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河豚泛濫威脅人類餐桌,又是全球變暖的鍋

2020-11-22 騰訊網

本月初,日本德島縣一名80多歲的獨居男子突然去世,醫生在其體內發現了致命的河豚毒素,證明他是吃了自己烹飪的河豚後死於中毒。

德島縣表示,這是當地自2010年以來第五起由河豚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更是自1994年以來的首例致命事件。

日本雅虎對此事的報導

據統計,日本人每年要吃掉1萬噸河豚,但如今吃河豚正變得越來越危險,越來越多難以區分的雜交河豚正在流入市場,而雜交河豚的毒性分布部位並不規則,就連持有河豚處理執照的老師傅也無法確保萬無一失。

而雜交河豚越來越多,又是全球變暖導致的後果。

日本人一年吃掉1萬噸河豚

中國人大都知道蘇軾拼死吃河豚的典故,據說這枚著名吃貨還說「據其味,真是消得一死」,意思是說河豚如此美味,哪怕毒死也是值得。

和中國人一樣,日本人吃河豚的歷史同樣非常悠久。

日本河豚交易市場

大阪灣貝冢市的繩文時代遺址(公元前12000年-公元前300年)中,就發現有河豚殘骸。

日本人起初也搞不懂河豚的安全食用方法,直到16世紀,都有許多武士因嘴饞死於河豚中毒,甚至導致包括豐臣秀吉在內的大名,都曾一度下令禁止食用河豚。

日本下關市的魚市場,交易河豚的雕塑

然而直到江戶時代,日本民間親朋好友之間還經常私下吃請河豚火鍋,而且除了已婚男子可以拒絕,其他不參加火鍋聚會的男子會被認為是懦夫。

到了現代,日本已經開發出很多相對安全的河豚吃法。

比如河豚生魚片,魚肉片得極薄,像菊花一樣擺盤,再裝飾花朵、豆芽、白蘿蔔、檸檬等,增加生魚片口感。

河豚生魚片

河豚火鍋則是關西地區特別是山口縣的特色,河豚肉搭配豆腐、蘑菇和其他蔬菜同煮,號稱「火鍋之王」,是非常受歡迎的冬季美食。

河豚火鍋

還有白子刺身或烤白子,白子是雄河豚精巢,刺身時可搭配檸檬、芥末;燒烤後口感則與刺身不同,但內部依舊柔滑無比,在電影《入殮師》中,就有對烤白子的描述。

《入殮師》中吃烤白子鏡頭

要考河豚處理執照很難

目前,日本水域大約有50種河豚,其中只有22種允許食用,而且每一種可食用河豚幾乎也個個帶毒。

河豚身上含有河豚毒素,根據種類不同,肝臟、卵巢、皮膚、血液、眼睛等部位都可能含有河豚毒素。

市場上的河豚

河豚毒素是自然界毒性最大的神經毒素之一,0.5毫克就足以致命,毒性相當於氰化鈉的1200倍,通常,一隻河豚所含毒素可以放倒30個成年人。

河豚毒素中毒「快速而暴力」,首先人會感到口周麻木,接著渾身麻痺直到死亡,最恐怖的是,中毒者在死前可能都會有清醒意識,而且目前沒有針對河豚毒素的特效解毒劑。

河豚專賣店

為了確保安全,日本人吃河豚,基本都去河豚專賣店,專賣店廚師有河豚處理執照,可以保障食用安全。

不過,日本的河豚處理執照非常難考,而且執照只在所發地區有效,跨縣使用需要重新參加考試。

河豚處理執照

在執照管理最嚴格的東京,要考取河豚處理執照必須要有廚師證,此前還要接受持照廚師兩年以上指導。

一名持照廚師回憶,考試分理論和實操,理論考試在第一天,大約持續兩個小時;實操安排在第二天,開始前會領到一條活河豚、一把刀和兩口鍋。

能吃的和有毒的分成兩部分

「20分鐘內,必須把河豚有毒部分放在其中一口鍋中,並且用紅色塑料標籤標記好;所有可食用的部分放到另一個鍋中,用黑色塑料標籤標記好。最難的部分是分離雌性卵巢,因為看起來和雄性生殖器官差不多,稍有偏差就代表考試失敗。」

日本每年大約有800-900人參加這項考試,通過率在35%-75%之間。

一位有著40年河豚料理經驗的日本廚師坦言,「任何一次考試就通過的人都會變得驕傲,有些人第一次就成功了,有些人第三次才成功,但我會告訴你,這些第三次考試才通過的人,往往會成為更好的廚師。」

