能檢測出蔬菜用了何種農藥,但可以檢測出該類蔬菜是否達到無公害標準。

  楊維田強調,山東省壽光市的綠色蔬菜基地和有機蔬菜基地都受到嚴格監管和規範,並進行資格認證,一旦發現農殘超標問題,就會取消這些基地的綠色或者有機認證。不過,楊維田也坦承,農業局由於人力有限,很難做到100%的監管,山東壽光共有512個專業批發市場,分布在各個村鎮,主管部門只能採取抽檢的方式對這些批發市場進行監管。

  在當地媒體的公開報導中,為了保證蔬菜安全,山東壽光針對各個環節做了很多嚴格的控制。其一,壽光市農業局針對農藥銷售進行定點經營和購銷登記制度,加大對禁用、限用農藥的查處力度,定期、不定期地進行排查,並且設立專項舉報獎金;其二,壽光市還堅決杜絕不合格蔬菜流入市場,為此,已經建立了市、鎮、村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還建立了以市、鎮、企業及村級市場監測機構為補充的三級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

  事實果真如此嗎?一位曾在壽光做過農藥殘留檢測的人士在要求匿名的情況下爆料稱,壽光市集中財力和精力對農產品進行檢測,但限於資金和人力,所有運往外地的蔬菜中,經過檢測的最多不過10%,至少有90%的蔬菜未經檢測就被運往外地。

  隨後記者向山東壽光農業局局長楊維田求證此事,楊回應並無此事,但其並未介紹更多的詳情。

  本報記者以蔬菜企業主的身份向壽光市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一位技術人員諮詢了農殘檢測經驗,這位技術人員透露,「檢測中心目前有很先進的液相檢測設備,每套設備價值就達100多萬元,經過這臺設備檢測達標的蔬菜可以直接出口到國外,當然這種檢測費用很高,一般個體戶是不會花錢進行檢測的,只有具備出口需求的企業才會帶上樣品到中心來檢測。要是不出口的話,還是購買價格七八萬元的氣象色譜儀等快速檢測設備。」

  記者追問山東壽光的快速檢測設備是否應用到了各級村鎮,這位技術人員透露,目前鄉鎮級檢測是壽光市也是全國蔬菜領域的難點,壽光市農業局早在2010年7月份就針對快速檢測設備進行招標,但迄今為止這些設備還在招標過程中。

  菜農王洪全也證實當地蔬菜很難做到全部檢測,在十幾年的種菜生涯中,王洪全的菜在當地物流園交易過,也在村鎮小市場交易過,他家的大棚從來沒被檢查過,他家的蔬菜僅有一次在物流園被檢測過,並且都是合格。

  「至於小市場,更難檢測。菜農一般都是頭一天白天收好了蔬菜,到第二天半夜三四點就到小市場交易,以確保蔬菜新鮮。這個時候哪有檢測員來檢測?小市場裡的蔬菜一部分被運往壽光市蔬菜物流園,還有一部分則直接進入農超對接的超市,或者是外地懂得壽光蔬菜市場的老客戶直接來小市場收購,也很少有檢測的。即便是送入物流園,也只是抽檢,不可能做到每車都檢。」王洪全表示。

  檢測環節難以做到100%覆蓋,檢測結果是否準確呢?帶著這一疑問,本報記者以同行身份採訪多位蔬菜合作社的管理人員,他們告訴記者,壽光蔬菜種植多施用生物農藥和有機農藥,偶爾使用化學農藥也很謹慎,而且在施用農藥時,他們還會同時摻加一種含有苦參鹼的藥,目前這種藥還沒有正式批號,使用這種藥可以降低農殘含量,在檢測時也能夠影響檢測結果。

  對於苦參鹼這種藥,楊維田表示尚不知情,農業局將對此藥進行詳細了解和調查。

  蔬菜源頭控制之難

  蔬菜原產地政府應對蔬菜產品進行源頭檢測把控,同時國家也應該在這方面成立專項檢測基金。

  「產地環節難以做到全檢測,流通環節就更難了。」 中國國家綠色蔬菜流通協會會長戴忠久告訴記者,「商務部要求蔬菜的農藥殘留至少必須做到無公害要求,直至有機要求,然而即便強調再多,執行力仍有缺陷。」

