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全球局勢,世界趣聞,微信關注一個就夠了:世界說(ID:globusnews)
寫在前面:隨意打開任何一份「韓國首爾遊」的行程攻略時,幾乎都會看見「明洞」「新沙」「東大門」等地名。這些旅遊勝地仿佛已經成為了韓國旅遊的代名詞,使人一提到首爾,就能夠立刻聯想到時尚、潮流、現代化等相關詞語,並由此迅速勾勒出腦中的「韓國印象」。
東大門市場是位於首爾中區的大型服裝購物市場,作為人們公認的服裝聖地,現在更是發展成為了韓國的國際時裝市場,每天都有很多觀光客慕名而來。但是今天我們要聊的並不是東大門市場,而是與東大門市場有著一箭之隔的首爾中央市場。
世 界 說
廖睿、朱文佳、權小星
發自 韓國 首爾
作為首爾六大傳統市場之一,「首爾中央市場」與東大門市場、南大門市場並駕齊驅,市場內銷售的商品種類繁多,有果蔬、生鮮、家具、生活用品等等。這裡的顧客群一直源源不斷,保持著熱鬧的風景。
首爾中央市場與東大門市場雖只隔了兩條街的距離,卻展現出了完全不同的風貌;熙熙攘攘、展現了青春氣息的服飾店,和接地氣地展現了民眾日常的菜市場。這就像韓劇中的男男女女們會穿著時尚、光鮮亮麗地出現在亮堂的高級場所裡,也會在家胡亂扎著丸子頭打開冰箱翻找食材來做飯的場景一般。韓國人的兩面性就是如此融洽地存活在如此接近的一片土地上。
況且在有著韓國第一時裝購物商城、DOOTA、DDP設計廣場的東大門的土地上,周圍的地價和租金自然也不是可以和別的地方同日而語的。但就是在這樣的地方,不遠處仍然存活著這樣一個整齊正規的市場。
首爾中央市場的原型始於1950年韓國戰爭時期,由於美軍長期駐紮於此地,人們便開始在這裡銷售物品並進行商務往來,天長日久自然而然便形成了市場。並在戰後建成』新堂市場』,後於1962年改名為』首爾中央市場』,傳承著悠久的歷史。經過2004年整修,』中央市場』添加了拱廊。
在菜市場漸漸被被大型超市取代的今天,首爾的菜市場主要是分布在居民區附近。雖然大型超市有很多優點,但是菜市場還是受到很多韓國人的喜愛。尤其是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媽們,他們還是喜歡去傳統的菜市場購買食材。在首爾,「通仁市場」,「廣藏市場」,「南大門市場」,「鷺梁津海鮮市場」,「首爾藥令市場」,「清涼裡水產市場」,「京東市場」等都是韓國人耳熟能詳的市場,市場裡出售各種各樣的蔬菜瓜果、調料、乾貨和新鮮水產。
也許是因為大型超市已經卷席般佔領了首爾,首爾市政府為了振興菜市場、鼓勵民眾去市場採購,便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例如,規定大型超市每個月的第二個、第四個周日休業,並同時在首爾市內的61個傳統市場內進行「走進市場」的促銷活動,活動期間會派發優惠券,打折券等等。
中央市場的主要街道並不是很長,因為有拱廊的緣故,整條街道的光線雖十分充足卻又不會刺眼。整條街道就是一條筆直規範的直線,兩端都有入口。從這端的入口遠遠往裡面望去,幾乎可以直接看到另一端的出口。街道實則不長,慢慢地從頭逛到尾也不過十到二十來分鐘。一側的入口靠近新堂地鐵站,另一側的入口處則可以看到矗立在不遠處的DOOTA。
走進市場,讓人感受最特殊、最有韓國特色的商品即是泡菜了。泡菜是最具韓國代表性的傳統料理之一。在市場內,無論是醃好的泡菜,還是做泡菜的原料,幾乎是處處可見。位處高緯度的韓國由於冬天很長,氣候寒冷,蔬菜生長的季節較短。所以每年冬天,韓國家庭主婦必為家人準備』泡菜』用來過冬。