味道更美的野生河豚少了

廚師入行門檻如此之高,去專賣店吃一頓河豚自然價格不菲。

日本各種專賣店河豚料理價格從5000日元(約310元人民幣)-35000日元(2200元人民幣)不等,通常包含一道生魚片、一個火鍋、唐揚魚塊、烤河豚鰭以及米粥、佐菜等。

一些人捨不得花錢,或是囊中羞澀,又經不住河豚美味的誘惑,就去找無照廚師或是私下處理河豚食用,這就引發了很多食物中毒事件。

據日本厚生省統計,2008年-2017年之間,日本共有332人因食用河豚魚中毒,其中6人死亡。

事實上,目前日本人工養殖的河豚已經非常普遍,而且毒性更低,但日本食客卻更偏愛野生河豚。

野生河豚需要四處覓食,因此肌肉質地緊緻、魚鰭口感富有彈性。此外,野生河豚魚肉蛋白質含量也更高,富含天然胺基酸會產生獨特口感。

虎河豚

因此,野生虎河豚價格比人工養殖虎河豚高出5-6倍。

然而,日本可食用野生河豚捕撈量卻在逐年減少。

據日本農業、林業和漁業部統計,日本野生食用河豚捕撈量在2000年達到頂峰,超過1萬噸,到2017年下降到了4400噸,最近幾年只有4000噸左右。

售賣河豚魚

除了過渡捕撈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河豚捕撈點越來越靠北,捕撈上來的雜交河豚越來越多,漁民捕撈效率嚴重下降。

原本,日本河豚捕撈集中在本州島西部和九州地區,東北地區、北海道地區數量極少,比如1995年,北海道河豚捕撈量只有27噸。

雜交河豚數量增加

到2015年,北海道地區的河豚捕撈量卻變成了459噸,但其中將近一半是雜交河豚。

漁民和魚類加工廠不得不花大量時間來分揀、丟棄這些雜交河豚。

日本某些地區魚類交易市場上,還實行漁民、市場雙重檢查體系,確保沒有任何雜交河豚流入市場。

雜交河豚毒性詭異難以辨認

如此大費周章,是因為雜交河豚毒性不明。

以密點東方魨和潮際河豚為例,前者主要生活在日本海一側,特徵是身體下方黃色的尾鰭;潮際河豚則主要生活在太平洋一側,尾鰭不是黃色。

圖片來源:日經中文網

日本國立水產大學魚類遺傳學副教授高橋洋指出,這兩種河豚外表相近、基因相似,而且特性也差不多,皮膚和肝臟都有毒,相互之間沒有生殖隔離。

但兩種河豚繁育出來的雜交河豚,毒性判定卻非常困難。

高橋洋

日本厚生省對雜交魚類規定「兩親代的可食用部位,就作為其雜交種的可食用部位」。

但這一規定根本無法適用於河豚,長崎大學曾研究了20條雜交河豚的肝臟、肌肉、皮膚、生殖腺,結果顯示,母系和父系的河豚雖然皮膚和肌肉均無毒,但其雜交子代中卻發現了皮膚和肌肉含毒性或不含毒性的個體,無法確認其食用安全性。

日本科學家解剖研究雜交河豚

最糟糕的是,密點東方魨和潮際河豚的雜交種很難辨識,經常跟父系和母系長得一模一樣。

高橋洋此前在茨城縣、福島縣、巖手縣捕到過4條河豚,外觀顯示為潮際河豚,基因分析結果卻證明是雜交種,老漁民和魚類加工廠分揀員都難以分辨。

高橋洋展示的雜交河豚標本

高橋洋擔心,從漁民的捕撈量來看,雜交河豚流入市場在所難免。

氣候變暖開始影響人類餐桌

為什麼原本分居日本東西兩側海域的河豚會雜交,而且雜交後代數量越來越多?

高橋洋推斷,這是由於全球變暖導致海水溫度上升,河豚的棲息地發生了變化。

比如日本海一側海水溫度上升,導致海洋生物逐漸往溫度較低的北方遷徙,密點東方魨也隨著食物北遷,然後穿越本州島與北海道之間的津輕海峽進入太平洋,與太平洋一側的河豚種群雜交。

高橋洋預計,日本海和太平洋的河豚種群已產生大量雜交種,其中75.6%為雌性密點東方豚和雄性潮際河豚的雜交種。隨著河豚種群擴散,各類雜交河豚可能已經遍布日本周圍海域。

