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水產養殖,池塘裡的浮遊動物是魚蝦苗的天然餌料,不僅給魚苗補充全面的營養,還維持著水體的生態平衡。浮遊動物和藻類一樣也是屬於水體中的微生物,水藻是整個水體環境中食物網的頂端,而浮遊生物靠攝食水藻,經過培養生長以後,形成第二營養級,供魚苗食用。
培養浮遊動物要控制好的因素
1、水源
培養浮遊動物的水,可以用湖泊裡的水,但要做好過濾措施,防止野生雜魚和敵害進入。如果是自己家的井水,要放置2~3周沉澱過濾以後才能使用。在用自來水時,要做好消毒措施,每一升水用5毫克的硫酸鈉清除水中的有害氯。
2 、水溫
養魚時,要用微生物製劑來控制有害細菌的生長繁殖。在適宜的溫度環境下,浮遊生物的生長速度也會加快。到了冬天寒冷的季節,可以用塑料薄膜來提高溫度。溫差變化較大的情況下,特別要注意水溫變化的幅度。
3 、PH值與溶氧量
培養浮遊動物最適宜的PH值是7.2~8.5,在剛開始培養時,由於經過清塘消毒處理,水中的PH值比較穩定。但在中期的時候,由於水質發生變化,會發生PH值下降的問題,可以用適量的生石灰來調節水質,改善PH水平,生石灰的用量根據池塘環境和水溫來決定。
浮遊生物對池塘的溶氧含量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橈足類的浮遊生物,當池塘的溶氧量低於3毫克時,就會全部死亡。在溶氧偏低的環境下,應補充新水,充氣增氧,以防止浮遊動物死亡。
4、光照
培養浮遊動物時,對光照沒有太多的要求,但在高溫季節,不能直接接受強光照射。高溫的時候,可以用安裝遮陽棚的方法,減少陽光的照射,調節水溫,有利於魚類和浮遊動物的生長
5、水藻
浮遊動物的餌料是微藻,要想培養浮遊動物,首先就要肥水培藻。適合浮遊生物生長的藻類有伊樂藻、苦草、小球藻等,根據藻種的需求,合理施加肥料和微量元素,特別是鈣、磷、鉀等元素,可以促進水體中的藻相平衡,避免出現倒藻的情況發生。
培養浮遊動物的準備工作
培養浮遊動物分兩個部分,首先是培育浮遊動物的餌料,其次是進行培養浮遊動物。餌料的培育池直接可以用養魚的池塘,而培養浮遊動物,最好是在池塘不遠的位置建造水池,可以方便管理。在使用池塘培育浮遊動物的餌料時,要進行清塘處理,殺滅池塘底部的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細菌,清塘完成以後,就可以開始培育餌料,為培養浮遊動物做準備。
培養浮遊動物的方法
培養浮遊動物之前,先要施基施進行肥水,基肥可以用腐熟的多種有機肥混合,使用的量維持在500~580克/平方,然後用生石灰進行消毒。過一個星期後,水色變為了淺綠色,再把水池裡的水加高到60釐米左右,浮遊生物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開始繁殖,就可以向水池中投放餌料。
培養浮遊動物需要大量的餌料,平時就要做好餌料的培育工作,餌料的肥水一般要經過篩網過濾後才能投餵給浮遊動物,每天要投兩次。如果是有流水的條件,可以用微流水將餌料帶入,用量可以根據培養浮遊動物水池的水質、密度來參考,用微流水不僅調節了水質,而且還給浮遊動物提供了餌料補充。當浮遊動物的水池水位超標時,要將多餘的水排出,並用40目的篩網進行過濾,防止浮遊動物隨著水流帶走。
小結:
魚蝦苗的生長依靠浮遊生物來完成,所以培養浮遊生物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做好肥水培藻,微藻豐富以後,才能供浮遊動物攝食。由此來形成一條循環的食物鏈,只有維持整個水域的生態平衡,才能培養出魚苗需要的浮遊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