除了白菜以外,蕨菜、竹筍、沙參、茄子、蘿蔔、韭菜、香蔥、黃瓜等也常作為泡菜的主要原料使用。由於韓國三面臨海,水產品充足,有些韓國人也會在泡菜中加入各種魚、蝦、蟹等海產品。但無論用的是什麼原材料,醃製泡菜必不可少的另一種材料就是辣椒,所以市場內有很多賣辣椒的店鋪,既有幹辣椒,也有已經磨好了的辣椒粉,還有做好的辣椒醬。在這些店裡,通常還會有大醬,蝦醬等一起出售。
市場內另一特色就是配菜店之多。店裡有著讓人眼花撩亂的韓式小菜,而各式各樣的小菜正是韓國餐桌的特色之一。在紅紅的辣椒湯裡浸泡的白菜,螃蟹,海帶,豆芽,蘿蔔,韭菜,綠色菜等等。
在韓國,由於泡菜需求量大,大多數家庭都是媽媽們親自醃製,但由於現在全職主婦人數的減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為工作搬出來住等原因,醃製泡菜的繁瑣程序是這些忙碌的年輕人應付不來的。所以市場裡這些做好了賣的配菜就變得很受歡迎。另一方面,由於韓國人很愛吃海鮮,所以醃製的海鮮和海鮮醬也是人氣商品。
在以烤肉文化聞名的韓國,在人們的日常飲食中肉類自然也是佔了很大比例。牛肉,豬肉,雞肉是韓國人常吃的肉類,但由於韓國地少,畜牧業不發達,所以從澳大利亞和美國進口的情況比較多,國產的肉類要相對貴一些,尤其是牛肉。市場內不止單純的賣生肉,店鋪還貼心的準備了醬排骨,醬雞排,醬牛肉,回家直接放在鍋內煎或者炒。
由於韓國是一個環海國家,所以便宜又美味的海魚成了韓國家庭中必備的美味。在韓國,幾乎是菜比魚肉貴。市場內的海鮮產品不僅新鮮而且種類繁多,蝦蟹魚螺、海鮮刺身樣樣齊全。其中海魚的價格尤其便宜。
中國人喜歡買菜回家自己做,會覺得更新鮮。然而韓國人好像喜歡買已經做好的成品,這樣即省時又省力。現場加工的攤位不少,雖然市場內海鮮品繁多,卻見不到蒼蠅的蹤影,這個很大程度依賴於政府改造後,市場內食品的安全性大大提高。這裡即是市場,又是餐廳,新鮮的海鮮刺身現場加工完後就可以直接坐下來和朋友伴著酒一起分享。
和中國一樣,市場裡的食材通常來說是比超市裡更新鮮和便宜些的。只不過韓國市場裡賣的菜一般是不用稱的,論個數或以包,捆為單位賣,這對於獨自生活的人來說量來說可能會有些大。除此之外,與印象中很多菜市場裡隨意擺放的蔬果不同,韓國市場裡經常會見到用保鮮膜把蔬果封起來賣的情形。
反光的保鮮膜讓水果看起來不像是市場內的俗物,頗有幾分藝術館裡的展品般精緻的意味。韓國的水果價格和中國相比是偏貴的,但是市場裡的水果相對便宜且量大。值得一提的是,韓國的柿子分為兩種,一種軟的,一種硬的,而硬柿子的人氣更為高。
橡子涼粉是韓國很有特色的一種食品,這是一種用天然橡子澱粉加水,充分加熱攪拌,而熬製出來的形狀如豆腐的食品。橡子涼粉在夏日一直作為解暑良品深受韓國人的喜愛,對降低血壓,減少膽固醇,皮膚美容有著顯著作用,也是近年來風行的綠色減肥食品。
在市場裡,賣豆腐的店鋪幾乎都會賣橡子涼粉,而且買之前還可以試吃。如果買了橡子涼粉,店家還會免費送一盒拌橡子涼粉的調料。比起超市裡包裝販賣的橡子粉,市場裡融入大媽濃濃誠意的手工橡子粉似乎更美味。店鋪裡還有土豆粉、豆腐等等,都是店家純手工製作,很是新鮮。
市場裡不僅僅好吃的多,就連可以讓人們坐下來舒服的吃上一頓的座位也很多。生魚片店,血腸店,煎餅店,豬蹄店,湯飯店,刀削麵店等等,各式各樣的美食攤位應有盡有。價格也非常有誠意,刀削麵平均是3000韓幣(約18元)一份,血腸湯飯是5000韓幣(約30元)一碗,而一份2人份的豬蹄也僅售10000韓幣(約60元)。這些餐廳雖然外觀簡陋,但幾乎家家都是上過電視節目的名店鋪。它們的店門口總是擺著易拉寶,或拉著橫幅,上面印著曾出演過電視節目的截圖。
韓國的一些美食節目也對探尋這類的市井小店樂此不疲,隔幾步路就能見到一家上過電視的店鋪,從而彰顯自己店鋪的名氣,而這些橫幅和易拉寶也幾乎成了每家小餐廳門口的固定裝飾之一。另外,市場周邊有很多公司,到了飯點,各個美食店鋪都會變得很是搶手。
