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魚產業調研報告:苗種問題較為嚴重

2020-11-22 中國水產養殖網

河豚魚產業調研報告:苗種問題較為嚴重

2015-01-08 22:2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漁業協會        瀏覽量: 7386 次 我要評論


  調研專家組:&nbsp

  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 馬愛軍&nbsp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質量與標準研究中心副主任 房金岑&nbsp
  上海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陳藍蓀&nbsp
  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 龍程&nbsp
  江蘇中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朱永祥&nbsp

  中國漁業協會河豚魚分會調研組在分會副會長朱永祥和秘書長郭繼娥帶領下,2013年3月26-31日走訪長江以南江蘇、上海市青浦、福建省莆田、漳浦、廣東省廣州市、中山市、珠海市等地調研;2013年6月13-19日走訪長江以北環渤海天津、河北省唐山、遼寧省大連、山東省威海等地調研。調研組考察了國內河豚魚苗種產業、養殖產業、市場流向、產品追溯以及漁業專業合作社發展等情況。對我國河豚魚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有了深入的了解,並提出發展建議。&nbsp

  一、河豚魚產業基本情況分析

  河魨,俗稱「河豚魚」,是一類經濟價值很高的硬骨魚類,也是東北亞地區重要的養殖類群。在魚類分類系統中,河豚魚隸屬於硬骨魚綱、腹鰭亞綱、鱸形總目、魨形目。廣義上,魨形目中所有種類統稱為河豚魚(河魨),實際上,係指與餐飲文化密切相關的一類含毒卻味道鮮美的經濟品種,尤指魨科的東方魨屬的種類,如紅鰭東方魨、假睛東方魨、暗紋東方魨、菊黃東方魨、豹紋東方魨等東方魨屬的常見種類,其中紅鰭東方魨和暗紋東方魨在我國養殖和食用範圍最廣。我國海水種類以紅鰭東方魨為主,大多外銷到日、韓等國,是重要的海產創匯品種;長江流域養殖種類則以暗紋東方魨為主。據不完全統計,在黃渤海地區和長江流域直接從事河豚魚(紅鰭東方魨和暗紋東方魨)養殖的業戶就有4000餘家,與其息息相關的產業鏈包括:種苗、養成、技術服務、餌料供應、活魚與冰鮮魚運輸、配合飼料加工、漁業設施和出口貿易等,產業鏈從業人員超過50萬人。&nbsp

  1、紅鰭東方魨養殖概況&nbsp

  我國對紅鰭東方魨的育苗和養殖研究,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隨著紅鰭東方魨繁育技術不斷突破,養殖技術也日益成熟,90年代中期,國內開始規模化養殖紅鰭東方魨。1995年,紅鰭東方魨僅限於河北省唐海縣,1996年擴大到遼寧省莊河縣,與此同時,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與大連天正實業有限公司於1996年合作承擔了農業部「948」項目,對日本自然海區的純種紅鰭東方魨進行引種。但是在90代後半期,由於寄生蟲病的大量蔓延以及國外的紅鰭東方魨的進口量急劇增加阻礙了國內養殖業的發展,產量有所降低。2000年,國內開始網箱養殖紅鰭東方魨並取得成功,此後,網箱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特別是大連地區,網箱養殖已經佔主導地位,產量穩步增加,我國紅鰭東方魨養殖業也逐步走上正軌。2003年養殖產量達4000噸左右養殖產量已接近河豚魚消費大國日本,2005年,渤海灣紅鰭東方魨產量接近5000噸,2007年達到了8000噸,產值6億元;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出口紅鰭東方魨5500噸,2008年出口4000噸,2009年出口量縮減50%以上,近年受出口貿易影響產量有所波動。&nbsp

  紅鰭東方魨的主要養殖區為遼寧、河北、山東、天津以及福建越冬基地等。紅鰭東方魨養殖期一般為2年,需海上網箱與陸基工廠化或池塘與陸基工廠化結合的生產模式,投資巨大,所以紅鰭東方魨養殖以大中型企業為主,其中大連天正、大連富谷為河豚魚產業龍頭企業,天津海發、榮成泓泰、河北天河、山東駿馬、山東明波等為地區示範企業。在各級政府對河豚魚養殖產業的大力支持以及產業龍頭企業和地方企業的示範帶動下,企業規範化發展建設,現已基本形成規範化養殖、物流運輸、出口創匯、國內銷售及河豚魚深加工產品等產業鏈,成為出口加內銷、品質控制良好的水產養殖產業品種。&nbsp

  2、暗紋東方魨養殖概況&nbsp

  暗紋東方魨為我國特有種。1949年後國內才開始有關於暗紋東方魨的正式記載,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暗紋東方魨作為名特水產品被開發利用,關於繁殖、育苗、養殖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報導逐漸增多。&nbsp

  長江裡暗紋東方魨的自然產量曾經很大,佔整個長江漁業一定的比重,主要產區在江蘇南京以下沿江各縣,江蘇省年產量曾達150萬噸。但近年來,由於長江水文條件的變化及生態環境的惡化,已難覓暗紋東方魨蹤影。本世紀初,由於養殖暗紋東方魨有著高額的利潤回報,使其成為鰻魚養殖高潮過後的替代品種。目前全國暗紋東方魨養殖有江蘇、上海、福建、廣東、浙江、海南等省市,全國的產量記錄(報表)在1萬噸左右,但根據此次實地調研數據估測應在4萬噸以上。&nbsp

  江蘇省是暗紋東方魨的傳統產地,目前養殖量佔全國的40%以上。其中江蘇中洋集團養殖基地是國內外規模最大,也是最先進的暗紋東方魨養殖基地,是產業的龍頭企業。暗紋東方魨另一個主要產地為廣東省,佔全國產量的50%,主要產區為在廣州市(番禺區)、中山市和珠海市等地。&nbsp

