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魚等毒魚引起的食物中毒

2021-01-08 小磊老師

河豚魚又名「純」,俗稱「氣泡色」、「雞抱魚」或「乖魚」,該魚肉味極其鮮美,營養豐富,但因體內肝臟含有劇毒的河豚毒素,人畜誤食後可致中毒,甚至死亡,河豚魚多產自沿海和內河水系。我國和日本、南中國海沿岸各國都有人有「拼死吃河豚」的愛好,所以每年都有多起因河豚魚中毒而死亡的悲劇發生。中毒者搶救困難,死亡率達到食用者50%以上,因此餐飲企業要對河豚魚有足夠的重視。

河豚魚毒素的分子式為C11H17N3O8,是小分子化合物中毒性十分強烈的神經毒素。其主要存在於河豚魚的卵巢和肝臟中,因此這兩部位具有劇毒;其次是腎臟、血液、眼睛、魚鰓和魚皮等部位也具有毒性。新鮮的洗乾淨血液的河豚魚肉可視為無毒,但河豚魚若死後時間較長,內臟毒素逐漸溶入體液而進入肌肉中,也會使魚肉有毒。

河豚魚中毒發病急速而劇烈,食用後幾分鐘即感到手指、唇、舌有刺痛,然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瀉、四肢無力、發冷、指端麻痺等症狀;重者出現瞳孔及角膜反射消失,甚至全身麻痺,呼吸衰竭以至死亡。

我國衛生部門和市場管理部門都曾大力宣傳河豚魚的形態特點及其嚴重的危害性,規定禁止出售河豚魚,一經發現有市售賣河豚魚或幹品,要立即追查其來源,並會同有關部門協助組織銷毀。飲食店也不能應食客要求製作河豚魚菜餚,否則出現問題後,將要承擔嚴重後果。

毒魚類中毒除河豚魚外還有其他一些毒魚,若誤食也會引起中毒,這些毒魚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 肉毒魚類

這是指魚肉或內臟含有毒素的魚類,我國肉毒魚類有20多種,南海產的有:花斑裸胸鱗(肉有毒)斑點九棘鍾(肉有輕毒)、棕點石斑魚(肉有微毒)側牙鯨(肉有輕毒)、白斑笛鰓(肉和內臟均有毒),南海和東海均有產的:黃邊裸胸鱗和斑點裸胸鱗(肉有劇毒)等。飲食業不要選用這些魚類作為海鮮。

2. 血毒魚類

指血液中含有毒素的魚類。魚血中的毒素能被熱和胃液所破壞,所以只要魚煮熟後再食用者均不會出現中毒現象,只有飲用生色血才會中毒。血毒型魚類有江河產的鯉緬和黃鱗。民間傳說生的鱗魚血液能滋補強身,但經動物試驗證實其血清有毒,生飲鱗血者會出現腹瀉、噁心、皮疹、呼吸困難等症狀。

3. 膽毒魚類

指魚膽含有毒的魚類。傳說魚膽有「清熱解毒」、「明目」、「止咳平喘」的作用,因而吞服魚膽以求治病,但卻反而引起中毒。具有膽毒的魚類屬於鯉科,平時食用量最大的青魚、草魚、鯉魚、鯨魚等都屬於此類,這是飲食業常用的魚類,食用烹調前一定要完整的去除魚膽。

