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劉家橋露天市場一家魚攤賣河豚魚,這魚不是有劇毒嗎?能隨便賣嗎?」上周六下午,市民寇先生(線索獎:50元+50元禮品)反映,市場上有人售賣河豚魚,記者連忙隨報料人趕往該市場。
不許私售的河豚出現在市場
在沙河口區劉家橋附近的露天市場裡,一家魚攤盛放雜魚的箱子裡,有三四條河豚魚。寇先生問:「這是河豚嗎?」女商販回答:「對,就是廷鮁(河豚的俗稱)。」「這不是有毒嗎?」那位女商販聽了沒放聲。記者問道:「這魚賣不賣?」女商販說:「賣,30元一斤,這魚好吃,買回去處理好了就沒事了。」記者要了最大的一條。女商販說,這河豚是隨別的魚一起撈上來的,所以就幾條,並囑咐,回家一定要去頭,摘掉內臟再做。
人們知道河豚魚大多是因為其味道特別鮮美,但由於此魚劇毒,很難處理乾淨毒素,常常要了人的性命。衛生部在1990年出臺的《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中規定,「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大連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已對全市各類餐飲服務單位提出一律禁止加工製作鮮河豚魚的要求。在我市,有資質加工、出售河豚魚的商家寥寥,有資質的飯店都會在門前懸掛相關部門下發的資質牌匾。
河豚魚到底有多毒?
河豚魚有多毒?記得一部電視劇中,女主角只用小指甲鉤了一下河豚魚的內臟,然後放進湯裡,喝了湯的人不久便毒發身亡。這樣的演繹並非誇張,河豚劇毒就有這麼厲害。這種毒素是一種無色針狀結晶體,屬於耐酸、耐高溫的動物性鹼,為自然界毒性最強的非蛋白物質之一。其五千萬分之一,就能在30分鐘內麻醉神經,對人體的最低致死量為0.5mg。毒素所在部位為魚體內臟,其包括:生殖腺、肝臟、腸胃等部位,其含毒量的大小,又因不同養殖環境及季節變化而有差別,按長江河豚和人工養殖河豚的實例證明,各器官毒性比較如下:卵巢脾臟肝臟血筋眼睛鰓耙皮精巢肌肉。
河豚究竟長什麼樣?
河豚身體渾圓,頭胸部大腹尾部小;
體表無鱗,光滑或有細刺,有明顯的門牙上下各兩枚;
在不利環境下腹部能膨脹。捕撈上來的河豚像吹了氣的氣球。
本報記者雲海 實習生楊雲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