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回應「天然氣保供」:比去年增加50億立方米

2020-12-06 第一財經

隨著北方地區步入採暖季,我國天然氣消費進入旺季,冬季保供模式正式開啟。

「總的看,今年供暖季天然氣資源是比較充足的,供應是有保障的。」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17日在國家發改委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發改委積極協調主要保供企業靈活採取增產增供措施,加強資源統籌平衡。

孟瑋強調,針對可能出現的持續大範圍極寒天氣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細化完善應急保供預案,必要時將有序採取需求側管理措施,切實兜住保障居民生活和取暖用煤用氣的底線。

今年供暖季初期,不少北方地區提前啟動供暖,帶動天然氣消費出現較快增長。11月1日至11日,全國天然氣日均供應8.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4.6%;發電供暖用煤需求也比較旺盛。

為做好今年採暖季能源保供工作,從11月1日起,發改委會同各地區、有關部門和主要保供企業,啟動了冬季保供日調度機制,針對今冬以來供需形勢變化,進一步加強協調、突出重點,紮實做好保供工作。

一方面,進一步保障北方地區取暖用氣的需要。通過協調國內氣田安全高負荷生產,有序採購進口資源,優化儲氣動用安排,組織「南氣北上」,多措並舉增加北方地區冬季資源供應。特別是今年供暖季期間,可動用的儲氣量比去年增加約50億立方米,在高峰期可以更好地發揮調峰保供作用。

另一方面,重點做好東北地區取暖用煤的供應保障。在供暖季開始前,發改委組織有關方面採取措施,提前落實供暖煤源。自10月20日開始供暖以來運行平穩,重點電廠存煤保持在20天以上水平。

規模以上工業天然氣產量月度走勢圖

目前,天然氣供應狀況良好。從國內供應端來看,油氣增儲上產效果明顯,天然氣增產速度明顯提升。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生產天然氣16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1.9%,增速比上月加快4.3個百分點;日產5.3億立方米,環比增加0.4億立方米。1—10月份,生產天然氣153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9.0%。

從國際供應端來看,受疫情及國際油價下跌的影響,今年全球天然氣市場需求下降,供需寬鬆加劇,國際天然氣價格深度下跌,為我國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國際資源提供了機遇。

數據顯示,天然氣進口增速明顯加快。10月份,進口天然氣753萬噸,同比增長15.5%,增速比上月加快9.5個百分點。1—10月份,進口天然氣8126萬噸,同比增長4.7%。

11月9日,國家石油和天然氣管網集團(國家管網)調度控制中心(北京)正式啟用,為迎接國家管網成立後第一次冬季保供大考提供運營保障。推動油氣設施互聯互通、高效、安全穩定運行將成為國家管網的首要任務,資源協調和配置方面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有利於保供期間增加天然氣供應主體和供應量,提高LNG接收站、天然氣管道設施利用率,確保冬季天然氣供應穩定。

根據初步安排,今年冬季國家管網輸送資源總量超89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2%,現有管道設施能力可基本滿足高月均日6.7億立方米及高月高日7.5億立方米輸送需求。

