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場出現野生河豚魚傳說做成魚鯗食用無毒

2020-11-22 騰訊網

  提醒:河豚毒素不會因為

  簡單的風乾曝曬處理而消失

  本報訊 近日,有網友爆料,溫嶺等地的水產市場上,一些攤販在悄悄銷售野生河豚魚。

  河豚魚有劇毒,而且國家明確規定河豚魚是不能流入市場的,攤販真敢賺這「性命錢」?

  昨天,記者來到被網友舉報的松門水產品批發市場,轉了一圈,並沒有看到河豚魚的影子。隨後,來到一個攤鋪前,向老闆詢問有無河豚魚,對方馬上有些緊張。

  「你要多少?這兩天風聲有點緊,你要這魚得預定。」老闆說,河豚魚要向漁民收購,「至少10斤我去給你收,一塊六一斤。」

  「聽說河豚魚有毒,會不會吃死人?」見記者有些顧慮,老闆馬上介紹,只要把魚內臟去乾淨,一般就沒問題:「你又不是第一個買河豚的人,前些天,市場裡每天能賣掉上千斤河豚呢,也沒聽說有人吃死。」

  老闆透露,河豚魚一部分被酒店收購,還有一部分則被市民買走。

  聊到河豚魚的吃法時,老闆說如果真的擔心中毒,可以把河豚曬成魚鯗再吃:「很多市民買回去是做魚鯗吃的。」

  據悉,魚鯗是台州地區很常見的處理海鮮的方法,將魚對半剖開,取出內臟,然後將魚身曬乾後食用,風味獨特。坊間有一種流傳廣泛的說法,河豚魚只要製成魚鯗,毒性就會消失。

  不過記者從台州中心醫院獲悉,三個月前,醫院接診了一名疑似河豚毒中毒的患者,「聽家人說,正是吃了河豚魚鯗。」

  醫院值班護士小周表示,河豚毒素是毒性最大的神經毒素之一,中毒的患者會出現明顯的神經麻痺症狀,「目前沒有有針對性的特效藥。好在那個患者中毒症狀不深,住院三四天後脫離危險出院了。」

  台州衛生局一名姓王的工作人員表示,河豚毒素進入人體,一到兩個小時就能發作。致死時間在4~6小時內。至於「河豚魚鯗無毒」的說法,該工作人員認為毫無科學依據。「河豚毒素是相當穩定的毒素,不會因為簡單的風乾曝曬處理而失去毒性。」

  本報通訊員 木舟

  本報駐台州記者 陳棟

  (木舟)