  其他養殖魚種包括菊黃東方魨和黃鰭東方魨,主要養殖區域為福建、山東和河北等地,約佔全國產量的10%。&nbsp


  二、河豚魚苗種產業&nbsp

  (一)種質資源與親本&nbsp

  1、紅鰭東方魨&nbsp
  紅鰭東方魨在東方魨屬魚類中是經濟價值最高的一種,在中、日、韓沿海都有分布,中國的紅鰭東方魨資源量較小,日本的資源量大。中國的紅鰭東方魨和假睛東方魨兩個相近種的棲息海區和繁殖季節相近,易發生種質混交,因紅鰭東方魨以出口日本為主,為此日方懷疑中方紅鰭東方魨的種質不純,由此引發貿易糾紛日漸增多。為此1996年由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承擔農業部「948」項目,引進日本紅鰭東方魨種群,形成了全人工純種育苗的大規模生產,所以目前國內紅鰭東方魨養殖的苗種或者為直接從日本引進受精卵繁育的後代或為從受精卵養殖的後代挑選魚種作為親本進行繁殖。選留的親本來自同一父母本的可能性很大,近交帶來的弊端已顯現。另一方面,引進的河豚魚品種常常缺乏海關檢驗與檢疫,無法確定是否純正、有無變異,若朝著有毒的方向變化,會帶來非常大的風險,對我國河豚魚產業發展極其不利。&nbsp

  2、暗紋東方魨&nbsp
  在2005-2006年以前,暗紋東方魨國內有幾家企業還能夠利用從長江捕捉的野生親魚進行人工繁殖,但現在野生親魚幾乎捕撈不到,所以很多養殖場都是自己從養殖群體中選留魚種作為親魚。如紅鰭東方魨一樣,企業沒有建立親本管理計劃和配種方案的意識。甚至還有少數企業將弓斑東方魨等種類與暗紋東方魨進行雜交繁殖魚苗,造成了種質混雜,品質變劣。&nbsp

  3、其它品種&nbsp
  養殖產量較大的有菊黃東方魨,黃鰭東方魨(俗稱條紋東方魨)。另外還有一定數量的雜交種,國內少數企業在進行菊黃東方魨和紅鰭東方魨雜交,或黃鰭東方魨與菊黃或紅鰭東方魨雜交,雜交後的苗種銷往福建等省養殖,在福建調研中的一個河豚商品魚暫養池中,一網撈上來的魚均有不同程度的雜交,且通過調研交流,繁育和養殖業戶均搞不清苗種是誰和誰雜交以及雜交的第幾代。&nbsp

  4、種苗產業存在的問題&nbsp
  (1)缺乏種質管理、種質退化。紅鰭東方魨和暗紋東方魨各個繁殖場的種質資源得不到野生資源的補充、復壯和更新,各個繁殖場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近親繁育,直接導致目前河豚魚養殖種質退化,主要表現在產卵率低,生長緩慢,抗病力差,餌料係數高,風味不好,低溫狀態下死亡率高等諸多問題,嚴重製約河豚魚產業發展。&nbsp
  (2)雜交嚴重,應堅決杜絕。經過科學工作者和美食家從業者多年的努力,已對不同種類純種河豚魚的可食部位和毒性都有了深入了解,通過嚴格的操作和管理可安全食用。但不清楚雜交河豚魚是誰和誰交配,也不清楚是幾代雜交,雜交種的毒性情況不清楚,消費這種雜交河豚非常危險,同時雜交導致魚肉品質大大下降,應加強管理,嚴格限制近交。&nbsp

  (二)育苗技術與苗種產量&nbsp

  河豚的苗種生產技術以工廠化育苗為主,技術上成熟的為暗紋東方魨和紅鰭東方魨,在育苗生物餌料培養方面,現在大多數廠家或通過購買生物餌料,或建立自己的微藻培養系統和輪蟲高密度培養系統,保證了餌料的連續供應;在營養(特別是DHA、EPA)強化技術方面,也實現了普及應用。&nbsp
  江蘇中洋、廣東金洋和大連天正等大的集團公司承擔了苗種繁育的重要角色。但隨著養殖規模的增加,許多小育苗戶應運而生,苗種培育過程中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苗種質量仍難以得到保證,苗種生產數量上缺乏計劃。&nbsp

  1、2012年紅鰭東方魨產苗量&nbsp
  山東、河北、天津、遼寧等地均有紅鰭東方魨苗種生產企業。部分企業自繁苗供應企業自己養殖和提供周邊地區養殖苗種。如:大連天正公司河北基地培育苗種300萬尾並提供受精卵40kg,主要供應天正和河北、天津、山東等地養殖;丹東地區約產苗種50萬尾主要用於企業自身養殖、山東和河北等地養殖;河北天河公司培育100萬尾以上苗種提供河北、天津等地養殖;乳山宏偉為山東和福建等養殖戶提供約20kg受精卵等。河北昌黎、樂亭等育苗場可繁育150-200萬尾苗種用於河北地區養殖;威海鴻泰培育苗種50萬尾主要用於企業自身和山東等地養殖等。&nbsp

  2、2012年暗紋東方魨產苗量&nbsp

  暗紋東方魨苗種主要來自江蘇省和廣東省。江蘇省中洋集團培育苗種2200萬尾,其中1000萬尾發到廣東基地養殖;如東培育苗種200萬尾,約165萬尾發到上海養殖;張家港培育苗種70萬尾,大部分到上海養殖。江陰培育苗種250萬尾,大部分用於放流。廣東省主要產苗來自廣東金洋公司,年產苗量為1億,其它還有5-6家小廠,共計年產苗5-6千萬,這些苗主要用於廣東省養殖,另外還銷往福建、海南、廣西、江蘇和江西等地區。&nbsp


  三、河豚魚養殖產業&nbsp

  目前河豚魚的養殖主要分布在沿海10個省,以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廣東和福建為主要養殖省份。&nbsp

