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棉論壇|以「政府-社會-技術」良性互動 促進大數據賦能社區治理

2020-12-06 大洋網

以「政府-社會-技術」良性互動 促進大數據賦能社區治理

□ 吳丹

隨著大數據技術發展與國家治理的深度融合,大數據技術正逐步進入基層治理場域,推動社區治理創新。一方面,大數據技術不但作為客體被嵌入社區治理體系中,以適應不同治理場域的具體治理需求;另一方面,大數據技術又反過來作用於治理主體,從而對社區治理體系及其治理效能產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影響。

由於我國社區普遍存在資源投入不足、治理能力較弱、社會資本缺失等難題,因此行政主導、自上而下的推進路逕往往成為社區大數據技術治理創新的主要模式之一。這種創新模式往往分為三大階段:

一是以政府為主體,通過行政資源、數據資源、社會資源的高效整合,將大數據技術引入社區治理場域;

二是大數據技術對政府進行賦能,通過大數據技術降低治理成本、破解治理資源不足的瓶頸,從而提升社區公共事務的治理效能。

三是大數據技術對社區主體進行賦能,通過大數據技術降低溝通成本、培育社會信任、促進社會參與,從而提升社區社會資本和集體行動能力。由此,政府—社會—技術在社區層面形成了較好的互動機制,技術通過對政府和社會的雙向賦能,推動了社區治理困境的突破和治理效能的躍升。

同時,我們應當看到,這種行政主導的創新模式是治理現代化過程中社區主體發育相對不良、社會資本相對貧弱的狀態下的一種現實選擇。在社區治理現代化的初期階段,大數據技術的確能夠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但要實現政府-社會-技術多維的良性互動,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一方面,要擺脫大數據技術治理的路徑依賴,著力賦能社會。大數據技術之於社區治理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賦能社會,也可以帶來某些「去多元化」的負效應。應著力培育多元的社會主體,加大社區居民的主動參與和社會組織的專業化服務,提升社區社會資本,以避免陷入政府唱「獨角戲」的困境。

另一方面,要避免大數據技術對社會空間的過度擠壓,守住安全底線。在大數據時代,基層政府在便利人口信息收集、提高社會管控和動員能力的同時,應積極應對隱私保護、信息安全、網絡安全等風險。

