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河豚「遊走」在市場與餐桌邊緣 醫生建議不吃為好

2021-01-08 水產養殖網
廣西:河豚「遊走」在市場與餐桌邊緣 醫生建議不吃為好2012-02-07 08:4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南國早報        瀏覽量: 1953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衛生部已廢止「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的規定;工商、食品和藥品監督部門仍執行禁止河豚入市規定;醫生建議「河豚雖美味,但還是不吃為好」&nbsp

&nbsp&nbsp&nbsp&nbsp合浦縣一名男子在飯店吃了河豚後身亡,其妻遂向飯店索賠。因屍檢結果未能證明是河豚「造孽」,索賠沒有結果。雖然「河豚有毒」,可在北海吃河豚卻屢見不鮮。&nbsp

&nbsp&nbsp&nbsp&nbsp吃完河豚身亡,不知由何引發&nbsp

&nbsp&nbsp&nbsp&nbsp今年春節前,合浦的韋女士向本報投訴稱,去年9月2日,她丈夫在合浦縣城一家飯店裡吃午餐時,與朋友一起吃了該飯店的招牌菜——龜魚(當地對河豚的稱法)。兩個小時後,她丈夫去上衛生間時跌倒,結果不治身亡。韋女士認為丈夫是食河豚中毒導致的,遂向經營河豚的飯店索賠。&nbsp

&nbsp&nbsp&nbsp&nbsp事情發生一個月後,韋女士丈夫的屍檢鑑定結果是死於冠心病。飯店因此拒絕賠償。&nbsp

&nbsp&nbsp&nbsp&nbsp韋女士認為,國家明令禁止河豚流入市場的,「如果沒有河豚出售,我丈夫也不會吃,可能也就不會死亡。」2月3日,韋女士認為,經營者和執法部門更有責任,明知道不能經營,難道也沒有人管?」&nbsp

&nbsp&nbsp&nbsp&nbsp記者在北海工商部門、食品和藥品監督部門採訪時,這兩個部門均稱,在市場上沒發現有人銷售河豚;在飯店也沒發現有河豚當菜賣。&nbsp

&nbsp&nbsp&nbsp&nbsp雖然規定沒了,仍然不敢放鬆&nbsp

&nbsp&nbsp&nbsp&nbsp在北海和合浦,河豚的確極少在市場裡出現,但當地「拼死吃河豚」的事情,卻屢見不鮮。&nbsp

&nbsp&nbsp&nbsp&nbsp有食客向記者介紹,當地人要是想吃,還是能找到經營「龜魚」的飯店。一般河豚是不上菜譜的,來吃這道菜的,必然是熟客。烹飪河豚是有專門廚師的,廚師會辨認河豚是否有毒,所以他們才敢吃。據了解,北海及合浦有為數不少的飯店都在悄悄經營河豚。&nbsp

&nbsp&nbsp&nbsp&nbsp3日,北海市工商局及北海市食品和藥品監督局有關人士均表示,我國《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nbsp

&nbsp&nbsp&nbsp&nbsp據了解,早在1990年11月20日,衛生部便頒布了發布《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該辦法第3條曾明確規定:「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可在2010年10月28日,衛生部便宣布廢止該管理辦法,銷售河豚魚是否違法,也隨之讓人陷入猜測。&nbsp

&nbsp&nbsp&nbsp&nbsp雖然衛生部的對禁止河豚上市的規定沒有了,可對工商、食品和藥品監督部門來說,那根緊張的弦還在繃著。北海市這兩個部門的有關人員說,他們依然執行著禁止河豚流入市場的規定。&nbsp

&nbsp&nbsp&nbsp&nbsp河豚品種甚多,還是不吃為好&nbsp

&nbsp&nbsp&nbsp&nbsp北海水產專家閻博士告訴記者,據他所知,河豚養殖在國內已經開始很多年了。10多年前,北海也曾有公司養殖過河豚。他認為,河豚先天含有毒素,「國內多年來嚴格管控,一直沒有放開河豚魚市場」。&nbsp