  (一)養殖模式&nbsp

  1、海水魚種(紅鰭東方魨、菊黃東方魨等)&nbsp

  有三種養殖模式:土池養殖、網箱養殖、室內工廠化循環水養殖,還有越冬管理。&nbsp

  (1)&nbsp土池養殖&nbsp
  紅鰭東方魨土池養殖以河北省為代表。土池養殖池塘多為長方形,&nbsp水深2m,&nbsp面積3.33-6.67hm2,pH值7.6-8.2,鹽度20-35,有良好的進排水系統、充足的水源及防逃設施。放養前需清整土池,翻新晾曬池底,清除沉積的殘餌、汙物,並用漂白粉消毒。每年5月以後放養魚苗,每畝投苗200尾左右。放苗後適時投喂,&nbsp以鮮活餌料和顆粒飼料為主。9月下旬-10月初,水溫降至15-16℃時,開始回收,&nbsp準備越冬。翌年4月中旬,土池水溫升至15-16℃時,將越冬魚(又稱中間魚)投放到室外土池。規格300g中間魚每畝投放50尾,150-300g的每畝50-60尾,150g以下的每畝60-70尾。養殖過程中每15天換水1次,&nbsp換水量在2/3以上。自1999年以來,北方沿海均利用蝦池進行魚、蝦混養,每畝放養紅鰭東方魨中間魚(250g左右)50-100尾,&nbsp蝦3000-5000尾。餌料以低值雜魚、雜蝦及配合餌料為主,日投餌2次。投餌量為體重的3%-7%左右。紅鰭東方魨是一種捕食兇猛的肉食性魚類,在與中國對蝦同池養殖的環境條件下,體質健壯的中國對蝦生長速度加快,&nbsp而體弱有病的蝦將被紅鰭東方魨捕食,從而切斷髮病途徑,同時也改善了水環境,起到了防病促長的作用,確保魚、蝦雙豐收,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nbsp
  菊黃東方魨、黃鰭東方魨土池養殖,以福建為主要養殖區,可周年土池養殖。養殖區域包括莆田、漳浦等,以漳浦養殖具有特色。漳浦佛曇當地在土池生態養殖方面進行了嘗試,建立了一種河豚魚、蝦以及雜色蛤的混養技術,養殖效果好。地處漳浦東南方向的東坂村,河豚魚池塘養殖接近一萬畝,河豚魚在水溫20-25℃之間生長速度最快,東坂村一年大部分時間保持這樣水溫,具有養殖河豚魚的獨特優勢,年可收穫超過2500噸。東坂村原是漳浦對蝦養殖大村,養蝦初期效益很好,後來,由於病害等原因,產量越來越低。上世紀90年代末,東坂村民開始嘗試蝦池裡套養河豚魚,並投放雜色蛤。河豚魚可淘汰病蝦,減少蝦病感染,壯實蝦活體,提高蝦產量;同時雜色蛤又可以改善水質,養殖效果好,逐步探索出一套「河豚魚、蝦和雜色蛤」立體混養模式,每畝養殖池比原來「蝦和雜色蛤」混養模式增加收入超過3000元。&nbsp
  東坂村河豚養殖存在的一些問題:第一河豚養殖整體養殖缺乏合理的規劃,盲目上塘養殖,目前已出現養殖用水緊張,進排水幾乎混在一起的局面,病害已時有發生。第二河豚魚在當地有著4000噸的養殖產量,但受福建省整體消費限制,所有養殖產品均銷往江蘇,產業鏈發展不均衡。第三缺乏高素質技術人才。當地有非常強烈的消費欲望,而且漳浦地區往來臺商多,鎮政府已認識到發展河豚養殖的商機和將帶動經濟發展的作用,也希望政府及行業協會給以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導。&nbsp

  (2)網箱養殖&nbsp
  具有機動、靈活、簡便、水域適應廣,操作簡單等優點。以大連天正為代表的海上養殖,每年5月,將體長5cm左右的魚苗投人網箱中養殖。11月初水溫降至11-14℃,將魚移入越冬室。翌年3-4月,在越冬池內對越冬魚進行挑選、剪牙處理。當海水溫度穩定在13℃以上時,將選好的規格大、活力好的越冬魚運到海上網箱進行養殖。通常選擇水質清新、水流交換好、汙染小、溶氧豐富的海區。網箱規格通常在5m×5m×5m,每箱放養中間魚500尾左右,網箱上需加蓋防鳥網(又稱防逃網)。餌料以鮮雜魚和顆粒飼料為主。為適應大規模養殖需求,自2003年始,大連天正實業有限公司從日本引進鋼架網箱養殖河豚魚,鋼架網箱水體大(10m×10m×8m),上口高於水面30cm。在比較開闊的水面,網箱排列成品字形,網箱之間距離為15-30m;網箱網目直徑由河豚魚規格體長進行調整。通常選擇水深在20m以上的水域或避風內灣設置網箱,水質清潔、溶氧豐富,透明度達5-6m,無赤潮發生,無汙染物及汙水流入的環境,大大提高了成魚規格(由過去的500-600g提至現在的800g)。目前大連天正已網箱製作和使用上已形成了自有技術。&nbsp

  (3)工廠化養殖&nbsp
  工廠化養殖作為海上網箱養殖和土池養殖的接力。北方,在11月初(遼寧)、月中、下旬(河北)要把養殖的紅鰭東方魨移入越冬室越冬,越冬池配有加溫及增氧設施,&nbsp保持越冬水溫在12℃以上。大連天正公司、天津海發公司和萊州明波公司等在工廠化養殖方面,進行循化水養殖系統的探索。循環水系統具有計劃性、穩定性和標準型特點,主要由物理過濾、生物淨化、液氧增氧、補充新水、調溫和殺菌消毒幾部分組成。由於循環水養殖系統內生態環境全部受人工調控,可為紅鰭東方魨提供一個穩定、適宜的生長環境,使其攝食量、生長速度及養殖密度等都得到較大提高。因其養殖條件的可控性和適宜性,養殖密度可增大至30&nbspkg/m3-40&nbspkg/m3,循環系統養殖代表了未來工廠化養殖發展的方向。&nbsp