(作者系中共深圳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陳文杰

相關焦點

  • 山西晉城:大數據為社會治理現代化插上智慧翅膀
    近年來,晉城市大數據應用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把大數據應用作為推動法治政府建設的新途徑、新引擎和新手段,以打造「中等智能城市全國樣板」為目標,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強化智治支撐,加快「五治」融合,全力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示範市」,推動大數據發展應用實現了重大突破,社會「智」治能力不斷提升,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插上了智慧翅膀,並成功躋身「2020領軍智慧城市
  • 《2020中國社會治理與發展指數(CSGDI)年度報告》發布
    張成崗強調,面向未來要構建「以人為中心」的有溫度的社會治理體系,完善多主體在社會治理中發揮作用的協同機制,加強社會治理研究基礎性理論創新,堅持科技賦能社會治理,實現科技與社會治理的良性互構。論壇還舉行了《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知識庫》揭牌儀式。
  • 國家電網大數據賦能數字抗疫和國家現代化治理,在世界網際網路...
    「電力大數據賦能小微企業景氣分析和金融徵信」入選「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集」。     「電力大數據賦能小微企業景氣分析和金融徵信」是國網大數據中心在國網網際網路部、國網營銷部的指導下,在國網計量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為幫扶小微企業應對疫情影響而推出的一款數字產品
  • 數字政府讓治理更精準
    (圖片來源:人民視覺)隨著數字科技的飛速發展,加快數位化治理轉型,正逐漸成為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的必然選擇。《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位化智能化水平。」當前,不少地方抓住數位技術優勢,打造智能化治理新模式,有力促進了基層治理精準化和便民服務智慧化。
  • 關於《杭州城市大腦賦能城市治理促進條例(草案修改稿)》意見建議...
    現將採納情況反饋如下:一、總體意見1.建議在城市大腦賦能城市治理促進條例中增加關於信用管理和懲戒的條款,讓草案更符合我市城市大腦應用實際、有效賦能城市治理、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也更符合杭州作為全國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的地位。(於躍敏主任)在第十一條第一款應用場景中建議增加「利用區塊鏈強化應用場景的信用建設及管理,對守信和失信者實施獎懲制度。」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視野下的社區轉型與社區治理效能改進
    在日常生活中,居民對市場的依賴程度遠遠大於其對社區居委會和小區物業管理公司的依賴程度。市場化需求的發育及其細分的類型化服務,打破了社區的區劃邊界。但各個物業小區為維護環境、安保以及確保幼兒園、體育活動設施等集體物品的安全性,卻在日益強化邊界的隔離性和管理的封閉性。網際網路、大數據、人臉識別的使用不是衝破物業小區的圍牆,而是為小區的身份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全景式」技術支持。
  • 數字賦能 政務「瘦身」 政府數位化轉型跑出「加速度」
    數字政府對既有的政務服務和社會治理的範式進行流程再造,也在倒逼政府改革,提升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和可信化程度。  2020年3月2日,基於杭州城市大腦的「親清在線」平臺首度上線,讓政府的誠意與企業的誠信實現了握手。  通過「親清在線」平臺,平臺設置了「惠企政策」、「在線許可」、「訴求直達」、「互動交流」、「在線評價」等板塊。
  • 第四屆「中國社會風險治理高層論壇」在京召開
    &nbsp&nbsp&nbsp&nbsp11月29日,第四屆中國社會風險治理高層論壇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舉辦。本屆論壇由清華大學中國社會風險評估研究中心主辦,國家高端智庫清華大學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支持,北京智慧星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協辦。
  • 聚力精準賦能 打造互動共贏的協作新樣板
    資料圖片  1、構建高效的互動合作模式謀求精準賦能  東西部扶貧協作體現的是跨域治理與合作治理的有效融合,開展好東西部扶貧協作,首先要構建精準化的互動合作模式,提升跨域公共治理能力。不僅要推進發達地區優勢資源的輸入轉移,還要推動貧困地區的資源開發與挖掘培育,以此激發共同增長能力。
  • 第四屆「中國社會風險治理高層論壇」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召開
    11月29日,第四屆中國社會風險治理高層論壇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舉辦。本屆論壇由清華大學中國社會風險評估研究中心主辦,國家高端智庫清華大學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支持,北京智慧星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協辦。
  • 城市社區治理共同體的建構邏輯
    可以說,「治理共同體」概念的提出,為促進當前形成一種新的社會團結形式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和思路。社區作為人們生活的空間共同體,是國家治理的「最後一公裡」,也是社會生活和社會治理的基礎單元,是重塑社會關係、促進社會整合和社會團結的重要載體。因此,能夠推動和體現「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的最佳場域也在社區。  就城市社區治理而言,治理共同體的建構實際上涉及治理主體結構研究。
  • ...丨「尋人」只用幾秒鐘 大數據智能化讓社會治理配上「最強大腦」
    合川區社會治理大數據中心。「身穿黑色外套,黑色褲子,長發……」多年前,我們在民間尋人只能通過在路邊張貼這樣的小廣告,希望能獲得一些失蹤親人的線索。近年來,合川區社會治理大數據中心創建了「網格化+網絡化+智能化」全域社會治理新模式,以網格精細化管理為著力點,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支撐,以大數據運用賦能,不斷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 良法善治: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衡量標準
    良法: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的衡量標準   法治是當今世界各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良法是法治的根本屬性,是衡量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標準。社會治理體系的良法標準,要求社會治理的科學立法、民主立法。   健全政府治理機制,發揮政府治理主導作用。
  • 鄉鎮社會治理機制創新研究
    營造良性社會生態,發展合作關係,在國家與社會、政府與社會、社會組織與社會組織、社會組織與公眾之間建立一種廣泛、平等的合作關係,構建開放型現代社會組織生態系統。加快社會組織立法進程,優化社會組織發展制度環境。強化各類企事業單位的社會治理責任,使它們發揮在社區建設、安全生產、處理勞資關係、發展公益事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 城市社區治理四重新挑戰
    人員流動大、底數難摸清、追蹤難度高,不僅給日常管理服務帶來難度,在面對疫情等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更增加了識別與防控難度。2020年初,疫情剛暴發,喬司街道網格員們在「數據大腦」幫助下打了25050個電話,摸清湖北籍在喬司人員為26087名。「基層治理不只是社會治理的『最後一公裡』,更應是社會治理的前端。」
  • 數據社會給網絡治理帶來新課題
    為更加確切地理解我們自己所處社會的基本特徵,學者們使用了信息社會、消費社會、網絡社會等名詞刻畫其變遷過程。在大數據成為生產力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用數據社會表達我們所處社會的敘事模式。  可以說,中國社會的中產化程度支持了數據社會的發展,也簡化了數據社會各種智能商品的推廣成本。2019年網民調查發現,網民群體的主要構成部分,已開始從大專和本科群體向初中高中群體轉移。
  • 每日互動亮相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數據智能增能行業未來
    來自全球科技、網際網路領域的知名企業和大咖齊聚千年水鄉古鎮,共同參與以「數字賦能共創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 11月22日,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率先拉開帷幕,成為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5G等領域的數字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新成果集中展示的超級秀場。
  • 【學思踐悟·十九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根據當前社會治理面臨的形勢,黨的十九大報告首先從推進位度建設的角度提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的思路和要求。報告強調指出,要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 賦能數字政府建設,百分點DeepGovernor讓數字未來觸手可及
    以數據智能技術與產品推動社會進步對任何一座正在開展城市大腦或智慧城市建設甚至其組成部分的城市而言,數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數據無處不在,可能是來自於政府內部的業務系統,也可能是來自於網際網路,甚至來自於居民手工填報的數據,這些數據五花八門,自成體系;而且,數據本身並不能驅動和引領數位化轉型取得成功。
  • 融合創新 無線賦能 2020中國無線電大會在北京成功舉辦
    三是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政府管理,無線電管理機構希望與社會各界、企業和用戶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通過雙向互動和良性反饋,共同促進無線電管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四是充分發揮協會橋梁紐帶作用。中國無線電協會理事長劉巖致辭劉巖在致辭中表示,本屆大會主題為「融合創新 無線賦能」,議題設計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主線,結合無線電發展的新形勢,著力探討前沿技術的融合應用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