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佳有嘢講
話說,廣東上一次下雨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嗎?廣東成功降溫以後,你是不是覺得眼睛幹、口乾、皮膚幹,各種乾乾幹!你覺得這是秋冬季節的正常現象?錯了,感覺太幹可能也是一種病,一起來了解一下!
綜合自養生中國、健康時報、廣東省中醫院及網絡
潤燥不能只喝水
現代中醫家將它命名為「燥痺」,中醫把這種皮膚乾燥稱為燥證,是人在感受到燥邪或機體津液虧損後,體表肌膚和體內臟腑缺乏津液、乾枯不潤的表現。
僅靠飲水補水根本不夠,應內外兼顧,滋陰潤燥,才能合力趕走「燥」邪,使皮膚水潤。平時,除了要規律就醫治療外,大家還可以嘗試用這些小方法,幫助身體快速恢復健康。
腳後跟乾燥:調氣血
腳後跟乾燥多是腎精不足、腎陰虧損的表現,可採用藥材泡腳的方法應對。
泡腳方:當歸50g,熟地60克,生地黃90克,玄參90克,川穹60克、黃芪100克,煎水泡腳,熬一次可用三天。連續泡上一個半月可見效。
口乾:養肺陰清胃熱
口乾是一種臨床上的常見病,而且不分年齡。口乾說明肺胃經上火,肺陰不足,胃陰不足,這種情況必須養肺陰清胃熱。
飲食上最好忌口三樣:羊肉,辛辣,海鮮。
食療方:取去皮荸薺、泡發銀耳、蓮子、枸杞子、冰糖各適量,將蓮子、銀耳、荸薺同煮,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煮40分鐘,再加入枸杞子、冰糖,略煮後即可食用。
嘴唇乾裂:調理脾胃
面對嘴唇乾裂的情況,可從調脾胃的角度入手,因為脾胃功能不協調,津液少,就會引起嘴唇乾。
茶飲方:可採用鐵皮石斛加百合加麥冬、生地黃、薏米仁熬水喝,起到滋潤口唇作用,忌辛辣燥性食物。
眼睛乾澀:疏肝祛溼
眼睛乾澀模糊發炎屬於肝膽溼熱上升,屬於肝血虛生風,有時還會出現眼睛發癢。
敷眼方:取霜桑葉15-20克,洗淨,水煎去渣,放涼後用幹毛巾浸藥液敷眼,治療目幹昏暗效果特別好,每日兩次。
「補水」食療,給身體「注滿水」
補氣生津茶
材料:五味子8一10粒,鮮人參片3一5片。
製法:將材料洗淨,放入茶壺內,加入沸水浸泡10分鐘即可。
用法:適合氣虛,津液不足之人,表現為氣短,咳嗽,口乾,虛汗等。
禁忌:無特殊禁忌。
溫潤養肺茶
材料:松子仁15克,南杏仁15克,冰糖適量。
做法:1. 把松子仁與杏仁用攪拌機研磨。2. 加入適量沸水中煮3分鐘,加入冰糖至熔化即可。
用法:適合老年人、愛美女士,能改善皮膚乾燥與瘙癢、腸燥便秘,咳嗽痰粘,容顏憔悴等不適。
禁忌:便溏、易腹瀉者不宜;血糖升高者應免糖。
清燥茶
材料:烏梅15克,冰糖適量,馬蹄6個。
做法:馬蹄洗淨去皮煮熟,烏梅加水500-700ml,大火滾開後轉小火煮15分鐘,加入冰糖適量煮融化,關火後放入馬蹄浸泡30分鐘即可飲用並吃馬蹄。
用法:適合冬季溫補後出現的溫燥太過,喉嚨乾燥不適,口氣較重,暗瘡發作之人。
禁忌:本品偏酸,且含一定糖分,消化道潰瘍及糖尿病患者慎用。
黑豆桑寄生杞子雞蛋茶
材料:黑豆30克,桑寄生15克,枸杞子15克,桂圓肉5~8粒,紅棗(去核)6枚,雞蛋2~3個,生薑5片,紅糖適量。
做法:將黑豆、桑寄生、枸杞子、桂圓肉、紅棗洗淨,黑豆熱水浸泡30分鐘後,用清水入鍋同煮30分鐘。
再把雞蛋、生薑加入,煮約15分鐘後,將雞蛋取出剝殼,然後把雞蛋放進去再煮15分鐘,加紅糖調味,飲湯食蛋即可。
用法:適用於血虛不能濡養肌膚和頭髮導致的皮膚乾燥瘙癢和脫髮。
禁忌:糖尿病患者慎用。
百香果茶
材料:百香果1個、檸檬1/4個,芒果1個,蜂蜜、紅茶葉適量。
做法:熱水衝泡紅茶後濾出茶葉,在紅茶中依次放入切好的百香果肉、芒果粒以及檸檬片,攪拌均勻,放溫後調入蜂蜜,即可飲用。
用法:涼性水果搭配紅茶同時採用熱飲的方法,可中和其寒涼之性,脾胃虛弱的人尤其適合。
金玉滿堂
材料:南瓜300~500克,鮮百合2個,桂花蜜適量。
做法:
1. 南瓜去皮洗淨切成1釐米厚的薄片;鮮百合洗淨剝瓣。
2. 將南瓜片擺放在盤中,圍成空心圓狀,然後把鮮百合瓣放於圓心處。
3. 蒸鍋水燒開後,放入菜品清蒸20分鐘左右至南瓜熟透,出鍋淋上桂花蜜,即可食用。
用法:這道養生菜有助於緩解五官乾澀、皮膚乾燥、心煩失眠、大便秘結等症狀,適合大眾秋冬保健及素食者食用。
提示:南瓜用傳統南瓜。
潤燥好方法,
你都學會了嗎?
花一秒鐘轉發告訴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