  此外,大連地區還在考慮北方夏養冬天遷移南方續養的模式。北方海域的水質好,海水網箱養殖河豚魚的品質好,但是北方海域的水溫低,河豚魚越冬易凍傷,因此考慮遷移到南方福建水溫比較高的一帶繼續養殖。福建一帶海區流速10cm/s,水溫16-23℃,適合網箱養殖。根據經驗,河豚魚有自殘習性,因而冬天期間運到南方時應按規格分選、分養,投入南方各越冬海水網箱的河豚魚規格應儘量整齊。&nbsp

  2、淡水養殖魚種(暗紋東方魨)養殖&nbsp

  暗紋東方魨的養殖始於上世紀90年代初,養殖方式根據不同地區發展了池塘養殖(單養、混養)、大棚溫室養殖、工廠化養殖和網箱養殖等模式,在養殖中應用有益微生物進行水質微生態調控、生物與物理過濾水處理、魚池綜合套養、採用中草藥和微生態製劑進行魚病防治、投餵配合顆粒飼料。近年以應用工程育種技術、集約化水處理技術、水質在線監測監控技術、高效配合飼料技術、地熱與太陽能應用逐步向集約化、高密度循環水和智能化方向發展。上市的主要規格為300-600克。近年發展大規格上市魚種,商品魚銷售方式由活魚銷售向活魚加工和深加工銷售發展。&nbsp

  (1)池塘養殖&nbsp
  池塘養殖暗紋東方魨,採用單養或混養。與單養技術相比,混養技術具有合理利用池塘等水體生態空間、天然餌料和人工投餵的飼料等明顯的優勢,同一養殖水體環境下,科學混養技術可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能使每畝池塘綜合效益提高20%以上。暗紋東方魨混養鰱鱅:暗紋東方魨當年魚苗長到5-6&nbspcm時,體重可達2&nbsp克左右,每畝放養密度為4000-5000尾,搭配放養規格為50克左右的鰱70-100尾,或鰱、鱅各50尾。商品暗紋東方魨養殖時,可每畝放100克左右的暗紋東方魨魚種800-1200尾,混養500克左右的鰱50尾或500克左右的鰱、鱅各20-30尾。這樣混養,暗紋東方魨吃剩的餌料及糞便可促進浮遊生物生長,鰱、鱅則可利用池塘中的浮遊生物,既可改善池塘養殖水環境,又可提高水體負荷能力和養殖效益;暗紋東方魨與南美白對蝦混養:每畝養殖暗紋東方魨2000-3000尾的範圍之內,可以放養5萬尾左右的南美白對蝦蝦苗,養殖結果證明,暗紋東方魨和蝦的混養,比暗紋東方魨單養更具優勢,養殖效果好,病害少。&nbsp

  (2)工廠化養殖&nbsp
  目前,工廠化養魚場在國內發展較快,江蘇中洋集團目前正在研製和採用高密度循環水養殖,相信在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下,將來暗紋東方魨養殖,也會逐步發展封閉或半封閉養殖。&nbsp

  (3)廣東暗紋東方魨養殖&nbsp
  廣東省河豚魚養殖因其養殖條件得天獨厚,養殖產量大,需重書一筆。2001年,因市場和經濟發展的需要,當時還在中山市農委工作的潘淦把暗紋東方魨從長江三角洲引進到廣東珠江三角洲塘魚主產區試養,並獲得成功,經過10多年的努力,現已發展成為廣東省名特優水產養殖品種。2011年,廣東河豚魚的投苗量大約在1.5-2億尾之間,相當於2010年的2倍左右。受2012年魚價的影響,2013年的投苗量大概為4000萬尾,養殖成數主要受天氣等影響。目前,廣東省暗紋東方魨養殖面積近4萬畝,養殖區域主要分布在中山坦洲、佛山順德、江門新會、珠海鬥門、廣州增城等地。其中坦洲為1.2萬畝,順德為8千畝,新會1萬畝,鬥門5千畝,廣東其他地區大概為5千畝。&nbsp
  廣東具有養殖河豚魚得天獨厚的條件,從氣候條件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21-23℃。且降雨量非常豐富,常年保持溼潤,而暗紋東方魨在20-25℃之間生長速度最快,11℃以下則基本不再生長,冬季通常11月份開始搭溫棚,至第二年清明左右撤掉,保持水溫的適宜。在水資源條件上看,由於地處沿海,無論是淡水或是鹹水資源都極其豐富,只需要8個月到1年暗紋東方魨就能長到300g以上。相對而言,長三角地區則需要養殖1.5-2年才能達到相應規格,這就導致長三角地區的養殖成本往往比珠三角高4元/500g左右,廣東河豚魚養殖成本大概為18元/500g。廣東河豚魚養殖模式主要為與南美白對蝦混養,能夠有效提高魚與蝦的生產質量,有助於健康成長。&nbsp

  (二)養殖飼料使用及疾病防控&nbsp

  1、紅鰭東方魨飼料使用及疾病防控&nbsp
  紅鰭東方魨作為我國的一個重要養殖品種,迄今仍以天然餌料為主,沒有專門的全價配合飼料,部分在實際的生產中用大菱鮃、甲魚以及真鯛的配合飼料代替。飼料營養學研究的滯後已經成為我國紅鰭東方魨產業化養殖規模的進程的一個瓶頸,適宜紅鰭東方魨營養需求的高效配合飼料的研發將決定其能否在我國形成高效、完善的產業鏈。&nbsp
  紅鰭東方魨常見疾病合計約30種,寄生蟲病是紅鰭東方魨養殖最大、最棘手的問題,1999年日本暴發的病害給日本整個紅鰭東方魨產業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國內也因病害問題給廣大從業者造成巨大損失。迄今,除盾纖蟲病、岡本異溝吸蟲病和粘孢子蟲病等寄生蟲性疾病外,還有弧菌病和鏈球菌病等細菌性疾病,白嘴病和真鯛虹彩病毒病等病毒性疾病。&nbsp
  2、暗紋東方魨飼料使用及疾病防控&nbsp
  暗紋東方魨的飼料各地都不統一,有的養殖場為了節約成本也自行配製養殖飼料投喂。有的地方採用混養模式部分使用顆粒飼料,部分食用冰鮮飼料,成分也不一。使用的顆粒飼料一般以鰻魚料為主,養殖中飼料成本成為養殖的主要成本之一。由於當前養殖產量大約在4-5萬噸左右,因此飼料的用料將在8-10萬噸左右,這樣的飼料市場還是比較大的。&nbsp
  暗紋東方魨養殖疾病也越來越多,逐漸成為制約其養殖發展的瓶頸。病毒性疾病以出血和白嘴病為主;細菌性疾病高溫季節易發爛鰓病、爛鰭病;低溫季節易發水黴皮膚病等;寄生蟲疾病主要易發車輪蟲、纖毛蟲、小瓜蟲疾病等。&nbsp


