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故事】我們做的腦研究,介乎宏觀與微觀之間

2020-11-27 果殼網

在我們區區1300克的大腦裡,上百億個神經細胞通過1015個突觸連接互相交流,產生著一系列感覺、意識和智慧。它們如何運作?這可能是科學界目前最具挑戰性的問題。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腦科學在宏觀尺度和微觀尺度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在宏觀尺度上,研究者主要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fMRI)為核心,集中研究特定腦功能在某些腦區的定位;而在微觀尺度上,研究者主要在單細胞、基因和分子水平上研究腦的功能。然而,在宏觀和微觀這兩個層次之間,即介觀尺度,我們仍然知之甚少——而那裡可能正是大腦奧秘所在。

介觀尺度的腦科學

介觀尺度的腦研究是幹啥的?我們主要關注在整個神經網絡中,腦細胞和腦細胞之間是如何連接的,這些連接又如何引導神經信號流在神經網絡中流動。正如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之一弗朗西斯·克裡克(Francis Crick)所說,「沒有人類大腦的連接圖譜是不能忍受的事。沒有它,我們就沒希望精細地了解大腦如何工作。」的確,只有貫穿宏觀,介觀和微觀這三個層次,我們才能真正可能破解大腦運作之謎。

2005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奧拉夫·斯龐斯(Olaf Sporns)首先提出了「神經連接組學」(Connectomics)的概念,一門以研究神經網絡連接為主的新學科應運而生。生物體內的神經功能連接圖譜是每個生物進行任何行為的神經學基礎。而神經連接組學的使命,正是要將不同種屬生物的這些圖譜描繪出來。

然而,由於現有方法學的固有局限性,發展革新性的、更強大的科學研究方法來繪製完整的大腦連接圖譜已經成為海內外各國政府大規模腦研究計劃的主要任務——例如美國的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早前宣布的「創新性腦研究」計劃(BRAIN Initiative),歐盟的藍腦計劃(Blue Brain Project),中科院的「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腦功能聯結圖譜研究計劃」,和日本以狨猴為動物模型的Brain/MINDS計劃。

可是,具體要發展什麼樣的技術,從什麼角度,以怎樣的精度和準確度來完成這項任務?我們最近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1],可以被視為一個最初的嘗試。

多個細胞的連接,一次實驗全記錄

20世紀70年代,膜片鉗技術誕生。這項能夠記錄單個細胞跨膜微小電活動的技術大大推動了神經科學的發展,它的發明者在1991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這些經典的技術如果用於細胞連接性研究,將是一種最高精度的研究模式——如果用膜片鉗技術同時記錄兩個細胞的活動,我們就可以測出這兩個細胞是如何連接的 (單向連接或雙向連接,或無連接)。然而,考慮到我們的大腦細胞的數量,即便是利用這樣的雙細胞膜片鉗技術,研究者也無法高效地進行大規模神經網絡的連接研究。

通過近幾年來不斷探索實踐,以及和多個公司的合作,我們在克服了一些機械和電子學上的障礙後,研發出可以同時記錄8-12 神經細胞的膜片鉗技術。和一次只能測試 2×1種可能性的雙細胞膜片鉗相比,我們一次實驗可以測試12×11=132種連接可能性,研究神經連接的效率大大提高。

利用多細胞膜片鉗同時記錄8個神經元的相互連接。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膜片鉗只能用在幼年動物腦上的歷史終結了

此外,我們的研究也克服了膜片鉗技術的另一個很大的局限:此前,膜片鉗只能運用到耐缺氧能力較強的幼年動物的腦組織上,而利用一種新的製備成年動物腦片的技術,我們製備出了高質量的成年動物腦片。在成年動物腦片上運用這項多細胞膜片鉗技術,使我們能夠在世界上第一次進行大規模的成年動物腦神經網絡聯接研究。

在廣度、深度和精確性上,我們研發的技術使成年小鼠腦皮質微神經網絡(cortical microcircuit)的連接圖譜研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運用該技術並結合其它前沿科學方法,我們研究了成年小鼠視皮層中11000個神經元,發現了此前從未報導過的多種新神經元,並且重建了大部分的成年小鼠視皮層神經網絡聯結圖。

成年小鼠新皮層的神經連接矩陣及不同神經細胞的形態差異。圖片來源:Daniel BergerXiaolong Jiang, Fabian Sinz, Xaq Pitkow, Andreas Tolias

這項研究為完成人類大腦連接圖譜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假設大腦中上百億個神經細胞可以被歸類成有限的細胞類型,而且每一細胞類型都遵循固定的連接模式,那麼發現這些細胞類型及其相應的連接模式,並對它們進行歸類,就會成為理解大腦的工作中極為關鍵的一環。

