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防範知識

2021-03-02 哏都社區

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目前人類尚不能阻止地震的發生。但是我們可以採取有效措施,從而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所造成的災害。

地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就近躲避,因地制宜地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不同的對策

在學校裡,可以躲避在課桌下,講臺旁,開間小、有管道支撐的房間裡,決不可讓學生亂跑或者跳樓。

身處樓房內的人員首先要保持頭腦清醒、冷靜,千萬不可在慌亂中選擇跳樓;其次,可以就近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牆角處,也可以轉移到承重牆較多、開間較小的廚房、廁所裡暫避一時。

正在街上行走時要用皮包、衣服等柔軟物品遮在頭上,或用雙手保護好頭部,以防周圍建築物上的玻璃碎片、水泥碎塊、廣告牌、霓虹燈架等空中墜落物砸傷頭部,迅速離開電線桿和圍牆,跑到較為開闊的地方躲避。

正在行駛的車輛要做到:司機儘快減速,逐步剎車;乘客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位等堅固物,以防摔倒;注意行李掉下來傷人;用胳膊護住頭部和面部,抬膝護腹,緊縮身體,充分利用現有條件自我保護。

地震時被壓埋的人員絕大多數是靠自救和互救而存活的。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築物壓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體沒有重大創傷,都應該堅定獲救的信心,妥善保護好自己,積極實施自救。

若被壓埋,我們應該如何自救?

自救原則包括:

要儘量用溼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頭部,防止灰塵嗆悶發生窒息。

儘量活動手、腳,清除臉上的灰土和壓在身上的物件。

用周圍可以挪動的物品支撐身體上方的重物,避免進一步塌落;擴大活動空間,保持足夠的空氣。

尋找和開避通道,設法逃離險境,朝著有光亮更安全寬敞的地方移動。

一時無法脫險,要儘量節省氣力。如能找到水或水的代用品(比如飲料),要計劃著節約使用,儘量延長生存時間,等待獲救。

保存體力,不要盲目大聲呼救。在周圍十分安靜,或聽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動時,用磚、鐵管等物敲打牆壁,向外界傳遞消息。當確定不遠處有人時,再呼救。

幾個人同時被壓埋時,要互相鼓勵,共同計劃,團結配合,必要時採取脫險行動。

若被壓埋,我們應該如何互救?

互救是指已經脫險的人和專門的搶險營救人員對壓埋在廢墟中的人進行營救。為了最大限度地營救遇險者,應遵循以下原則:

先救壓埋人員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後少」。

先救近處被壓埋人員,也就是「先近後遠」。

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員,也就是「先易後難」。

先救輕傷和強壯人員,擴大營救隊伍,也就是「先輕後重」。

如果有醫務人員被壓埋,應優先營救,增加搶救力量。

我是哏都社區,關注我了解哏都民生大事。歡迎訂閱轉發,有什麼問題可以留言,小哏會及時回復您的。

相關焦點

  • 日本人是如何防範地震的
    隨著綿陽北川屢次發生3次地震,再次讓我們認識到地震造成的危害。我國自改革以來約共發生5次大地震:邢臺7.2級地震、雲南大關7.1級地震、遼寧海城7.3級地震、唐山7.8級大地震、汶川7.8級大地震等以及全國範圍內的N次中小地震。這些災害無時不在提醒我們生命寶貴,以及需掌握必要的防範地震的安全知識。
  • 防地震安全知識
    防地震安全防範知識地震避險和自救,互救基本常識地震來臨如何避險?1、如果正在上課時發生地震,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抱頭、閉眼,儘量彎曲身體,迅速躲在各自桌子下。2、在行駛的電車或者汽車內避震,應抓緊扶手,以免摔倒或者碰傷;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過後再下車。 3、在戶外避震時,應就地選擇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
  • 菲律賓防範大地震
    菲火山地震研究所所長索裡杜姆表示,印尼大地震後,附近太平洋島嶼也發生了規模較強的地震,這並不意味著菲也會發生類似強震。印尼地震後第二天,菲北呂宋地區發生5級以上地震,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足以令人警覺。他說,儘管菲也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屬火山地震多發區,但也不必因此驚慌,而是給予足夠重視,提前做好應付大地震的充分準備。索裡杜姆指出,政府部門已在積極準備應對措施。
  • 關於正確認識與防範地震海嘯的措施與建議
    海南省地震局關於政協海南省第四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0026號提案的答覆   尊敬的農工黨海南省委員會:    貴黨委員會提出的關於「正確認識與防範地震海嘯的措施與建議
  • 源頭防範地震災害風險 安徽推行區域性地震安全評價
    原標題:源頭防範地震災害風險 安徽推行區域性地震安全評價5月14日,記者從安徽省地震局、安徽省司法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安徽省建設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近期完成修訂並正式施行。
  •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提醒中國公民注意地震防範
    據報導,12月25日上午7時43分,菲律賓八打雁省發生6.3級左右地震。首都大馬尼拉地區震感明顯,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正密切關注有關信息,目前尚未接到有中國公民在地震中傷亡的報告。菲律賓處於地震多發區,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提醒在菲中國公民注意防範地震災害,了解掌握有關地震安全常識,保護人身安全。
  • 日本大阪地震:專家指出應注意防範更強烈地震
    中新網6月19日電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8日上午,日本大阪府發生6.1級地震。此次地震共造成4人死亡,300餘人不同程度受傷,1300餘人仍在約500個公共設施內避難。日本專家指出,應注意防範更強烈的地震。6月18日,日本大阪府發生6.1級地震,部分建築物受損嚴重。
  • 中國駐菲律賓使館提醒在菲中國公民注意防範地震
    圖片來源:中國駐菲律賓使館微信公眾號截圖中國僑網12月26日電 據中國駐菲律賓使館微信公眾號消息,早前報導稱,12月25日上午7時43分,菲律賓八打雁省發生6.3級左右地震首都大馬尼拉地區震感明顯,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正密切關注有關信息,目前尚未接到有中國公民在地震中傷亡的報告。菲律賓處於地震多發區,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提醒在菲中國公民注意防範地震災害,了解掌握有關地震安全常識,保護人身安全。如遇地震,應保持鎮靜,就地避震並儘快轉移到空曠場所躲避;保持通訊設備暢通,密切關注地震相關信息,防範餘震危害;家中可儲備一定數量的水、食品及應急用品。
  • 山西省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開展地震防範和應急準備專項督查
    近日,山西省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派出督查組,對大同、朔州、忻州三市開展地震防範和應急準備專項督查。督查組由省應急廳、省地震局、省住建廳、省教育廳、省消防救援總隊等單位抽調人員組成,省地震局副局長田勇任組長。
  • 北川3次地震為汶川地震餘震 強度小仍需要防範
    北川3次地震為汶川地震餘震 強度小仍需要防範 源 / 新財網 文 / 新財網 2020年10月23日 18時03分
  • 聖誕節震級超過4級的地震有四次,中國駐菲使館提醒中國公民注意地震防範
    該次地震發生在北緯13.89度 東經120.56度,震源深度74公裡,測得6.3級,屬於強震級別。此次震央距離馬尼拉大都會僅100公裡遠,因此帕賽市(Pasay)、馬卡蒂市(Makati)、馬尼拉市、奎松市,曼達盧永等地區震感明顯。菲律賓火山與地震研究所說,地震起源於構造,由於地震的深度,沒有發生海嘯的威脅。
  • 中國在境外設站監測「海震」防範海嘯
    新京報記者 周依 攝  12月26日下午,中國地震局舉行專家訪談活動,當天是印度洋大海嘯發生15周年,專家們對地震海嘯的成因、危害和災害防範工作進行了解讀。專家表示,我國為了防範海嘯災害,在海邊建了很多驗潮站觀測海水起伏,首先設防的是東南沿海。目前,我國正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在境外設置了40多個臺站監測海上地震活動。
  • 我國在境外設站監測「海震」防範海嘯
    新京報記者 周依 攝  已設40多個地震臺站提前預警;我國發生本地海嘯的可能性較小,但仍具有遭受海嘯災害的風險  12月26日下午,中國地震局舉行專家訪談活動,當天是印度洋大海嘯發生15周年,專家們對地震海嘯的成因、危害和災害防範工作進行了解讀。專家表示,我國為了防範海嘯災害,在海邊建了很多驗潮站觀測海水起伏,首先設防的是東南沿海。
  • 科普┃地震逃生知識,你get了嗎!
    地震是對人類生存安全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我國是世界上地震活動最強烈和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地震發生後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紛紛撤離到操場 災難總是不期而至,在天災面前,人的生命顯得十分的脆弱,我們無法預測,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相應的知識來保護自己
  • 全國防震減災日,談談地震「冷」知識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今天是全國防震減災日,地震災害是重大自然災害風險防範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顛覆性因素。據統計,1900年以來的120年裡,全球共發生8.0級以上特大地震106次,造成超過220萬以上人員死亡,你一定知道地震,但可能不知道那些有關地震的冷知識,聽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非天然地震研究室主任蔣長勝來講講吧!「月震」、地震大不同蔣長勝介紹,不僅在地球上會發生地震,在月球上也會發生月震。
  • 廈門市已建成1437處地震預警終端(地震安全知識圖解)
    今天是「5·12」汶川地震紀念日,也是我國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全國防災減災日的主題是「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廈門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的老師向學生介紹地震知識。、實況天氣、天氣預報等,還有地震知識宣傳短視頻。
  • 淺談一下地震知識和結構設計!
    據說這次唐山的地震,和1976年的震源地坐標幾乎一致,時間也相差不到一周。這地球要怎麼呢?自然災害面前,我們人類顯得真實渺小,儘管人類每年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才預判未來,做到預警或者防範,但這是個嚴峻的挑戰。
  • 我國在境外設站監測「海震」防範海嘯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專家表示,我國為了防範海嘯災害,在海邊建了很多驗潮站觀測海水起伏,首先設防的是東南沿海。目前,我國正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在境外設置了40多個臺站監測海上地震活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陳顒,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丁志峰,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副所長張曉東對地震海嘯的成因、危害和災害防範工作進行了解讀。
  • 地震小知識:地震的種類有哪些?
    地震小知識:地震的種類有哪些? 來源:東方天氣網 發布時間:2018-09-30 14:48:25 地震也是有區分的,按照地震等級和破壞程度不同,可以有多重劃分。
  • 地震小知識:地震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地震小知識:地震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東方天氣網 發布時間:2018-09-30 15:00:01 地球表層的巖石圈稱作地殼。地殼巖層受力後快速破裂錯動引起地表振動或破壞就叫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