&nbsp&nbsp&nbsp&nbsp市場解禁沒有明朗化,河豚仍然在人們的餐桌上徘徊。閻博士說,事實上,在江蘇和大連等地都在發展人工養殖河豚。&nbsp

&nbsp&nbsp&nbsp&nbsp一位曾在北海海產品加工企業工作過的技術員介紹,並非所有的河豚都有毒。這就是為何有人吃了一輩子河豚,都安然無恙的緣故。另一方面,河豚品種甚多,含毒情況比較複雜,其毒性強弱隨品種、季節、性別及魚體部位不同而不同。春季是河豚產卵季節,此時河豚的毒性最強,也是河豚中毒的高危險期。&nbsp

&nbsp&nbsp&nbsp&nbsp北海人民醫院急救室的周主任介紹說,河豚毒素是一種很強的神經毒素,可使末稍和中樞神經呈麻痺狀態,進而抑制呼吸中樞。食用有毒河豚數分鐘後,食用者即可急速發病,一般先感覺手指、唇、舌有刺痛,然後出現噁心、嘔吐等胃腸症狀,四肢無力,嚴重者全身麻痺癱瘓、呼吸衰竭死亡。潛伏期一般為10分鐘至3小時,最長達7個小時。河豚中毒死亡率很高。&nbsp