針對這一變化,日本厚生省在去年一份文件中專門提示了雜交河豚的存在。

日本國立水產下關市實驗室的雜交河豚標本

日本政府還要求漁市場或廚師等河豚料理相關業者,不得販賣無法明確分辨出品種和毒性範圍的雜交河豚,違者依《食品衛生法》處3年以下監禁或300萬日元(約19萬元人民幣)罰款;如果是法人,罰款則提高到1億日元(約630萬元人民幣)。

高橋洋也建議普通人千萬不要私自處理河豚,因為傳統的河豚處理方法,已經不適用於新物種。

日本一漁船船長山本幸男在處理河豚

事實上,氣候變暖不僅改變了河豚種群,海洋中的海魴、比目魚等魚類也都出現了類似雜交,這意味著人們的餐桌可能因此改變。

日本NHK評價,不要認為全球氣候變暖遙不可及,它已經在影響人類的飲食和健康,是一個迫在眉睫的重要問題。

文|張超 林淑琴

關注敲黑板(ID:qiaoheiban8),

看我們每天為你準備的知識乾貨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100%是人類的鍋
    上個世紀的全球變暖幾乎都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2013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了一個明確的專家共識:1951年至2010年觀測到的全球平均地表溫度的上升,一半以上極有可能是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這一結論的確定性有95%以上。
  • 日本河豚泛濫,為什么半個月才吃一次?廚師:有得吃還嫌棄
    河豚是餐桌上的一種美味的食物,不過它的分布較少,所以是比較稀有的,但在日本這個四海環繞的島國,最不缺的就是海鮮了,尤其是河豚數量都多過大熊貓好幾倍了,且河豚肉質十分鮮嫩、美味,因此很多人都很喜歡吃。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日本河豚泛濫,為什么半個月才吃一次?廚師:有得吃還嫌棄!!
  • 蟑螂泛濫威脅人類居所,是你踩死它們同伴背的鍋?
    蟑螂是大家最討厭的一種生物了吧,有著極其醜陋的外形,並且還帶著病毒,一不注意,人類就可能被荼毒了。都知道蟑螂「小強」的名聲,使用普通的方法出都殺不死它,很多小夥伴不以為意,認為蟑螂隨便踩踩就死了,它真的死了嗎?怎麼第二天就找不到屍體了呢?
  • 被嚴重低估的威脅:全球變暖
    這些都是全球變暖導致的!世界氣象組織10日發布最新報告說,2019年是全球有氣溫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僅次於2016年。由於溫室氣體水平持續上升,新的「史上最熱年」可能在5年內出現。這份名為《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的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1攝氏度,僅次於2016年創下的高溫紀錄。
  • 小李紀錄片《洪水泛濫之前》曝預告 關注全球變暖
    紀錄片《洪水泛濫之前》由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擔任製片並出演  (來源:時光網) 由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擔任製片並出演的紀錄片《洪水泛濫之前》,今天曝光首款預告片,這款預告片時長138秒,接近兩分半鐘,展現了萊昂納多作為聯合國大使走遍全球,關注環境汙染、全球變暖等等環保重大問題,他看到了全世界的汙染,也準備把所見所聞通過這部紀錄片展現給全世界觀眾
  • 全球變暖威脅人類生存,給地球撐一把"太陽傘"有用嗎?
    全球變暖嚴重影響到全球的生態,對人類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以後,科學家一直致力於解決全球變暖的問題,我們也在努力。>全球變暖之所以會出現,不得不說人類行為是一個很大的原因,而人類也嘗到了苦果。
  • 全球變暖產生健康危害
    本報訊 日前,在美國費城召開的美國地質學會年會上,巴爾的摩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布隆伯格公共衛生學院醫學博士辛迪·帕克就全球變暖產生的健康危害問題作了主題發言,她表示:「大多數人在考慮氣溫變化時,想到的只是熱浪帶來的壓力,因為2003年席捲西歐的熱浪曾奪去了3萬多人的生命。
  • 聯合國擔憂:全球變暖走向無可挽救地步,氣候不可逆轉已威脅人類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如今,世界各地都已經感受到了全球變暖的影響,包括極端天氣、海平面上升,這對人類和其他物種造成了巨大威脅2019年12月2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再次強調並警告稱:世界為遏制全球氣候變化所做的努力「還遠遠不夠」,全球變暖可能陷入「無可挽回的地步」!很多人可能會問,如今的科技發展如此之快,難道就連一個氣候變暖的問題都得不到改善嗎?
  • 美國推交互式地圖解密全球變暖後海平面上升趨勢
