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深秋、南加蚊蟲季仍在持續,聖地牙哥縣環境衛生局(DEH)日前警告民眾需注意一種新的侵入性物種,特別是其中一種斑紋會在白天叮咬小腿和腳踝,也就是俗稱的咬腳踝蚊(Ankle biter),被叮咬後奇癢無比。
根據《Nbc 7 San Diego》報道,聖縣發現了三種類型的斑蚊,包括俗稱黃熱病蚊的埃及斑蚊(Aedes Aedes Aegypti),澳洲後院蚊的Aedes notoscriptus、亞洲虎蚊的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
聖地牙哥縣衛生局警告民眾需留意三種惱人的侵入性斑蚊。NBC 7
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和亞洲虎蚊(Aedes albopictus)都在聖縣現蹤。聖縣環境衛生局
這三類侵入性斑蚊在足上都有黑白條紋,均會主動咬人,又以黃熱病蚊的埃及斑蚊最愛在膝蓋以下的地方叮咬。這些斑蚊也可以傳播寨卡病毒、登革熱、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和黃熱病,但目前沒有這些病毒在加州本地傳播的案例。
聖縣病媒控制局環境學家Greg Slawson表示,這些侵入性斑蚊更擾人的是他們喜歡在人類提供的環境內繁殖,而且都是在白天出來叮咬,因此民眾會受到更大的影響。一位民眾Nikki Robbins就說她的牙牙學步幼兒才去院子玩一下,背後就多了14個蚊子叮咬的腫包,看了很心疼、孩子克制不住又一直抓,只好買更大罐的防蚊液。
Slawson表示,由於此類侵入性斑蚊只會存活一星期左右,而且在牠們的生命週期內不會飛超過300呎遠,因此民眾可以在家中積水處朝任何方向丟顆石頭,在石頭落下的區域範圍內就是斑蚊在住戶繁殖孳生的地區。
由於侵入性斑蚊喜歡在小容器產卵,而且只消一瓶蓋分量的水就能繁殖,病媒局要求民眾定其清理屋內屋外的所有積水,包括泳池、池塘廢棄的輪胎、堵塞的雨水槽、水桶、噴泉、花盆託盤的死水等,只消一瓶蓋分量的水就能繁殖。病媒局列出了聖縣侵入性斑蚊的活動範圍,也要求民眾主動報告任何在白天被叮咬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