  四、河豚魚養殖產品市場流通及追溯&nbsp

  (一)產品市場及流通&nbsp

  暗紋東方魨主要以國內消費為主,消費地區為長江以南,江蘇省和廣東省為消費主要群體,目前正在開拓韓國等國外市場,已有部分的銷售量。紅鰭東方魨主要以出口日本、韓國為主,山東、遼寧為國內的主要消費區。菊黃東方魨和黃鰭東方魨兼有國內消費和出口韓國。&nbsp

  1、紅鰭東方魨&nbsp
  紅鰭東方魨養殖產品主要來自遼寧、山東、天津、河北等地。通常由廠家直接出口,部分轉經外貿部門出口。近年紅鰭東方魨產量明顯下降,天津地區約為200-400噸,大連地區500-800噸,河北地區700-1000噸,山東約為600-800噸,產量總計約為2000-3000噸,其中出口近2000噸,其餘供應國內銷售。以往出口到日本的佔到70%,韓國約佔30%,目前,出口韓國的數量逐漸增多。&nbsp
  紅鰭東方魨市場和養殖受日本、韓國需求影響很大,金融危機以來,尤其日本對河豚魚的需求大幅下降。部分小型河豚魚企業,由於不直接經營河豚魚對外出口,且信息不靈,出口報價遲緩,難以確定漁貨的收購價格,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風險性。出口日本的時間比較集中且價格也不高,活魚加工佔很大比例,通常需要800克以上的。韓國一年四季都要現貨,直接以活魚消費為主,以750克的為主,通常採用活水貨櫃運輸,每箱2000-3000尾(約2噸),價格是20美元/kg(即120元/kg),價格低時約85元/kg。&nbsp

  2、暗紋東方魨&nbsp
  暗紋東方魨可全年在市場流通。江蘇省養殖的暗紋東方魨,主要有三個流向:一是當地銷售,直接銷售在養殖所在地城鎮的酒店,約佔15%;二是銷往江蘇省主要市場,由經銷商運到靖江等幾個主要市場,再由這幾個市場銷往各地,這部分的去向又以江蘇省沿江城鎮為:南京、揚中、常州、張家港、南通、太倉、江陰等地成為主要消費市場,約佔50%。三是銷往其他地區,由養殖企業、養殖戶或經銷商直接發往外地,約佔35%。&nbsp
  廣東省養殖的河豚魚銷售:廣東暗紋東方魨的年產量約為2萬噸,約佔國內暗紋東方魨總產量的一半。到2013年,預計年產值達8-15億元。目前廣東暗紋東方魨的銷售市場以江蘇、上海等地為主,約佔50%,北京、重慶等地,約有25%,廣東本地市場需求正在不斷地增長,已接近25%。廣東正努力開拓、擴大廣東本地的河豚魚的消費市場,以減輕江浙一帶的河豚魚滯銷壓力。&nbsp
  廣東主要的流通大戶大概六、七個人,80%的廣東河豚魚都由他們運往全國各地,主要的運輸方式為水車運輸,其物流差價一般為1元左右。2008-2009年底,河豚魚塘頭收購價格為10-13元/斤;2010年年初開始逐漸上漲,2010年年底價格最高時達46-48元/斤,此後長時間保持在35-40元/斤,一直到2011年年中收購價格都較高;2011年底價格開始下跌,最低為13元/斤左右;2012年3-5月份的出魚高峰期價格17-18元/斤,直到2012年底價格才有上漲的勢頭,特別是12月最後一兩周,廣東省河豚魚價格每斤上漲了近5元,達到22元/斤左右。江蘇本地河豚魚和福建養殖的條紋、菊黃等河豚魚也對廣東養殖的暗紋東方魨產生很大影響。&nbsp

  3、其它養殖產品&nbsp
  黃鰭東方魨、菊黃東方魨受季節影響只在2-6月份形成銷售,黃鰭東方魨年銷售量在4000噸左右、菊黃東方魨年銷售量在1000噸左右,這兩個品種主要來自福建。同時來自浙江、福建沿海海捕的野生白皮豚也佔據部分市場,年銷售量約在100噸左右。受傳統季節消費的影響,1-6月份佔全年銷售總量的70%,7-12月份約佔全年銷售總量的30%。&nbsp

  (二)產品追溯現狀&nbsp

  從本次調研情況看,我國主養河豚魚品種的標準體系已基本構建,能夠為標準化生產和依法行政提供技術支撐。出口企業和龍頭企業在控養和可追溯方面有較強的自律性,有較強的質量安全保證能力。散戶和流通環節存在質量安全隱患,急待規範和加強監管。&nbsp

  1、以產業為鏈條的標準體系已構建&nbsp
  目前,暗紋東方魨和紅鰭東方魨兩個品種的種質、親本和苗種、養殖技術規範、飼料、加工技術規範、毒素檢測以及可追溯等都有相應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見表1河豚魚相關標準),另外,一些地方和龍頭企業也非常重視河豚魚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工作,組織制定了一批地方標準和企業內控標準。為河豚魚產業逐步告別無章可循的狀態,真正形成無公害養殖、規範合法進入市場、安全食用無風險的新秩序提供了技術保障。&nbsp



