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公路,小海魚的魅力,各種沙蠶的分類

2020-12-06 春雨房車遊

三墩港位於欽州市欽南區,這是一條入海公路,全長只有13公裡,然而這13公裡基本上都是在海裡修建,一路延伸入海,雖然沒有鬼斧神工的風景,但是被稱之為網紅公路,並不過分,因為你站在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面朝大海,沒有那麼洶湧澎湃,非常的安靜,那種安靜是深邃的,我們讀不懂大海的寧靜,就好像很多人,讀不懂釣魚人的內心世界,那不是一種孤獨,而是一種強大,臨碧水藍天,心遊凡塵之外,不為生而困,不為情而傷!

欽州市三墩港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欽南區,濱海公路,2019年12月9日,離開大風江之後,下午兩點多鐘到達欽州市三墩港,道路兩旁就是大海,好多魚排,這其中有很多魚排都是可以釣魚的,收費也非常的合理,比如三公裡處,上排收費十元,七公裡一公裡處也可以上排,價格10到30不等,當然也可以在岸邊免費垂釣,由於已經下午快三點鐘了,所以我沒有選擇上排,而是選擇了在岸邊垂釣,正好路遇一位當地釣友"禾少"。

三墩港濱海公路旁

經過短暫的交流,學習,下午三點半,開始下杆試釣,筏釣竿,紡車輪,2.0碳線,子線雙鉤1.5碳線,五克重的鉛墜,0.5號千又魚鉤,餌料,青紅蟲,先簡單的介紹一下青紅蟲,由於青紅蟲有幾個品種,全國各地的叫法也有些不同,所以經常會被混淆,比如在廣西沿海,大致是這樣區分,青蟲,紅蟲,青紅蟲,在中國的黃海渤海,是這樣區分的,紅沙蠶,青沙蠶,紅沙蛆,統稱海蚯蚓,在全國各地有很多叫法,沙蟲,海蟲,海區,海蜈蚣,海馬黃,海蚯蚓,巖蟲, 等等!由於各地方的叫法不同,今天不詳細的介紹沙蠶,簡單粗略的為大家分成三種。

三墩港岸邊垂釣

第一種最便宜的,顏色青黑,多足且明顯,形似蜈蚣,全國各地的叫法不同,比如青蟲,青沙蠶,海蜈蚣,海蚯蚓,這種沙蠶很好保管,一般用木屑冷藏,或是用海水冷藏,可存活半月有餘,所有品種的沙蠶,都可以食用,也有藥用價值,但多數都用於垂釣,可以說是萬能餌料,但在某些地區,這種青蟲效果並不理想,

青蟲

第二種也是最普遍的,大家最常用的,價格中等,顏色偏紅,非常像蜈蚣,各地的叫法,青紅蟲,紅沙蠶,海蜈蚣,海蟲,海蛆,這一種沙蠶分布的非常廣泛,在中國沿海各地區都有分部,冷藏保管,可以存活數日,在山東的一些地區,還可以買到帶殼的,更便於保管,下圖所示!

青紅蟲

第三種也是最貴的一種,顏色紅豔,看上去比較鮮嫩,足短不明顯根據季節的不同,價格在每斤100至200之間,海釣的效果也是最好的,也是最難保管的一種,再有海水的情況下,或是冷藏的情況下,存活時間是最短的,各地叫法,紅蟲,紅沙蛆,這種蟲在淺水區釣黃鯛,非常的好用,而且營養豐富,食用價值很高。

紅蟲

介紹完各種沙蠶,下面再說一說三墩港岸磯的收穫,試釣兩個多小時,共釣獲五種小海魚,沙鑽,小黃鯛,唱歌婆,花蝶,銀美魚,其實各種魚的叫法不同,沒有辦法去統一,大部分都是我不認識的魚,全部採用手持筏釣竿釣底,拋出去七八米遠,偶爾十多米遠,憑手感,感覺吃口,吃口非常兇猛,特別刺激。

