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科幻電影,大多數人想到的科幻片一定出自好萊塢大片,如《變形金剛》、《黑客帝國》、《星球大戰》等,每一部都是聞名世界的大作。其實在八十年代時,中國也曾擁有自己的超級英雄,它就是《霹靂貝貝》。這部國產科幻電影一經播出,就受到很多人追捧。《霹靂貝貝》是我國第一部兒童科幻片,可以說是至今最好的兒童片之一,也是國產科幻片不可跨越的經典。即使已經過去30年了,那個帶電的小男孩,依舊是75後、80後的記憶。
《霹靂貝貝》出自著名劇作家張之路老師之手,張老師是物理專業出身,有很多充滿奇思妙想的想法,也因此使得整個故事天馬行空,吸睛卻不做作。張老師也是目前我國最有影響力的兒童文學作家之一。這部電影於1988年 上映,講述了一個叫貝貝的男孩從出生開始身上就自帶電,每天都帶著紅手套,不許接觸外人,更不允許走出家門。上學之後,因為那雙紅手套貝貝被同學排擠。後來貝貝帶電的事被傳開,人體科學研究院的人將貝貝帶走研究。逃出實驗室的貝貝呼喚外星人,懇求他把電流收走。最後貝貝失去了超能力,卻帶來了親情和友誼,也帶來了快樂的童年。
《霹靂貝貝》突破了當時舊童話固有的框架,推出了「現代童話」的新形勢。這部電影在當時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獲得了第3屆「童牛獎」優秀故事片獎。本劇在世界科幻電影史上也開闢了一個新的路徑。科幻人物不是神話故事中的神仙,超能力也不是排山倒海那樣的神力,劇情也不再是星球大戰般正義與邪惡的激烈對決,而是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要具有現實意義。兒童電影更是要以人為本,要有育人的觀念,要突出對友誼和親情的追求。
貝貝生來就具有特異功能,這個設定類似於美國「超人」等傳奇英雄,但本片成功之處在於並沒有想要體現超能力者的優越和偉大,而是揭示了這種超能力給一個兒童的成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超人想變則變,不想變則不變,但貝貝卻沒有控制電流的「開關」,這也導致由於祖輩和父母都不能擁抱帶電的貝貝,貝貝認為自己從小失去了家人的愛。這部影片告訴觀眾,擁有超能力並不一定是好事,反而是一種孤獨。現在的美國大片,超級英雄仍舊很多,蜘蛛俠、美國隊長、金剛狼等等,個個都有超能力,個個都是人類的保護者,正義的使者。但超級英雄背後的寂寞,只有本人自己能體會。所以說做一個普通人有多麼可貴和幸福。
這部電影距今已經過去三十多年了,以現在的眼光來看裡面的特效十分拙劣,無處不在的威亞,塑料狀的飛碟等,但是在當時依舊深受小孩子的喜愛,直到現在《霹靂貝貝》依然是中國科幻電影裡的經典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