&nbsp&nbsp&nbsp&nbsp為什麼同桌吃河豚,也可能有人沒事呢?周主任說,這是根據食量大小,或者各自的體質差異而不同的。他建議:「河豚雖美味,但還是不吃為好。」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26年河豚「禁食令」有條件放開,兩種河豚可以擺上家庭餐桌
    也正基於安全的考慮,1990年,衛生部出臺一道「禁令」——《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明確:「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在此之前,作為千年來的美味,野生河豚魚中毒致死的人雖偶有發生,但監管方面一直處於空白。從此,在政策層面,河豚魚的食用與養殖,一直遊走在灰色的邊緣地帶。不過,據專家介紹,不同種類的河豚,其毒性差異很大。
  • 雜交河豚泛濫威脅人類餐桌,又是全球變暖的鍋
    ,而且除了已婚男子可以拒絕,其他不參加火鍋聚會的男子會被認為是懦夫。 漁民和魚類加工廠不得不花大量時間來分揀、丟棄這些雜交河豚。 日本某些地區魚類交易市場上,還實行漁民、市場雙重檢查體系,確保沒有任何雜交河豚流入市場。
  • 一粒魚籽能毒死幾十人 國家再次強調禁售河豚(圖)-廣西新聞網
    河豚味道好,但內臟有毒,食客勿以身試驗。記者 徐冰攝 一粒魚籽能毒死幾十人 國家再次強調禁售河豚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張若凡 10月24日,廣東發生一起吃河豚中毒事件,10人嘗鮮吃河豚,中毒後險些喪命。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重申,禁止食品經營者銷售河豚魚。
  • 吃河豚?別想了這是禁賣的 飯店市場仍在經營-廣西新聞網
    吃河豚?別想了這是禁賣的柳州魚峰區食藥監昨日查獲20多條違法銷售的河豚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記者 文/圖河豚魚味道鮮美,但由於具有毒性,國家一直明令禁止銷售和食用。10月1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再次強調,為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禁止食品經營者銷售河豚魚。然而,連日來,記者根據舉報走訪柳州部分酒樓飯店和市場,發現仍然有人在違法經營河豚魚。
  • 被禁26年河豚有望回歸百姓餐桌 2個品種將解禁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菊黃豚主要來自福建,並沒有解禁。」  資料顯示,河豚大部分毒性都很強,尤其是生活在野生環境中的。經過20多年探索和研究,養殖河豚的毒性明顯降低,達到無毒級,經過無毒加工處理後,完全可以安全放心食用。紅鰭東方豚和暗紋東方豚這兩個品種人工養殖時間最長,控毒養殖技術和出口內銷市場最為成熟,產品質量安全有保障,產品涉及面最廣、產量最大。
  • 河豚買賣「法無禁止」工商部門稱無權處理
    本報長沙訊 河豚有毒,但古往今來仍擋不住食客的熱情。在我國河豚禁止上桌,那是否也禁止出現在市場進行交易?針對前日本報報導的《馬王堆海鮮市場賣河豚》,長沙市工商局的相關人員表示,目前並沒有法律明確規定禁止出售河豚,而長沙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會長周燦英也表示,河豚也不屬於受保護的野生動物。
  • 廣州不解禁食河豚 專家:食用河豚是拼死行為(圖)
    資料圖片:我國河豚魚共有40多種,幾乎所有種類的河豚都含河豚毒素。  我國一直禁售禁食的河豚在國內部分地區可能要開禁了。記者昨日獲悉,江蘇年內有望放開食用河豚限制,國家衛生部門近日也批准上海開展河豚試食試驗。
  • 河豚被禁流入市場26年後有望「有條件放開」,已可達無毒級
    被禁止流入市場26年的河豚有望「有條件放開」。近日,受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的委託,中國漁業協會與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在北京就有條件放開養殖河豚生產經營召開聽證會。澎湃新聞記者發現,河豚人工養殖及經營的政策一直在變。
  • 【迎曹妃甸第三屆河豚節】吃了河豚,百味不鮮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河豚,俗稱「氣泡魚」、「吹肚魚」、「河魨魚」、「蛤乖魚」、「氣鼓魚」(江蘇、浙江)、「乖魚」(廣東)、「雞泡」(廣東)、「龜魚」(廣西)、「街魚」(用閩南話讀)(福建)、「蠟頭」(河北)、「艇鮁魚」,古時稱其為「肺魚」。河豚魚肉質鮮美,曾有「吃了河豚,百味不鮮」以及「拼死吃河豚」之說。
