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理論物理學的勝利!玻爾說能量不守恆,泡利擒獲「能量小偷」

2021-01-16 天文同好樂園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在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中,基本粒子被分成了兩類,其中一類就是輕子。輕子既包含電子、繆子和陶子三種帶電輕子,同時也包含了三種不帶電的輕子,即電子中微子、繆子中微子和陶子中微子。我們現在知道,在宇宙所有已知的粒子中,中微子的數量眾多,僅比光子的數量低一些。但由於它是電中性的,所以它不受電磁相互作用的影響,更難與其他物質發生相互作用,因此很難被捕捉到。

因此,當初預測中微子的存在以及最終確定它的存在,整個過程可謂一波三折。中微子的發現來自20世紀初對放射性的研究,研究者們發現,物質在β衰變過程中有一部分能量失蹤了。著名的哥本哈根學派領袖、粒子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據此認為,β衰變過程中能量守恆定律失效。但物理學家沃爾夫岡·泡利卻堅決不認同玻爾的觀點,他堅信並忠誠於已知的物理理論,能量守恆定律經受了無數考驗,不可能輕易被打破。

玻爾(左)和泡利(右)

泡利預測存在一種電中性粒子,它就如同一個隱身的「小偷」,正是它在不被人們察覺的情況下將β衰變過程中的一部分能量「偷」走了。事實證明了泡利是對的,由他擒獲的這個「能量小偷」後來被正式命名為中微子。泡利對中微子的預言就如同是拯救能量守恆定律的「救命稻草」,在沒有得到實驗支持的不利情況之下,用純理論拯救了能量守恆定律,這可以說是理論物理學的重大勝利。

但是,物理學的發展歷史中有一個鐵則,即:一個理論無論多麼邏輯合理,但它的預言只有在被實驗確鑿無疑的驗證後,這個理論才能說是一個成功的理論。所以,儘管理論預言中微子很輕,又儘管中微子數量龐大,以至於每秒鐘都會有50萬億中微子從太陽而來並穿過我們的身體,從理論上來說,大型強子對撞機似乎有足夠的能量可以產生它們。但事實恰恰相反,這種神秘的「幽靈粒子」實在在讓人感到匪夷所思,它們在大型對撞機中根本不會留下任何可見軌跡。要不是當初泡利告訴我們,我們可能也根本無從得知它的存在。

那麼,人們要如何用實驗來驗證它的存在呢?在這裡,理論物理又一次展現出了它的強大威力並最終獲得了勝利。理論告訴我們,不僅能量守恆,動量在各個方向也是守恆的。因此,如果在粒子對撞機的探測器中檢測到的粒子動量小於進入到探測器的動量,那麼則說明一個其他粒子(或多個粒子)必定已經逃離,而且在此過程中帶走了缺失的動量。這種邏輯推理其實與當初泡利預測能量被中微子帶走的邏輯推理是一脈相承的,所不同的是,動量的缺失可以在粒子對撞機中被檢測出來。

南極點中微子探測站

接下來,就是理論物理學家與實驗物理學家大顯身手的時候了。在強子對撞中,實驗物理學家會測量所有與粒子束相垂直的動量,並且計算是否有缺失的部分。他們之所以關注於垂直方向,是因為大量的動量已被粒子沿著粒子束管道方向帶走了,所以在該方向太難追蹤,而垂直於初始質子的動量方向則容易測量。既然對撞前垂直於粒子束方向的總動量本質上為零,那麼對撞後也應如此。因此,如果測量與預期不同,實驗物理學家就可以「測到」有物質缺失,並最終確定中微子的存在。

由上可知,驗證中微子真實存在的實驗是相當獨特的,雖然需要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參與,但很大程度上依靠的還是理論物理的強大威力。因此,無論當初泡利對中微子的預測還是後來對中微子的驗證,都可以算是理論物理學的一次又一次的重大勝利。在此,向理論物理學家們致敬!