小海魚

最後總結!這是一次非常難忘的遊釣之旅,傍晚十分結束垂釣,駐車在海邊,夕陽西下,微微海風吹過寧靜的海面,晚飯吃的是海雜魚燉湯,晚飯後,我們夫妻二人牽手走在濱海公路上,吹海風品夕陽,享受這種安靜,這將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憶,感謝上天的給予,那一刻,我們融入大自然,投入大海的懷抱。

相關焦點

  • 北海銀灘上挖出「巨無霸」沙蠶 身長1.4米(圖)
    記者 唐海波攝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北海訊(記者唐海波)沙蠶(俗稱「魚蟲」)為釣海魚的佳品,一般的沙蠶個頭長也就20釐米上下。1月4日晚,北海市的王先生在銀灘沙灘上挖沙蠶時,挖出了一條1.4米長的特大沙蠶,漁民笑稱,把沙蠶的「老祖宗」挖到了。
  • 海釣磯釣時沙蠶魚餌最受歡迎,但是以下這些,你都知道嗎
    海釣是非常讓人嚮往的,能夠很安靜的在海上或者海邊待上一天,都是非常享受的事情,但是海釣和平時垂釣,就有著很不一樣的區別了,因為這種作釣方法要根據你當時作釣的區域,和當時的環境和魚情魚種,甚至和當時的天氣季節,你要作釣對象魚的習性都有關係,根據這些因素,選擇合適的釣具和適合的魚餌,這樣你們才能釣上來你們想作釣的魚類,而且海釣和在淡水中作釣,區別可真不是一點點的,所以小編今天想要為你們說的
  • 趕海人扛著鎬海邊挖魚餌 人笑了沙蠶哭了(圖)
    沙蠶一條能賣2塊     在把那一小片海灘挖了近20釐米深後,劉大爺開始用鐵鉤小心翼翼地搜尋著。突然,一條褐色的長條動物出現在淤泥裡,劉大爺眼疾手快把它挖出來。「這就是我要挖的沙蠶」,劉大爺拿著它給記者展示,只見這條沙蠶足有20釐米長,身體上還長著許多毛茸茸的刺。     「沙蠶身體非常軟,挖的時候必須小心,稍微一使勁便可能把它弄斷。」
  • 疣吻沙蠶人工育苗關鍵技術探討
    幼體出膜後用300目篩絹網收集,分池培育。  6.幼體培育  (1)三剛節疣足幼體。在水溫26℃~28℃的情況下,約48小時即可孵出三剛節疣足幼體,幼體各部有纖毛,此時期幼體營浮遊生活。幼體以體內的卵黃油球為營養,所以不需投餵餌料。  (2)四剛節疣足幼體。
  • 山東省壽光:小沙蠶變成漁民致富「軟黃金」
    入夏以來,在壽光市近海灘涂上,每天有300-500名沙蠶採挖工成群結隊地進灘作業,他們捲起褲腿,一手拿釘耙,一手拎提桶,彎著腰低著頭,小心翼翼地從腳下的淤泥沙中取出一條條蠕動的小蟲――沙蠶。
  • 小小沙蠶成脫貧黃金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東海島經濟開發區民安鎮西山村惠民沙蠶養殖專業合作社暨市政協幫扶西山村沙蠶養殖基地時,恰逢聽到養殖場主沈乃興和外地的收購商通話。西山村沙蠶養殖作為市政協幫扶的水產養殖新品種扶貧項目,於2013年9月掛點上馬,2014年收入就達200萬元,今年上半年,全村150戶貧困戶全部得益該項目脫貧。西山村沙蠶養殖初見成效,扶貧項目脫穎而出。
  • 疣吻沙蠶(禾蟲)繁殖生物學探討
    當溫度條件適宜,把疣吻沙蠶異沙蠶體存放於淡水中,則沒有明顯群浮的現象;如果把異沙蠶體轉入適宜的海水中,則群浮活動加劇,且在日落後3小時~5小時達到高峰,這說明適宜的鹽度是誘導群浮的重要因素,且日照變化對群浮有影響。  2.婚舞  和多數海洋多毛類沙蠶科動物一樣,疣吻沙蠶在群浮時,雌雄個體常相伴做旋轉運動或雄性圍繞雌性打轉,在旋轉過程中排放精卵,此為「婚舞」。