  戴忠久表示,食品安全在可追溯層面上需要採取具體措施,直至每一顆蔬菜都能追溯到源頭環節;在生產環節檢測到農殘超標的產品,必須銷毀;但實際情況是,很多產地並沒有對農產超標蔬菜進行銷毀,而是轉戰到農貿市場進行交易。

  「由於國家沒有專項檢測資金,因此,無論是產地還是流通環節,蔬菜經營商家必須自付成本對蔬菜進行檢測。很多蔬菜產地並沒有對蔬菜進行檢測,因此流通環節的蔬菜商就需要自付資金在產地的蔬菜交易場所安排專人進行檢測。不過,一旦檢測出農殘超標問題,檢測人員並不具備罰沒權和銷毀權,只能退還給初級經銷商或者菜農,這給他們轉戰農貿市場或轉給外地相熟的菜商留下機會。」戴忠久無奈地表示。

  戴忠久告訴記者,除去檢測設備的費用,農殘檢測的其他成本在整個蔬菜產業收入當中其實只佔3%至5%,他認為蔬菜原產地政府應對蔬菜產品進行源頭檢測把控,同時國家也應該在這方面成立專項檢測基金。(來源 中國經營報 記者 伊凡)

相關焦點

  • 生活中如何減少蔬菜上的農藥殘留?
    現代農業離不開農藥,因此在吃蔬菜之前一定要徹底清洗,儘量減少蔬菜上的農藥殘留。哪些蔬菜農藥殘留高?此外,香菜、茴香、茼蒿等帶有特殊香味,這種香辛味就是一種天然驅蟲劑,感染病蟲害的概率低,可以較為放心地吃。2.冬季蔬菜農殘相對較少若按照季節給蔬菜農殘排序,大致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冬季和春、秋季的葉菜相對安全,因蟲子少,幾乎不打農藥。夏季蟲子較多,且大多數是露天種植,農殘相對較多。
  • 河北無公害蔬菜基地農藥灌大蒜 禍及京津滬(圖)
    中國質量萬裡行雜誌社記者 王黎明  特約記者 孔永強  生活在大都市的人們通常認為,在超市裡購買的無公害蔬菜是放心菜。然而,這種思維定勢有可能被一些質量事件所顛覆。  素有「大蒜之鄉」美稱的河北省永年縣,大蒜種植面積達到了15萬畝,年產蒜頭2億公斤,產蒜薹1億公斤。
  • 害怕農藥殘留?為了吃上放心蔬菜在頂樓種菜?空中菜園值不值得?
    害怕蔬菜農藥殘留,為了孩子能吃上放心安全的蔬菜費盡心思花大價錢在陽臺樓頂種菜到底值不值得?你會在陽臺樓頂種菜嗎?近段時間,一直忙著在家裡樓頂上搞個小菜園,所以說是一點空餘時間都沒有,好友知道了,特地過來看看進度怎樣了。
  • 蔬菜之鄉壽光全面推廣實施「點水蜻蜓」促進產業數位化轉型
    5月19 日下午,市農業農村局聯合中雲服(壽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耘棚大講堂」組織召開「點水蜻蜓」智能供應鏈推廣應用培訓會議,全市40餘家蔬菜合作社典型代表參加。會上重點學習了「點水蜻蜓」智能供應鏈的操作使用方法,卓潤、潤贏等蔬菜合作社理事長對「點水蜻蜓」智能供應鏈的使用效果作了典型發言,中雲服(壽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針對「點水蜻蜓」與合作社的適配性、增值服務等方面做了詳細介紹。
  • 到了濰坊壽光,誰也別想挨餓……
    走進中國蔬菜之鄉濰坊壽光, 這份光環,自有印證: 「巨人南瓜」引人眼球; 冬暖式蔬菜大棚整齊排列、連綿無際; 「菜博會」盡顯農業技術前沿, 引觀摩者無數;
  • 緊急發布:4批蔬菜被檢不合格,均因農藥殘留超標,當心點!
    蔬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補充維生素的重要來源,而且烹飪過後十分美味。但最近,陝西延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通告稱,有4批蔬菜被檢不合格,具體情況咱們一起來往下看。1.科普小知識:克百威是一種廣譜、高效、低殘留、高毒性的氨基甲酸酯類殺蟲、殺蟎、殺線蟲劑,具有內吸、觸殺、胃毒作用,並有一定的殺卵作用。
  • 三批蔬菜均檢出農藥殘留超標,快看有沒有你常吃的!
    蔬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補充維生素的食物,搭配肉類和主食,烹飪過後十分美味。但最近,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有三批蔬菜都被檢出不合格的情況,咱們一起來看看。北京市高碑店蔬菜市場有限公司盛少華的韭菜,克百威檢驗值為0.31mg/kg,標準值為≤0.02mg/kg,經檢驗超標15倍多,不符合國家食品安全規定。
