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平漢語演講引來的不僅是掌聲

2020-12-01 搜狐網

  日前,在2006年國際弦理論大會上,因「完全封頂」龐加萊猜想而聲名遠播的中山大學教授朱熹平和旅美數學家、清華大學講席教授曹懷東,第一次以公開演講的方式向公眾介紹他們的工作。曹懷東的報告是用英語演講,朱熹平的報告改用漢語講,引起現場一片掌聲。

(《中國青年報》6月22日)

  近年來,「與國際接軌」已經成為一個潮流。即使是向來被視為獨立性強、不攀附時勢的學術界,在組織學術會議時也在努力「與國際接軌」。假如說在提交論文、演講限時等方面與國際通行的法則看齊,當然無可厚非。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有的學術會議明明在國內組織召開,卻要求發言者一律用英語發言。

  例如,2004年在上海召開的第四屆全球華人物理學家大會上,500多名精英,儘管都是黃皮膚黑頭髮,但從論文彙編到會議網站,從演講到提問,甚至會場門口的指南,全是英文,部分海外華裔學者採用中英文雙語的要求,竟然被組織者以國際慣例為由遭到拒絕。有與會學者認為,報告用漢語完全可以講清楚,而且更容易被聽眾理解。既然是在華人的鄉土上舉行的會議,憑什麼在自己的家門口不能說自家話?但是人們只是「腹誹」而已,沒有誰反抗這個「規則」。倒是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教授,堅持用漢語作報告,成為惟一「反潮流」者,引起公眾一片叫好聲。

  當然,每個學者在會議上用什麼語言發言,是個人自由,別人無權幹涉。但正如有評論者所說,語言畢竟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它能夠以共通的語言在共同鄉情的基礎上凝聚人心。漢語是「華人」這個詞彙的內涵,它不僅僅是物理意義上的音與形,不僅僅是實用層面的溝通方式,它更飽蘸著一種同根同源的情感認同,是一種骨肉相連的文化符號。所以,當聽到連戰先生和宋楚瑜先生用流利的國語演講時,我們備感親近;當朱熹平教授用漢語演講時,也會引起現場一片掌聲。

