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還是微觀?測試你的尺度感覺

2020-12-03 百家號

你可能會好奇,這東西是宏觀的還是微觀的?實際上,這是一隻蜻蜓翅膀在掃描電子顯微鏡下的樣子。

史蒂芬?楊(Stephen Young)是塞勒姆州立大學(Salem State University)的地理教授,他利用衛星成像研究地球上的植被變化,經常在其辦公室外展示他拍攝的照片。

保羅?凱利(Paul Kelly)是楊的同事,爬蟲學家。他在顯微鏡下研究蛇的鱗片,以確定物種之間在進化上的親緣關係。他的教室牆壁上貼滿了掃描電子顯微鏡的成像圖片。

「我在那兒發現了一些相似的圖案。」去年楊開玩笑地將一副風景照貼在凱利的門上,被生物學家凱利當成了自己辦公室同事製作的掃描電鏡圖像,這導致他們開始一起交談並進行圖案比對。「我們發現雙方都對人們如何理解並感知尺度很有興趣,」楊解釋說。

於是,這兩名科學家製作並收集了50多幅令人迷惑的圖像——包括打磨過的礦物、冰川、沙丘和鳥類羽毛——組成了一個主題為「宏觀還是微觀?」的展覽。凱利補充說,「看過楊的圖片後,我能根據顯微鏡下組織和器官的排布,聯想到與他的衛星拍攝圖片類似的東西。」

但是,你看到的是什麼?該物體是否特別龐大,是從空中看到的,還是特別細微,是通過顯微鏡看到的?用楊和凱利提供的15幅圖片來測試一下吧。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圖7

圖8

圖9

圖10

圖11

圖12

圖13

圖14

圖15

「宏觀還是微觀?」展覽,在克拉克大學(Clark University)的Traina視覺及表演藝術中心將展示至2013年11月1日,在塞勒姆州立大學(Salem State University)的 Winfisky畫廊將展示至2013年11月6日。

答案:

1. 宏觀:被陡峭沙丘環繞的湖泊,位於中國內蒙戈壁灘(數據來源:歐洲太空局;圖像處理: Stephen Young)

2. 微觀:打磨後的礦石表面(圖像及處理:Paul Kelly)

3. 宏觀:位於南極東部的馬圖謝維奇冰川(原始圖片:NASA地球觀測站,由Jesse Allen和Robert Simmon使用EO-1 ALI數據在NASA EO-1團隊幫助下製作;圖像處理:Stephen Young)

4. 宏觀:阿爾及利亞撒哈拉沙漠的沙丘(數據來源:Global Land Cover Facility的Landsat Thematic Mapper;圖像處理:Stephen Young)

5. 宏觀:南太平洋上空的積雲(圖像來源:Jacques Descloitres,MODIS Land Rapid Response Team,NASA/GSFC;圖像處理:Stephen Young)

6. 微觀:腐爛的人類牙齒(圖像:Paul Kelly)

7. 微觀:蛇卵蛋殼的外表面(圖像:Paul Kelly)

8. 微觀:豹紋蛙小腸的內表面(圖像:Paul Kelly)

9. 宏觀:南亞恆河三角洲(數據來源:Global Land Cover Facility;圖像處理:Stephen Young)

10.微觀:打磨後的硼砂樣品(圖像:Paul Kelly)

11.宏觀:中國戈壁灘上的白色線條(數據來源:Satellite Image Corporation;圖像處理:Stephen Young)

12.宏觀:海面結冰,日本北部色丹島附近,千島群島的南部(圖像來源:Jesse Allen和Robert Simmon使用NASA EO-1數據製作)

13.微觀:豹紋蛙舌頭表面(圖像:Paul Kelly)

14.宏觀:澳大利亞西部的陸地衛星熱成像(數據來源:Global Land Cover Facility;圖像處理:Stephen Young)

15.宏觀:北非的陸地衛星成像(數據來源:Global Land Cover Facility;圖像處理:Stephen Young)

(作者:心蛛)