最後在這裡小編提醒大家,如果非要食用河豚魚請去專業的餐廳。畢竟;「美食有價、生命無價」。

相關焦點

  • 敲醒舌尖上的警鐘:警惕毒蘑菇、河豚魚、蓖(bì)麻子
    為進一步加深大家對食物毒性的了解,現將毒蘑菇、河豚魚、蓖麻子的飲食消費情況提示如下:目前確定毒性較強的蘑菇毒素主要有鵝膏肽類毒素(毒肽、毒傘肽)、鵝膏毒蠅鹼、光蓋傘素、鹿花毒素、奧來毒素。毒蘑菇在我國生長分布廣泛,約有100多種,引起人嚴重中毒的有10餘種。在廣東地區,導致中毒人數最多的兩種蘑菇分別是白毒傘(致命鵝膏)和鉛綠褶菇,其中白毒傘的毒性最強,通常出現在山區、植物園等潮溼雜草叢生的地方。
  • 這種魚含有劇毒,已有人吃它發生食物中毒!
    河豚魚,又稱「河魨」「龜魚」「雞抱」「氣泡魚」「氣鼓魚」等,因其體內含有一種劇毒的神經毒素——河豚毒素聞名。近年來,因食用加工處理不當的河豚魚或誤食含有河豚毒素的食物,造成河豚毒素中毒死亡的情況時有發生。
  • 河豚魚,能吃?不能吃?(原創)
    如此一來,河豚魚更加神秘莫測,人們更想嘗試,又有懼怕的心理。河豚魚是什麼魚?它是長江入海口處、江浙一帶的無磷野生魚,種類較多。河豚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蛋白質含量高且優質,營養價值高,有毒也擋不住人們品嘗其美味的欲望。其體內含天然毒素:毒性極強的河豚毒素,可以引起急性食物中毒甚至死亡。河豚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主要存在於河豚魚的肝臟、卵巢、皮膚和血液中,尤其是春季產卵季節,毒素含量更高。新鮮洗淨的魚肉中一般不含有毒素。
  • 預防食物中毒提示 野生蘑菇、蝦虎魚都不能食用
    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昨天發出最新一期的日常預防食物中毒提示,近期到了因誤食四季豆、毒蘑菇、毒草藥而中毒的案例高發季節,並提醒市民不要食用相關植物和菌類。    跳跳魚  蝦虎魚,有毒!  廣東省食安辦日前通報,2013年3月17日媒體報導的雷州市部分群眾食用「跳跳魚」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經專家初步判斷,引起食物中毒的,並非中毒患者所認為的「跳跳魚」,而是外觀上與其相似、含有河豚毒素的雲斑裸頰蝦虎魚。
  • 江蘇中洋集團:以魚起家,開啟河豚魚新篇章
    至鮮至毒 | 最具特色的河豚魚若問,在中國哪一條魚最富有傳奇色彩?這當中必然有河豚魚的位置。河魨(pufferfish),為硬骨魚綱魨科魚類的統稱,因捕獲時會發出類似「唧唧」的豬叫聲而得名"豚"。翻開中國古詩詞:一著食得河豚肉,終身不念天下魚;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快趁兩三杯,河豚欲上來……眾多名篇佳句不絕於耳,與河豚魚有關的故事也不斷見籍於書篇。如,宋朝宰相李善長吃河豚識人,民眾宴請蘇東坡吃河豚等等。食河豚魚儼然成為古時文人士大夫的一種時尚風潮。
  • 南通市市場監管局提醒:買河豚魚認準這10家企業
    近年來,因食用河豚魚、河豚魚產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乃至死亡事件偶有發生。為規範河豚魚及其產品加工經營行為,嚴防河豚魚及其產品食物中毒事件發生,切實保障廣大群眾飲食健康和生命安全,南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14日發布關於河豚魚及其產品食品安全消費警示。
  • 養殖河豚魚打破原有的食物鏈 已達「微毒」「無毒」級別
    一是「食得一口河豚肉,從此不聞天下魚」,盛讚其鮮美;一是「拼死吃河豚」,雖然也是唾涎其美味,卻對河豚的劇毒心懷忐忑。於是,吃還是不吃,成了一對矛盾。  儘管「河豚魚禁令」由來已久,但有一個現象卻無法否認,那就是蘇城大小飯店,「紅燒河豚」這道菜越來越普遍。和以往野生河豚不同,這些飯店所售的河豚都是人工養殖的,有的還會被貼上「控毒河豚」的標籤。
  • 人工養殖的河豚魚為啥就沒毒(20140811)
    人工養殖的河豚魚為啥就沒毒(20140811) 2-你知道嗎?人工養殖的河豚魚為啥就沒毒(20140812)
  • 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 氣鼓鼓的千萬別買
    資料圖  「劉家橋露天市場一家魚攤賣河豚魚,這魚不是有劇毒嗎?能隨便賣嗎?」上周六下午,市民寇先生(線索獎:50元+50元禮品)反映,市場上有人售賣河豚魚,記者連忙隨報料人趕往該市場。  不許私售的河豚出現在市場  在沙河口區劉家橋附近的露天市場裡,一家魚攤盛放雜魚的箱子裡,有三四條河豚魚。寇先生問:「這是河豚嗎?」女商販回答:「對,就是廷鮁(河豚的俗稱)。」「這不是有毒嗎?」那位女商販聽了沒放聲。記者問道:「這魚賣不賣?」女商販說:「賣,30元一斤,這魚好吃,買回去處理好了就沒事了。」記者要了最大的一條。
  • 警惕夏天食物中毒!多是細菌惹的禍!
