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行星》|陽光燦爛的日子

2020-12-06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行星》The Planets ,是BBC於2019年上映的一部講述太陽系行星的紀錄片。

紀錄片的英國版本,由Brian Cox教授講解演示,而其美國版本,由Zachary Quinto教授展示。其初次放映,是2019年5月28日在BBC 2臺播出。

幾十年來,人類已經用無人探測器造訪過太陽系的全部行星,對於這些行星的認識,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就連曾經的9大行星的說法,都已經更改成了8大行星。實際上在20年前的1999年,BBC就已經上映過一部同名的紀錄片。

2019年的《行星》,可以幫助我們更新對太陽系的認識。

Cox教授,結合地球上相應的地表景觀和自然現象,輔以震撼精美的特效,帶領觀眾去理解和認識發生在遙遠異星的美景和奇蹟,以及他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閒話不多說,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部引人入勝的紀錄片吧!

這部紀錄片,國內可以在騰訊視頻上找到,但只有VIP可以觀看全部五集,遊客只能觀看第一集的低畫質版。古人云,不充錢你怎麼變強?說罷,筆者露出了貧窮的表情。

(劇透預警)

01

第一集:陽光燦爛的日子:類地行星

第一集的英文名,叫做A Moment in the Sun: The Terrestrial Planets。這個名字一語雙關,既是指太陽系的四顆類地行星距離太陽較近,又有全盛的繁榮時期的意味在裡面。

四顆類地行星距離太陽相對來說很近,因此他們的興衰,與太陽的發展變化密切相關。

我們都知道,太陽系有四顆類地行星(terrestrial planet),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那就有一個疑問,既然他們被稱為是類地行星,為何卻並不像地球一樣,發展出了生命?

圖註:恆星的宜居帶,太陽是從左側上到下的第二個

一個簡單的答案是所謂的宜居帶。但是這樣的答案,太過強調地球命運的巧合,是一種靜止的,而非運動的科學觀念,作為馬克思主義的繼承人的我們,不應該簡簡單單就去接受這樣的解釋。

如今,那些前往遙遠異星的探測器,給我們帶回了寶貴的物理、化學信息,我們得以深入解讀這些星球的發展,進而回答這樣一個終極的問題——

為什麼地球如此獨特?

那就要從地球的兄弟姐妹們講起了。

1

一、水星

Cox教授,操著獨特的口音——具體來說就是所有g結尾的單詞都會把g讀出來——漫步在一片乾旱荒蕪的土地上,向我們講述水星的故事。

水星是一個古怪的地方,它的軌道很不圓潤,而是一個橢圓——遠日點達到69,816,900 km,近日點則只有46,001,200 km。此外,她的公轉周期和自轉周期存在共振現象,每公轉兩圈,會精確地自轉三圈。從水星地表來看,公轉一圈,太陽在天上就移動了180度,也就是一個白天。這就能得出,水星的一天,相當於水星的兩年

這使得水星非常適合用來修仙——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都很長,每個水星太陽日,長達176個地球日。

如果你在水星地表赤道附近散步(假如你沒有被曬死),只要保持每小時大約3.6公裡左右的速度(這是很慢的步行速度了),一直向西走,太陽就會始終高懸在天空中的同一個位置,永不落下。

過去,我們認為,每一顆行星,在什麼地方誕生,就會永遠維持那個軌道。但是2004年8月3日發射的信使號(MESSENGER)水星探測器——第一個進入水星環繞軌道的人造飛行器——給了我們不一樣的證據。

水星是一個很難去的地方,具體的描述讀者可以參看筆者過去的文章——所以信使號一次飛掠地球,兩次飛掠金星,三次飛掠水星,才終於實現充足的減速,在2011年3月18日進入水星環繞軌道。

可能修仙,就是需要渡劫(引力彈弓)吧。

進入軌道之後信使號對水星進行了一系列細緻的測量,包括重力和成分等。

Cox教授講述了兩個重大的發現——

第一,信使號發現,整個水星,有一個非常大的核。水星表面700公裡以下,整個水星55%的體積,都是其「水核」。這意味著,曾經有一種,目前還不明確的機質,剝去了水星的表面。

第二,信使號分析了水星表面的成分,探測到了很多的比如硫和鉀這樣的揮發成分。這些成分的佔比超出了科學家過去的推算。揮發分,顧名思義,很容易揮發,因此一般認為,在太陽系內層,揮發分比較少,而在太陽系外層那些冰凍的星球上,揮發分比較多。

水星可是太陽系最內層的行星了,居然揮發分含量很高?