相關焦點

  • 微觀的盡頭是宏觀嗎?一口氣讀懂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差別
    大部分的科學家都認同愛因斯坦對於宇宙的理解,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科學家認為量子力學才是宇宙的真理,可以說宏觀和微觀之間似乎存在一個無法解釋的界限,導致了兩者遵循不同的規律,那麼宏觀和微觀之間又應該怎麼去區分呢?
  • 重整化群:從微觀到宏觀,不同尺度的現象如何聯繫起來?
    不過,當問題簡化之後,那些忽略掉的微觀細節要如何看到呢?反過來,你也可以從微觀系統開始,然後縮放。它是顯微鏡和望遠鏡的結合。」2. 連接微觀與宏觀:從塊自旋到重整化群另一條線索來自凝聚態物質的世界。在凝聚態物理領域,物理學家們正困惑於一個問題:一個粗糙的磁性系統模型——伊辛模型——如何能成功確定一些變換的具體細節?
  • 重整化群:從微觀到宏觀,不同尺度的現象如何聯繫起來?
    不過,當問題簡化之後,那些忽略掉的微觀細節要如何看到呢?反過來,你也可以從微觀系統開始,然後縮放。它是顯微鏡和望遠鏡的結合。」2. 連接微觀與宏觀:從塊自旋到重整化群另一條線索來自凝聚態物質的世界。他在1971年首次描述了「重整化群」,證明量子電動力學惱人的計算是正確的,並為攀登普適系統的尺度提供了階梯。這項工作為威爾遜贏得了1982年諾貝爾獎,並永遠改變了物理學。牛津大學的凝聚態理論學家 PaulFendley 說,理解威爾遜的重整化群這一概念的最佳方式,是將其看作連接微觀與宏觀的「理論的理論」。
  • 微觀和宏觀的邊界在哪裡
    量子力學是原子和亞原子尺度的物理學理論,是微觀世界的法則,而一旦尺度大於原子,奇異的量子力學規律立刻結束,而熟悉的經典力學物理規律由此開始。似乎存在一個明顯的邊界,微觀世界的規律結束,宏觀世界的規律開始。
  • 原子尺度下的微觀世界,是否原子核也是存在能級的?
    宏觀與微觀之間有一個尺度,那就是所謂的「介觀」。原子尺度叫做微觀,大概是1納米以下。然後尺度朝上走,到了可見光波長,比如500納米以下,這可以叫做介觀。而比500納米更大的,我們人類的眼睛就可以看到了,這個就可以叫做宏觀。
  • 【論文故事】我們做的腦研究,介乎宏觀與微觀之間
    在我們區區1300克的大腦裡,上百億個神經細胞通過1015個突觸連接互相交流,產生著一系列感覺、意識和智慧。它們如何運作?這可能是科學界目前最具挑戰性的問題。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腦科學在宏觀尺度和微觀尺度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 微觀與宏觀的界限(2)
    但是,關於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的界限問題,還遠沒有定論,科學家們使越來越多的「宏觀物體」顯示出了量子態,而量子世界的本質卻還沒有顯現出來。只有當量子態與周圍的環境發生「糾纏」,這個「子系統」的量子信息「洩露」到了周圍的環境中,才使微觀系統顯現出它在宏觀世界的性質,這個過程,就被稱為「退相干」過程。從熱力學的角度講,這個「子系統」的熵值增大了。雖然整個宇宙可能開始於一次量子現象,但是很明顯的是,我們現在所居住的宇宙呈現的是「經典」的宏觀狀態,只有在極微小的尺度下才會顯示出量子現象。
  • 關於光的新規則,統一了微觀和宏觀尺度的熱輻射理論
    這一發現解決了一個長期存在的尺度問題,即光與微小物體相互作用時的行為違反了在更大尺度上觀察到的既定物理約束。電子工程博士後研究員、該研究的第一作者肖恩·莫萊斯基說:「你對非常小的物體產生的影響與對非常大的物體產生的影響不同。在從一個分子移動到一粒沙子上可以觀察到這種差異。你不能同時描述這兩件事。」
  • 構建現代化的城市建築形態 要宏觀中觀微觀分層把握
    構建現代化的城市建築形態 要宏觀中觀微觀分層把握 2011-12-09 11:23:27   來源: 成都日報   編輯: 餘葉   跟帖條
  • 宏觀震中&微觀震中
    這樣子↓↓↓我們可以從圖中清楚的看到地震的震中位置那麼,你知道震中是如何測定的嗎?凡是用震中距離來描述地震動衰減規律的,都是按宏觀震中計算其震中距。不過,這種通過現場考察,文獻記載描述得出來的震中位置並不是我們在報導中看到的震中位置,現階段我們在報導中經常看到的震中位置其實叫做微觀震中。