相關焦點

  • 毒舌大王泡利:比上帝還挑剔,卻犯下了物理學史上2個大錯
    ,探討引力場中能量分量的問題,次年還在兩篇論文中指出韋耳引力理論的一個錯誤。1922年,泡利在聽完玻爾在哥廷根做了一系列演講後,寫信對其讚賞有加。 二十多年後,泡利在回憶自己的科學生涯時,也再次表達了對玻爾的敬意,他說:「我科學生涯的一個新階段始於我第一次遇見玻爾。
  • 堅守"宇稱守恆", 最後卻為它寫了訃文|沃爾夫岡 · 泡利
    本文介紹的是:泡利的錯誤—宇稱守恆1956年6月,泡利收到了來自李政道(T.D.Lee)和楊振寧(C.N.Yang)的一篇題為《宇稱在弱相互作用中守恆嗎?》的文章。這篇文章就是稍後發表於《物理評論》雜誌,並為兩位作者贏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著名論文《弱相互作用中的字稱守恆質疑》的預印本。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泡利與《泡利物理學講義》
    不相容原理是量子理論中的重要原理,是1925年1月由泡利提出的。這一原理可以表述為:對於完全確定的量子態來說,每一量子態中不可能存在多於一個的粒子。泡利後來用量子力學理論處理了h/4π自旋問題,引入了二分量波函數的概念和所謂的泡利自旋矩陣。
  • 弱相互作用的宇稱不守恆
    一提起楊振寧,許多人想到的可能是他的黃昏戀情,還有他沒有回國奉獻的經歷,這也成為了他在網上被吐槽的點。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楊振寧被評價為比肩愛因斯坦的偉大物理學家,其學術地位遠遠超過世人皆知的霍金。他一生中發現了很多理論,其中還因為弱相互作用的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他的宇稱不守恆!
  • 宇稱不守恆為什麼能獲諾獎?
    一提起楊振寧,許多人想到的可能是他的黃昏戀情,還有他沒有回國奉獻的經歷,這也成為了他在網上被吐槽的點。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楊振寧被評價為能和愛因斯坦比肩的偉大物理學家,其學術地位遠遠超過世人皆知的霍金。他一生中發現了很多理論,其中還因為弱相互作用的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他的宇稱不守恆!
  • 喜歡評論的大師泡利
    如果泡利看到一篇無關重要的或者缺少連貫性的文章,他就會說:「這甚至不僅是對錯的問題了(It is not even wrong)」。玻爾的助手之一,羅申菲爾德(Leon Rosenfeld)說過,如果泡利不在場,玻爾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到泡利給他的信。「泡利來信可是件大事呀!玻爾去上班時總把他的信帶在身上,要麼反覆地看,要麼拿給好幾位感興趣的人看。在起草回信時,他終日像是和一個缺席的朋友進行著假想的對話,似乎泡利就坐在旁邊面帶輕蔑的微笑聽著」。泡利在這批量子物理學家中屬於奔波折騰較多的一個。
  • 泡利處處不相容
    這便是後來著名的「泡利不相容原理」。不過在當時,這一重大發現並不被同行們承認,倒是泡利刻薄而自信的脾性,廣為人所知。  其中包括哥本哈根大學物理學研究所所長玻爾。1922年,因為欣賞泡利的才華,玻爾邀請22歲的泡利到研究所進行學術訪問。這年年底,37歲的玻爾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是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備受尊重的玻爾,常常遭到泡利的批評。  「住口,別再犯傻了!」
  • 唇槍加舌劍眾人稱上帝鞭子 不相容原理泡利探物質奧秘
    突然,只見一個年輕學子站了起來說:「我覺得,愛因斯坦教授今天所講的東西還不算太愚蠢!」這愣頭愣腦的小夥子就是泡利。泡利的言辭犀利、思想敏銳,對學術問題謹慎,習慣於挑剔,且獨具一種發現錯誤的能力。因此,玻爾將他譽為「物理學的良知」,同行們以「可怕的泡利」「上帝的鞭子」「泡利效應」等暱稱和調侃來表明對他的敬畏之心。泡利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評論之言:「這連錯誤都談不上!」
  • 泡利嫌棄中微子
    按照這個比喻,數學裡有皇冠上的明珠,中微子可以算物理學大洋裡的寶石。這顆寶石顛覆了人類的兩個認知:如此幾無粒子,居然理論上所必有;如此難測難知之粒子,居然真實自然界所必存。無和有的神奇轉換,只能讓人感嘆不可思議的吧。不過,不可思議只是對常人而言,對天才來說,只是其中應有之義。這個天才就是泡利。
  • 能量為何會守恆?