綜合上面這兩點,科學家推測,也許水星剛剛誕生的時候,軌道並不在現在的地方。

按照水星當前探測到的揮發分含量,水星誕生的地方,應該大致位於火星目前的軌道附近。火星軌道附近,曾經有很多很多的行星「胚胎」,這些胚胎互相碰撞,於混亂中孕育新的世界。在很多很多年以前——也許是四十多億年前——一次偶然的,但是猛烈的碰撞,將水星推離了原有的軌道,後來漸漸進入了現在的軌道。

在這次碰撞中,水星被剝離了大部分的地殼。

圖註:看著都覺得好疼。

但是Cox教授說,這樣的假說也存在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碰撞的過程,無論怎麼想,都是一個劇烈釋放能量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如何才能保證揮發分不被蒸發掉呢?也許,需要一個「恰到好處」的碰撞,恰到好處地保留了揮發分吧。

如果你有什麼想法,也可以在評論區聊聊~

激烈的碰撞導致地殼缺失,過於靠近太陽導致地表溫度很高,質量太小導致幾乎沒有大氣層,繼而導致晝夜溫差巨大……等等等等的因素,使得水星不具有孕育生命的可能。

水星沐浴在最燦爛的陽光之下,但是已經被這燦爛的陽光,烤乾了。

1

二、金星

金星,我們中國人也把她叫做啟明星,長庚星,太白星,這是因為金星是夜空中最亮的那顆星(如果不考慮月球的話),可以認為是自帶BGM的行星。

金星是個神奇的地方,雖然很亮,也很近,但是如果你用望遠鏡去看她,只能看到厚重的雲層,卻完全無法看到其表面。曾經的人們認為那裡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天堂,有著叢林、湖泊,甚至還有著豐富的動物!所以在人類籌備第一次登陸金星的航天任務時,曾經考慮到了濺落在水面的情況。

之前在《如何優雅地造訪金星》的文章裡,我也曾講過,前蘇聯的前幾顆探測器,甚至使用白糖,作為著陸器的填縫劑,以便能在水中溶解,打開著陸器的保護鎖。

但是真實情況不是這樣,一次次的科學探測,漸漸揭露出金星的真實面目。

圖註:前蘇聯金星13號著陸器進入金星大氣層的模擬動畫

這裡的天空,被硫酸和鹽酸的濃雲遮蔽,大氣壓可以在瞬間將一輛坦克壓成紙片,溫度則可以瞬間融化金屬。這裡不是天堂,倒反而像是地獄的圖景。

圖註:金星13號最後的下降階段,切斷主降落傘以防止下落過慢

之前的探測器,有的甚至還沒到達地面,就已經完全損壞,失去聯絡;有的沒預想到大氣層如此稠密,降落傘過於高效,以至於電量耗盡,都還沒落到金星表面。

金星13號(Venera-13)在金星表面存活了127分鐘,在過熱損壞之前,傳回了寶貴的數據,我們才知道,原來金星的地表溫度,達到457攝氏度,大氣壓達到89倍地球標準大氣壓,大氣中96.5%都是二氧化碳。

這溫度,比水星地表,赤道日下點的溫度還要高!

