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輪廓、街道的尺度、完備的設施,是城市形象的直接顯現。只有在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上分層把握,才能保證高水平的城市建設,形成高品質的城市空間。
對話:西南交通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博導沈中偉
作為國內建築界的學術權威,沈中偉從專業角度暢談了自己對天府新區規劃建設的觀點和看法。
「產城融合」
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
「我理解的『產城融合』,就是要做到產、城協同發展——產、城之間能夠更加良性地互動,讓產業能夠更好地依附城市,城市的功能也能更好地服務於產業。」沈中偉說,在以消耗資源和消耗能源為特徵的工業化時代,工廠汙染高;因此,為了保證生活質量,傳統的城市功能分區的特點是把「產」與「城」脫離開來。現在,隨著工業文明的提高,高汙染的產業項目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高能耗的產業項目也漸漸消失;各個城市、各個地區都在發展更加環保的新興產業,產業與人居的結合更為密切。在這種現狀下,能不能把產業發展和我們的城市發展充分地結合起來?「產城融合」這個概念就被提出來了。「目前,成都著力發展商務、總部經濟、高端產業、新興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等,產業形態發生了急劇變化,天府新區提出『產城融合』的概念,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
「城市裡最基本的兩個要素是產業和人口,『產城融合』首要的是將產業和人口(生產以及生活)融合起來。產業是城市發展的基礎,城市是產業的載體,這不是簡單結合,而是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影響。」沈中偉說,在產城融合的過程中,把「城」作為一個複合式的社區來進行考量,加入相關的城市功能內容,例如各種文化設施、娛樂設施、生活設施,城市的品質和效率會大大提升,「『產城融合』不只是產業和人口的問題,還包含了全面發展。」
搭好理想的城市骨架
做好宏觀層面的工作
「天府新區要構建現代化的城市形態,我想首先要搭建好理想的城市骨架,只有完備的城市功能於理想的城市結構之中,才有可能給城市的社區單元細胞提供依託的理想載體,才能真正實現業態好、生態美、文態展、形態新的有機結合,成為一座『大美之城』,現代化的城市形態是城市建設的宏觀層面保證。」沈中偉表示。
他介紹道,城市骨架的規劃設計,主要要處理城市中的區域關係、形態關係、空間關係和功能關係,要能解決城市形態、城市色彩、城市尺度等宏觀問題,同時又能對街道尺度、環境景觀、文化設施等微觀問題進行指導。他認為,構建現代化的城市形態,前提是要構建好現代化的城市空間形態。「天府新區建設中,我們要堅持把『產城融合』作為城市規劃的主導理念,推行產業複合、規模適當、職住平衡、服務配套的空間組織方式,讓市民能夠在相對獨立的城市空間單元中實現就近就業、購物和休閒。」
抓好建築的體形色
構建現代化的城市建築形態
沈中偉告訴記者,從微觀層面講,建築的有序組合成為街道與街區,街道與街區的有序組合成為城市,建築既是城市產業、生活、工作的載體,也是城市功能與形象的最重要的組成要素。無數的建築容納了城市的生產與生活,也構成了城市的形象,構築好現代化的建築形態是實現現代化城市形態最重要的保證。反之,雜亂無章、設計品質低下的建築構成的街道街區,不可能構築出優美的城市形態。因此,要保證現代化的優美的城市形態,實現「構建現代化的城市形態,還要構建好現代化的城市建築形態」,必須要從城市建築形態這個相對微觀的層面抓起,把握好體積、形狀、色彩三個基本要素,保證材料、細部、尺度這些建築品質構成,並進行嚴格的設計管理;還要把握好重要街道、節點、邊界的城市綜合景觀。與此同時,還要加強高水平的城市設計這個中觀層面的引導與管理,讓高水平的個體融於美的群體及整體之中。
「城市的輪廓、街道的尺度、完備的設施,是城市形象的直接顯現。只有在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上分層把握,才能保證高水平的城市建設,形成高品質的城市空間,才能給後人留下寶貴的財富,讓人們在『宜人之城』中享『人居之樂』。」沈中偉最後說。
記者 袁弘 鍾文 王眉靈 裴睿 華露豔
更多新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