相關焦點

  • 發改委:今冬天然氣儲氣量增加50億立方米,供應充足有保障
    中國發展網訊 目前已進入供暖季,有分析稱今年天然氣消費量可能較快增加,採暖保供是否會面臨較大壓力?對此,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剛剛在11月17日例行發布會上回應,從11月1日起,國家發改委會同各地區、有關部門和主要保供企業,啟動了冬季保供日調度機制,針對今冬以來供需形勢變化,進一步加強協調、突出重點,紮實做好保供工作。「今年可動用的儲氣量比去年增加約50億立方米,在高峰期可以更好地發揮調峰保供作用。總的看,今年供暖季天然氣資源是比較充足的,供應是有保障的。」
  • 新一輪寒冷天氣將對天然氣保供有哪些影響?國家發改委回應
    問題一:下周新一輪全國大範圍寒冷天氣將對天然氣保供帶來哪些影響?你們準備採取哪些應對措施?答:據氣象部門預報,自12月28日起,強冷空氣將影響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下降6—8℃,其中西北地區東部、華北、黃淮、江漢、江南等地降溫10—12℃。低溫天氣將增加天然氣的需求,同時會對天然氣保供工作帶來一定影響。
  • 【發改委回應供暖季保供形勢:天然氣價格不具備持續大幅上漲基礎...
    文 / editor2020-11-17 07:51:33來源:FX168 【發改委回應供暖季保供形勢:天然氣價格不具備持續大幅上漲基礎】針對近期煤炭、天然氣價格出現較快上漲,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主要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需求旺季來臨前
  • 發改委:液化天然氣漲價不會影響居民供暖
    今年1至11月,國內生產天然氣1702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長9.3%,預計今年國產氣將實現連續4年增產100億立方米以上,這為穩定供氣奠定紮實基礎。  二是進口資源有保障。中俄東線中段建成投產,後續可以增加新的進口資源。近期相關企業增加了液化天然氣(LNG)進口,有利於保障用氣高峰期供應。  三是全面嚴格籤約履約。
  • 今冬天然氣缺口至少達48億立方米,十幾倍於2009年氣荒
    今冬天然氣缺口48億方,是2009年「氣荒」的十幾倍11月初,肩負國內70%天然氣供應任務的中國石油就向媒體吹風,今冬天然氣缺口48億方。自從2009年首次出現氣荒後,中石油也是吃一塹長一智,每到冬季,都有個保供計劃。幾年下來,雖然中石油一再強調氣緊,但是似乎每年也都平穩度過。
  • 華北油田蘇橋儲氣庫:保供底氣足
    隨著寒潮來臨,天然氣需求劇增,華北油田蘇橋儲氣庫群的幹部員工義無反顧地扛起保冬供、惠民生的使命,戰嚴寒、保供應,為京津冀百姓源源不斷地送「福氣」、添溫暖。4座儲氣庫19口氣井開足馬力,滿負荷運行,採氣8.31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長1.88億立方米,日採氣量最高達1265萬立方米,創歷史新高。
  • 88億立方米庫存!「濮陽氣」,有「底氣」!
    88億立方米庫存!「濮陽氣」,有「底氣」!作為我國中東部地區最大的地下儲氣庫,文23儲氣庫自11月22日開始逐日增加採氣量;現在,它憑藉84億立方米的「肚量」和每天約1250萬立方米的「肺活量」,為華北地區千家萬戶送去暖心的「管網溫度」。文23儲氣庫的「忙碌」,是濮陽在「保穩進蓄」上下功夫,以增儲備、優結構,確保區域能源供應安全的寫照。
  • 青海油田保供一線:讓「紅色氣流」為保供充「氣力」
    青海油田供圖中新網西寧1月7日電 題:青海油田保供一線:讓「紅色氣流」為保供充「氣力」作者 孫睿 吉海堅1月4日,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覆蓋了柴達木盆地馬仙氣區。採氣班長張開平怎麼也睡不踏實,他比平時提早一個多小時來到管轄的「陣地」,步行對幾十口氣井進行保溫檢查。遠遠望去,張開平一身紅彤彤的工裝宛如一艘「紅帆船」遨遊在百裡氣區。
  • 氣溫達1966年以來最低 北京能源保供持續加碼
    為應對此輪寒潮,電力、天然氣等能源企業也在持續加大保供力度。 用電負荷激增 在1月7日召開的北京市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氣象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梁豐介紹,入冬以來,全市平均氣溫為-5.2℃,較常年同期氣溫(-3.2℃)偏低2.0℃。受強冷空氣影響,1月6日開始我國中東部地區出現大範圍大風和強降溫天氣。
  • 能源局發布2020天然氣發展報告:今年將消費約3200億立方米天然氣
