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鄉間米道】這道舌尖上的「危險美味」,正從「灰色地帶」走進陽光裡
嘟嘴,胖腹,瞪眼,青背白肚,跟指甲蓋差不多大小,聚在一起拼命扭動自己小小的尾巴——很難想像,這麼萌的生物,竟然是含有劇毒的。
「這就是河豚魚幼苗了,今年5月初,我在自家魚塘投放了20萬尾河豚魚幼苗,還花了不少錢改善養殖環境。如果順利,今年10月就可以向市場推出河豚魚製品。」上海麗景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告訴記者。
「長江三鮮」之一河魨魚(俗稱河豚魚),肉質鮮美卻含有劇毒,讓「老饕客」們又愛又恨,欲罷不能。記者了解到,隨著人工飼養無毒河豚魚技術的成熟和河豚魚「禁食令」的鬆動,人們不用再「拼死吃河豚」,河豚魚有望成為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
河豚魚養殖「有條件解禁」
河豚魚養殖業能從「灰色地帶」走進陽光裡,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去年11月國家農業部、國家食藥監總局聯合發布的一紙《關於有條件放開養殖紅鰭東方魨和養殖暗紋東方魨加工經營的通知》,這意味著從1990年開始實行的河豚「禁食令」終於開始鬆動。
業內人士對《通知》中的關鍵詞做了解讀:一是「養殖河豚」,即野生河豚魚不在放開之列,且養殖河魨只限暗紋東方魨和紅鰭東方魨兩個品種。二是「加工產品」,放開的是加工產品,並非鮮活品。三是「魚源基地」,即加工企業的原料必須來源於經農業部備案的魚源基地。四是「加工企業」,即加工企業必須具備3個條件:擁有經營備案的河魨魚源基地;具有河魨魚加工設備和技術人員;建立了完善的產品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制度和衛生管理制度。
事實上,關於河豚魚到底有沒有毒、能不能食用的爭議由來已久。雖有禁食令,但吃河豚魚的傳統從未真正在民間停止。崇明幾大漁業村的漁民都告訴記者,每次一上岸就有人「盯」著他們無意間捕撈到的野生河豚魚,而且大多願意出高價收購。而隨著近年來養殖技術的漸臻成熟,檢測數據顯示,養殖河豚魚含有的毒素遠低於風險值,完全可以做到正常食用。其中,紅鰭東方魨和暗紋東方魨這兩個品種人工養殖的時間最長,養殖和控毒技術最為成熟。據了解,目前上海市場已有河豚魚製品銷售。
河豚魚的「財富傳奇」
麗景合作社養殖河豚魚已有多年。在河豚魚養殖解禁前,合作社只能把養好的魚銷往有著河豚魚「消費特區」之稱的江蘇揚中。「那裡河豚魚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家家戶戶都會做、會吃河豚魚。」與河豚魚打了20年交道的合作社經理顧建培說。即便銷售渠道單一,但河豚魚的銷售利潤要比一般魚類高出不少。
顧建培告訴記者,上世紀末,野生河豚魚資源日益枯竭,人工繁殖技術尚未成熟,他的一個從上海水產研究所下海經商的親戚看到了其中的商機,帶著顧建培從崇明漁民手中收購了20多條野生河豚魚,然後進行河豚魚人工繁殖試驗。隨後,河豚魚人工繁殖大獲成功,倆人靠出售河豚魚幼苗就賺了不少錢。
對於這一段有關河豚魚的財富傳奇,顧建培淡淡地笑笑:「那是我親戚有技術、眼光好,錢都是他賺的,我只是跟著他學到了養河豚魚的技術而已。」
顧建培說,河豚魚養殖的技術門檻不低,水溫不能低於10℃,又不能高於30℃,即便他是養殖河豚魚的老手,但在十多年的養殖過程中也曾因為水溫控制不當,出現過兩次「翻塘」的慘痛教訓,損失數十萬元。為了給合作社老闆茅志昌賠罪,滴酒不沾的顧建培曾一口氣喝掉了一大杯高度白酒,在床上躺了一天。
為什麼人工養殖的河豚魚能夠做到無毒?顧建培介紹說,野生河豚魚以有毒的藻類為食,久而久之河豚魚體內就產生了劇毒。而養殖環境下的河豚魚以魚粉為食,又經過幾代的人工繁殖,毒性逐步降低,直至最後無毒。當然,河豚魚品種達20多種,如果食用的是紅鰭東方魨和暗紋東方魨之外的其他品種的養殖河豚魚,仍然存在一定的風險係數。
魚源基地掛牌在望
儘管禁食令推出多年,但顧建培坦言,一直有饕客慕名來到合作社,要求一嘗河豚魚的美味。「我對自己燒河豚魚的技術非常自信,我既能保證安全,又不讓鮮美流失。」即使對自家養殖的河豚魚和自己的烹飪技術充滿自信,但顧建培只有在招待自己最信賴的朋友時,才會心照不宣地端出河豚魚來。為了讓朋友們吃個安心,吃之前的流程通常是這樣的:顧建培先在眾人面前試吃,過15分鐘後沒有中毒跡象,茅志昌再吃一口,又過了15分鐘,兩人都安然無恙,一桌人才開始大快朵頤。
如今,河豚魚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上市,對合作社發展來說絕對是一個重大利好。茅志昌在得知河豚魚解禁後,第一時間就決定要申請國家河豚魚魚源基地,並加大河豚魚養殖的投入。目前,申請河豚魚魚源基地的各項考核已經一一完成,茅志昌估計,近期內就能正式拿到魚源基地的證書,從而成為上海地區首個河豚魚魚源基地。
談起過往遊走於政策邊緣的歲月,茅志昌不免感到有些酸楚:「有人覺得你養河豚魚就是違法的,那時候要經常向人解釋為什麼可以養,魚都銷往哪裡。我們也不敢大投入,萬一哪天就真的不讓你養了。」河豚魚解禁後,顧建培和茅志昌都覺得河豚魚今後會向四大家魚一樣逐漸被市民接受和喜愛。「除了要進軍上海市場,我們還計劃打造『河豚魚旅遊產業』,請遊客來基地內釣魚、賞魚、吃魚,和這種以前的『危險美味』來個親密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