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民間有「拼死吃河豚」一說,在國內被禁入市26年的河豚,再次跳上了風口浪尖。近日,中國漁業協會與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就「有條件放開養殖河豚生產經營」在北京召開聽證會,著重對農業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國家食藥監管總局等三部委擬聯合發文的《關於有條件放開養殖河豚生產經營的通知》向社會各界廣泛徵集意見。記者了解到,此次並非全面市場開放,而是嚴格限制品種,主要是已經完全成熟的、經過二十餘年經驗積累的兩個品種,即紅鰭東方豚和暗紋東方豚。
有限解禁僅開放2個品種
我國沿海常見的河豚有40多種,本次擬計劃放開生產經營的品種僅有兩個:紅鰭東方豚和暗紋東方豚,且必須是養殖品。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於學榮介紹,之所以只放開這兩個品種,是因為隨著近些年控毒技術日趨純熟,養殖的河豚含有的毒素遠遠低於風險值。「紅鰭東方豚的主要養殖企業為大連天正集團,暗紋東方豚主要養殖企業為江蘇中洋集團。目前市場上常見的菊黃豚主要來自福建,並沒有解禁。」
資料顯示,河豚大部分毒性都很強,尤其是生活在野生環境中的。經過20多年探索和研究,養殖河豚的毒性明顯降低,達到無毒級,經過無毒加工處理後,完全可以安全放心食用。紅鰭東方豚和暗紋東方豚這兩個品種人工養殖時間最長,控毒養殖技術和出口內銷市場最為成熟,產品質量安全有保障,產品涉及面最廣、產量最大。
養殖、加工企業必須在政府備案
據介紹,不是任何一家企業都可以養殖河豚、加工河豚的。河豚養殖、加工企業必須通過由中國漁業協會和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組織的專家考核後,並在農業部進行備案公示,才能獲得生產經營許可。
河豚加工企業考核備案的條件非常嚴格。首先,必須有農業部備案的養殖河豚魚源基地;其次,必須具有河豚加工生產設備和技術人員,具備專業分辨河豚品種的能力,熟練掌握河豚安全加工技術;再次,還要建立完善的產品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制度和衛生管理制度。
為什麼加工企業必須有備案的養殖河豚魚源基地呢?河豚品種鑑別存在一定難度,不同區域養殖的河豚都有不同,野生河豚和養殖河豚之間也很難區分,河豚加工企業必須具有一定的專業分選能力。因此,三部委經認真研究、討論後決定,河豚加工企業必須有已經備案的河豚魚源基地。
禁止銷售野生河豚、養殖河豚活魚
有條件放開養殖河豚生產經營還處於嘗試階段。為了保證食用安全,通知規定,野生河豚、養殖河豚活魚、未經加工的養殖河豚整魚,都不允許在市場上銷售。這也是「有條件放開養殖河豚生產經營」最重要的限制條件。市場上流通的河豚產品必須是加工產品。
養殖河豚必須經過加工企業按照一定標準、步驟加工處理,包裝後,明確標識,和可追溯才能進入國內市場上流通。加工企業若要對紅鰭東方豚和暗紋東方豚進行深加工,必須具有食品生產許可證、制定相應的食品安全企業標準並經當地衛生食品標準化部門批准備案。
■熱點問題
怎麼確保野生河豚不上桌?
記者檢索了2015年的新聞,有新聞報導的確定河豚中毒事件就有7起。記者注意到,在這些中毒事件中,河豚有的是「在河裡釣到」,有的是「在路邊向小販購買」,還有兩例是「在菜市場撿到」。所有的中毒案例都是由自己烹飪河豚,這些食材很大一部分是野生的。
怎麼確保飯店、商超採購的食材一定是人工養殖河豚而沒有摻雜野生河豚呢?《關於有條件放開養殖河豚生產經營的通知》明令嚴禁生產經營野生河豚,嚴禁不符合資質的單位、個人從事生產經營養殖河豚,對於違反規定的,將進行處罰並追究責任。「文件明確,將建立產品的全程可追溯制度,通過二維碼等產品包裝進行追蹤管理。」
此外,全國各地監管部門也將加大市場監管。對銷售野生河豚的,嚴格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的規定予以處罰。
何時能端上百姓餐桌?
很多百姓關注,究竟何時能吃上安全美味的河豚呢?江蘇中洋集團常務副總裁朱永祥介紹,目前企業正做好備案、管理、養殖、加工、銷售等工作,為解禁做好準備工作。省餐飲協會秘書長於學榮說,「一方面等待三部委擬聯合發布『解禁令』,對河豚的野生和人工養殖做明確的界定,對生產、加工、流通作出明確限制,河豚在不久的將來才能真正『遊』上中國百姓餐桌。另一方面,也在加強行業自律,在江蘇省級政府各部門的指導下,規範市場行為,服務更多的消費者。」
記者 蘆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