  2、出口和規模化龍頭企業質量安全控制較好,中小企業生產須加強管控&nbsp
  紅鰭東方魨大部分出口到日本、韓國,每年出口量一般在2000噸左右。此次選擇了不同的養殖模式進行調研,其中,天津市海發珍品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採取的是循環水和海陸結合的生產模式;河北唐山天河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曹妃甸)集育苗、生產、銷售於一體,成魚養殖採取與蝦、貝、海蜇等低密度生態混養方式,經濟效益良好。大連天正實業有限公司、大連富谷水產有限公司、山東威海弘泰漁業有限公司等採取抗風浪網箱養殖。以上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從業人員素質高,具有很強的食品質量安全控制意識。&nbsp
  從被調查企業提供的商品進出口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看,目前,河豚魚出口檢驗項目主要有鉛、汞、孔雀石綠、結晶紫、呋喃、恩諾沙星、環丙沙星、土黴素、氯黴素、氟甲喹等,養殖河豚魚基本上都能達到無毒級(即毒性小於10MU或220µg/kg)。另據調查,目前,山東沿海紅鰭東方魨養殖企業有28家,遼寧、河北養殖企業近40家,其中30家企業得到國家質檢總局「出口備案註冊場」資質認證,有近20家養殖場獲得了「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稱號,近10家企業得到當地政府頒發的「種苗生產許可證」和「無公害產地認證」,其中,國家農業部「河豚魚原良種場」4家,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有3個地域,這些都為進一步加強紅鰭東方魨產業管理奠定了基礎。&nbsp

  江蘇中洋集團養殖基地是國內外規模最大,也是最先進的暗紋東方魨養殖基地,中洋集團實施品牌連鎖經營是河豚魚安全食用的最佳模式,值得借鑑。連鎖經營模式強調全過程的標準執行,著重各個關鍵點的安全檢測和風險監測,能安全有效實施養殖河豚經營。在河豚控毒養殖技術攻關方面,中洋集團長期與科研院校合作,根據暗紋東方豚的產毒機理、採用無毒源活餌料和全價配合飼料餵養,從親魚的選擇和良種培育抓起,創造了獨特的「三段養殖法」,營造良好的控毒環境。目前,中洋集團有自已的種苗繁育中心,有8000多條種魚,確保了種苗的純正。對原料基地實行統一供苗、統一飼料、統一技術指導,並以高出市場平均價格3-5元進行統一收購,既保證了漁民收益,也從源頭上確保了河豚魚的食用安全。&nbsp

  3、流通環節也存在隱患、亟待規範&nbsp

  河豚魚出口產品質量安全控制能實現全過程追蹤溯源。內銷產品溯源方面,龍頭企業控制較好,散戶和純流通企業存在很大隱患。散戶和純流通企業在河豚魚質量安全控制方面意識淡泊,存在很大隱患,主要體現在:一是在種苗生產中,隨意雜交,不能保證苗種種源純正,從源頭上不能進行控毒養殖;二是隨意銷售,無序流通;三是野生河豚依然有售。以上現象如不加強監管,不但影響消費者食用安全,也會對開放河豚國內市場造成負面影響,從而影響河豚魚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nbsp



  五、河豚魚產業發展技術需求&nbsp

  (一)控毒技術:暗紋東方魨的淡水養殖技術已較為成熟,但毒素含量的控制仍需加以深入研究。

  (二)深加工技術:深加工是增加暗紋東方魨產品附加值,提高其經濟價值的有效途徑。目前,我國暗紋東方魨的深加工多為民間傳統烹飪方法,並未形成系統的工業加工。對暗紋東方魨的藥用和營養成分研究也幾乎為空白,這都極不利於其深加工的進行。&nbsp

  (三)種質隱患。河豚魚種質資源退化,直接的影響是河豚魚養殖周期變長,導致成本增加,迫切開展種質改良和苗種生產技術優化工作。&nbsp

  (四)高效網箱養殖和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及池塘改造高效養殖模式,需要研究和推廣。&nbsp

  (五)急需研製國產化的河豚魚防病、促生長、節能、環保型的系列專用配合飼料配方,早日實現產業化。急需解決從育苗到養殖全過程主要流行性疾病「疫苗」的研製和產品的實用化問題,以便早日有效防控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生、傳播。&nbsp

  (六)河豚魚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但由於研究力度不夠,相關的報導並不多見,普通的民眾也很難知曉。這對河豚魚產業的發展是很不利的。&nbsp



  六、河豚魚產業存在問題及建議&nbsp

  我國養殖河豚魚的產業化體系初現,有效提升了我國河豚魚產業的發展層次。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積極應對。&nbsp

  (一)開放國內市場是大勢所趨&nbsp

  河豚魚是一類經濟價值很高的硬骨魚類,營養價值高,其美味自古就有數不盡的讚美之詞。此次調研發現,河豚養殖產品多數為優質的養殖產品,養殖密度低,養殖過程幾乎不適用任何藥品,品嘗其養殖產品的味道極佳。而這樣的養殖產品卻大多數銷往日本、韓國。優質資源辛勤勞動的國人享用的卻是很少一部分,究其原因是國內消費河豚魚尤其是紅鰭東方魨的環境和政策不夠開放。&nbsp
  另外,此次走訪了解到,雖然國內市場還未開放,但很多省市以及大城市的賓館和酒店均有銷售。目前,河豚魚美食文化在國內已悄然興起,且國內市場的發展潛力很大,政府應儘快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正確引導監督,使這個行業能健康持續發展。&nbsp

  (二)開放國內河豚魚市場的建議&nbsp

  1、充分發揮漁業協會作用&nbsp
  應增強中國漁業協會河豚魚分會的權威性,來協調各個企業之間的經營行為,促進信息流通,在重大問題上達成一致。河豚魚協會應該具有發放河豚魚經營許可證、處罰違規企業、培訓等方面的功能。有了這種功能,才會有權威,才能統一提供苗種,統一提供飼料,統一養殖標準,統一發布市場和渠道的信息,形成河豚魚養殖有序發展和安全消費。&nbsp

