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水產研究所培育新品種 石斑魚家族添"新貴"

2020-11-24 大眾網

     

  人工培育石斑魚家族又多了一個新成員。近日,黃海水產研究所培育的雲龍斑通過了專家現場驗收。課題負責人田永勝告訴記者,雲龍斑的雜交父本為體型巨大的鞍帶石斑魚,母本為肉質鮮美的雲紋石斑魚,雲龍斑兼具兩者優點。 2015年,已有十幾萬尾雲龍斑在福建等地推廣養殖,成為繼龍膽石斑、鼠龍斑等人工養殖石斑魚後的「新貴」。記者 王偉

  歷經四年雜交成功

  日前,由黃海水產研究所與萊州明波水產有限公司合作開展的 「雲龍斑繁育群體、家系建立及優良苗種培育」項目通過了專家現場驗收,這標誌著雲龍斑人工培育成功。

  雲龍斑人工培育的準備工作從2010年開始,從前期的技術儲備、精子冷凍保存技術研究、種魚的培育再到人工繁殖技術難點的突破,第一條雜交雲龍斑於2014年誕生。田永勝帶領的課題組在四年間解決了大大小小無數個難題。 「我們就是想培育一個生長速度快、畸形率低同時保持鮮美肉質的新品種。」田永勝告訴記者,雜交培育的雲龍斑兼具以上優點,其雜交父本為鞍帶石斑魚,又叫龍膽石斑,是體型最大的石斑魚種,野生個體重可達幾百斤。母本為肉質鮮美的雲紋石斑魚,是目前唯一可以用於製作刺身的石斑魚種,廣泛出口日、韓等國,在福建等地的市場價格高達140元/斤。

  出口日韓做斑魚刺身

  多數石斑魚品種生長在東南亞地區的高溫水域,而雲龍斑的母本雲紋石斑魚為我國生長環境最北的石斑魚品種,耐低溫,可在我國福建海域生長。作為養殖品種,雲紋石斑魚雖肉質鮮美,但生長速度慢且對養殖環境的要求高,一般要3-5年才能達到出口日韓的規格。而從目前的養殖情況來看,新培育的雲龍斑生長速度快,大約8-10個月體重可達一斤以上,經過兩年養殖體重可達3公斤以上,「現在已經得到日韓等國客戶的認可,肉質的鮮美程度不輸雲紋石斑,可以代替雲紋石斑用來做刺身。 」

  「雲龍斑養殖要求的水溫在18℃左右,比一般石斑魚25℃的水溫要求低不少,可以降低養殖成本。 」萊州明波水產公司相關負責人毛東亮告訴記者,雲紋石斑魚目前人工養殖畸形率高且成活率低,新培育的龍紋石斑克服了這個缺點,下一步他們將逐步擴大雲龍斑的苗種培育規模及養殖規模,將新品種推向市場。目前,雲龍斑在福建地區的出水價格超過50元/斤,「在養殖魚裡面算是價格高的了,目前市場反響不錯。 」

  人工培育石斑魚達十幾種

  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可進行人工培育的石斑魚品種達十幾種,石斑魚養殖主要集中在福建海域。萊州明波水產目前可培育九種石斑魚苗種,主要售往南方地區,其中斑石鯛、鼠龍斑為主要品種。「在人工養殖方面,珍珠龍膽石斑魚和青斑是目前南方地區養殖最多的品種,隨著新品種的逐步推廣,雲龍斑會逐步打開市場,在斑魚養殖市場裡佔據一席之地。 」毛東亮說。

  日前,由黃海水產研究所與萊州明波水產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石斑魚種質細胞冷凍庫的建立與應用」項目也通過了專家現場驗收,此項目自2010年至今,逐步掌握了鞍帶石斑魚、七帶石斑魚、雲紋石斑魚、赤點石斑魚、棕點石斑魚、褐石斑魚等6種石斑魚的精子冷凍保存技術,分別冷凍保存以上6種石斑魚精子2000多份。該項目建立了我國首個石斑魚精子冷凍庫,將對我國石斑魚新品種培育和產業發展起到有力的支撐作用。

  石斑魚

  野生石斑魚為肉食性兇猛魚類,以突襲方式捕食底棲甲殼類、各種小型魚類和頭足類。石斑魚喜靜怕浪,喜暖怕冷,喜清怕濁。在10~15米深的海底,尤其在多巖礁洞穴和珊瑚地帶比較多見。個體小的,活躍在淺水域,好動,易釣。個體大的,喜靜臥,深居簡出,經常呆在洞穴裡或深水域。石斑魚為雌雄同體,具有性別轉換特徵。首次性成熟時全系雌性,次年再轉換成雄性,因此,雄性明顯少於雌性。