但是本不應該這樣的,這一切,應該歸因為,金星失控的溫室效應

說到溫室效應大家先不要激動,地球上也有溫室效應,但是目前並沒有失控。如果不是溫室效應保護我們,地球的平均溫度應該是零下18攝氏度左右。而現在,我們的平均溫度大約是零上14攝氏度左右,明顯是溫室效應,保護了地球上大部分生命的繁衍生息。

但是金星不一樣了。在44億年前,太陽系還很年輕,金星也很年輕的時候,這裡可能充滿了液態水,平均溫度大約在20攝氏度左右,就像是宜人的春天。

好景不長,年輕的太陽漸漸進入壯年,散發出遠多於過去的光和熱。這些光和熱,被金星的溫室效應困死在金星內部。強力的溫室效應氣體——水蒸氣,無法變成雨,落回地面,而是長期囤積在金星的空氣中。於是溫室效應越發強烈——直到失控。

於是海枯石爛。

於是今天的金星,變成了地獄,變成了太陽系最酷熱的行星。

就算金星曾經出現過低級的生命,那短暫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也一去不復返了。「金星人」,再也沒有進化出來的可能了。

1

三、火星

火星是地球的「姐妹」,二者在很多方面都非常相似。加上離得又比較近,所以是人類探測最深入的,除地球之外的行星。

上面說到,太陽光和熱的增長,破壞了金星的水循環平衡,導致了失控溫室效應。但是太陽光和熱的增長,給火星帶來了機遇。

圖註:也許是35億年前的火星。

好奇號(Curiosity)火星車,於2012年8月6日著陸火星。出於好奇心,他發現了很多火星表面曾經存在水的跡象,一些火星軌道上的探測器,也用種種方法證明了水曾經的存在——甚至在火星兩極,固態水直到今天依然大量存在著。因此關於火星表面有沒有水這個問題,科學家基本上可以確定——曾經是有液態水的,如今,也依然有冰存在。

圖註:好奇號火星車的自拍。用於自拍的機械臂被NASA給PS掉了

但是火星太小了,只有0.107個地球質量,其引力不足以保留較厚的大氣層。而且小的質量和體積,導致其內核很快就冷卻,不再能產生內生的磁場,不像地球這樣可以通過磁層來抵禦太陽風。於是來自太陽風的高能粒子,將火星大氣層離子不斷電離、加速,使其不斷逃逸。水的重要成份——氫原子是最輕的原子,最容易逃逸。因此,火星的大氣層不斷變薄——尤其致命的是,那些從地面蒸發的水蒸氣,很多將不再回到地面,而是被解離之後,逃逸到外太空去了。

於是,在迎來燦爛的陽光,並因此引發了全太陽系最大的洪水,創造了全太陽系最大落差的瀑布之後(這些都是目前的推測),火星,便再次沉默。

陽光依然燦爛,可是陽光下那個臉紅紅的孩子,寂寂無聲。

1

四、泰坦

泰坦?不是神話傳說裡那個泰坦,而是根據神話傳說命名的,土衛六:泰坦

土衛六是太陽系眾多行星的衛星中,第二大的,比水星還大一點,不過比水星輕40%。

土衛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於其具備非常緻密的大氣層,表面大氣壓達到1.45個標準大氣壓。更具體的情況,讀者可以翻一翻公眾號過去的文章:《滅霸同款土豆試吃指南》。

按照前面說過的,太陽在變得越來越熱。實際上,根據主序星的生命軌跡,在大約50億年以後,我們的太陽會進入老年,變成一顆紅巨星,並開始劇烈膨脹,吞沒水星、金星、地球。到那時,可能火星還能在太陽外面苟延殘喘,但是也會變成熔巖煉獄。

然而到了那個時候,由於太陽體積的極度膨脹,外層行星及其衛星,接收到的太陽熱能,會不斷增加。Cox教授認為,那個時候,太陽也許能將這些冰封的世界解凍,變成生命的天堂。

Titan,作為目前唯一一顆有著濃厚大氣的衛星,在這樣的未來,被寄予了厚望。

在當下,土衛六的地表溫度,僅有零下179攝氏度,說是冰天雪地,都有點熱了。在這裡,甲烷代替水,成為了循環的主角。

2005年1月14日,卡西尼-惠更斯號探測器分離,惠更斯號探針被釋放,進入土衛六的大氣層。

惠更斯號穿越了這濃濃的大氣層,在划過大氣層的時候,拍下了這樣的畫面:

圖註:惠更斯號降落時拍下的畫面

沒看明白?

這是一座,河網密布的山峰!