  2、產銷專門配送,建立可追溯檔案電子信息監管平臺&nbsp
  河豚魚的消費,應管理定位於酒店和超市,由衛生、工商等部門定期對河豚魚的銷售單位進行嚴格的檢查。酒店消費,則通過酒店企業和廚師的培訓和管理來完成,可借鑑日本河豚魚管理制度,對從業人員進行全面系統和嚴格的培訓教育與管理。運用食品安全溯源技術,建立河豚魚從養殖到餐飲環節的點對點對接機制,加強對流通環節的監督管理。&nbsp

  3、儘快啟動河豚魚漁源基地認定&nbsp
  建議農業部儘快出臺「河豚魚魚源基地認定管理辦法(試行)」草案,組織編制現場檢查實施細則,構建魚源基地認定專家資料庫並對專家進行培訓,由協會牽頭進行魚源基地認定試點,提出認定推薦基地名單,報行業主管部門批准公告。&nbsp

  4、弘揚河豚魚文化和企業文化&nbsp
  中國河豚魚歷史悠久,有史料記載已經有4500多年的歷史。食用歷史也有2000多年,尤其在長江流域已經形成了非常深厚的飲食基礎,是中國「長江三鮮」(河豚魚、刀魚、鰣魚)之首。文化宣傳可提升產業經濟效益,江蘇中洋集團在河豚魚文化和企業文化方面開展了了很多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宣傳和示範效果,河豚已成為海安的地方名片。素有「河豚魚故鄉」之稱的日本下關市,河豚魚產業鏈經濟比重佔到了全市GDP的30%以上,日本在發展河豚魚產業和文化方面有許多可以借鑑的地方。&nbsp

  5、儘快啟動河豚魚公益性農業行業專項&nbsp
  科技是水產事業的基石。「九五」以來,尚無涉及河豚魚養殖產業的國家科技計劃投入,作為一個海水養殖大國,我國如果不能迅速獲取、整合和應用諸如河魨等「魚類上品」相關養殖科技成果,必將影響新世紀我國海洋農業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戰略目標的推進。通過科研項目的立項,聯合國內主要優勢單位,以關鍵技術研發與集成為主線,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河豚魚健康養殖技術體系和產業經濟模式、推動河豚「魚文化」建設、對繁榮我國海洋農業、提升漁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等均具有重大意義。&nbsp

  七、結語&nbsp

  通過全國南北調研認為,總體上我國河豚魚產業運行是健康的,發展是平穩的。特別是養殖河豚魚產品基本無毒,受到國內外市場的喜愛。我國河豚魚產業努力克服不足,發展前景良好。只是由於當前對國內河豚魚市場採取封鎖的政策,限制了我國河豚魚產業的發展。因此我們呼籲政府有關部門與河豚魚行業協會聯手,在一定條件下放開國內河豚魚市場,促進科研立項,進一步關注與促進河豚產業發展。&nbsp