和以往研究的提示一致,我們的這項研究證實了神經細胞可被歸類成有限的細胞類型,而且每一細胞類型都有其固定的連接模式。研究結果也提示,研究者必須採用綜合性的分類方法,把細胞的所有特性(包括生物分子標記物,細微組織結構, 電生理特性, 連接性)都考慮進去,才能真正有效地進行細胞分類。在未來的研究中,這些創新方法完全可以運用到非人靈長類乃至人類身上,在完成大腦連接完整圖譜的巨大工程會發揮應有的作用。

本文作者為美國貝勒醫學院助理教授江小龍,他同時也是文中述及的《科學》論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

(編輯:Calo)

參考文獻:

  1. Jiang, Xiaolong, et al."Principles of connectivity among morphologically defined cell types inadult neocortex." Science 350.6264 (2015): aac9462.

文章題圖:Daniel BergerXiaolong Jiang, Fabian Sinz, Xaq Pitkow, Andreas Tolias

相關焦點

  • 微觀與宏觀的界限(2)
    退相干理論從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成為物理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一直至今。但是,關於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的界限問題,還遠沒有定論,科學家們使越來越多的「宏觀物體」顯示出了量子態,而量子世界的本質卻還沒有顯現出來。
  • 楊奎松:歷史研究的微觀與宏觀
    對於今天中國的歷史研究而言,凡是不適合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生存的理論和方法,最終註定也一樣會遭到同樣的命運;而適合者,也註定一定會存留下來,我們大可不必杞人憂天。不過,話又說回來,在今天的歷史條件下,如果我們相信西方社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理應,並且可以被排除在中國歷史研究的範圍之外,卻肯定也是一廂情願。
  • 微觀與宏觀的界限
    微觀與宏觀的界限 2013-08-14 11:05 作者:苗千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3年第32
  • 微觀的盡頭是宏觀嗎?一口氣讀懂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差別
    目前,這些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都集中在「微觀世界」中,也就是宇宙萬物的最小組成部分——基本粒子在運動時發生的事情,我們口中常常提到的「量子力學」就是描述微觀世界中物理規律的一門學科。大部分的科學家都認同愛因斯坦對於宇宙的理解,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科學家認為量子力學才是宇宙的真理,可以說宏觀和微觀之間似乎存在一個無法解釋的界限,導致了兩者遵循不同的規律,那麼宏觀和微觀之間又應該怎麼去區分呢?
  • 微觀和宏觀的邊界在哪裡
    量子力學是原子和亞原子尺度的物理學理論,是微觀世界的法則,而一旦尺度大於原子,奇異的量子力學規律立刻結束,而熟悉的經典力學物理規律由此開始。似乎存在一個明顯的邊界,微觀世界的規律結束,宏觀世界的規律開始。
  • 宏觀震中&微觀震中
    凡是用震中距離來描述地震動衰減規律的,都是按宏觀震中計算其震中距。不過,這種通過現場考察,文獻記載描述得出來的震中位置並不是我們在報導中看到的震中位置,現階段我們在報導中經常看到的震中位置其實叫做微觀震中。
  • 微觀改變宏觀
    我們大家走到我們的院內,我們應該去探討各種方法的不同,總之,我們是以微觀制動。 微觀制動,我們理療院以外的,其它地方的治療是以宏觀制動。我們的晃足是微觀制動,我們的火灸是微觀制動,我們三樓的按摩是微觀制動,我們應用的小方是微觀制動。 我們現在還沒有推出微波按摩法。我們大家還不知道什麼叫微波按摩法,還沒推出。微波按摩法更是微觀制動。
  • 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之間的界限在哪裡?科學家給出肯定的答案
    在物理學的長期發展中人們將所研究的客觀物質世界按其大小分成兩個範圍,一個是宏觀世界,一個是微觀世界01我們在網絡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句話:「遇事不決,量子力學」,為什麼物理學界兩大基石之一的量子力學,會被很多人如此調侃,量子究竟是什麼,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區別又在哪裡?
  • 宏觀還是微觀?測試你的尺度感覺
    你可能會好奇,這東西是宏觀的還是微觀的?實際上,這是一隻蜻蜓翅膀在掃描電子顯微鏡下的樣子。史蒂芬?楊(Stephen Young)是塞勒姆州立大學(Salem State University)的地理教授,他利用衛星成像研究地球上的植被變化,經常在其辦公室外展示他拍攝的照片。保羅?凱利(Paul Kelly)是楊的同事,爬蟲學家。
  • 小議統計力學:從物質微觀結構出發研究其宏觀性質
    統計力學是從物質的微觀結構出發去研究物質宏觀性質的一門科學。
