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光的新規則,統一了微觀和宏觀尺度的熱輻射理論

2020-11-28 萬象經驗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控制物體如何吸收和發射光線的新規則,微調了科學家對光的控制,促進了下一代太陽能和光學設備的研究。

這一發現解決了一個長期存在的尺度問題,即光與微小物體相互作用時的行為違反了在更大尺度上觀察到的既定物理約束。

電子工程博士後研究員、該研究的第一作者肖恩·莫萊斯基說:「你對非常小的物體產生的影響與對非常大的物體產生的影響不同。在從一個分子移動到一粒沙子上可以觀察到這種差異。你不能同時描述這兩件事。」

這個問題源於光的著名變形性質。對於普通物體,光的運動可以用直線來描述。但對於微觀物體來說,光的波動特性佔據了主導地位,直線光學的整齊規則被打破,其影響是顯著的。在重要的現代材料中,在微米尺度上的觀測表明,紅外光輻射的單位面積能量是直線光學預測的數百萬倍。

12月20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的新規則告訴科學家,一個任何尺度的物體可以吸收或發射多少紅外光,解決了幾十年來大小物體之間的差異。這項工作將一個19世紀的概念黑體擴展到一個有用的現代背景。黑體是理想的物體,以最大的效率吸收和發射光。

「已經做了很多研究,試圖在實踐中了解,對於給定的材料,人們如何接近這些黑體極限。」電子工程副教授、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亞歷杭德羅·羅德裡格斯說,「我們怎樣才能製造出一個完美的吸收體和完美的發射體?」

這是一個古老的問題,許多物理學家,包括普朗克、愛因斯坦和玻爾茲曼早就解決了這個問題,為量子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先前的大量工作表明,構造具有納米級特徵的物體可以增強吸收和發射,有效地將光子捕獲在一個小的反射鏡大廳中。但是,沒有人定義可能的基本限制,留下了如何評估設計的主要問題。