  • 淤泥裡抓出沙蠶的財富:不好養殖的沙蠶怎麼讓人致富的?
    黃志宏:這麼小的(怎麼)會咬人?  雖然看到了蟲子,可把它拿出來還要極為小心地掰開泥石。  記者:進去了。跑進去了,你這樣不會把它錘死嗎?  黃志宏:它還有一截爬在洞裡面。  記者:這個好難抓。  黃志宏:對,它(長在)巖石裡面,不好抓。  記者:出來了,出來了。
  • 保護沙蠶自然資源刻不容緩
    沙蠶的成體和幼體均還是海洋經濟魚類、蝦類、蟹類和貝類的上好鮮活餌料。近年來,我國海洋生物專家的研究還發現,沙蠶在蝦池與對蝦同池生長,不但能節省投餌量,還能澄清水質,減少蝦病,促進對蝦的生長,提高對蝦的產量。另外,由於沙蠶常棲息河口,其幼蟲和成蟲還可作為環境保護、檢測水域汙染的良好指示生物。
  • 貼沙河中的「不明生物」確定為沙蠶 對人體和環境無害
    浙江在線杭州3月27日訊(記者 施宇翔) 昨天下午,市民周先生向本網報料,稱在杭州貼沙河中發現一種「不明生物」,長得像蜈蚣,成群在水面上蠕動。當時看到這種生物的圍觀群眾都感到一陣頭皮發麻。(相關連結:杭州貼沙河中驚現「不明生物」 漁政部門:這種小東西叫沙蠶)  杭州市漁政漁港漁船監督管理總站的工作人員昨天根據記者描述,稱這種生物可能是沙蠶。  杭州市河道監管中心聽說貼沙河有這種生物後,昨夜也進行了取樣分析。  「不明生物」到底是不是沙蠶?這種生物到底對環境、人體有無傷害?記者今日進行了追蹤。
  • 上塘河裡有沙蠶?
    中年男子說,他最近幾天都在這裡釣魚,聽說水裡有長得像蜈蚣的紅色生物,他猜測,這種東西可能是沙蠶。「魚愛吃沙蠶,但應該是長在海裡的,運河、上塘河都是內河,沙蠶到了這裡活不了太久,可能是有釣魚的人把沙蠶當魚餌,或者是錢塘江裡跑過來的吧。」   昨天,記者沿著河道找了一圈,沒有看到類似的生物。
  • 沙蠶成為國外餐桌「新寵」
    沙蠶成為國外餐桌「新寵」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4月3日電   啟東黃海灘涂上,近日每天都有數以百計的漁民忙著捕挖沙蠶。據了解,沙蠶市場收購價高達每公斤20元,一個農民一天最多可挖6公斤沙蠶,可獲得120元,一般也有數十元的收入。
  • 挖沙蠶大軍聚集付疃河口 一天拉走三四噸
      ▲河道裡,滿是挖沙蠶的村民。   ▲ 來自江蘇的挖蠶人,把清洗乾淨的沙蠶裝進桶裡。  「付疃河入海口,每天有上百人在挖沙蠶,現在河道都翻了好幾遍。以前這時候野鴨、海鷗滿天飛,現在很少見著。你們快來報導報導吧!」11月13日,市民王先生撥打本報新聞熱線2287111反映。
  • 市民擔心沙蠶死在貼沙河影響水質 河道部門投放魚苗吃掉沙蠶
    浙江在線03月28日訊貼沙河出現了成千上萬條肉麻「蚯蚓」,經有關專家鑑定確認這些浮遊生物其實是「沙蠶」,幼蟲可以用作魚餌。  儘管杭州市市區河道監管中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沙蠶對貼沙河的水質並無危害,但還是有一些市民表現出自己的擔憂:「萬一這些蟲子交配後,死在貼沙河裡,難免會對水質造成一定的影響。」
  • 沙蠶成為國外餐桌「新寵」 - 新華網--江蘇頻道