河流?沒錯!在土衛六上,甲烷會以液態穩定存在,並形成類似於地球上水的循環,蒸騰上天,再飄落成雨,然後匯聚成河,奔向湖泊和大海。

Cox教授說,根據計算和分析,這些山峰,其實是富含水冰的冰山。但是在土衛六上,水冰,充當了地球上巖石的地位。

圖註:惠更斯號拍攝到的土衛六上的卵石,只有流體的衝刷才會磨圓卵石。

兩年後,卡西尼號探測器再次造訪土衛六,拍下了複數個的湖泊。這些湖泊的邊緣,有明顯的液體侵蝕的痕跡。

不同的是,因為這些湖泊中的液體,是甲烷,不導電,而非地球上導電的水溶液,所以在雷達上的圖案截然相反。但是科學家還是可以判斷出——這就是湖泊。

等到數十億年之後,太陽變熱,甲烷蒸發,原來保存在土衛六高山和深谷中的,凝固成石頭的水,就會噴薄而出,配合著甲烷等生命必不可少的基本有機分子,開始新的生命的演化。

那也許又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春天。

但那,也是數十億年之後的事情了。

1

我們看到,在這燦爛的陽光下,水星因為陽光過於燦爛而枯萎,金星陽光燦爛的日子已經逝去,而火星無力承受陽光,而衰竭。至於土衛六,他的太陽還遠未升起。

只有地球,在無數個歷史的分岔口中一路走下來,有挫折也有磨難,但終究依然在燦爛的陽光下,繁衍出複雜、多彩的生命。

我們生於一場整個星空下最奇蹟般的幸運,因此更應該通過認識其他星球,而更珍惜這份幸運,而不是心安理得,揮霍她,破壞她,辜負她。

更進一步的,我們知道我們能存在於此時此地,看似是宿命的必然,實際上卻是無數客觀科學現象,在概率上堆積起來的偶然。這種概率的,而非必然的事件,提醒我們,在這漫天的星空中,總會有著同樣接受了相似幸運的,生命的伴侶,等待我們去發現——

我們一定,並不孤獨。

而這,就是《行星》第一集告訴我們的故事。

(小編收回了深邃憂傷的視線,表情逐漸變得逗逼。)

還不快去看!