新的控制水平不再局限於暴力試驗和錯誤,將允許工程師在數學上優化設計,以適應未來的廣泛應用。這項工作在太陽能電池板、光學電路和量子計算機等技術中尤為重要。

目前,研究小組的發現是針對熱光源的,比如太陽或白熾燈泡。但研究人員希望進一步概括這項工作,使之與其他光源,如LED、螢火蟲或電弧光相一致。

相關焦點

  • 微觀和宏觀的邊界在哪裡
    量子力學是原子和亞原子尺度的物理學理論,是微觀世界的法則,而一旦尺度大於原子,奇異的量子力學規律立刻結束,而熟悉的經典力學物理規律由此開始。似乎存在一個明顯的邊界,微觀世界的規律結束,宏觀世界的規律開始。
  • 重整化群:從微觀到宏觀,不同尺度的現象如何聯繫起來?
    物理學家通常不會同時處理不同尺度的物體,例如基本粒子、原子、光、流體力學波等系統都是在不同的尺度被描述刻畫。但臨界點附近的普適性行為迫使物理學家同時計算所有尺度,從整個系統尺度的長程漲落一直到原子尺度的微小漲落。1966年,凝聚態物理學家利奧·卡達諾夫(Leo Kadanoff) 找到了這種計算方法。
  • 重整化群:從微觀到宏觀,不同尺度的現象如何聯繫起來?
    反過來,你也可以從微觀系統開始,然後縮放。它是顯微鏡和望遠鏡的結合。」2. 連接微觀與宏觀:從塊自旋到重整化群另一條線索來自凝聚態物質的世界。物理學家通常不會同時處理不同尺度的物體,例如基本粒子、原子、光、流體力學波等系統都是在不同的尺度被描述刻畫。但臨界點附近的普適性行為迫使物理學家同時計算所有尺度,從整個系統尺度的長程漲落一直到原子尺度的微小漲落。1966年,凝聚態物理學家利奧·卡達諾夫(Leo Kadanoff)找到了這種計算方法。
  • 微觀與宏觀的界限(2)
    退相干理論從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成為物理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一直至今。但是,關於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的界限問題,還遠沒有定論,科學家們使越來越多的「宏觀物體」顯示出了量子態,而量子世界的本質卻還沒有顯現出來。
  • 微觀的盡頭是宏觀嗎?一口氣讀懂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差別
    大部分的科學家都認同愛因斯坦對於宇宙的理解,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科學家認為量子力學才是宇宙的真理,可以說宏觀和微觀之間似乎存在一個無法解釋的界限,導致了兩者遵循不同的規律,那麼宏觀和微觀之間又應該怎麼去區分呢?
  • 宏觀還是微觀?測試你的尺度感覺
    「我們發現雙方都對人們如何理解並感知尺度很有興趣,」楊解釋說。於是,這兩名科學家製作並收集了50多幅令人迷惑的圖像——包括打磨過的礦物、冰川、沙丘和鳥類羽毛——組成了一個主題為「宏觀還是微觀?」的展覽。凱利補充說,「看過楊的圖片後,我能根據顯微鏡下組織和器官的排布,聯想到與他的衛星拍攝圖片類似的東西。」但是,你看到的是什麼?
  • 新聞宣傳要堅持微觀真實與宏觀真實有機統一
    原標題:新聞宣傳要堅持微觀真實與宏觀真實有機統一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是新聞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也是新聞傳播活動的內在規律要求。真實包括微觀真實與宏觀真實兩個方面。個體上的真實、局部上的真實,構成了微觀真實;整體上的真實、全局上的真實,構成了宏觀真實。
  •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
    量子力學是描寫原子和亞原子尺度的物理學理論 [1] 。該理論形成於20世紀初期,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物質組成成分的認識。第一,這種微觀尺度上的隨機性和通常意義下的宏觀尺度之間仍然有著難以逾越的距離;第二,這種隨機性是否不可約簡難以證明,事物是由各自獨立演化所組合的多樣性整體,偶然性與必然性存在辯證關係。
  • 改寫物理教科書:科學家發現熱輻射之外的第二種真空傳熱方式
    儘管真空保溫杯的內壁會向外壁進行熱輻射,但是這種光子作用下的導熱速率遠不及聲子作用下的熱傳導速率,所以真空保溫杯的隔熱作用依然顯著。這一切仿佛並沒有什麼問題。可是,讓無數科學家都困惑不解的量子力學,卻總能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觀點。就在上個月,科學家們通過實驗證明:在數百納米的微觀尺度(距離)內,真空也是可以傳遞聲子的。
  • 量子弦,優雅的宇宙大統一理論(第六稿)
    但是根據宇宙膨脹理論,宇宙正以接近光的速度向外膨脹,也就是銀河系以外的星系,正在以接近光的速度飛離銀河系,我們也可把這些河外星系稱為高速時空。因此實際上,宇宙是由微觀時空、低速時空和高速時空疊加而成。斥力和引力最大不同在於,斥力不僅具有宏觀尺度的性質力,而且在微觀尺度上具有量子效應。
  • 由一塵可窺大千世界,漫談微觀世界中的量子
    事情正是這樣,微觀世界中的物質運動狀況都呈現出某種「粒子性」。量子力學就是研究微觀世界的發展規律的。其中「量子」一詞,就是微觀世界中間斷性質的一個寫照,是人類的認識從宏觀向微觀深化的一個裡程碑。它是由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於1900年提出來的,普朗克因此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微觀與宏觀的界限
    微觀與宏觀的界限 2013-08-14 11:05 作者:苗千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3年第32
  •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區別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區別,二者的區別是明顯的,主要表現在:   (1)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如家庭、廠商等。正如美國經濟學家J·亨德遜(J·Henderson)所說「居民戶和廠商這種單個單位的最優化行為奠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正如薩繆爾遜所說,宏觀經濟學是「根據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失業來分析整個經濟行為。」美國經濟學家E·夏皮羅(E·Shapiro)則強調了「宏觀經濟學考察國民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
  • 把一粒沙子放大1億倍,從微觀和宏觀理論看能否成為一個宇宙?
    現在科學研究的方向有兩個,一個是宏觀研究和微觀研究,人類所有的科學家發現無論是從宏觀還是微觀研究得出的科學的最終答案是一致,正如宇宙是從一個質點誕生的,所以微觀和宏觀是關聯,宇宙是一個很大的空間,而我們只佔據了宇宙空間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我們身上是有空間的,粒子也是有空間的,不僅有人問道把一粒沙子放大
  • 關於宇宙的大統一猜想
    波其實也不是粒子的運動本質,官方解釋玄乎其玄,一般人無法理解,我來假設:因為能量如光子圍繞空間核心運動,同時做勻速直線運動,在宏觀上觀測,以為光以直線傳播,於是光的傳播就像一個彈簧:鐵絲才是它的本體,彈簧整體是它的宏觀直線範圍。不同的彈簧大小就是光的不同頻率。基本符合光具有的頻率,角動量等參數。
  •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異同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異同,既體現在經濟理論上,也體現在經濟政策上。先看經濟理論。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都是研究市場經濟中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後果的,而市場經濟中所有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都是一定意義上的供給和需求行為,因此,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相同之處就在於都是通過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決定價格和產量,並且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需求曲線一般說來都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即價格下降,需求量會增加,而它們的供給曲線都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即價格上升,供給量會增加。
  •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是可以統一表達的,聽說過大統一方程嗎?
    當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的時候,起初是認為天下所有的引力都是一樣的,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的發展,到了微觀尺度,牛頓三大定律已經不能完善的去描述微觀粒子間的引力關係了。相對靜止的物體裡面的分子,原子都在高速的運動著。
  • 統一信息理論將成為最先進的知識方式
    統一資訊理論是在人類已取得的固有的信息理論知識和其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擴展研究,突破了科學、哲學、宗教等人類以往認知方式的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而將認識深入到人類所從未涉及的最基礎層面——始基層面和極限層面,人類的認識從此徹底觸底,從而構建起能夠徹底統一人類的認知總論、自然科學、宗教、生命學、人文社會科學等所有學科知識的大統一理論。
  • 大統一理論(二)
    並且,在超大尺度的宏觀層面,導出了由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等組成的星系時空、黑洞時空、白洞時空、大氣壓強小於10-9pa的極高真空時空、零點時空等五大類屬性不同的時空。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 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在中國本土誕生
    只不過,在微觀領域,支撐宇宙運行的強力、弱力、引力、電磁力、斥力等五種不同性質的力,卻被西方的科學家們逐漸證明其存在。這樣,在西方有些物理學家眼裡,好像大統一理論的創建成功指日可待。但是,當我導出了時間、空間兩個名詞的定義之後才明白,五種不同性質的力全部是微觀層面的發現,還遠不足以創建大統一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