  •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區別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區別,二者的區別是明顯的,主要表現在:   (1)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如家庭、廠商等。正如美國經濟學家J·亨德遜(J·Henderson)所說「居民戶和廠商這種單個單位的最優化行為奠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正如薩繆爾遜所說,宏觀經濟學是「根據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失業來分析整個經濟行為。」美國經濟學家E·夏皮羅(E·Shapiro)則強調了「宏觀經濟學考察國民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
  •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異同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異同,既體現在經濟理論上,也體現在經濟政策上。先看經濟理論。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都是研究市場經濟中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後果的,而市場經濟中所有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都是一定意義上的供給和需求行為,因此,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相同之處就在於都是通過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決定價格和產量,並且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需求曲線一般說來都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即價格下降,需求量會增加,而它們的供給曲線都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即價格上升,供給量會增加。
  • 微觀震中與宏觀震中
    地震發生後,由各地震臺記錄的地震波到達時間計算得到的震中位置被稱為微觀震中。而通過地震現場考察,勾畫等震線,確定的震中位置被叫做宏觀震中。對於同一次地震來說,這兩者往往是比較接近的,但也總有一點差異,有時相差還比較明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 訪《微觀與宏觀經濟學》一書作者殷邦先生
    近日,筆者讀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殷邦先生編著的《微觀與宏觀經濟學》簡本一書。深深感它是醫治我們學習西方經濟學時感到頭痛的良方。運用「經濟人」主要是使初學者在頭腦中能夠初步形成微觀與宏觀經濟學理論體系比較形象的大致輪廓。接著他又略加思索地對筆者說,我們對微觀與宏觀經濟學理論體系僅僅停留在這樣的認識水平上,顯然是膚淺的。
  • 微觀宇宙到底是什麼樣子,是不是跟宏觀宇宙很相似,探秘微觀宇宙
    可是我們人類十分聰明,科學家們通過對宇宙的研究發現,既然宇宙無限廣袤,人類根本不可能短時間內探索,那麼人類可以從微觀宇宙下手,因為微觀宇宙就在我們的眼前,我們只要了解宇宙的微觀世界,那麼就能夠打開宇宙奧秘的大門,這點是毫無疑問的事情。
  • 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界限在哪裡?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其次,在微觀的量子領域,也有一個現象超過了光速,那就是「量子糾纏」,在微觀的世界中同樣存在一個讓人感覺困惑的現象,那就是量子之間的糾纏狀態,相互作用的速度也是超過光速,並且可以無視距離的,就像是一種「超遠距離傳送」,當然我們目前只能利用量子之間的糾纏狀態來進行「量子通信」,可以做到完全保密並且瞬間通訊
  • 北大教授最新研究成果 提出腦科學研究新概念
    果蠅多巴胺神經元分布騰訊科技訊 2019年2月21日,重要國際學術期刊Neuron(《神經元》)發表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CIBR)聯合主任、北京大學教授饒毅實驗室的論文:「化學連接組學:構建果蠅化學傳遞圖譜」。其摘要中明確提出「化學連接組是一個新概念,化學連接組學是一個新途徑,應用於果蠅的相關工具是強有力的資源」。
  • CCS Chemistry | 一探究竟——聚[2]索烴從微觀分子到宏觀凝膠的力...
    浙江大學黃飛鶴課題組、吉林大學張文科課題組、浙江大學吳子良課題組三方合作,利用單分子力譜對聚[2]索烴的力化學性質進行了研究,通過點擊化學製備聚[2]索烴凝膠並研究其動態力學與刺激響應性,建立了聚索烴微觀分子行為與宏觀材料性質之間的關聯。
  • [上海交大報·思源湖 第1691期] 電影美學的宏觀和微觀
    不過,我在這裡,主要不想對波氏的理論主張做高低文野的評判,只是想藉助社會學的視角,談談電影美學共同體構建中宏觀和微觀的關係。在社會科學中,通常把從整體方面、大的方面去做的研究,叫做宏觀研究;把從局部方面、小的方面去做的研究,叫做微觀研究。具體到電影生產,亦可作如是觀。
  • 產品思維:產品的宏觀與微觀世界(下)
    上一篇,西特寫了關於產品宏觀思維上的一些基礎,產品的宏觀思維取決於每個人對世界的認知,但產品除了要有遠大的理想,意識。更多時候是實打實的處理產品中每一個細節需求的。今天西特就聊聊產品裡的「薔薇」:產品的微觀世界。01 用戶所有人都在說用戶,那麼到底何為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