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條紋鱸魚苗種培育及成魚養殖技術2009-09-22 08:2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養殖網 瀏覽量: 5496 次 我要評論
雜交條紋鱸目前有兩種,一種為六十年代中期在美國南加州生產的「原始雜交」種即用條紋狼妒的卵與金眼狼妒的精子人工雜交而得,另一種為雌性的金眼狼妒與雄性的條紋狼妒雜交種「陽光鱸」。條紋妒和雜交條紋鱸為目前美國的主要養殖魚類之一,主要用於遊釣業及餐飲業。雜交條紋妒因其具有顯著的雜交優勢:生長速度快、個體大、抗病力強並具有集群攝食習性,易馴化飼養、起捕率高,且肉質白嫩、無肌間刺、營養價值高等特點,目前己成為淡水養殖的優良品種。我國臺灣、沿海省份及內陸地區都已相繼引進了雜交條紋妒。
     
  根據廣東省近年來養殖該魚的經驗,現將其苗種培育及成魚養殖技術總結如下。
 
  1  苗種培育
  
  1.1  放養前的池塘準備
    
  用生石灰帶水清塘,並浸泡一周或更長時間,放苗前若石灰濃度大應抽掉清塘水,加入井水(微鹹水或硬水養殖成活率更高)至50—80cm左右,施入有機肥或無機肥,以培育足夠的浮遊動物,魚苗下塘後浮遊動物的豐欠將直接決定其成活率的高低,因此一定要施基肥。新建池塘則需接種一定量的浮遊植物和浮遊動物以培養所需的浮遊生物。一般有機肥在放苗前一周施用,用量為100—300k6/畝(視池塘新舊及底泥多寡而定);雞糞肥效快可在放苗前3—4天施用,用量150kg/畝左右。
 
  1.2  放養量及其餌料的投餵
   
  2。10日齡的魚苗在長至2cm前應在水泥池中避光培育,放養密度為25—50尾/m2,這一階段的適宜水溫為22—26℃,超過26℃會增大死亡率,溶氧不底於4mg/L,食物主要為輪蟲、原生動物、無節幼體等,輪蟲為最佳食物,也可投餵滷蟲、蛋黃及熟豆漿等。
    
  當魚苗長至1.5-2cm後,即可轉入池塘培育,放養密度為10000--20000尾/畝,此時天然餌料主要以浮遊甲殼類動物如枝角類和sat橈足類及各種昆蟲為食,當魚苗長至2.5cm以上即可投餵蛋白質含量45%的人工粉狀顆粒料。
   
  1.3  適時追肥
  
  適時追肥可保證鱸魚苗不斷得到充足的天然餌料,也是保證養殖成活率特別是從開口攝食至夏花期間成活率的關鍵。放養一周後,每周施無機肥兩次,連施三周,施用量可根據水色及水質的變化而定,一般每畝2—3kg。
 
  1.4適時馴化投餵
   
  魚苗2—3cm後,即可開始投餵人工餌料,以防因天然餌料的不足而互殘。堅持「四定」(即定點、定時、定質、定量)開始馴化,因雜交條紋鱸具有集群攝食的生物學特性,且食慾旺盛,故馴化較常規魚類更容易,一般2。3天即可馴化成功。人工飼料粗蛋白質的含量前期45%—50%,後期40%(可用鮭、蹲魚飼料),投餌量為魚體重的5%。8%,每日早、中、晚各一次。
   
  1.5  分級培養
    
  當魚苗養殖30--45日齡後,要進行拉網鍛鍊,按魚苗大小進行分級培育,以免互相殘食,並定期使用5‰食鹽或福馬林進行池塘和魚體消毒,預防疾病。
   
  1.6  水質控制
    
  雜交條紋鱸對水質的要求不高,可放養於鹼度、硬度和pH值各異的水域環境中,鹼度最好能達到100mg/L,但小於29m礦L的水域中也能適應;硬度與鹼度往往是相關的,對硬度值的適應範圍與鹼度相似;PH值最適範圍7.0--8.5,但對FH值的忍受範圍較廣,池塘養殖中當pH值為2.5時,雜交條紋妒短期內仍能生存;其最適溶氧範圍6--12mg/L,夏花階段溶氧要求不低於4mg/L,魚種至成魚階段溶氧不低於3.5mg/L。,高溫季節注意魚類缺氧浮頭,保持水質的肥、活、爽。
   
第一頁 1 2 3 下一頁 最後一頁
資訊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