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回應供暖季保供形勢:天然氣價格不具備持續大幅上漲基礎...

2021-01-14 FX168財經網

文 / editor2020-11-17 07:51:33來源:FX168

【發改委回應供暖季保供形勢:天然氣價格不具備持續大幅上漲基礎】針對近期煤炭、天然氣價格出現較快上漲,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主要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需求旺季來臨前,煤炭、天然氣價格較快上漲有其客觀原因,也有一些人為炒作因素,但總體看,今年冬季煤炭、天然氣價格不具備持續大幅上漲基礎。

聲明:FX168財經報社僅提供交易相關數據及資訊參考,由此帶來的投資風險由交易者自行承擔。FX168財經報社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來源於網絡,我們尊重原作版權,但因數量龐大無法逐一核實,圖片所有方如有疑問可與我們聯繫,核實後我們將予以刪除。

相關焦點

  • 發改委回應「天然氣保供」:比去年增加50億立方米
    隨著北方地區步入採暖季,我國天然氣消費進入旺季,冬季保供模式正式開啟。「總的看,今年供暖季天然氣資源是比較充足的,供應是有保障的。」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17日在國家發改委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發改委積極協調主要保供企業靈活採取增產增供措施,加強資源統籌平衡。孟瑋強調,針對可能出現的持續大範圍極寒天氣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細化完善應急保供預案,必要時將有序採取需求側管理措施,切實兜住保障居民生活和取暖用煤用氣的底線。
  • 新一輪寒冷天氣將對天然氣保供有哪些影響?國家發改委回應
    入冬以來,受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和低溫天氣等多重因素影響,全國能源需求超預期高速增長,局部地區尖峰時段供需偏緊,面對可能到來的新一輪降溫天氣,有關方面如何應對?記者近日專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主要負責人。問題一:下周新一輪全國大範圍寒冷天氣將對天然氣保供帶來哪些影響?你們準備採取哪些應對措施?
  • 發改委:液化天然氣漲價不會影響居民供暖
    供暖資源是否穩定充足?新華社記者近日專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主要負責人。  問題一:這個供暖季天然氣供應有保障嗎?  答:11月15日正式供暖以來,全國日均供氣量超過1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左右。隨著各方加大供應保障,目前供需總體平衡。但今年是冷冬,一些區域、部分時段仍有供應偏緊的可能,我們要高度關注持續大範圍極寒天氣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 發改委:今冬天然氣儲氣量增加50億立方米,供應充足有保障
    中國發展網訊 目前已進入供暖季,有分析稱今年天然氣消費量可能較快增加,採暖保供是否會面臨較大壓力?對此,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剛剛在11月17日例行發布會上回應,從11月1日起,國家發改委會同各地區、有關部門和主要保供企業,啟動了冬季保供日調度機制,針對今冬以來供需形勢變化,進一步加強協調、突出重點,紮實做好保供工作。「今年可動用的儲氣量比去年增加約50億立方米,在高峰期可以更好地發揮調峰保供作用。總的看,今年供暖季天然氣資源是比較充足的,供應是有保障的。」
  • 北方漸入供暖季 相關天然氣上市公司多舉措保供
    隨著天氣轉冷,我國北方的大部分地區已經或即將進入長達4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冬季供暖季。  「天然氣供暖是我國北方採暖的方式之一,而且在清潔能源替代的前景下,天然氣需求大增。公司將進一步拓展資源採購渠道,及時爭取更多的上遊資源,避免採暖期內『氣短』現象發生,保證今年冬季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
  • 發改委:LNG漲價不會影響居民供暖 將密切監測LNG價格走勢
    問題一:這個供暖季天然氣供應有保障嗎?答:11月15日正式供暖以來,全國日均供氣量超過1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左右。隨著各方加大供應保障,目前供需總體平衡。但今年是冷冬,一些區域、部分時段仍有供應偏緊的可能,我們要高度關注持續大範圍極寒天氣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總的看,當前保障安全穩定供氣的基礎還是比較好的。一是國內生產穩定。
  • [隆眾聚焦]:2020年供暖季關於四問四答
    另外同時西氣東輸二線和北海LNG接收站外輸管道已經在欽州形成互聯互通,因此目前事故並未造成LNG價格暴漲和管道天然氣大範圍缺氣,但在臨近供暖季,對保供確實產生不利影響。   二、 本供暖季天然氣(包括LNG)價格走勢如何?
  • 氣溫達1966年以來最低 北京能源保供持續加碼
    全國冰凍大風也仍在持續,7日18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寒潮藍色預警,預計西南地區南部、華南大部等地氣溫將下降6-8℃。低溫致使多省取暖用電負荷激增,隨著電煤運輸告急,鐵路部門採取措施強化運輸。為應對此輪寒潮,電力、天然氣等能源企業也在持續加大保供力度。