  • 家中吃河豚!兩個人工養殖品種摘掉「違禁品」帽子
    南報網訊 (記者 張希) 眼下又到了吃「河豚」的季節,但今年不一樣的是,隨著國家相關部門對河豚有限開禁
  • 要命的河豚卻在菜場裡賣 更要命的是攤主不知這是河豚
    浙江在線03月30日訊中國人的說法,是「拼死吃河豚」。  可你大概沒想到吧,吃了會要命的河豚魚,居然已經出現在紹興的一個菜場裡;更要命的是,攤主說,他自己也不知道這就是河豚。  菜場裡竟有河豚公開出售  3月18日,溫州傳來消息,一家四人,誤食河豚被毒倒。
  • 兩個人工養殖品種摘掉「違禁品」帽子 百姓可在家中吃河豚了
    兩個人工養殖品種摘掉「違禁品」帽子 百姓可在家中吃河豚了2017-04-15 10:2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南京日報        瀏覽量: 1740 次 我要評論 (記者&nbsp張希)&nbsp眼下又到了吃「河豚」的季節,但今年不一樣的是,隨著國家相關部門對河豚有限開禁,被「封殺」了20多年的河豚魚家族,終於有兩個品種摘掉了
  • 河豚魚養殖有限解禁一年,江蘇活體河豚交易火熱、來源難追溯
    &nbsp&nbsp&nbsp&nbsp由於野生河豚魚的「劇毒」屬性,衛生部1990年便出臺「禁令」,明確「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nbsp&nbsp&nbsp&nbsp從此,在政策層面,河豚魚的食用與養殖,一直遊走在灰色的邊緣地帶。
  • 無數次遊走在崩潰的邊緣,怎麼辦?
    感覺做媽媽好難,和老公、公婆相處也好難,無數次遊走在崩潰的邊緣,很無助,怎麼辦?」有沒有崩潰的權力暫且不說,先想想我們若真的熬不住,和誰去崩潰?和孩子嗎?——孩子接不住你。和自己的父母嗎?有接得住你崩潰的人在身邊,你便不會遊走在崩潰的邊緣;你經常遊走崩潰邊緣,是因為身邊沒有給你舒解之人,也許正因為身邊人的所作所為,才導致/加劇了你的崩潰。(一)有的人,沒有機會崩潰!
  • 海鮮市場違規私賣活河豚:10分鐘可買到 庫房不讓看
    經過多次對京深海鮮市場進行探訪,在各類魚蝦、螃蟹檔口中雖然難覓鮮活河豚的蹤跡,但對於北青報記者提出的是否能買到河豚的詢問,至少有四五家攤主表示可以買到,至於河豚的品種和產地,這些攤主都表示應該是養殖的,其他情況都不了解。  「河豚五條起售,一斤78元。河豚不讓在市場裡面隨便賣,你要的話我去庫房拿,清蒸燉湯都可以。」
  • 股票市場價格的隨機遊走
    這是因為,美國學術圈被一些諾獎級別的大牛所把持,而這些大牛大多信奉一套市場的解釋系統——「有效市場"假說,而"有效市場"理論發展出的「隨機遊走」理論,又將預測股市的行為解釋為無異於五五開的猜硬幣。我發現雖然這個理論在國外已經老到渣渣了,但國內的投資者們對它可能還不甚了解。所以我就花了點時間,將尤金·法馬(Eugene Fama)教授在1965年撰寫的一篇標誌性的論文,翻譯出來呈現給大家。
  • 遊走於邊緣 — 鐵電金屬
    您總是不自覺地將自己歸屬到其中之一,生怕被丟在三不管地帶,如筆者這般遊走於學科邊緣之人並不多見。這種劃分還體現在人類思維邏輯的二元論。日常生活中,萬事總是被冠以「黑白」、「是非」、「敵我」、「對錯」這樣的類別,雖然早就有黑格爾和中庸,但不如「黑白」「是非」來得簡單明快。  遺憾的是,對事物的理解,一旦進入到較深層次,就不再是如此明了直接。
  • 二兩河豚幹毒倒一家四口 其中兩人病情危重(組圖)
    海都記者調查發現,原本禁售的河豚,福州不少市場、餐館仍明目張胆地售賣。既然有禁令,有關部門為何不查?專家建議,規範河豚生產、銷售、食用,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  其中一中毒者 未脫離生命危險  昨日上午,在省急救中心,連江人陳同慶坐立不安,自責不已。
  • 去吃日本的「河豚宴」值不值得
    「涼菜」涼菜河豚的皮膚。河豚把皮切成薄片,停止生薑絲和芝麻。脆膩嚼香的整體味道。第三種是被壓在餐桌上的「紋身」主菜,即生食河豚御筆。在大瓷盤上展開的生魚片,像黃瓜花一樣開著,被大蔥梗、小洋蔥、野橙花瓣、芥末膏和河豚肝花包圍,被香醋汁、甜醬油、辣粉、生薑絲、蘿蔔泥、蘇子葉等味道盤包圍。新鮮的美是柔和、柔和、芬芳、滑溜的。
  • 野生河豚有毒不敢吃,人工養殖河豚能吃嗎?
    但是,在市場上並不常見。尤其是野生的河豚,因其含有劇毒,一般烹飪者又不專業的話,是很容易引起人體中毒的。而且市場上也曾明確規定禁止河豚魚買賣。但在我國,河豚魚是一種特色養殖,在2017年的時候,河豚魚市場漸漸開放,但是僅限於淡水養殖的河豚魚。河豚魚分為淡水系和鹹水系河豚,但是不管是淡水河豚還是鹹水河豚,只要是在野外成長的都是有毒的河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