豬蹄是韓國較有特色的美食,由於「中央市場」和獎忠洞很近,所以這裡也有兩家賣「獎忠洞韓藥豬蹄」的店鋪。「獎忠洞韓藥豬蹄」因為在製作過程中放入了韓藥和豬蹄一起蒸煮,對身體十分好,所以很有名氣。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放了韓藥,但是韓藥的氣味卻並不重,反倒是豬蹄的香味不斷撲鼻。如果買了豬蹄,店家還會免費贈送辣椒、蒜子、生菜葉和蘇子葉等配菜和蘸料。
和其他店鋪的和諧營業不同,當我在來到這家豬蹄店拍照時,店員笑眯眯地過來請我多拍些他們店鋪的照片。店裡的大叔還配合地剁起了豬蹄,讓我可以拍到豬蹄包裝成盒的過程。大概因為兩家豬蹄店緊挨著,平日又是競爭關係,所以空氣中瀰漫著不易察覺的硝煙。店員希望我可以多拍他們家的店鋪,從而幫助宣傳,促進銷量。
每當有客人經過時,兩家店員便競相吆喝起自家豬蹄來,但無論客人最後走向哪家,另一家店員就會像輸了比賽一般,不服氣的等待著下一批客人。因為韓國喜愛豬蹄的人實在不少,所以來來往往的客人讓兩家店的生意都顯得相當紅火。而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韓國市場經濟的繁榮景象。韓國經濟是市場經濟模式,也是20國集團成員之一的世界主要經濟體,並擁有完善市場經濟制度。
尤其是在2008年9月爆發的金融風暴之後,韓國曾一度被認為會成為第二個破產的國家。但不到一年,局勢就翻轉,韓國竟成為OECD30個會員國中復甦最快的。雖說從鋼鐵、汽車、造船、電子、紡織等大行業的繁榮可以證明韓國的確是一個經合組織發達的國家,但從這小市場裡食品店的興榮景象中似乎也略可窺得端倪呢。
在國內,炸雞是大多數年輕人們的心頭好。而大部分中老年人大都有自己的養生之道,炸雞這類被認作是「垃圾食物」的煎炸食品,幾乎是不會獲得中老年人的好感的。然而在韓國,炸雞的受歡迎程度很高,上到七八十歲的老人,下的七八歲孩童,它幾乎是卷席了所有年齡層的喜愛。
因而在市場裡也會有賣炸雞的店鋪,只不過市場裡炸雞店都是普通都是整隻整隻的賣。但除了整隻的大炸雞,醬料炸雞塊也很受歡迎,有椒鹽,酸甜,果味,燒烤味等口味可供選擇。
在市場裡,不僅有味道正宗的韓餐店,路邊的小吃也豐富多樣,很值得品嘗。年糕就是韓國比較有特色的小吃之一。中國的年糕主要是以糯米為原料,而韓國的年糕用的更多的是粳米。在韓國,年糕是祭祀以及各種慶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例如,韓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鬆餅,小孩白日或周歲的白蒸糕(使用粳米製作成的雪白的年糕)等等。
韓國的年糕據說有200多種,比起以糯米為原料,粳米做的年糕不是很粘,卻是很有嚼勁兒。另一種人氣年糕是』紅米蒸糕』,它類似中國北方的發糕,是蒸出來的年糕。另外還有一種叫做』長糕』的年糕,銷量也很高。切成薄片厚的長糕,就是韓國春節年糕湯的主料了。
一直以來,年糕給人的印象都只是點心。然而,由於近幾年來的不斷改進,年糕也越來越精美,有些外形就像是甜點一樣,而這些甜點年糕也受到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除了年糕店,核桃、花生、杏仁、香蕉片、幹豆類等堅果類的零食也也全部能找得到,並且價格相對於超市也便宜很多。
韓式熱狗棒也是非常有人氣的美食。一般說到熱狗,我們想到的是麵包裡加上香腸,但韓式熱狗棒卻不同,韓式熱狗棒是在竹籤上插上香腸,外面裹上麵包或是魚糕,放入油鍋炸,最後在表面上淋上番茄或蛋黃醬的食物。雖然遠遠的從外觀看上去都是用魚糕包在外面一炸,但裡面所包裹的食材卻大有不同,有熱狗腸,大蝦,培根,辣椒,蘇子葉,雜菜等等。價格一般都是1000到2500韓幣(約6到15元)一根。