    食物中毒一般在用餐後4~10小時發病,高峰期出現在用餐後6小時左右。食物中毒後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腹部不適,中毒者首先會感覺到腹脹,一些患者還會腹痛,個別的還會發生急性腹瀉。與腹部不適伴發的還有噁心,隨後會發生嘔吐的情況。其症狀以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為主,往往伴有發燒。吐瀉嚴重的還能發生脫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狀。
  •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消費提醒:謹防誤食野生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
    目前,廣東省已進入春季,氣溫回暖、溼度回升,各種菌類進入生長旺盛期,且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響應由一級調整為二級,郊遊、踏青等戶外活動也被廣大群眾列入了生活日程,因此當前進入了因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引起食物中毒事故的高發期。
  • 「危險美味」河豚魚正從「灰色地帶」走進陽光裡
    其中,紅鰭東方魨和暗紋東方魨這兩個品種人工養殖的時間最長,養殖和控毒技術最為成熟。據了解,目前上海市場已有河豚魚製品銷售。  河豚魚的「財富傳奇」    麗景合作社養殖河豚魚已有多年。在河豚魚養殖解禁前,合作社只能把養好的魚銷往有著河豚魚「消費特區」之稱的江蘇揚中。「那裡河豚魚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家家戶戶都會做、會吃河豚魚。」與河豚魚打了20年交道的合作社經理顧建培說。
  • 浙江紹興有人在偷偷賣河豚魚 食用河豚魚有中毒風險
    浙江紹興有人在偷偷賣河豚魚 食用河豚魚有中毒風險2012-03-27 10:3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紹興網        瀏覽量: 5554 次 我要評論 紹興市場上有沒有河豚魚在賣?他們應該怎樣辨別河豚魚?  紹興有人在偷偷賣河豚魚 記者調查:雖然河豚魚在紹興市場上並不常見,不過偶爾還是有人偷偷摸摸地賣。記者3月26日從市工商局越城分局獲悉,該局前兩天就對紹興水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進行了一次全面清查。在大江市場一水產經營攤位內發現了正在銷售的疑似河豚魚。經農業部門鑑定,這些魚確實是河豚魚,並被銷毀。
  • 台州市場現野生河豚魚 傳說做成魚鯗食用無毒
    近日,有網友爆料,溫嶺等地的水產市場上,一些攤販在悄悄銷售野生河豚魚。  河豚魚有劇毒,而且國家明確規定河豚魚是不能流入市場的,攤販真敢賺這「性命錢」?  昨天,記者來到被網友舉報的松門水產品批發市場,轉了一圈,並沒有看到河豚魚的影子。隨後,來到一個攤鋪前,向老闆詢問有無河豚魚,對方馬上有些緊張。
  • 台州市場出現野生河豚魚傳說做成魚鯗食用無毒
    提醒:河豚毒素不會因為  簡單的風乾曝曬處理而消失  本報訊 近日,有網友爆料,溫嶺等地的水產市場上,一些攤販在悄悄銷售野生河豚魚。  河豚魚有劇毒,而且國家明確規定河豚魚是不能流入市場的,攤販真敢賺這「性命錢」?
  • 廣州食藥監局:食用人工養殖河豚魚有中毒風險
    專家稱巴魚是河豚的一種,可養到無毒,但不鼓勵隨便吃   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日前提醒市民,市面上經營的「巴魚」多為人工養殖的河豚魚,有較大的食品安全風險,且酒樓食肆經營巴魚屬違法行為。然而,記者近日走訪市內部分水產市場和酒樓,發現巴魚售賣已成常態,且商家都稱巴魚是人工淡水養殖的無毒河豚品種。
  • 河豚魚產業調研報告:苗種問題較為嚴重
    對我國河豚魚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有了深入的了解,並提出發展建議。&nbsp  一、河豚魚產業基本情況分析  河魨,俗稱「河豚魚」,是一類經濟價值很高的硬骨魚類,也是東北亞地區重要的養殖類群。在魚類分類系統中,河豚魚隸屬於硬骨魚綱、腹鰭亞綱、鱸形總目、魨形目。
  • 廣東雷州毒魚事件 「跳跳魚」背了黑鍋
    一時間,「毒魚事件」引發讀者的極大關注。這起「毒魚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事?「跳跳魚」到底是不是元兇?獨家深度記者通過多方採訪,為您解釋「毒魚」的來龍去脈。  美味變毒藥&nbsp市民頻中招  3月14日起,龍門農墾第二醫院陸續收治了22名食物中毒患者,其中,多數人出現了頭暈眼花、嘔吐、手腳麻木等症狀。有些人中毒較深,已經全身癱軟無力,甚至開始神志不清。
  • 13條含毒虎斑魚已銷毀
    有關部門核實,導致汕頭市民中毒的兩條魚由深圳售出,這批魚據稱來自香港共15條  13條含毒虎斑魚已銷毀  本報訊 從本月26日起,汕頭市50多名市民食用兩條虎斑魚後(俗稱「老虎斑」,石斑魚、珊瑚魚的一種),先後中毒入院(見昨日本報A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