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 氣鼓鼓的千萬別買

2020-12-06 搜狐大連

資料圖

  「劉家橋露天市場一家魚攤賣河豚魚,這魚不是有劇毒嗎?能隨便賣嗎?」上周六下午,市民寇先生(線索獎:50元+50元禮品)反映,市場上有人售賣河豚魚,記者連忙隨報料人趕往該市場。

  不許私售的河豚出現在市場

  在沙河口區劉家橋附近的露天市場裡,一家魚攤盛放雜魚的箱子裡,有三四條河豚魚。寇先生問:「這是河豚嗎?」女商販回答:「對,就是廷鮁(河豚的俗稱)。」「這不是有毒嗎?」那位女商販聽了沒放聲。記者問道:「這魚賣不賣?」女商販說:「賣,30元一斤,這魚好吃,買回去處理好了就沒事了。」記者要了最大的一條。女商販說,這河豚是隨別的魚一起撈上來的,所以就幾條,並囑咐,回家一定要去頭,摘掉內臟再做。

  人們知道河豚魚大多是因為其味道特別鮮美,但由於此魚劇毒,很難處理乾淨毒素,常常要了人的性命。衛生部在1990年出臺的《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中規定,「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大連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已對全市各類餐飲服務單位提出一律禁止加工製作鮮河豚魚的要求。在我市,有資質加工、出售河豚魚的商家寥寥,有資質的飯店都會在門前懸掛相關部門下發的資質牌匾。

  河豚魚到底有多毒?

  河豚魚有多毒?記得一部電視劇中,女主角只用小指甲鉤了一下河豚魚的內臟,然後放進湯裡,喝了湯的人不久便毒發身亡。這樣的演繹並非誇張,河豚劇毒就有這麼厲害。這種毒素是一種無色針狀結晶體,屬於耐酸、耐高溫的動物性鹼,為自然界毒性最強的非蛋白物質之一。其五千萬分之一,就能在30分鐘內麻醉神經,對人體的最低致死量為0.5mg。毒素所在部位為魚體內臟,其包括:生殖腺、肝臟、腸胃等部位,其含毒量的大小,又因不同養殖環境及季節變化而有差別,按長江河豚和人工養殖河豚的實例證明,各器官毒性比較如下:卵巢脾臟肝臟血筋眼睛鰓耙皮精巢肌肉。

  河豚究竟長什麼樣?

  河豚身體渾圓,頭胸部大腹尾部小;

  體表無鱗,光滑或有細刺,有明顯的門牙上下各兩枚;

