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去年中國航天日那張驚豔大眾,成功破圈的宣傳海報嗎,它的作者楊權是一位自由插畫師。也是從那時候起,大家對中國航天的審美水平有了歷史性的扭轉。
畫面中的嫦娥單手伸向太空人,從天壇長城到鵲橋月球,從絲綢之路到衛星火箭,從古至今的各種視覺元素,展現出與眾不同的中國航天。
今年,插畫師楊權為我們帶來了新的航天主題作品——《鏡面》,這也是本次《中國航天系列「星辰大海」紀念票》票面設計有獎徵集活動的優秀作品之一。
這套作品的名稱叫《鏡面》。第一張畫面主體是中國航天員手捧東方紅一號,正要把它投入裝滿星球的水裡去,而水裡的倒影是一個手捧許願球的少年,也正要把願望投向航天員。魚兒不在水裡,星球在水裡,遠處中國風的時光之門,表達了中國航天的力量從遠古而來,將夢想和現實相融。
第一張作品主題是「日出東方,皓然星辰」。雖然畫面中沒有出現太陽,但是也預示著我國的航天事業就像陽光一樣衝出雲層,幻化成強大的力量,照耀四方。
第二張的主題是「華夏飛天,逐夢星辰」。畫面主體是一個小女孩抬頭仰望巨大的月亮,幻想自己以後能登上月球;水中的倒影是一位航天員看著飛天的「胖五」正在衝向宇宙;旁邊疊放在水裡的各種星球,表達了宇宙的繽紛與美麗,那將是中國航天的未來,璀璨而美好。華夏飛天代表了中國力量,逐夢星辰表達了中國必將完成自己的航天夢想。
其實,這已經不是楊權第一次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裡了。在此之前,他就憑藉為《哪吒之魔童降世》、《長安十二時辰》、《復仇者聯盟4》等影視劇所畫的飯制海報而走紅網絡。
「畫電影」的念頭,是在2017年他看完電影《西遊伏妖篇》之後。楊權是一名「西遊粉」,從《大話西遊》《西遊降魔》再到《西遊伏妖》,影視劇對師徒四人的解讀不斷在變化,這讓他深受打動,「尤其是《西遊伏妖篇》,電影對三徒弟的刻畫都是邪惡的,我想畫一個自己心目中的《西遊》。」
楊權說,《西遊》幾乎是他們那個年代的人固有的情結:「從《大聖歸來》再到《哪吒》,現在的80後都在用他們的方式來詮釋中國神話。對於我來說,畫畫就是去詮釋自己內心的想法,它能夠讓我把小時候不能做到的事情變成現實。」
「用插畫表達電影的創作手法,其實最早是來自於西方。直到近幾年,中國也開始了自己的文化輸出,對插畫的需求也開始增多。最初插畫是運用於書頁、分鏡等,近兩年才在廣告、電影中得到運用。」
除了製作電影海報插畫,楊權也十分關注時事熱點,並將它們以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
比如,前兩天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他繪製了這樣一幅以「熒惑之行,以庚子六月出東方」為主題的海報,助力航天事業。
面對我國上半年嚴峻的新冠疫情,他畫了一套海報致敬奮戰在前線的工作人員,以這樣特殊的形式記錄抗疫過程。
楊權說,正是畫畫讓他始終能保持著一顆好奇心與想像力,如今的他還有許許多多的想法,「而畫畫就是能夠讓你把小時候不能做到的事情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