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與天才的距離,只差一套潛能開發方案!」「只需兩天時間,就能獲得『超感知力』。」「讓你的孩子實現『蒙眼識字』『閃電閱讀』『過目不忘』。」 ……記者在山西多地採訪發現,一種打著「全腦開發」旗號的培訓班,陸續在暑假來臨前後恢復營業。培訓方聲稱,其課程基於量子力學理論,能讓孩子「蒙眼識字、過目不忘」。因此,儘管收費動輒上萬元,這類培訓班仍受到眾多家長追捧。(8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
「全腦開發」的騙術存在已久,這一次與此前的一些做法大致相似。不管是聲稱「視力回源」可以依靠大腦強大的自我療愈潛能,在不打針、不吃藥、不針灸、不手術的情況下就能使近視得到改善,還是聲稱經過培訓後,在考試中能「感知」到選擇題的正確答案在發出亮光,這類說法都毫無科學依據可言,反而荒唐得讓人感到十分滑稽。一個具備正常判斷力的人,當然不會相信這種把戲。
對於類似危害較大、底細也不難識破的騙術,當然應該冒頭就打。但記者調查發現,「全腦開發」在當地處於監管的灰色地帶,幾部門都沒有履行好監管的責任,比如教育部門基層工作人員對「全腦開發」培訓是否應該由自己監管,存在不同看法,當地的教育局就有工作人員認為,該機構從事的並非文化課培訓,因此不應由教育部門監管。
此外,市場監管部門工作人員也表示,對於有工商營業執照的培訓機構,如果所從事的業務在其經營範圍內,他們只能監管其是否存在虛假宣傳,很難對培訓內容的科學性進行鑑定。按照類似邏輯,相信衛生行政部門也會有相似的理由,儘管培訓過程中存在治療近視等現象,甚至還有不少孩子被診斷出「脾胃不好」「呼吸道炎症」「近期睡眠不足」等各種問題,這類做法是否屬於非法行醫行為,需衛生部門加以鑑別,但開展培訓的是教育機構而非醫療機構,衛生部門也可以認為不屬於自己的監管範圍。
其實,不監管可以找到很多託詞,想監管同樣可以找到很多理由。比如這類騙術誇大效果、以及宣稱具有治療功效等,無不充斥著虛假宣傳,市場監管部門對此具有監管責任,並且取證也並不困難。假如如此吹噓都不算虛假宣傳,真不知到何種程度才算。能管而不管,對問題視而不見,培訓機構就可以打擦邊球,這類騙術當然容易重複上演。
消除監管的灰色地帶,除了不同的部門需強化自身的責任意識外,更需做好部門之間的協調與配合。要麼開展聯合執法,要麼委託一個部門全權負責,要麼劃清各自的責任,寧可出現監管職能重疊,也不出現監管的盲區或灰色地帶,方能及時給予這類騙術以打擊,維護好學生和家長的權益。(羅志華)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