美編:桃之夭

校對:陶 琴

相關焦點

  • 《動物兇猛》——那是陽光燦爛的日子
    《陽光燦爛的日子》即根據小說《動物兇猛》改編而來。故事以「文革」為背景,描寫了北京市一個部隊大院中一群少年人的成長過程。比較有趣的一點是作者在最後否認了自己與米蘭的一切,那個在作者看來那麼美好或是說那麼荒唐都是不存在的,那些所謂的陽光、義氣、熱血都荒唐不堪,都是作者自我構建的一種幻覺。亦真亦假一般,確是悲劇無疑。或者說,回憶並不是忠實的,但不忠實的回憶卻恰恰是真實欲望的展現。
  • 寧靜的泳裝,陶虹的巧笑,姜文的隱喻,組成了《陽光燦爛的日子》
    相較於原著而言,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敘事結構和故事情節更加完整,也十分完美地運用了「隱喻」這個電影修辭,下面就從情節、人物和視聽語言三個方面來分別解讀。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採取了單線敘事的結構。電影的開始,作者以上帝視角進行敘述,講述的內容是馬小軍的青春故事,但在講述的過程之中,電影將現實和記憶穿插在其中,形成了一種強烈的混亂無序的狀態。整部影片中的時間都是混亂的。
  • 2015年藝考影評範文賞析:《陽光燦爛的日子》
    《陽光燦爛的日子》,改編自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1994年最受中國人關注的一部國產電影,姜文的導演處女作,年僅16歲的主演夏雨憑藉影片中的馬小軍一角獲得當年的威尼斯影帝的稱號。  在這些光環的籠罩下,作為一個影迷,我很難不對它產生期待。因此產生的後果就是,看完之後我感到有些失落。
  • 《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國式青春消亡史,每個人都如動物一般兇猛
    時至今日,我已經看了姜文導演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不下七八遍,裡面的劇情,倒背如流:七十年代的北京,馬小軍在送別父親去往外地工作後,終於可以與一群生活在部隊大院裡的孩子肆意玩耍。隨著米蘭與劉憶苦之間的關係越加親密,馬小軍被嫉妒折磨的失去了理智,他強行闖入米蘭的家,試圖佔有米蘭,驚恐的米蘭被他壓在床上,米蘭在掙扎中狠狠給了他幾巴掌,馬小軍最終還是慫了,他在落荒而逃前,與米蘭進行了最後一次對話馬小軍和米蘭之間徹底掰了,不久以後馬小軍被所有人孤立,在之後萬分痛苦的日子裡,他幻想自己穿著米蘭送給自己的那條泳褲
  • My Weekend ▏陽光燦爛的日子,去動物園逛逛是正經事
    看過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的都知道,北京展覽館內的「老莫」莫斯科西餐廳簡直是當年高級的代名詞。這座極具蘇俄色彩的建築,從外觀到門柱再到欄杆的細節,依稀還能看見那個年代的色彩,也是帶父母長輩懷舊的好去處。
  • 另類王朔的《動物兇猛》,讓我想起了陽光燦爛的日子
    ——《動物兇猛》說起來《動物兇猛》可能大多數人並不了解,而提起來《陽光燦爛的日子》卻是大眾所熟悉的,無熱血,不少年。青春的鮮血與精神、叛逆與迷茫是青春期的獨特烙印。身體在驚人地成長,頭腦卻是在毫無準備地趕上生理成熟期,這樣產生的很多難以消化的欲望,他們急於選擇自己的道路。
  • BBC紀錄片:《行星地球》( 4-6集 )
    紀錄片《行星地球》被譽為空前絕後的地球禮讚。40個攝製組歷經五年的艱苦拍攝,為我們奉上這部開創動物紀錄片新紀元的傑作。一個前所未有地球展現在我們面前。5年,這是歷史上拍攝時間最長的紀錄片。阿拉斯泰爾.福瑟吉爾的製片團隊歷盡千辛萬苦拍攝到許多特殊的場景。
  • 《生活像陽光一樣燦爛》:白燦爛擁有多重身份?最後結局是什麼?
    時隔四年,宋佳的最新電視劇《生活像陽光一樣燦爛》終於播出了,還是和搭檔袁弘,瞬間感覺很有看點。《生活像陽光一樣燦爛》這劇名一聽就是積極向上的正能量電視劇,很巧的是正是取自兩位男女主角的名字,宋佳飾演的角色叫白燦爛,袁弘飾演的角色叫做趙陽光,還真是個情侶名呢,陽光燦爛的一家人。
  • 宇宙版「都挺好」——紀錄片《行星》的中國漂流
    不同於此前的作品,《行星》的誕生處於紀錄片行業的新節點。一方面是技術的不斷更新所帶來的拍攝便利與品質提升;另一方面,人類在宇宙探索上獲得較大突破,幾乎每一個行星都有新的探索任務,新的事實、科學數據和線索不斷湧現,這些「拼圖」成為行星歷史痕跡的一部分,同時也為未來提供了預測依據。
  • 《行星》的創新與格局是騰訊視頻探索紀錄片年輕態成長的一次突圍
    導讀:透過《行星》,騰訊視頻「星空旅行季」在呈現燦爛的星辰大海的同時,也吹響了網際網路紀錄片走向精細化、國際化和產業化的「集結號」。文 | 黎河「看哭了,宇宙的殘酷和人類的浪漫。」《行星》是一部充滿「愛恨情仇」的大片。毫無疑問,這種擬人化的新鮮敘事方式,對觀眾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 《生逢燦爛的日子》姜武角色看點介紹 和老炮有什麼關係
    ­  都市勵志電視劇《生逢燦爛的日子》即將上星首播,這部劇以20世紀7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發生在北京胡同裡的家長裡短。劇中一戶普通人家四兄弟經歷了從青年到不惑之年的人生歷程,其中實力派演員姜武此番時隔多年再次在電視劇裡出演主要角色,當慣了綠葉的他這次可要一展身手。那麼生逢燦爛的日子姜武角色和老炮有什麼關係?人物看點是什麼?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介紹。