  我們當然不能做狹隘的民族主義者,而且中國在向國際化邁進,需要更多無障礙的對話。但是,至少在本土上,在同胞之間,對漢語應有更多的自尊與自愛。

相關焦點

  • 中山大學教授朱熹平低調面對「破龐加萊猜想」
    中山大學教授朱熹平 [資料圖片]     新華網廣州6月4日電(記者 鄭天虹 王攀) 儘管破解世界數學百年難題「龐加萊猜想」的成績轟動全國,但中山大學教授朱熹平仍然一如既往地保持著他低調的作風,婉拒了各媒體的採訪。
  • 中山大學教授朱熹平低調面對"破解百年世界難題"
    中山大學教授朱熹平 [資料圖片]     新華網廣州6    朱熹平指導的中山大學數學和計算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顧會玲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即使是攻克了百年世界數學難題,導師朱熹平在被她問及此事時,也只是「害羞地笑笑」。     朱熹平的低調作風,熟悉他的人都已經習以為常。顧會玲說:「上次他獲第三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最高獎——晨興數學獎時,我們也是從師兄那裡知道的。他對獲獎的事情從來不在人前提起。」
  • 「中國數學,還要努力」——朱熹平公開演講小記
    這是龐加萊猜想「完全封頂」的消息公布後,朱熹平和旅美數學家、清華大學講席教授曹懷東第一次以公開演講的方式向公眾介紹他們的工作。  儘管被幾位記者圍住,朱熹平仍然不慌不忙,思維敏捷。  儘管曹懷東的報告是用英文演講,專業性很強,但是聚英廳裡仍然坐了兩三百人。
  • 粵省委省政府祝賀朱熹平破解龐加萊猜想
    6月13日,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向中山大學發來賀信,賀信寫道:中山大學,欣聞你校朱熹平教授與清華大學兼職教授曹懷東合作,破解了龐加萊猜想這一國際數學界關註上百年的著名難題。這是我國數學家對國際數學科學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是中國科學界的光榮,是中山大學的光榮,也是廣東省的光榮。在此,謹向你校並向朱熹平教授致以熱烈的祝賀!
  • 龐加萊猜想「封頂」人演講:中國數學 還要努力
    這是龐加萊猜想「完全封頂」的消息公布後,朱熹平和旅美數學家、清華大學講席教授曹懷東第一次以公開演講的方式向公眾介紹他們的工作。    「今年即將舉行的國際數學家大會,是不是會對龐加萊猜想有個說法?」曹懷東正在調試幻燈片,記者「見縫插針」。    「我不知道。但是美國數學家漢密爾頓到時會作一小時報告,就是以這個猜想為主題。」曹懷東說。
  • 漢語將淪為科學看客?
    「您能不能用漢語簡單地講一下演講的內容?」    6月21日下午,數學家曹懷東在北京友誼賓館剛剛結束了有關龐加萊猜想的英語演講,申愛華提出的第一個問題便惹來聽眾一陣笑聲和掌聲。    曹懷東、朱熹平最近剛剛因為完成龐加萊猜想的證明而成為公眾人物。那天是2006年國際弦理論大會安排的專場報告會,在霍金回答聽眾提問之後曹懷東、朱熹平出場。
  • 「朱熹家有渾儀」略考
    宋代大 理學 家朱熹研究過天文學,這已是不爭的事實。日本著名學者山田慶兒在所著的《朱子的 自然 學》中對朱熹在天文學上的成就予以全面的論述和評價,並且稱朱熹是「一位被遺忘的自然學家」。筆者借題發揮,進而認為朱熹是「一位被遺忘的天文學家」。
  • 中大教授朱熹平破解數學世紀難題龐加萊猜想
    中大教授朱熹平旅美數學家曹懷東破解龐加萊猜想該猜想為七大數學世紀難題之一據新華社電國際數學界關註上百年的重大難題———龐加萊猜想,近日被完全破解。運用漢密爾頓、佩雷爾曼的理論,朱熹平和曹懷東第一次成功處理了猜想中「奇異點」的難題,發表了300多頁的論文,給出了龐加萊猜想的完全證明。在美國出版的《亞洲數學期刊》6月號以專刊的方式刊載了這篇題為《龐加萊猜想暨幾何化猜想的完全證明:漢密爾頓-佩雷爾曼理論的應用》的論文。
  • 萊布尼茨、李約瑟與朱熹
    李約瑟的「萊布尼茨—朱熹設想」視野恢弘,見地深刻,非常具有想像力和創造性。然而,儘管李約瑟令人印象深刻地指出了萊布尼茨哲學與中國思想的契合之處,但這並不意味這兩者間一定存在著直接的影響。筆者認為,萊布尼茨獨特的有機論思想是獨立於朱熹理學發展出來的,這可從理論和歷史兩方面加以說明。
  • 國際學術會議按慣例使用英語 漢語將淪為科學看客?
    「您能不能用漢語簡單地講一下演講的內容?」6月21日下午,數學家曹懷東在北京友誼賓館剛剛結束了有關龐加萊猜想的英語演講,申愛華提出的第一個問題便惹來聽眾一陣笑聲和掌聲。曹懷東、朱熹平最近剛剛因為完成龐加萊猜想的證明而成為公眾人物。那天是2006年國際弦理論大會安排的專場報告會,在霍金回答聽眾提問之後曹懷東、朱熹平出場。
