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歡迎來到發財五毛。今天給大家帶來棚室葡萄脫毒苗的培育。
葡萄病毒病是影響葡萄產量和品質的一類重要病害,因此在建葡萄園時,應儘量選擇脫毒苗栽植。關於葡萄苗木的脫毒方法,簡要介紹以下兩種供參考。
一.脫毒苗繁育體系:
1.建立無病毒母本園:包括品種採穗圃、無性系砧木壓條繁育圃和砧木採種園。母本園應遠離同一樹種2km以上,最好栽植在有防蟲網設備的網室內以防媒介昆蟲帶毒傳染。應建立母本樹檔案,定期進行病毒檢測。
2.完善繁育手續:繁殖無病毒苗木的單位或個人必須填寫申報表,經省級主管部門核准認定並頒發無病毒苗木生產許可證後方可進行繁殖。使用的種子、無性系貼木繁殖材料和接穗,必須採自無病毒母本園,附有無病毒母本園合格證。育成的苗木須經植物檢疫機構檢驗,合格後籤發無病毒苗木產地檢疫合格證,並發給無病毒苗木標籤,方可按無病毒苗木出售。
3.規範繁育技術:繁殖無病毒苗木的苗圃地,要選擇地勢平坦、土壤疏鬆、有灌溉條件的地塊,同時也應遠離同一樹種2km以上,以便遠離病毒寄主植物。苗木的嫁接必須在專業技術人員的監督指導下進行,嫁接工具要專管專用。
二.脫毒苗培育方法:
1.熱處理脫毒:熱處理一般選擇生長旺盛、有發達根系的盆栽苗木,經越冬後置於熱處理箱內進行處理,箱內溫度和溼度能自控,將熱處理箱放置溫室中,利用溫室的陽光,使進行熱處理的葡萄植株能正常生活。在38℃±1℃的溫度條件下,處理2~3個月後,剪取長0.5-1mm或更短的材料進行組織培養,便可獲得無病毒苗木。各種病毒脫毒的溫度和時間長短有一定差異。近年來,為了減輕熱處理對苗木的損傷,將恆溫處理改成變溫(35-40℃)處理,也可以脫除某些病毒。如白天39-40℃,夜間35-36℃,經3個月可脫除無味果病毒。
2.莖尖培養脫毒:採用生物技術即莖尖培養方法,可脫除某些病毒。實踐證明,單用熱處理和莖尖培養,均難以脫除卷葉病、莖痘病和栓皮病等病毒。如果將兩種方法結合應用,則可提高脫毒效果,獲得較可靠的無毒苗。植株經過熱處理後,切下2-3cm長的葡萄頂芽和側芽,剪去葉片,經無菌化處理後,取0.5mm莖尖接種於盛有分化培養基的試管或三角瓶中,每管(瓶)接種1個莖尖,在24-29℃,00k光照下培養,6周後進行轉接,取5mm長的幼芽在150mL的三角瓶中繼代培養成苗。經過繼代和生根培養基培養,6個月後即得大量試管苗。
3.病毒檢測:經過熱處理結合莖尖培養獲得的組培苗要經過病毒檢測,證明萄苗的培方法脫毒後才能按無毒苗繁殖使用。檢測病毒現採用以下兩種:
(1)指示植物檢測法:使用的木本指示植物有沙地葡萄、聖喬治、品麗珠、赤霞珠、LN-33、蜜筍、河岸葡萄、馬塔洛、 Richter10, Kober、巴柯22-A、黑品諾、佳美、皇帝、佳利釀等。這些指示植物能檢測全球發生的各種重要病毒和不同的株系。綠枝嫁接是目前常採用的方法,一般在溫室進行。在露地,需要的時間則較長。經過兩個生長季節的重複檢測後才能確定為無病毒植株。一些需要很長時間才表現症狀的病害,如莖痘病、栓皮病,露地嫁接觀察也是必要的。
(2)酶聯免疫吸附檢測法:酶聯免疫吸附簡稱ELSA,是利用血清技術快速檢測病毒的一種方法。該法靈敏、快速,且不需很複雜的設備條件就能做大量檢測,是目前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種方法。酶聯法有兩種,即直接酶聯法和間接酶聯法,前者提出較早,是抗體和抗原直接結合,最後通過微型板呈現黃色反應而確定是否帶毒;後來演變為間接酶聯,抗體和抗原不直接結合,而是間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