  • 還記得那些交大銀杏燦爛的日子嗎
    還記得那些交大銀杏燦爛的日子嗎 2021-01-05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陽光下燦爛,在風雨中堅強,最棒的三個字是,靠自己!(經典)
    如果你的面前有陰影,那是因為你的背後有陽光。不妨關注我,每天為您帶來不同的精彩雞湯。一、希望現在的你,別害怕現狀,也別試圖強迫自己,世事無常,總有一段日子是用來浪費的,糟糕的日子往往有特別的價值,但前提是你要挺過去。二、深夜睡不著的人,都是滿身的故事。只不過,你想告訴的人,不聽;想聽你故事的人,不說。而我居於中間,不聽不說去寫故事的那種人!
  • 《生活像陽光一樣燦爛》熱播 還原都市青年友誼模式
    由趙軼超執導,徐蕊任製片人,魏京那、付嬌嬌擔綱編劇,宋佳、袁弘領銜主演,劉芸、塗松巖出演的都市情感喜劇《生活像陽光一樣燦爛》,正在東方衛視每晚19:30兩集連播。白燦爛暢想孩子未來 趙陽光將遇友情危機在本周播出的劇情中,白燦爛(宋佳飾)因為身體不適暈倒被送去醫院檢查,最後結果得知燦爛已懷孕,全家為此感到開心,趙陽光(袁弘飾)更是「喜極而暈」。
  • 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H禾本科 箬竹屬
    本記錄的科、屬以中國植物志為準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A組植物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B組植物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C組植物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D組植物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F組植物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 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H禾本科 畫眉草屬
    本記錄的科、屬以中國植物志為準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A組植物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B組植物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C組植物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D組植物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F組植物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 還記得那些西南交大銀杏燦爛的日子嗎
    一年好景君須記 又是銀杏葉黃時 從南門到浙園 從犀浦到九裡燦爛外再無其他朝暮相逢 似真似幻 夢裡花落知多少 轉眼卻見一片金黃深秋已至 暮色漸沉湖光與落霞相映杏葉同秋風齊飛才覺一顰一笑皆如畫一景一物皆有情春花夏葉 冬雪飛鴻不及秋葉幾枚三季生長 最後飄黃乘風而下鋪一地陽光
  • 給點陽光就燦爛 適者生存度華年
    有句話說:給點陽光就燦爛,這話聽起來似乎有些諷刺的意味,但也不無道理。我在生活中就曾碰到這樣的事情。結果反倒害了孩子,使孩子成為溫室中的花朵,見不得陽光,也吹不得風雨,落得個失敗者的下場。對孩子的教育我認為應窮養富教,所謂窮養就是對孩子不要過分溺愛,讓他們從小就養成獨立處理自己的事情,而不是養尊處優;所謂富教就是根據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加大對學習知識的投入,充分創造一切條件,滿足孩子學習的需求。大家都知道圈養的動物適應能力差,生存能力完全依賴他人。
  • 孤獨的比日神山: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之下
    在明媚的陽光下,我繼續向著比日神山前進。沿著公路爬到山上,在山峰之間,是一片小小的平地。 景色還是不錯,感覺山下的林芝城區都沒有這麼一大塊平整農田和草地。 在山下看山看多了,突然看見一片開闊的平地,毫無遮攔的出現在眼前,頓時也有了一種心胸開闊的舒展。
  • 廣東轉晴天,陽光燦爛,冷空氣即將撤離,氣溫迎來回升
    明天(周二)開始,廣東天氣轉晴天,陽光燦爛,但氣溫依然回升無力,周二當天迎來氣溫低值,粵北~粵西北最低溫—1度,沿海城市最低溫4度。預計,明天周二(12日)~周六(16日),除了周四之外,全省大部分轉晴天到多雲,陽光燦爛(陽光佔比70%~90%)。真正的回溫將在周三(13日)開始,冷空氣撤離,廣東氣溫迎來回升,天氣逐步轉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