  東星斑的色澤有藍色、紅色、褐色及黃色等,體形比一般斑魚瘦長,頭部細小。身上布滿白色的幼細花點,形似天上的星星。體背棕褐色,腹側淺褐色,全身均散布著橙黃色斑點,體側有5條暗褐色橫帶。

  赤點石斑魚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產於南海和東海南部,廣東沿海產量較多。赤點石斑魚一般體長20釐米,體形與青石斑魚相似,但體側無縱帶和橫帶。

  寶石石斑魚一般體長25~30cm,體表以及除胸鰭外的各鰭上布滿寶石狀斑點。胸鰭上有赤色條斑,尾鰭淺凹形,邊緣呈白色。我國產於南海。

  學名中巨石斑魚,身體散布著很多青黑色斑點,為大型名貴食用魚類。

  魚體為黃棕色,全身散布大型六角形暗斑,尾鰭圓形。生活於熱帶海域,棲息於內灣、礁石斜坡或礁沙混合區。

  頭長嘴尖,形狀酷似老鼠而得名,其體扁平,體白色,布滿黑點,成魚體色較深,體上斑紋特別明顯,色彩豔麗,行動緩慢,是一種高級觀賞魚類。

相關焦點

  • 雜交獲得新品種,「雲龍石斑魚」獲市場認可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田永勝帶領課題組經過十年的準備工作和攻關階段,利用精子冷凍技術對兩種石斑魚進行雜交,得到了一種生長快、成活率高、適應性強的新品種——「雲龍石斑魚」,並獲得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頒發的2019年水產新品種證書。
  • 新品種雲龍石斑魚在福建廈門大規模培育 一年可收回成本
    為攻克石斑魚繁育和養殖難題,提高企業生產效率,福建省水產研究所開始向我省的石斑魚養殖企業輸出科研力量——2011年,廈門小嶝水產科技有限公司成為福建省水產研究所9個石斑魚養殖產業的示範基地之一。科研單位主動伸出橄欖枝與企業「聯姻」,使廈門乃至全省的石斑魚養殖產業開上了快車道。
  • 第一條被認定為水產新品種的石斑魚!適宜在全國各地人工可控的海水...
    第一條被認定為水產新品種的石斑魚!因此,需要有明確的育種目標和系統的育種過程培育出的經濟性狀優良、遺傳性狀穩定的石斑魚新品種來主導石斑魚行業。作為優良的石斑魚養殖品種,棕點石斑魚人工繁殖難度小,育苗成活率高,可達10-16%,但生長速度慢、養殖周期長,導致養殖效益不理想;鞍帶石斑魚是石斑魚家族中個體最大、生長速度最快的種類,但親魚培育及苗種繁育難度大,特別是受精卵的獲取相當困難,育苗成活率仍然非常低,只有0.5%-2%的水平,目前仍存在一卵難求、一苗難求的現象,嚴重製約了該魚的養殖產業發展。
  • ...為水產新品種的石斑魚!適宜在全國各地人工可控的海水和鹹淡水...
    陳國華:水產育種是一項長期、艱苦、繁雜的工程,需要專門知識,虎龍雜交斑的培育工作歷時十多年。石斑魚的繁殖周期較長,育成一個新品種,需要經過多代培育,經驗證達到性狀優良且穩定,建立嚴格的質量標準和技術規範。一個產業的發展必須要走標準化、規範化的道路。我們進行培育虎龍雜交斑就是根據這些要求做的。
  • 黃海水產所等單位完成鞍帶石斑魚基因圖譜繪製
    日前在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等項目支持下,黃海水產研究所陳松林研究員團隊、中山大學林浩然院士團隊和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李偉明教授團隊等,聯合完成了鞍帶石斑魚(龍膽石斑)的全基因組測序和基因組圖譜繪製,並解析了其先天性免疫和快速生長的基因組學機制。
  • 黃海水產研究所專家與美國、西班牙科學家聯合主編的英文專著正式...
    黃海水產研究所專家與美國、西班牙科學家聯合主編的英文專著正式出版2019-03-08 15:0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黃海水產研究所        瀏覽量: 2292 次Francesc&nbspPiferrer教授和黃海水產研究所陳松林研究員聯合主編的英文專著《Sex&nbspControl&nbspin&nbspAquaculture》於2019年1月由John&nbspWiley&nbsp&&nbspSons公司正式出版。
  • 黃海水產研究所「狼鰻人工繁育技術」通過專家現場驗收
    8月8日,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組織相關專家對黃海水產研究所與煙臺天源水產開發有限公司、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青島金沙灘水產開發有限公司合作研究的
  • 黃海水產研究所多項成果入選改革開放40周年漁業科技標誌性成果
    黃海水產研究所對蝦工廠化全人工育苗技術研究,鯷魚資源、漁場調查及鯷魚變水層拖網捕撈技術研究,大菱鮃的引種和苗種生產技術的研究,海灣系統養殖容量與規模化健康養殖技術,魚類種質低溫冷凍保存技術的建立與應用,我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海洋生物資源及其棲息環境調查與評估,中國對蝦「黃海1號」新品種及其健康養殖技術體系,半滑舌鰨苗種規模化繁育及健康養殖技術開發與應用,海水鮃鰈魚類基因資源發掘及種質創製技術建立與應用等
  • 年產10萬噸的石斑魚,身價上百億!兩位院士攜400人為它出謀劃策!
