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河豚毒素不會因為
簡單的風乾曝曬處理而消失
本報訊 近日,有網友爆料,溫嶺等地的水產市場上,一些攤販在悄悄銷售野生河豚魚。
河豚魚有劇毒,而且國家明確規定河豚魚是不能流入市場的,攤販真敢賺這「性命錢」?
昨天,記者來到被網友舉報的松門水產品批發市場,轉了一圈,並沒有看到河豚魚的影子。隨後,來到一個攤鋪前,向老闆詢問有無河豚魚,對方馬上有些緊張。
「你要多少?這兩天風聲有點緊,你要這魚得預定。」老闆說,河豚魚要向漁民收購,「至少10斤我去給你收,一塊六一斤。」
「聽說河豚魚有毒,會不會吃死人?」見記者有些顧慮,老闆馬上介紹,只要把魚內臟去乾淨,一般就沒問題:「你又不是第一個買河豚的人,前些天,市場裡每天能賣掉上千斤河豚呢,也沒聽說有人吃死。」
老闆透露,河豚魚一部分被酒店收購,還有一部分則被市民買走。
聊到河豚魚的吃法時,老闆說如果真的擔心中毒,可以把河豚曬成魚鯗再吃:「很多市民買回去是做魚鯗吃的。」
據悉,魚鯗是台州地區很常見的處理海鮮的方法,將魚對半剖開,取出內臟,然後將魚身曬乾後食用,風味獨特。坊間有一種流傳廣泛的說法,河豚魚只要製成魚鯗,毒性就會消失。
不過記者從台州中心醫院獲悉,三個月前,醫院接診了一名疑似河豚毒中毒的患者,「聽家人說,正是吃了河豚魚鯗。」
醫院值班護士小周表示,河豚毒素是毒性最大的神經毒素之一,中毒的患者會出現明顯的神經麻痺症狀,「目前沒有有針對性的特效藥。好在那個患者中毒症狀不深,住院三四天後脫離危險出院了。」
台州衛生局一名姓王的工作人員表示,河豚毒素進入人體,一到兩個小時就能發作。致死時間在4~6小時內。至於「河豚魚鯗無毒」的說法,該工作人員認為毫無科學依據。「河豚毒素是相當穩定的毒素,不會因為簡單的風乾曝曬處理而失去毒性。」
本報通訊員 木舟
本報駐台州記者 陳棟
(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