    未子 知道能量守恆定律的人很多,即使是不學物理而對能量概念說不出所以然的人,也都會知道人類是在物理學研究的過程中發現了所謂的能量守恆定律。雖然說不清所謂「能量究竟為何物」的基本問題,雖然不知道所謂「能量守恆定律究竟是如何表述」的物理學科問題,但卻明確而知道所謂的「守恆」之含義就是「既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而「保持不變」。一直以來一個問題縈繞於腦海而揮之不去,即:如果「能量」是一種好東西,那麼越來越多該有多好呢?如果「能量」是個壞東西,那麼越來越少才稱心呀?
  • 【連載】趣說中微子(三)
    Chadwick)在研究α、β、γ 射線能譜的實驗中觀測到奇怪的現象:β射線的能譜不像α、γ射線的能譜那樣是分立的(這是理論所預期的),而是具有逐漸衰減的連續譜,這似乎不符合能量守恆定律,用當時的理論的確難以解釋。這個能譜的「不一致」引出了一場「假說」的論戰。
  • 前沿理論引入靜態光粒子,否定質能互化,質量和能量分別獨立守恆
    靜態光粒子的概念要從「以太」談起,而否決質能互化,證明質量和能量分別獨立守恆,這是最後的結論,親愛的讀者,需要你細心慢讀哦!第一篇:「以太」從來就沒有離開過物理學什麼是「以太」?要說清楚這個物理名詞,我們得翻翻物理的發展史,因為在不同時期,不同的物理學家,對其定義和描述是不相同的。
  • 量子理論的發展與建立
    光量子假說.愛因斯坦從經驗事實出發,闡明了能量子存在的客觀性.他  指出,19世紀中期,光的波動說與電磁理論取得了絕對性的勝利,但在光的產生與轉化的瞬  時現象中,光的波動說與經驗事實不相符.愛因斯坦注意到:如果假定黑體空腔中的電磁輻  射有粒子性,即假定輻射能量由大小為$hu$的量子組成,就能理解普朗克的奇怪的黑體  輻射定律的某些方面,而光是電磁波
  • 物理學中的「大師之師」 ——阿諾爾德·索末菲
    作為量子力學和原子物理學的創始人之一,索末菲是可以與普朗克、愛因斯坦、玻爾等人齊名的最頂尖的物理學家。在50年的學術生涯裡,索末菲為物理學做出了許多非常重要的貢獻,他推廣了玻爾的氫原子模型,提出了角量子數和自旋量子數的概念,提出了精細結構常數並且開創了X射線波動理論。這些科學貢獻與其他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成就相比,一點都不遜色。
  • 物理學中的「大師之師」——阿諾爾德·索末菲
    作為量子力學和原子物理學的創始人之一,索末菲是可以與普朗克、愛因斯坦、玻爾等人齊名的最頂尖的物理學家。在50年的學術生涯裡,索末菲為物理學做出了許多非常重要的貢獻,他推廣了玻爾的氫原子模型,提出了角量子數和自旋量子數的概念,提出了精細結構常數並且開創了X射線波動理論。這些科學貢獻與其他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成就相比,一點都不遜色。
  • 4123.物質能量轉化守恆定律
    所以,原子和光子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光子和電子之間可以相互轉化,質量不變,是為物質能量轉化守恆定律。物質能量轉化守恆定律告訴我們:能量不會憑空產生,或者由電子聚變形成,或者由原子裂變形成,或者隱藏在其他物質形態之中。
  • 探索原子不塌陷的奧秘——記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尼爾斯•玻爾
    但是教授堅持說:「讓兒子自己來吧,他知道該怎麼幹。」經過對每個部件的仔細研究,在全家人的幫助下,尼爾斯成功地把飛輪裝配好了,而且車子行走得很正常。參加這場討論的尼爾斯的表兄弟說:「這使大家都體會到一種勝利的喜悅。尼爾斯則學會了怎樣使和他一道工作的一群人感到興趣。」    在加麥爾霍姆學校裡,尼爾斯各科的學習成績都很好,只有作文例外。
  • 現代物理學如何向前突破——新量子革命
    歷史總是輪迴的,用開爾文男爵說過的話描述現代物理學現狀,一點都不過時:「有量子理論和相對論兩大基礎理論的支撐,現代物理學的大廈已經落成,近幾十年的現代物理學發展,我們做的只是一些修飾工作,完善和驗證兩大理論。」這句話說得有一定道理,現代物理學發展陷入困境,物理學分支越來越細,研究的也越來越通徹,但沒有顛覆性的突破。雖然有弦理論發起革命的號角,但目前還無法推倒舊物理大廈。
  • 天才與良知——那個尖銳的物理學家泡利|泡利誕辰120周年紀念
    但是,泡利的草稿令他印象深刻,於是將此事全盤託付泡利 (感慨:索末菲老師不佔泡利的便宜,三年前希爾伯特不和愛因斯坦爭引力場方程的優先權,可見真正科學家的一個特徵是因為自己有說得出口的成就所以不不要臉) 。在泡利撰寫期間,師爺克萊因多次同他討論,具體建議此文應該包括測地線、天文學和理論物理等內容,甚至幫忙閱讀校樣。
  • 量子理論簡史-虎嗅網
    1913年,為了解決原子光譜的離散性問題,以及在經典物理學框架下盧瑟福原子模型的不穩定性,新婚第二年的玻爾提出了關於原子結構的玻爾模型。對於氫原子等一些簡單的情形,玻爾的理論給出了與實驗結果〸分相符的說明。以上這些工作構成了早期量子理論的主要部分。顯然,它啟發我們,微觀世界應該有一個有異於經典物理學的全新的基礎性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