除此之外,也有蠶蛹,炸魷魚,炒年糕,魚糕,麻花,糖餡餅等也是人們樂於尋找的美食。蠶蛹是很多外國人甚至韓國人都無法接受的一種美食,不僅是模樣讓人不敢恭維,在熱鍋內散發出的氣味更是讓不喜歡它的人想作嘔。因此它受到的評價也十分極端,喜歡的人便是熱愛得不行,不喜歡的人只能望而卻步了。但是這也不影響它作為韓國頗具特色的美食之一,頻繁的出現在市場內。
中央市場的另一大特點就是這裡的地下商街,地下商街主要經營生魚片。整個市場裡不僅有食材食品,就連服飾、衣帽褲襪、小飾品、廚房用品、日常生活用品等也應有盡有。整個市場的規模很大,既可以滿足家庭購買,也可以滿足各種菜量的批發。
另外,為了方便商家批發各種材料,市場還有一個單獨的批發入口。市場的設計也很現代化,不管是下雨降雪,亦或是酷暑嚴寒,都不會影響人們到這裡來採集購買。從市場出來,附近還有二手店、家具店等方便市民購買。僅僅是在市場裡轉悠,就能把文化、生活、美食一口氣搞定。
中央市場並不如想像中的那樣大,它只是存活在兩側居民樓中間的一條街道上。也許是因為這片寸土寸金的土地並不需要一個規模巨大的市場,所以即使是這樣一個不大不小的市場,也足以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
它只是如最初誕生時的理由一樣,能夠讓人們在這裡購買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給周圍居民營造一種便利的生活方式。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它以現在的樣貌存活著,滋潤著周圍的居民,讓周圍人能夠以最舒適的方式生活在這個時尚之地裡。
說起韓國,我們可能更多想到的是潮流服飾,以及以首爾為中心出發,所引領的卷席各國的韓流文化。我們或許把過多的目光投在了那些首爾的「潮人」們身上,關注著他們那優雅而又不食煙火的模樣。但就像《漢書》裡所說 - 「民以食為天」,無論外表是怎樣光鮮亮麗的人,總會有到家卸下妝容和負擔,然後熱熱地吃上一口家裡飯菜的時刻吧。
雖然我曾感到困惑不已,為何在這片昂貴土地上,菜市場能夠堅守並存活下來。但細想來,菜市場可能就是這樣一個曖昧空間吧,它展現了都市生活的另一種氣息,在社區的社會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維持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也許正因如此,它才會成為在這片黃金土地上的一個十分的合理存在。
你想了解國際大都市的菜市場嗎?
你想知道菜市場與人類文明之間的關係嗎?
9月25日 下午14:00 - 15:30
北京國際設計周:白塔寺再生計劃主會場
【世界說】邀你一起探討:
穿越時空的菜市場
——現代都市生活中,菜市場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主持人:秦軒
財新世界說副主編、資深國際報導記者
嘉賓1:吳強
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政治學博士
城市政治和社會運動研究者, 騰訊「大家」作者
嘉賓2:胡賁
土地制度研究者,前南方周末記者
現在掃碼報名,參加【世界說】的線下分享會!
25日下午14:00 北京 宮門口 菜市場
不見不散
報名連結:http://www.huodongxing.com/event/4405755685400
了解全球局勢,世界趣聞,微信關注一個就夠了:世界說(ID:globus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