相關焦點

  • 台州市場現野生河豚魚 傳說做成魚鯗食用無毒
    近日,有網友爆料,溫嶺等地的水產市場上,一些攤販在悄悄銷售野生河豚魚。  河豚魚有劇毒,而且國家明確規定河豚魚是不能流入市場的,攤販真敢賺這「性命錢」?  昨天,記者來到被網友舉報的松門水產品批發市場,轉了一圈,並沒有看到河豚魚的影子。隨後,來到一個攤鋪前,向老闆詢問有無河豚魚,對方馬上有些緊張。
  • 河豚魚等毒魚引起的食物中毒
    中毒者搶救困難,死亡率達到食用者50%以上,因此餐飲企業要對河豚魚有足夠的重視。河豚魚毒素的分子式為C11H17N3O8,是小分子化合物中毒性十分強烈的神經毒素。其主要存在於河豚魚的卵巢和肝臟中,因此這兩部位具有劇毒;其次是腎臟、血液、眼睛、魚鰓和魚皮等部位也具有毒性。新鮮的洗乾淨血液的河豚魚肉可視為無毒,但河豚魚若死後時間較長,內臟毒素逐漸溶入體液而進入肌肉中,也會使魚肉有毒。
  • 浙江紹興有人在偷偷賣河豚魚 食用河豚魚有中毒風險
    紹興市場上有沒有河豚魚在賣?他們應該怎樣辨別河豚魚?  紹興有人在偷偷賣河豚魚 記者調查:雖然河豚魚在紹興市場上並不常見,不過偶爾還是有人偷偷摸摸地賣。記者3月26日從市工商局越城分局獲悉,該局前兩天就對紹興水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進行了一次全面清查。在大江市場一水產經營攤位內發現了正在銷售的疑似河豚魚。經農業部門鑑定,這些魚確實是河豚魚,並被銷毀。
  • 廣州食藥監局:食用人工養殖河豚魚有中毒風險
    專家稱巴魚是河豚的一種,可養到無毒,但不鼓勵隨便吃   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日前提醒市民,市面上經營的「巴魚」多為人工養殖的河豚魚,有較大的食品安全風險,且酒樓食肆經營巴魚屬違法行為。然而,記者近日走訪市內部分水產市場和酒樓,發現巴魚售賣已成常態,且商家都稱巴魚是人工淡水養殖的無毒河豚品種。
  • 人工養殖的「無毒」河豚,你敢吃嗎
    如果劇毒河豚變成了無毒河豚,你會買回家嘗鮮嗎?記者昨天從江蘇中洋集團了解到,人工養殖的無毒河豚將在今年登陸浙江市場,售價每條不到100元。不過,這些河豚不再是氣鼓鼓會遊泳的活河豚,而是去除了內臟,只剩皮肉和骨的生鮮河豚。  早在1990年,我國的《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就明確規定,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
  • 不到百元的無毒河豚 你敢吃嗎?
    如果劇毒河豚變成了無毒河豚,你會買回家嘗鮮嗎?錢報記者昨天從江蘇中洋集團了解到,人工養殖的無毒河豚將在今年登陸浙江市場,售價每條不到100元。不過,這些河豚不再是氣鼓鼓會遊泳的活河豚,而是去除了內臟,只剩皮肉和骨的生鮮河豚。早在1990年,我國的《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就明確規定,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
  • 上市在即,人工養殖的無毒河豚,你敢吃嗎
    如果劇毒河豚變成了無毒河豚,你會買回家嘗鮮嗎?錢報記者昨天從江蘇中洋集團了解到,人工養殖的無毒河豚將在今年登陸浙江市場。不過,這些河豚不再是氣鼓鼓會遊泳的活河豚,而是去除了內臟,只剩皮肉和骨的生鮮河豚。  早在1990年,我國的《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就明確規定,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
  • 河豚魚從有毒到無毒的轉換
    目前,可食用的河豚只有兩種暗紋東方魨和紅鰭東方魨,而我們最常見的就是暗紋東方魨。大自然野生的河豚是不能輕易食用的,可食用的河豚都是要經過特殊養殖特殊加工處理的。
  • 養殖河豚魚打破原有的食物鏈 已達「微毒」「無毒」級別
    一是「食得一口河豚肉,從此不聞天下魚」,盛讚其鮮美;一是「拼死吃河豚」,雖然也是唾涎其美味,卻對河豚的劇毒心懷忐忑。於是,吃還是不吃,成了一對矛盾。  儘管「河豚魚禁令」由來已久,但有一個現象卻無法否認,那就是蘇城大小飯店,「紅燒河豚」這道菜越來越普遍。和以往野生河豚不同,這些飯店所售的河豚都是人工養殖的,有的還會被貼上「控毒河豚」的標籤。
  • 「危險美味」河豚魚正從「灰色地帶」走進陽光裡
    「這就是河豚魚幼苗了,今年5月初,我在自家魚塘投放了20萬尾河豚魚幼苗,還花了不少錢改善養殖環境。如果順利,今年10月就可以向市場推出河豚魚製品。」上海麗景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告訴記者。  「長江三鮮」之一河魨魚(俗稱河豚魚),肉質鮮美卻含有劇毒,讓「老饕客」們又愛又恨,欲罷不能。
  • 【鮮窩有味】鮮窩七星鰻鯗,人間風味中的至味
    這個字讀xiǎng,本義為剖開晾乾的魚,後泛指成片的醃臘食品。在福建、浙江沿海,食用各種魚類做成的鯗,就跟四川、重慶的臘肉香腸一樣,不僅是民俗,更是人間風味中的至味。每到此時,福建、浙江家家戶戶的屋簷下總會掛上幾根鰻鯗,經過了西北風的錘鍊,被賦予獨特的味道。因此素有「新風鰻鯗味勝雞」的說法。靠自然風吹乾的鰻鯗肉質潔白細膩,做道簡單的手撕鰻鯗,還可拿來與紅燒肉相配,那鮮香相擁的滋味堪當一絕。魚鯗早在古代就有。相傳春秋末期,吳王夫差與越國交戰,帶兵攻陷越地鄞邑時,御廚在五鼎食中,除牛肉、羊肉、麋肉、豬肉外,巧取當地鰻鯗作菜。