    9月20日,第八屆全國石斑魚繁育與養殖產業化論壇在青島正式拉開帷幕,由農業部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重點實驗室、中山大學、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聯合主辦,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萊州明波水產有限公司共同承辦,吸引包括種苗、飼料、藥品、科研在內近400業內人士參與,為石斑魚產業未來謀出路,獻明策。
  • 學術進展 | 我院林浩然院士團隊完成鞍帶石斑魚全基因解析
    我院林浩然院士團隊聯合黃海水產研究所、華大基因研究院合作完成了鞍帶石斑魚(龍膽石斑)的全基因組測序和基因組圖譜繪製,並解析了其生長和免疫的遺傳機制
  • 龍膽石斑魚大規模育苗成功
    本報訊(記者範南虹通訊員馮全英)日前,在省水產研究所試驗基地,省水產技術推廣站李孔開研究員仔細測量了該所培育的龍膽石斑魚苗後,高興地告訴記者:「這些魚苗規格整齊、活動力強,可以說我省龍膽石斑魚規模化育苗喜獲成功。
  • 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石斑魚...
    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石斑魚分會2020年會2020-11-30 13:35  11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石斑魚分會2020年會在海口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在會上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nbsp海南是全國名副其實的海水魚早繁基地,直接影響著國內海水魚產業發展。
  • 石斑魚「移居」北方後落地生根,育苗、養殖相繼風生水起
    出處:水產前沿        瀏覽量: 4096 次 我要評論 文/圖&nbsp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nbsp梁友、黃濱&nbsp&nbsp
  • 繪製鞍帶石斑魚基因組精細圖譜
  • 剛解鎖石斑魚基因精細圖譜,島城科學家又破譯大毛蛤「基因天書」
    半島記者 韓小偉7月20日半島記者獲悉,黃海水產研究所完成國際首個蚶科基因組參考圖譜。在不久之前,黃海水產研究所等單位聯合完成鞍帶石斑魚基因組精細圖譜繪製。「解鎖」體型最大石斑魚基因精細圖譜本月初消息,黃海水產研究所等單位聯合完成鞍帶石斑魚基因組精細圖譜繪製。石斑魚是廣泛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熱帶和亞熱帶海域的巖礁魚類,也是我國重要的海水養殖經濟魚類。
  • 青島育出石斑魚改嫁萊州 魚苗每釐米賣2元(圖)
    」用這句話形容近年來魚苗新種在青島培育在外地形成規模產業這一現象,再合適不過了。今年5月,又一種在青島培育的全新良種魚石斑魚「改嫁」到了萊州,使得本月17日在青島舉行的第四屆全國石斑魚類繁育與養殖產業化論壇上,與會人員會後不得不移師萊州去參觀石斑魚規模育苗和養殖。    島城沒有廠家識貨    「北方吃海參,南方吃石斑。
  • 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舉行,專家建言——水下「養好魚」 線上「賣好魚」本報海口11月28日訊 (記者 傅人意 實習生 王偉君)11月28日至29日,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石斑魚分會2020年會在海口舉行。
  • 鞍帶石斑魚基因組精細圖譜成功繪製
    日前,在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等項目支持下,黃海水產研究所陳松林研究員團隊、中山大學林浩然院士團隊和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李偉明教授團隊等,聯合完成了鞍帶石斑魚(龍膽石斑)的全基因組測序和基因組圖譜繪製,並解析了其先天性免疫和快速生長的基因組學機制。
  • 鞍帶石斑魚基因組精細圖譜成功繪製—新聞—科學網
    > 日前,在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等項目支持下,黃海水產研究所陳松林研究員團隊、中山大學林浩然院士團隊和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李偉明教授團隊等,聯合完成了鞍帶石斑魚(龍膽石斑)的全基因組測序和基因組圖譜繪製,並解析了其先天性免疫和快速生長的基因組學機制。
  • 䰾優1號獲水產新品種認定
    原標題:䰾優1號獲水產新品種認定 本報訊(記者 季徵) 5月31日,由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聯合深圳華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研發培育的新品種滇池金線䰾「䰾優1號」,正式獲得國家農業農村部的認定並獲得水產新品種證書,實現了我省水產新品種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