&nbsp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國內河豚魚產業調研報告(上)
    國內河豚魚產業調研報告(上)2014-07-18 16:1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前沿        調研組考察了國內河豚魚苗種產業、養殖產業、市場流向、產品追溯以及漁業專業合作社發展等情況。對我國河豚魚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有了深入的了解,並提出發展建議。
  • 2016年鱖魚淡水鱸魚秋季生產形勢調研報告
    2016年鱖魚淡水鱸魚秋季生產形勢調研報告2016-12-23 21:4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總的看,全國鱖魚和淡水鱸魚主產區生產穩定發展,今年鱖魚後期苗種投放量增加明顯,成魚養殖成活率提高,鱖魚存塘量提高,預計2016年鱖魚總產穩中有升;由於主產區前期淡水鱸魚苗種價格成活率低,淡水鱸魚苗種投放量同比減少,預計2016年淡水鱸魚成魚產量相應減少;同時也受生產方式和基礎設施等因素制約,存在著產業發展方式亟需轉型升級等問題。
  • 河豚魚有毒,河豚魚乾也有毒?
    南通中院經審理認為,河豚魚有毒,但並不能由此推斷河豚魚乾屬有毒有害食品。眾所周知,河豚魚含有河豚毒素,但只要加工得當,完全可以實現河豚魚乾無毒的可能,日常生活中食用河豚魚乾的普遍性也足以證明。由此可見,雖然河豚魚有毒,但不能得出河豚魚乾一定有毒有害的結論。本案中,被告亦未能提出鑑定結論以證明案涉河豚魚乾屬有毒有害食品。
  • 調研報告:調研報告的寫作要領
    調研報告的寫作活動包括制定調研方案、實施調研、統計分析調研結果和撰寫調研報告。這裡只介紹如何撰寫調研報告。在長期寫作時間中,調研報告的格式已約定俗成,相對固定,一般由標題、署名、前言、正文、結尾五部分構成。  (一)標題  調研報告的標題有三種形式:一是公文式,用單標題概括調研對象、內容、文種三部分內容。
  • 全國人大常委會金融支農問題調研組關於金融支農問題的調研報告
    全國人大常委會金融支農問題調研組關於金融支農問題的調研報告        (「三農」問題報告之三)        ——2004年6月24日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成思危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
  • 產業觀察日記丨探析我國石斑魚產業發展和困境
    雲龍石斑魚圖源:海報新聞近年來,我國黃海水產研究所「石斑魚種質庫和遠緣雜交育種技術創建及產業化應用」項目,就通過石斑魚遠緣雜交育種技術,首次培育出雲紋石斑魚和鞍帶石斑魚的雜交種-雲龍石斑魚,克服了不同品種之間的生殖隔離、地理隔離問題,成果可推廣至至河北、天津、山東、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省市,並且將雲龍斑苗種推廣至日本和韓國[3]。
  • 河豚魚等毒魚引起的食物中毒
    河豚魚又名「純」,俗稱「氣泡色」、「雞抱魚」或「乖魚」,該魚肉味極其鮮美,營養豐富,但因體內肝臟含有劇毒的河豚毒素,人畜誤食後可致中毒,甚至死亡,河豚魚多產自沿海和內河水系。我國和日本、南中國海沿岸各國都有人有「拼死吃河豚」的愛好,所以每年都有多起因河豚魚中毒而死亡的悲劇發生。
  • 權威丨福建省石斑魚產業發展現狀和形勢分析
    在方案實施過程中,福建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組織全省水產推廣系統對大黃魚、石斑魚、河魨、對蝦、海帶、紫菜、鮑魚、牡蠣、海參、鰻鱺及稻蓮漁11個產業開展專題調研並形成產業報告。報告不僅分析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現狀,還指出了存在的問題,並給出了今後發展建議。
  • 調研報告:調研報告格式要求
    什麼是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是對某一情況、某一事件、某一經驗或問題,經過在實踐中對其客觀實際情況的調查了解,將調查了解到的全部情況和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質,尋找出規律,總結出經驗,最後以書面形式陳述出來,這就是調研報告,是應用寫作的重要文種。
  • 水產苗種管理辦法
    列入進口名錄I類的水產苗種不得進口,列入出口名錄I類的水產苗種不得出口;列入名錄Ⅱ類的水產苗種以及未列入名錄的水產苗種的進口、出口由農業部審批,列入名錄Ⅲ類的水產苗種的進口、出口由省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 調研報告:暑假實習調研報告
    問卷內容基本真實的反映了教育實習的實際情況,能夠達到了調研的目的。但是在問卷調查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的問題。實習學校領導問卷、實習生問卷、學生問卷和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問卷這幾類問卷中,只有實習學校領導問卷的問題數量適中,便於回答。  實習生問卷、學生問卷和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問卷的問題數量都較多,但是實習生問卷的問題數量雖然較多卻並沒有影響實習生的回答。
  • 敲醒舌尖上的警鐘:警惕毒蘑菇、河豚魚、蓖(bì)麻子
    毒蘑菇在我國生長分布廣泛,約有100多種,引起人嚴重中毒的有10餘種。在廣東地區,導致中毒人數最多的兩種蘑菇分別是白毒傘(致命鵝膏)和鉛綠褶菇,其中白毒傘的毒性最強,通常出現在山區、植物園等潮溼雜草叢生的地方。廣州白雲山、黃埔、增城等山區常見白毒傘、鵝膏菌等毒蘑菇生長。
  • 報告|2019-2023中國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產業調研分析
    (來源:微信公眾號「新產業智庫」 ID:weixin-gg-ii 作者:GGII)憑藉日本ENE-Farm項目、德國發展電轉氣項目、以及韓國在電站方面大力推廣,SOFC成為PEMFC之外在全球出貨量最大的燃料電池類型。2018年全球SOFC出貨量29000套,同比增長22%。
  • 調研報告:商品調研報告怎麼寫
    4商品價格調查報告  主要內容包括商品成本、稅金、市場價格變動情況,消費者對價格變動情況的反映等。  5市場競爭情況調查報告  主要內容包括競爭對手情況,競爭手段,競爭產品質量、性能、價格等。  寫法和要求  1。標題。一般來說,市場調查報告的標題沒有嚴格的格式。
  • 2020日本機器人產業市場調研報告
    【2020日本機器人產業市場調研報告】是介紹日本機器人行業發展歷史及現狀的分析資料。通過對日本機器人市場的調查,了解日本以及世界機器人市場規模、行業內企業產銷狀況、產品類型特點等、把握日本機器人以及國際市場的實際狀況。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數據與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進行對比、分析,為我們對今後國內機器人市場發展的判斷提供參考依據,便於企業的戰略決策。
  • 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本體行業調研報告
    打開APP 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本體行業調研報告 高工機器人 發表於 2020-11-30 16:43:48 2019年工業機器人市場延續低迷態勢,本體市場呈現差異化的表現: 多關節機器人作為佔比最大的本體類型,輕小負載產品(負載≤20kg)同質化嚴重,價格競爭愈演愈烈,系內外資工業機器人廠商較量的主戰場,同時也是增速下滑最明顯的細分產品之一。
  • 2020年版中國海洋漁業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海洋漁業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顯示,發展海洋經濟在「十二五」期間將被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現代漁業建設,已成為國家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  《2020年版中國海洋漁業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對海洋漁業行業相關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海洋漁業行業今後的發展方向、海洋漁業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海洋漁業技術標準、海洋漁業市場規模、海洋漁業行業潛在問題與海洋漁業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評估海洋漁業行業投資價值、海洋漁業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為海洋漁業行業投資決策者和海洋漁業企業經營者提供參考依據
  • 中國新材料產業園區行業現狀調研及市場前景報告(2021-2027年)
    新材料是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基石,節能環保等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必將帶動新材料的需求增長。  《中國新材料產業園區行業現狀調研及市場前景報告(2021-2027年)》主要研究分析了新材料產業園區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新材料產業園區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
  • 這份調研報告都說了
    深圳市人大常委會日前發布《推進海洋生態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專題調研報告》(下稱《報告》),對「十四五」期間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出建議。 目前,深圳共擁有114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和260公里海岸線,海域資源較為豐富,開發潛力大。2019年海洋生產總值約2600億元,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市GDP比重約為10%,海洋經濟正成為深圳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2020年8月,深圳市政府出臺《關於勇於當海洋強國尖兵,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實施方案(2020-2025)》。
  • 綠鰭馬面魨苗種繁育技術實現重大突破
    6日,記者從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獲悉,該實驗室海洋漁業科學與食物產出過程功能實驗室珍稀海洋生物繁育與保護研究團隊,自2006年開始進行綠鰭馬面魨人工繁育試驗研究,在野生親魚馴化、生殖調控、受精卵收集和孵化、苗種培育和餌料轉換等方面逐步攻克難關,近期成功突破了綠鰭馬面魨苗種規模化繁育技術,現已形成工廠化車間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