  • 央視曝光菜農噴高毒農藥 回應:別無選擇
    近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披露了對於我國蔬菜農藥殘留的調查節目。作為華南地區的重要蔬菜產區,廣州增城區的農戶被曝使用高毒農藥。在位於石灘鎮白江村的散戶蔬菜種植區,央視記者遇見一名正在給蔬菜打藥的菜農,並目睹了這名菜農配製農藥的全部過程。只見他把好幾種農藥分別倒入塑料桶裡進行混合。
  • 這幾種蔬菜幾乎不打農藥,再也不用擔心吃的蔬菜有農藥殘留啦
    眾所周知,為了能讓農作物正常生長,不受病蟲害,都會噴些農藥,這樣也能保證收成。可是這樣一來,人吃的時候就會擔心是否有農藥殘留,對人體是否有害等等。那麼,今天小編就像你們介紹一些還根本不需要打農藥就可以長得很好的蔬菜,你們就再也不要用擔心啦。
  • 央視調查:蔬菜被噴高毒農藥 市場只收費不檢測
    記者通過走訪發現,當地的蔬菜種植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大型蔬菜基地,給蔬菜打藥施肥全是公司化管理;另一種則是以個體菜農為主的散戶種植,分別散布在增城區的多個鄉鎮,這些散戶菜農給蔬菜打藥施肥全部是自己操作。在位於石灘鎮白江村的散戶蔬菜種植區,記者遇見一名正在給蔬菜打藥的菜農,並目睹了這名菜農配製農藥的全部過程。只見他把好幾種農藥分別倒入塑料桶裡進行混合。
  • 優食淨食機教你輕鬆去除農藥殘留
    看似健康的綠色蔬菜,背後卻有很多隱患。現在市場上售賣的大多都是大棚菜,表面乾淨光鮮,但很多都使用了殺蟲劑、催熟劑、保鮮劑等。有相關機構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目前個別城市的蔬菜中農殘超標的比例很大,有的蔬菜竟有5種以上的農殘,有的甚至高達十幾種。
  • 如何去除蔬菜農藥殘留 這水洗蔬菜水果更乾淨
    蔬菜是我們每天都會吃的一種食物,但是很多的時候其實蔬菜都是有著一定的農藥的殘留的,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可能在吃蔬菜之前一定要多多的注意農藥的殘留。下面尋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如何去除蔬菜農藥殘留以及如何清洗水果?
  • 山東三批蔬菜抽檢不過關,均因農藥殘留超標,這還得了!
    蔬菜大家都不陌生,平日裡必不可少的食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等營養,經過烹飪之後十分美味。但最近,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食品監督抽檢信息通告顯示,有三批蔬菜都檢出不合格的情況。煙臺壹鍋蒸能量餐飲服務有限公司的油菜,毒死蜱檢驗值為0.43mg/kg,標準值為≤0.1mg/kg,經檢驗超標4倍多,不符合國家食品安全規定。煙臺市吉滿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豇豆,滅蠅胺1.3mg/kg,標準值為≤0.5mg/kg,經檢驗超標2倍多,不符合國家食品安全規定。
  • 壽光除了蔬菜,還有一座中國最小的山
    提到壽光,全國人民尤其是北方人民都會想起「蔬菜之鄉」這個稱號。在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沒有人不知道壽光。其實,壽光地處山東半島中北部、渤海萊州灣南畔。壽光歷史文化悠久,人傑地靈,倉頡就是在這裡創造了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農學巨著《齊民要術》的作者賈思勰也誕生於此,夙沙氏在此開創了「煮海為鹽」的先河,是文聖、農聖、鹽聖「三聖」故裡。壽光南部沃野平疇,水源豐沛,是國家確定的蔬菜、糧食、果品等產品生產基地。壽光是著名的「中國蔬菜之鄉」,蔬菜產業馳名中外。除此之外,壽光還有一座山東省乃至全中國最小的山——靜山。
  • 韭菜芹菜等抽檢甲拌磷不合格!教你幾招洗掉蔬菜農藥