  在不利環境下腹部能膨脹。捕撈上來的河豚像吹了氣的氣球。

  本報記者雲海 實習生楊雲伊

");}

相關焦點

  • 台州市場現野生河豚魚 傳說做成魚鯗食用無毒
    近日,有網友爆料,溫嶺等地的水產市場上,一些攤販在悄悄銷售野生河豚魚。  河豚魚有劇毒,而且國家明確規定河豚魚是不能流入市場的,攤販真敢賺這「性命錢」?  昨天,記者來到被網友舉報的松門水產品批發市場,轉了一圈,並沒有看到河豚魚的影子。隨後,來到一個攤鋪前,向老闆詢問有無河豚魚,對方馬上有些緊張。
  • 台州市場出現野生河豚魚傳說做成魚鯗食用無毒
    提醒:河豚毒素不會因為  簡單的風乾曝曬處理而消失  本報訊 近日,有網友爆料,溫嶺等地的水產市場上,一些攤販在悄悄銷售野生河豚魚。  河豚魚有劇毒,而且國家明確規定河豚魚是不能流入市場的,攤販真敢賺這「性命錢」?
  • 山東煙臺:芝罘區一市場查獲30餘斤「毒魚」!
    事情起因:3日上午,有市民向YMG全媒體記者反映:有人在芝罘區原紅利市場東側小區街頭,公開販賣新鮮河豚魚。市民擔心如果有購買者食用不當,會引發中毒事件。「河豚魚。」攤販答覆。「這魚不是有劇毒嗎?」記者繼續問,「這魚的處理好,吃肉。」攤販說。看到記者拍照片,攤販說:「照片不要發到網上,發到朋友圈還行。」他一邊說著,一邊把魚筐翻扣過來。記者隨機問了周圍市民,大家都知道河豚魚有劇毒。一位市民告訴記者,「不敢買,是因為不會處理。」
  • 南通市市場監管局提醒:買河豚魚認準這10家企業
    近年來,因食用河豚魚、河豚魚產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乃至死亡事件偶有發生。為規範河豚魚及其產品加工經營行為,嚴防河豚魚及其產品食物中毒事件發生,切實保障廣大群眾飲食健康和生命安全,南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14日發布關於河豚魚及其產品食品安全消費警示。
  • 浙江紹興有人在偷偷賣河豚魚 食用河豚魚有中毒風險
    紹興市場上有沒有河豚魚在賣?他們應該怎樣辨別河豚魚?  紹興有人在偷偷賣河豚魚 記者調查:雖然河豚魚在紹興市場上並不常見,不過偶爾還是有人偷偷摸摸地賣。記者3月26日從市工商局越城分局獲悉,該局前兩天就對紹興水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進行了一次全面清查。在大江市場一水產經營攤位內發現了正在銷售的疑似河豚魚。經農業部門鑑定,這些魚確實是河豚魚,並被銷毀。
  • 劇毒,別吃!廣東已有人因吃這種魚喪命!
    大家可別被它的外表給迷惑了 它其實是有劇毒的 14小時後,範先生開始清醒,四肢有輕微活動;28小時後,開始有自主呼吸;近48小時後,停機拔管,四肢活動,範先生自主呼吸完全恢復。
  • 為什麼河豚有劇毒呢?河豚的劇毒主要分部在哪些地方?
    河豚是無鱗魚的一種,也是一種淡水及海水,均有分布的魚類,又稱豚魚、氣泡魚,其知名度極高,河豚魚味道十分鮮美,但由於含有劇毒民間有「拼死吃河豚」的說法,可見吃河豚魚要冒生命危險。河豚含毒部位比較複雜,包括卵巢,肝臟,血液,鰓、甚至皮、肉等都含有毒性,其中以卵巢和肝臟最多,而且這些部位所含的毒性根據河豚的種類、成長程度以及烹飪方法有不同的差別。
  • 河豚魚養殖有限解禁一年,江蘇活體河豚交易火熱、來源難追溯
    「解禁」近一年以來,市場需求得到了迅速釋放。&nbsp&nbsp&nbsp&nbsp由於野生河豚魚的「劇毒」屬性,衛生部1990年便出臺「禁令」,明確「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nbsp&nbsp&nbsp&nbsp從此,在政策層面,河豚魚的食用與養殖,一直遊走在灰色的邊緣地帶。
  • 廣西:河豚「遊走」在市場與餐桌邊緣 醫生建議不吃為好
    廣西:河豚「遊走」在市場與餐桌邊緣 醫生建議不吃為好2012-02-07 08:4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南國早報        瀏覽量: 1953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衛生部已廢止「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的規定;工商、食品和藥品監督部門仍執行禁止河豚入市規定;醫生建議「河豚雖美味
  • 養殖河豚魚打破原有的食物鏈 已達「微毒」「無毒」級別
    對於河豚,民間歷來有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一是「食得一口河豚肉,從此不聞天下魚」,盛讚其鮮美;一是「拼死吃河豚」,雖然也是唾涎其美味,卻對河豚的劇毒心懷忐忑。於是,吃還是不吃,成了一對矛盾。  儘管「河豚魚禁令」由來已久,但有一個現象卻無法否認,那就是蘇城大小飯店,「紅燒河豚」這道菜越來越普遍。
  • 河豚魚等毒魚引起的食物中毒
    河豚魚又名「純」,俗稱「氣泡色」、「雞抱魚」或「乖魚」,該魚肉味極其鮮美,營養豐富,但因體內肝臟含有劇毒的河豚毒素,人畜誤食後可致中毒,甚至死亡,河豚魚多產自沿海和內河水系。我國和日本、南中國海沿岸各國都有人有「拼死吃河豚」的愛好,所以每年都有多起因河豚魚中毒而死亡的悲劇發生。
  • 崇明有了能安全吃河豚魚的餐廳
    崇明有了能安全吃河豚魚的餐廳    「長江三鮮」之一的河魨魚(俗稱河豚魚),肉質鮮美卻含有劇毒,讓「老饕客」們又愛又恨,以往有「拼死吃河豚」的說法。吳仲亨 攝  以往「危險的美味」已不再危險    1990年,當時的衛生部發布了《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2016年11月,農業部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關於有條件放開養殖紅鰭東方魨和養殖暗紋東方魨加工經營的通知》,這意味著自1990年起不得流入市場的河魨開始「有條件解禁」。
  • 「危險美味」河豚魚正從「灰色地帶」走進陽光裡
    如果順利,今年10月就可以向市場推出河豚魚製品。」上海麗景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告訴記者。  「長江三鮮」之一河魨魚(俗稱河豚魚),肉質鮮美卻含有劇毒,讓「老饕客」們又愛又恨,欲罷不能。記者了解到,隨著人工飼養無毒河豚魚技術的成熟和河豚魚「禁食令」的鬆動,人們不用再「拼死吃河豚」,河豚魚有望成為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
  • 河豚有劇毒,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吃?
    河魨俗稱「河豚」,是硬骨魚綱魨科魚類的統稱,因捕獲出水時發出類似豬叫聲的唧唧聲而得名河"豚",另有氣泡魚、吹肚魚、河豚魚、龜魚、艇鮁魚、肺魚等稱呼。河魨大部分生活在海中,但在淡水及海、淡水匯合處也可發現。當遇到外來危險時,整個身體呈球狀浮上水面,同時皮膚上的小刺豎起,藉以自衛。
  • 廣州食藥監局:食用人工養殖河豚魚有中毒風險
    專家稱巴魚是河豚的一種,可養到無毒,但不鼓勵隨便吃   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日前提醒市民,市面上經營的「巴魚」多為人工養殖的河豚魚,有較大的食品安全風險,且酒樓食肆經營巴魚屬違法行為。然而,記者近日走訪市內部分水產市場和酒樓,發現巴魚售賣已成常態,且商家都稱巴魚是人工淡水養殖的無毒河豚品種。
  • 河豚是劇毒不能吃?想多了,農民靠它大家致富呢
    河豚魚,又叫氣鼓魚。因為它擁有大大的眼睛和鼓鼓的肚子而得名,形象煞是滑稽可愛。然而,你可別小看他們,事實上,他們含有劇毒。不過不一樣的是,他們的劇毒都在內臟裡,魚肉本身是無毒的。所以,熱衷美食的我國,自然沒有放過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