  • 供暖季來臨天然氣漲價勢頭強勁 供熱及燃氣概念股逆市走高
    目前,中國等亞洲國家和地區氣溫下降明顯,部分地區甚至有供暖季節提前的可能性,終端需求強勁且購買興趣較為旺盛,而挪威的停電、罷工以及美國颶風的持續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供應的不確定性,因此儘管部分業者認為目前大量購買貨物仍存風險,但是當前用戶的冬季現貨買盤活動依然較為活躍。除此之外,歐洲天然氣期貨的上漲也支撐了亞洲現貨到岸價格的看漲情緒,故近期亞洲LNG現貨到岸價格整體維持上行態勢。
  • 山東淄博:天然氣價格呈現先跌後漲態勢
    尤其自12月開始,供需矛盾持續加劇,LNG價格大幅上漲,達至年度高位。二、原因分析(一)進口、國產供應量均有緊缺國際供應量縮減,船運周期延長卡達天然氣公司4號線和殼牌奈及利亞管道的供應中斷事件,造成了國際市場的整體供應量縮減。
  • 中國發改委發言人孟瑋:針對近期天然氣價格特別是華北地區液化天然...
    中國發改委發言人孟瑋:針對近期天然氣價格特別是華北地區液化天然氣(LNG)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我委及時採取有力措施。一是協調重點企業保供穩價。協調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千方百計增加資源供應,加強運行調度,穩定市場預期;目前正在加緊指導第三批混改試點企業制定實施方案;將部署相關地方價格主管部門立即開展市場巡查,重點檢查捏造、散布漲價信息等擾亂市場秩序行為,堅決查處惡意囤積、哄抬價格等違法行為
  • LNG價格連續6日上漲 天然氣市場呈現供需兩旺(附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數據顯示,18日,全國至少28家LNG液廠漲價,漲幅每噸50元至150元不等,已連續6日上漲,多數地區站上了每噸4000元。近日北方各地相繼入冬,LNG對城市燃氣的調峰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需求量逐步增加。
  • 降溫季如何保障取暖能源供需平衡?國家發展改革委解答
    今年供暖季期間,可動用的儲氣量比去年增加約50億立方米。為應對這一輪寒冷天氣,我們將統籌使用好儲氣庫和沿海接收站儲罐。截至12月24日,儲氣庫剩餘可採氣量近100億立方米,按最大能力仍可採70天左右。  將管存提高到高位水平。通過增加儲氣庫採氣等措施,27日已將國家管網的管存提高到歷史高位,必要時可以發揮管存的調節保障能力,有效應對用氣需求的短期大幅攀升。
  • 天然氣價格突然上漲,原因何在?
    上周市場波動劇烈,但美國天然氣價格仍從4月初低點上漲逾20%,並將繼續上漲。未來幾周,隨著各州放鬆封鎖,夏季降溫需求增加,天然氣需求預計將開始復甦。此外,美國的天然氣供應量正在下降。這是由於天然氣生產商在低油價期間降低了產量,且石油生產商也削減了石油和伴生氣的產量。
  • 權威回應
    在「霸王級」寒潮影響下,電力、天然氣、煤夠用嗎?來看國家發改委怎麼說。12月15日,國網婁底輸電檢修公司員工巡視110千伏嶽龍楊線,並監測線路覆冰情況,確保線路設備安全穩定運行。 李銘明 攝四方面措施保障電力供應入冬以來部分區域電力偏緊,新一輪寒冷天氣可能帶來南方地區取暖用電負荷大幅攀升,如何保障電力供應?
  • 發改委回應:電煤需求有所增加 供應總體穩定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中國證券報記者劉麗靚)面對可能到來的新一輪降溫天氣,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主要負責人近日就冬季能源保供工作答記者問時表示,目前供需總體平衡,民生用氣有保障。全國電力供需形勢趨於平穩。電煤需求有所增加,但供應總體穩定,可以滿足生產生活等用煤需要。
  • 天然氣價格上漲,用氣成本將大幅增加?或許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根據國家發改委今年5月發布的《關於理順居民用氣門站價格的通知》,將居民用氣由最高門站價格管理改為基準門站價格管理,價格水平與非居民用氣基準門站價格水平相銜接。由於在此之前各地非居民用氣價格普遍高於居民用氣價格,所以這也被認為是居民用氣價格將要上漲的信號。
  • 從生產、消費、預期和價格等數據看,國家發改委表示——月度指標...
    1月19日,國家發改委就宏觀經濟運行舉行新聞發布會,回應社會關切。政策效應顯現,積極變化的延續有條件、有基礎「從12月份的數據來看,當前經濟運行呈現出積極變化,在生產、消費、預期和價格等方面都有所改善。」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說。生產增速小幅回升。
  • 能源輿情:四大電力集團上書發改委 業內熱議新能源發展
    1月26日,一則《關於當前電煤保供形勢嚴峻的緊急報告》的紅頭文件折射煤電矛盾升溫,華能集團、大唐集團等四大發電集團懇請國家發改委從資源與運力兩方面大力協調和給予支持,受到業內高度關注。新能源方面,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光伏等新能源發電裝機高速增長,棄風限電情況明顯改善。
  • 多地電煤庫存告急 四大發電集團聯合上書發改委
    在此背景下,多地限電保供。四大發電集團近日則聯合上書發改委,稱電煤保供形勢嚴峻,部分電廠庫存可用天數已經低於7天的警戒水平。  專家認為,今年初電煤庫存緊張主要由於兩方面因素,一是受雨雪天氣影響,用電取暖需求旺盛,而鐵路運力有限;另一方面,近期煤炭價格持續上漲,電廠成本高。「市場煤」與「計劃電」的矛盾仍然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