    沙蠶成為國外餐桌「新寵」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4月3日電   啟東黃海灘涂上,近日每天都有數以百計的漁民忙著捕挖沙蠶。據了解,沙蠶市場收購價高達每公斤20元,一個農民一天最多可挖6公斤沙蠶,可獲得120元,一般也有數十元的收入。沿海周邊鄉鎮的數千漁民,每年光從黃海灘涂採捕沙蠶和貝類的收入就達400多萬元。   沙蠶,俗稱海螞蝗、海蚯蚓,形似蜈蚣,棲息於海灘大米草根部,是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海洋魚類餌料。
  • 網紅公路為什麼美?把控硬質量!韶關旅遊為什麼行?全域旅遊示範先行...
    近年來,連接韶關市區和丹霞山景區,將沿途美麗鄉村「串珠成鏈」的閱丹公路新晉成為韶關市的網紅公路。近日,筆者從韶關市質量強市建設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閱丹公路的質量管理離不開韶關市交通運輸局的一系列有效措施。據了解,閱丹公路由9條線路組成,長54.6公裡,投資1.17億元,瀝青路面。2019年4月開工,2019年11月完工。
  • 小海魚有哪些是沒有小刺的?
    作為一個從小在海邊長大的營養師,對海魚還是了解不少的。於此類似的還有小偏口魚,也是美味!,又叫海福子魚,這種魚屬於鯛魚類,是最正宗的海魚味道,一般整一下取肉作為打滷面的原料,用海福子魚肉和金鉤海米、雞血、木耳、雞蛋、韭黃、蛤蜊湯做的打滷面是我兒時的家鄉味道!
  • 專家:海蜈蚣系沙蠶無毒
    ﹃海蜈蚣﹄系無毒沙蠶N本報記者 蔡學偉 文/圖本報訊 本報14日曾報導一名家住莆田西天尾的張先生,從一罐「肖大媽」油香丁香魚罐頭中吃出了一條長約三四釐米的「蜈蚣」,隨後,廠方表示該「蜈蚣」是「海蜈蚣該校兩名博士鑑定後認為,這就是俗稱「海蜈蚣」的沙蠶,這種生物沒有任何毒性,而且還富含營養。比對大量生物資料驗明「海蜈蚣」真身記者昨日了解到,在得知消費者張先生對於從罐頭中吃到的「海蜈蚣」是否有毒心存懷疑後,生產廠家——福建肖大媽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十分重視,特地從廠裡經過多方尋找,找到了幾隻「海蜈蚣」,經張先生比對確認與罐頭中「海蜈蚣」為同種生物。
  • 小區人工湖突現神秘生物 專家釋疑原是海洋生物沙蠶
    沙蠶進入淡水是為繁殖   記者隨後聯繫了上海市動物科學協會秘書長、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系主任趙雲龍博士,對記者拍攝的照片進行了詳細研究後,趙雲龍博士表示,居民們無須擔心,這實際上是一種生活在海洋鹹水裡的軟體動物,學名叫沙蠶。   那麼,海洋中的沙蠶怎麼會出現在淡水的人造湖裡呢?
  • 小小沙蠶 助力海上鑑江大發展
    在鑑江鎮洋澤沙蠶(流蜞)工廠化養殖基地記者看到,養殖池整齊的分布排列,池內是人工模擬的野生灘涂。   據介紹,「流蜞」學名沙蠶,以藻荇、魚蝦為食,雖外表可憎,卻肉質鮮嫩,營養豐富堪稱江上的「冬蟲夏草」,深受市場歡迎。然而近年來,隨著閩江流域溫地面積不斷減少,加上水質汙染,流蜞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產量逐年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