    《報告》指出,2019年全國油氣勘探開發投資3355億元,同比增長25.7%,其中勘探投資821億元,創歷史新高;2019年中國進口天然氣9656萬噸(折合1352億立方米),同比增加6.9%;基礎設施布局進一步完善,互聯互通繼續推進。
  • 涪陵頁巖氣田實現每天新增50萬立方米產量
    新華社重慶1月1日電(記者陶冶)2021年元旦,隨著8口新井的陸續投產,中國石化江漢油田涪陵頁巖氣田實現每天新增50萬立方米產量,這相當於100萬戶家庭日常每天的用氣量。1日上午9時許,隨著涪陵頁巖氣田焦頁66擴平臺的Z2HF井外輸閥門的打開,該平臺流量計指針迅速跳動起來。
  • 權威回應
    在「霸王級」寒潮影響下,電力、天然氣、煤夠用嗎?來看國家發改委怎麼說。12月15日,國網婁底輸電檢修公司員工巡視110千伏嶽龍楊線,並監測線路覆冰情況,確保線路設備安全穩定運行。 李銘明 攝四方面措施保障電力供應入冬以來部分區域電力偏緊,新一輪寒冷天氣可能帶來南方地區取暖用電負荷大幅攀升,如何保障電力供應?
  • 日供天然氣2200萬方!群眾溫暖過冬有保障
    光明網訊1月13日,記者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隨著寒冬到來,天然氣用氣需求急劇攀升,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加緊部署保供措施,自2020年12月至今投產新井22口,日增產天然氣77萬立方米,目前每天生產天然氣達到2200萬立方米以上,源源不斷為長江經濟帶沿線六省二市70多個大中型城市居民供氣,最多可滿足
  • 塔裡木油田向新疆南部供氣超400億立方米
    新華社烏魯木齊1月11日電(記者顧煜)記者11日從中國石油塔裡木油田獲悉,截至目前,塔裡木油田累計向新疆南部輸送天然氣超400億立方米,其中,2020年輸氣42.24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全力保障了環塔裡木盆地400餘萬各族群眾用氣需求。
  • 青海油田保供一線的「紅色氣流」
    沖天之「氣」攝影:林寶清數九嚴寒,氣田的氣溫已接近零下25攝氏度,天然氣保供進入峰值期。「採氣一廠是青海油田天然氣生產的『領頭羊』,成立了採氣、搶險、措施作業、技術保障特色保供突擊隊,是天然氣保供的主力軍。關鍵時刻,黨支部響亮吹響保供衝鋒號。」氣井進行壓裂充填防砂作業,三道繁瑣的工藝步驟不僅抬高作業成本,且產生的壓井液對地層傷害較大。
  • 中國每年生物天然氣可開發量高達600億立方米
    7月31日從中德生物天然氣發展研討會上獲悉,中國沼氣和生物天然氣的發展潛力巨大,估計每年生物天然氣可開發量高達600億立方米,但是目前年產生物天然氣不到1億立方米。德國擁有200多個生物天然氣生產廠,生物天然氣總生產能力可達13萬立方米/小時,在生物天然氣領域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 「德國在生物天然氣發展領域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產業模式,我們希望通過加強該領域的中德交流與合作,促進中國生物天然氣產業的未來發展。
  • 日用量超70萬立方米 揚州市提前預購儲備保障天然氣供應
    近期,隨著氣溫驟降,揚州市的天然氣用氣量已逐漸進入高峰,目前,日用量已經達到70萬立方米以上。
  • 為了去年冬天的「氣荒」不再上演,中國開始布局地下儲氣庫
    不過,來自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總院、中國石油規劃總院以及中石油的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有關儲氣庫建設和運營管理的體制機制遠未完善,天然氣的綜合保供局面尚未形成,要解決調峰保供難題,一系列天然氣體制改革有待破冰。
  • 西安天然氣用量日缺口百萬立方米 又遇「氣短」
    記者從該小區宣傳欄看到,西安秦華天然氣公司1月23日發出的《通知》稱,「由於持續低溫極寒天氣,為最大限度確保全市居民生活炊事用氣不受影響,我公司按照《西安市冬季高峰供氣應急預案》相關要求,立即啟動工業客戶限停氣、加氣站及採暖鍋爐客戶中午10點30分至13點30分和17時至20時錯峰用氣的應急保供措施。
  • 發改委:LNG漲價不會影響居民供暖 將密切監測LNG價格走勢
    今年1至11月,國內生產天然氣1702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長9.3%,預計今年國產氣將實現連續4年增產100億立方米以上,這為穩定供氣奠定紮實基礎。二是進口資源有保障。中俄東線中段建成投產,後續可以增加新的進口資源。近期相關企業增加了液化天然氣(LNG)進口,有利於保障用氣高峰期供應。三是全面嚴格籤約履約。今年各地都及早和三大油氣企業籤訂了全年及供暖季合同,有量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