  • 上海出現人工養殖無毒河豚 北京人坐飛機來嘗鮮
    對於研究了十多年河豚魚養殖的陽清發來說,如今也是他的業務忙季。他負責的養殖基地在青浦區有230畝的魚塘,每年要向上海、江蘇等地的養殖戶提供河豚魚苗兩三千萬尾。  上周末,陽清發得知一個好消息:他發明的「暗紋東方家系無毒化養殖技術」獲得第二屆上海發明創新大賽授予的上海發明創新獎二等獎。暗紋東方是河豚魚的主要品種,其野生種群含有劇毒。這套人工養殖技術卻能讓暗紋東方不含任何毒素。
  • 南通市市場監管局提醒:買河豚魚認準這10家企業
    近年來,因食用河豚魚、河豚魚產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乃至死亡事件偶有發生。為規範河豚魚及其產品加工經營行為,嚴防河豚魚及其產品食物中毒事件發生,切實保障廣大群眾飲食健康和生命安全,南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14日發布關於河豚魚及其產品食品安全消費警示。
  • 河豚魚有毒,河豚魚乾也有毒?
    2015年12月14日,沈某向海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舉報,稱其從樂天瑪特海安店購買河豚魚乾食用後中毒,要求查處。當日,該局予以立案。隨後,海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向樂天瑪特海安店送達了限期提供證據材料通知書、詢問通知書。樂天瑪特海安店向海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供了從南通北漁人和水產有限公司、南通洋口港實業有限公司進貨進銷貨清單,清單載明了購銷河豚魚乾的數量、價格。
  • 江蘇中洋集團:以魚起家,開啟河豚魚新篇章
    至鮮至毒 | 最具特色的河豚魚若問,在中國哪一條魚最富有傳奇色彩?這當中必然有河豚魚的位置。河魨(pufferfish),為硬骨魚綱魨科魚類的統稱,因捕獲時會發出類似「唧唧」的豬叫聲而得名"豚"。翻開中國古詩詞:一著食得河豚肉,終身不念天下魚;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快趁兩三杯,河豚欲上來……眾多名篇佳句不絕於耳,與河豚魚有關的故事也不斷見籍於書篇。如,宋朝宰相李善長吃河豚識人,民眾宴請蘇東坡吃河豚等等。食河豚魚儼然成為古時文人士大夫的一種時尚風潮。
  • 敲醒舌尖上的警鐘:警惕毒蘑菇、河豚魚、蓖(bì)麻子
    而以前可以吃的野生蘑菇,隨著時間推移,或生長的地方有毒,也容易發生變異,成為毒蘑菇。2、加工環節也可致中毒:即使是無毒的野生蘑菇,如果加工過程中沒有煮透煮熟,食用後也可能發生中毒。毒蘑菇中毒一般是急性的,不同種類蘑菇導致的症狀不相同,分為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臟器損害型和日光皮炎型五種類型。
  • 河豚魚養殖有限解禁一年,江蘇活體河豚交易火熱、來源難追溯
    &nbsp&nbsp&nbsp&nbsp由於野生河豚魚的「劇毒」屬性,衛生部1990年便出臺「禁令」,明確「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nbsp&nbsp&nbsp&nbsp從此,在政策層面,河豚魚的食用與養殖,一直遊走在灰色的邊緣地帶。
  • 網上頻現違規售賣「野生河豚魚乾」 專家:食用有風險
    ,古有「不食河豚,焉知魚味」的說法。這些特點為河豚的食用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然而最近,北京青年報記者在國內某大型電商平臺上發現,不少土特產商家都在銷售曬乾的河豚,價格從每斤30元到60元不等。店家都宣稱河豚魚乾是漁家捕撈的野生河豚,並已對河豚魚乾做了無毒處理。針對此種現象,中國漁業協會河豚分會專家表示,目前我國禁止一切野生河豚的銷售,河豚魚乾的銷售更是在國際上也不受認可。
  • 海中怪魚:頭中藏鶴,腹下有刀!被人類食用五千年,現為鯗之精品
    在大汶口遺址中就出現了很多獸骨魚骨等骨製品。在大汶口文化遺址中還挖掘出了距今5000多年以前的許多海產品的遺址。鰳魚,別名鱠魚、白鱗魚、曹白魚,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溫帶等諸多海域,是一種暖水洄遊類魚種。鰳魚也是中國漁獵史上最早的捕獲的食用魚類之一。它的身體較長,但是前半段卻很寬,從正上方看也很扁,它的背部非常窄,在腹部下方長有像鋸齒一樣的稜鱗,頭部則長得與鰣魚非常相像。魚頭的後半部分,略微向上凸起,嘴部非常短,並且上揚。
  • 河豚魚產業調研報告:苗種問題較為嚴重
    紅鰭東方魨和暗紋東方魨各個繁殖場的種質資源得不到野生資源的補充、復壯和更新,各個繁殖場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近親繁育,直接導致目前河豚魚養殖種質退化,主要表現在產卵率低,生長緩慢,抗病力差,餌料係數高,風味不好,低溫狀態下死亡率高等諸多問題,嚴重製約河豚魚產業發展。&nbsp  (2)雜交嚴重,應堅決杜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