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獸真的是很有深度的作品,從很多角度都值得人們去思考,甚至他的漫畫,動畫,電影,講的幾乎是三種風格的同一個故事,給人完全不一樣的體驗,加奈追悼會之後,喜歡加奈的小混混懷疑的問道「你不是人嗎?為什麼一滴眼淚都沒有?」新一怒吼道「啊,我不是人啊」看到這裡我的眼淚流了出來。
因為和小右融合後,無論是媽媽還是加奈死的時候他都沒辦法哭出來,哭是宣洩感情的一種方式,而男主卻失去了感情,不感到難過就不會流淚,後來看到就算是寄生獸也為了保護孩子沒有選擇逃跑或者戰鬥,而是慷慨赴死,男主才想起了曾經和媽媽一起的時候,就算媽媽死了也是曾經和男主一起生活過的,所以眼淚就流了下來,小右後期滋生了情感,後期所作所為一直為了男主,它也明白了失去和死去是什麼感覺,所以一直保護著男主。
劇中有三個女子的死亡,扣人心弦,母親的死象徵著親情,我記得電影版媽媽被寄生獸寄生後,在揮刀砍向新一時,已經逝去的媽媽突然讓寄生獸遲疑了。
老師的死,一個另類的寄生獸第一次徹底被人類感情同化,體會到了愛,母親對孩子的愛,值得付出生命,加奈的死,很多人噴加奈,噴她沒有腦子,但我很喜歡這個女二,因為她的執著,率真,對愛的不掩飾,他才是加奈。
加奈和裡美(女一)最大的區別就是:在面對逐漸遠離人性的新一時,裡美是選擇不斷的呼喚,用自己的方式喚回新一重歸正規,而加奈是無怨無悔地與新一站在一起,「你只有我能感知到」,即使全世界都不喜歡你,我也會和你在一起。
雖然最後的BOSS是被人類產生的塑料垃圾害慘的,但其實決定他生死的是男主,男主因為小右的原因想給他一次機會,小右卻說,我很同情他,和他共生的那短暫的時光真的很好,但留著他,他終究會來向你復仇,他讓不要因為同情,而放棄自私這種情感,好像是這麼個意思。
寄生獸通篇的表達都是一個內核,他想用邏輯去解釋愛這種情感,他把愛變得自私且無情,劇中有段那個寄生獸母親約男主在一個大學見面,見面前她去旁聽了一個教授的講課,那個教授說,所謂的母愛,其實是母親對自己生命延續的一種情感,所謂奉獻的母愛,歸根結底是對自己生命延續的一種奉獻,寄生獸在我的觀念裡是神作,因為它把虛無縹緲的愛和人類的情感從神壇上拉了下來,他給了愛一種定義,這是一種很理性但也違背現在人類想法的事情,但可能因為這樣,才會有更合適的評判標準來評價一個人的好壞也說不定,這從來不只是一個環保番,第一次看,我也是這麼認為,但第二次看之後,發現第一次看的東西真的很一葉障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