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給點陽光就燦爛,這話聽起來似乎有些諷刺的意味,但也不無道理。我在生活中就曾碰到這樣的事情。今年春節前,因要回家休假,就把辦公室和居室的幾盆花搬到一間閒置的辦公室託人照料,但居室一花盆中不知何時長出一不知名小草,在沒走時就時不時給它澆點水,長的還算綠意盎然,給寒冬中的居室多少帶來一些生氣。在1月17日離開甘肅渭源項目時就足足的澆了水,心想能活幾天是幾天吧。不想在2月28日回來時,那棵嬌小的小生命,依然在乾乾的花盆中倔強的活著,只是顯得有些無精打採而已。我顧不得整理行囊,趕緊給它補充些水分。等把水澆下去以後,不多時就又生機勃發了,讓人不得不讚嘆生命的頑強。
在自然界有一條「適者生存」的法則,任何動植物只有適應自然環境,在與環境的不斷抗爭中,才能很好的生存下來。如果不能適應環境,結果只有一條那就意味著死亡。很多動植物的消亡既有環境和人為因素的原因,但大多是沒有適應環境的結果所致。
人生活的現實社會,其實一樣適用這條法則,如果適應社會融入社會便能自由翱翔,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假如抱殘守缺,清高自傲,自以為是,與社會格格不入,最後的結果只能落得個孤家寡人,四處碰壁,空有一腔熱血,到頭來卻還是一事無成。
由於社會環境的變遷,中國的家庭結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無論城鄉大多是4+2+1的家庭模式,既2個家庭4個老人組成一個家庭,新組成的家庭養育一個獨生子女。這就讓新出生的孩子在一降生就處在四面包圍中,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中怕化了,一切以孩子為中心,要星星不敢給月亮,使孩子成為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陽」。可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從小就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毛病,認為一切都是想當然,稍不如意就撒潑打滾雞飛狗跳鬧騰個沒完,直至達到自己的目的。可這樣的孩子一旦走上社會上就水土不服,是既吃不得苦,更受不得的氣,還用在家的那一套來面對社會,因此無法和別人在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一同進步。結果反倒害了孩子,使孩子成為溫室中的花朵,見不得陽光,也吹不得風雨,落得個失敗者的下場。對孩子的教育我認為應窮養富教,所謂窮養就是對孩子不要過分溺愛,讓他們從小就養成獨立處理自己的事情,而不是養尊處優;所謂富教就是根據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加大對學習知識的投入,充分創造一切條件,滿足孩子學習的需求。大家都知道圈養的動物適應能力差,生存能力完全依賴他人。其實人也一樣,如果凡是依賴他人,一樣是無法生存的,所以對孩子也要放手,讓他們成為散養動物,充分享受陽光雨露,自由自在的健康成長。
人是社會中的人,首先要學會適應環境,只有適應環境,才能很好的融入這個社會,才能快樂的生存下去。對於孩子要學會放手,只有放手讓他們自己去走路,路才會越走越寬廣。象小草一樣,給一點陽光就燦爛。
壹點號東郭二木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