  • 澳一海豹穿梭人群捕魚毫不怕人 身姿矯健竟引來一片掌聲
    澳一海豹穿梭人群捕魚毫不怕人 身姿矯健竟引來一片掌聲  李雲馨 • 2018-04-26 09:54:17 來源:前瞻網 E2692G0
  • 天文學家:朱熹被遺忘的另一個身份(圖)
    英國科技史家李約瑟早在半個多世紀以前,就提出觀點「朱熹是一位深入觀察各種自然現象的自然學家。」半個多世紀以來,儘管偶有學者對這一觀點投出贊成票,但畢竟數量寥寥。而去年以來,廈門大學教授樂愛國多次撰文對朱熹的科學家身份進行了重申,並且認為,朱熹在科學方面最大的貢獻表現在天文學方面。他從各種朱熹的著作中發現了蛛絲馬跡,他說:我們的科學史,尤其是天文學史上,不應該缺少朱熹。
  • 天文學家--理學大師朱熹被遺忘的另一個身份
    英國科技史家李約瑟早在半個多世紀以前,就提出觀點「朱熹是一位深入觀察各種自然現象的自然學家。」半個多世紀以來,儘管偶有學者對這一觀點投出贊成票,但畢竟數量寥寥。而去年以來,廈門大學教授樂愛國多次撰文對朱熹的科學家身份進行了重申,並且認為,朱熹在科學方面最大的貢獻表現在天文學方面。他從各種朱熹的著作中發現了蛛絲馬跡,他說:我們的科學史,尤其是天文學史上,不應該缺少朱熹。
  • 演講比賽主持詞:單位演講比賽主持詞
    讓我們用拋開的掌聲歡迎他們的到來!  本次活動的其他評委還有一支部書記李濤、二支部書記楊燕、機關黨總支副書記羅昊。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感謝各位評委將要開始的辛勤工作!  出席本次活動的還有中心領導班子成員、窗口和機關工作人員。  下面宣布本次比賽的評分評分標準和評分辦法。
  • 大儒朱熹訪師求學莆田「南夫子」(上)
    筆者在《朱熹半畝方塘考》中考證:朱熹一生過莆十多次,其中第七次時間為1160年11月下旬至1161年暮春三月,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遊學莆田,追隨「南夫子」林光朝,聆聽其講道期間作《群仙書社記》《歸樂堂記》《倡學祠堂題壁》《曾點》《伐木》《春日》《春日偶作》《觀書有感二首》九首詩文。
  • 與破解龐加萊猜想的朱熹平面對面:把失敗看成常態
    新華網廣州6月7日電 題:「把失敗看成常態把成功當作偶然」——與龐加萊猜想「封頂」者之一、中山大學教授朱熹平面對面黑板上,滿是數學符號和幾何圖形。教室裡,數十位風華正茂的研究生凝神傾聽。6月6日上午,中山大學一間普通教室。44歲的朱熹平教授像往常一樣,平靜地講授《黎曼幾何初步》。
  • 來看看這些熱愛漢語的外國...
    在10月23日進行「過橋賽」的演講環節,來自五大洲的外國中學生選手們時不時的妙語連珠,引來陣陣掌聲。他們中,有的活潑,有的幽默,有的喜歡中國歷史,有的喜歡中國文化,有的喜歡中國的科技發展,不盡相同。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熱愛漢語,心中有一個最美的「漢語夢」。
  • 川普急赴喬治亞州演講,伊萬卡妖嬈打扮引來口哨聲,拜登陣營憤慨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月5日的報導稱,川普為了翻盤,他於5日前往喬治亞州的集會現場進行演講,在演講中他表示美國正處於危急關頭,不應該讓6日晚上的那種事發生。為了自己支持的父親,「第一女兒」伊萬卡也打扮妖嬈的在集會中發表了演講,她表示自己的父親永遠不會停止戰鬥。
  • 浙大憤青教授鄭強在南昌演講 剖析當代教育獲200多次掌聲
    鄭強教授激情演講(本文圖片均由周持恆攝)  引言:一位工科教授,卻以演講的言論聞名於網絡。其言論受到不少網友推崇,稱其為「最牛憤青教授」。連續三屆被學生選為「浙江大學學生心目中最喜愛的老師」的鄭強教授,演講3個半小時,以其個人魅力徵服了全場觀眾,贏得200多次熱烈的掌聲。  鄭強以視頻為開場白,以獨特的思維方式對教育制度、教育理念等進行反思,把學生的成長與國家科研現狀結合起來,提出學生在個人發展方面的具有創新意義的改善措施。
  • 漢語讓我的世界充滿陽光
    我學習漢語有兩個原因:首先是我從小就對學習語言感興趣,希望自己長大後能做一名翻譯,並打算上大學後學習語言專業。但那時我還沒決定學哪種語言。上高中時,爸爸對我說,蘇丹和中國的關係很好,學習漢語可以去中國。爸爸的鼓勵讓我堅定地選擇學習漢語。其次是我想挑戰自己,也想更多地了解中國。當我決定學漢語時,有人告訴我「漢語非常難,你又看不到漢字,肯定學不好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