  • 科學家在宏觀尺度上驗證了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他們利用雷射對小鼓進行操縱,在宏觀尺度上驗證了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原理」。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物理學家最近在宏觀領域驗證了量子力學的「不確定原理」,該原理在能用肉眼看到的物體上發生了作用。
  • 微觀與宏觀的界限
    微觀與宏觀的界限 2013-08-14 11:05 作者:苗千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3年第32
  • 產品經理的道(宏觀)術(中觀)法(微觀)
    比如我一直不喜歡吃零食,所以你給我一堆零食吃。我最後能給出的評價可能就是:A比B好吃,C比D更香,E鹹了點這種不痛不癢的結論。好的食品產品經理一定是從很多方面來判定產品的:包裝,產品形態,產品色彩,氣味,口感、回味等等微觀細節給人的體驗感覺綜合來判定。所以,我一直沒有辦法突破自己現下的瓶頸。就目前的狀況,更多是偏向於「項目控制型」的產品經理,不屬於「產品體驗」型的產品經理。
  • 微觀改變宏觀
    我們大家走到我們的院內,我們應該去探討各種方法的不同,總之,我們是以微觀制動。 微觀制動,我們理療院以外的,其它地方的治療是以宏觀制動。我們的晃足是微觀制動,我們的火灸是微觀制動,我們三樓的按摩是微觀制動,我們應用的小方是微觀制動。 我們現在還沒有推出微波按摩法。我們大家還不知道什麼叫微波按摩法,還沒推出。微波按摩法更是微觀制動。
  • 微觀震中與宏觀震中
    地震發生後,由各地震臺記錄的地震波到達時間計算得到的震中位置被稱為微觀震中。而通過地震現場考察,勾畫等震線,確定的震中位置被叫做宏觀震中。對於同一次地震來說,這兩者往往是比較接近的,但也總有一點差異,有時相差還比較明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 同一片時空下,為什麼微觀粒子和宏觀物體有不同的物理規則?
    這與我們的經驗發生了嚴重的衝突,不禁讓我們產生疑問,為什麼波動性和粒子性可以在微觀領域和諧共處?為什麼我們在宏觀物體上從來沒有發現波動性?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是同一片時空嗎?為什麼……問題出在哪裡?非連續、分立的時空相信您一定聽說過普朗克尺度,即物理學家們認為,時空由有限尺度的最小單元組成,它們的值分別近似為1.1X10^-43秒和3.2X10-35米。由於這兩個數值非常小,所以物理學家從來沒有直接「看到」時空的分立性,而一直認為它們是連續的。
  • 同一片時空下,為什麼微觀粒子和宏觀物體有不同的物理規則?
    這與我們的經驗發生了嚴重的衝突,不禁讓我們產生疑問,為什麼波動性和粒子性可以在微觀領域和諧共處?為什麼我們在宏觀物體上從來沒有發現波動性?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是同一片時空嗎?,即物理學家們認為,時空由有限尺度的最小單元組成,它們的值分別近似為1.1X10^-43秒和3.2X10-35米。
  • 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界限在哪裡?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其次,在微觀的量子領域,也有一個現象超過了光速,那就是「量子糾纏」,在微觀的世界中同樣存在一個讓人感覺困惑的現象,那就是量子之間的糾纏狀態,相互作用的速度也是超過光速,並且可以無視距離的,就像是一種「超遠距離傳送」,當然我們目前只能利用量子之間的糾纏狀態來進行「量子通信」,可以做到完全保密並且瞬間通訊
  • 不同時間尺度下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如果你能掌握量子層面微觀世界的時間尺度和能量尺度,微觀世界的不確定性會如何?量子微觀世界的時間尺度和能量尺度比宏觀世界小几億-億億倍。宏觀世界去看微觀世界,因為時間尺度太大了,不能分辨微觀尺度下的各種粒子(量子)的高速變化情況,只能用概率和統計方法去分析了。
  • #計算專欄#多尺度模型簡介What? Why? How?
    更重要的是,只有我們從分子尺度出發,研究微觀尺度的粒子相互作用對宏觀材料屬性的影響,在搞清楚原理的基礎上進行材料的力學模擬,才可能真正形成對其力學性質的洞見,避免在現象學模型這個「黑盒子」裡盲人摸象。因此,多尺度模型(multiscale modeling)營運而生,成為力學模擬和計算的熱門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