    ,按照《GB 2763-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的要求,蔬菜中甲拌磷最大殘留量為0.01mg/kg。依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成人每天推薦食用蔬菜類總量在300g-500g之間,按照飲食習慣,超標較低的樣品一般不會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構成威脅。而前不久《來自瀋陽的毒大蔥在壽光被查獲》中的毒大蔥就是含有大量的甲拌磷,致使羊吃蔥葉後陸續死亡。農業部第199號公告中也指出甲拌磷屬高毒農藥,不得用於蔬菜、果樹、茶葉、中草藥上。
  • 有農藥殘留嗎?記者走訪市場發現……
    蔬菜是市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品而提到蔬菜水果的安全,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農藥殘留問題。嶽陽各農貿市場上的蔬菜農藥殘留情況如何?「大概是10年前,我送菜到呂仙亭,看到幾個人在扯皮,原來是一個菜農將剛剛打過有機磷農藥的蔬菜挑出來賣,導致一戶人家四口人出現中毒症狀。」老人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他的蔬菜不打藥,如果氣溫太高,蟲害實在嚴重,他會請教社區和農業局,打些高效低毒的農藥。「即使是低毒農藥,我也會過兩三天之後才會採摘,這個時候蔬菜上農藥的毒性會揮發許多。」
  • 高質量發展看山東|小番茄成搖錢樹,走進中國(壽光)蔬菜小鎮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蔚曉賢 張阿鳳 李巖松各種顏色的櫻桃西紅柿、三色水果椒、紫色的白菜、黃色的番茄……12月2日,在中國(壽光)蔬菜小鎮的物控中心裡,擺放著許多新研發的果蔬。在工作人員的邀請下,採訪團成員們逐一品嘗起這些稀奇的果蔬。
  • 韭菜、豇豆都不讓人省心,檢出農藥殘留超標,去這兩家店當心中招!
    韭菜和豇豆都是人們經常食用的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等營養,經過烹飪之後也是十分美味。但最近,山東省聊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的聊城市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通告顯示,這兩種蔬菜都出現了不合格的情況。高唐縣福景社區超市的韭菜,腐黴利檢驗值為1.10mg/kg,標準值為≤0.2mg/kg,經檢驗超標5倍多,不符合國家食品安全規定。腐黴利是一種低毒內吸性殺菌劑,在韭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2mg/kg。腐黴利對眼睛與皮膚有刺激作用,經口毒性較低。少量的農藥殘留不會引起人體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影響。
  • 蟲越打越多最後還得靠劇毒農藥 農藥濫用農民很無奈(圖)
    「反正自己不會吃,都賣給糧販子了。」村民李文九開玩笑說,「這種早稻都被你們(指記者)吃了吧?」   農民都知道劇毒農藥不宜用,但仍有不少人「偏愛」劇毒農藥,原因就在於這些農藥的藥效「管用」。有個村民甚至直言:「有毒的,才是高效的。」   記者採訪發現,農藥的濫用和違規使用不局限於一時一地,而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
  • 「菜王」王樂義的「蔬菜人生」
    「我們壽光還是要引領中國的現代蔬菜產業。」壽光三元朱村蔬菜大棚。「蔬菜革命」源起魯中鄉村1978年9月,剛剛做過直腸癌手術的王樂義當選為三元朱村的黨支部書記。兩個多月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至今已幹了40年村支書的王樂義可謂「見證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