    【PConline 資訊】全球變暖對於人類生活環境有著深刻影響,為了讓人們加深對全球變暖不利影響的認識,美國推出一個交互式地圖,據外媒報導,美國國家地理近日推出顯示全球氣溫升高如何導致海平面逐步上升的交互式地圖。。。
  • 全球變暖可怕的10大危害,對人類致命的威脅,這簡直太瘋狂了!
    全球變暖是明確的,人類對氣候系統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溫度是有史以來最高的,氣象局指出,許多變化在近幾十年到幾千年來是前所未有的。大氣和海洋變暖,冰雪體積減少,海平面上升。這對人類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全球變暖後到底有哪些危害呢?以下是全球變暖後可怕的10大危害,請繼續閱讀!
  • 全球變暖危及人類健康——絕非聳人聽聞
    全球變暖,不僅使人類的居住環境、經濟生活以及生物物種的生存陷入了險境,而且給人類的健康帶來了威脅。   據世界氣象專家預測,若不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採取必要的限制措施,到下一世紀,氣溫將以每十年增加0.3℃的速率上升,下世紀末,氣溫將比今天高出3.5℃,這一升溫速度比過去10萬年都快!
  • 極暖新北極氣候形成,海水泛濫?復活的遠古病菌威脅人類?
    不過,考慮到全球氣候變暖的加速,預計到2050年,海平面將比2000年上升0.13-0.22米,到2100年,海平面將比目前上升0.6-1.1米。所以在2100年之前,不必擔心沿海城市是否被淹的問題。但如果全球氣候變暖的程度遠超人類預估的話,後果也將不堪設想。
  • 廣西:河豚「遊走」在市場與餐桌邊緣 醫生建議不吃為好
    廣西:河豚「遊走」在市場與餐桌邊緣 醫生建議不吃為好2012-02-07 08:4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南國早報        瀏覽量: 1953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衛生部已廢止「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的規定;工商、食品和藥品監督部門仍執行禁止河豚入市規定;醫生建議「河豚雖美味
  • 全球變暖的影響 不僅有健康威脅更有經濟損失
    據日本共同社11月29日報導,歐美研究機構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等的國際研究團隊在28日的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發布的研究結果顯示,截至2017年的7年間全球身處酷暑環境的人口累計增至1.57億,全球變暖已成為人類健康的嚴重威脅。分析強調,酷暑對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以及室外工作者的負面影響尤為突出,「有必要大幅減排造成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
  • 專家:全球變暖和磷蝦捕撈使南極企鵝面臨滅絕威脅
    專家:全球變暖和磷蝦捕撈使南極企鵝面臨滅絕威脅 南極洲保利特島,阿德利企鵝。視覺中國 資料圖中新網9月10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南極與南大洋聯盟(ASOC)駐俄羅斯代表葉連娜·扎爾科娃表示,南極的阿德利企鵝因氣候變暖和磷蝦捕撈麵臨滅絕威脅。扎爾科娃在東方經濟論壇上向衛星通訊社表示:「2017年南極總數達4萬隻的阿德利企鵝只有兩隻新生小企鵝倖存。原因是氣候變化和該地區過度捕撈磷蝦。
  • 26年河豚「禁食令」有條件放開,兩種河豚可以擺上家庭餐桌
    26年河豚「禁食令」有條件放開,兩種河豚可以擺上家庭餐桌2016-09-27 15:47:00  水產養殖網從此,在政策層面,河豚魚的食用與養殖,一直遊走在灰色的邊緣地帶。不過,據專家介紹,不同種類的河豚,其毒性差異很大。研究河豚多年的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師尹紹武對澎湃新聞介紹,河豚種類繁多,東方豚就有19種。「不同品種的河豚,其毒素差異非常明顯」。比如暗紋東方豚,這種河豚從海中洄遊到淡水中產卵,本身毒性就較小,經過多年的人工養殖,可以確定沒有食用風險。
  • 全球變暖凍土融化,被「解凍」的史前動物和病毒會威脅人類嗎?
    全球變暖會帶來許多問題,凍土融化就是其中之一,不少人擔心隨著越來越多的遠古生物被「解凍」,沉睡的古老病毒或者寄生蟲也會甦醒,進而威脅人類。科學家提取出土小馬駒皮毛樣本會發生的事實和無法確定的想像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和全球變暖是事實
  • 全球變暖凍土融化,被「解凍」的史前動物和病毒會威脅人類嗎?
    全球變暖會帶來許多問題,凍土融化就是其中之一,不少人擔心隨著越來越多的遠古生物被「解凍」,沉睡的古老病毒或者寄生蟲也會甦醒,進而威脅人類。電影《解凍》就講了這麼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影片中科學家挖掘出了冰凍的猛獁象,悲劇隨之而來,解凍的猛獁象釋放出了一種遠古寄生蟲,並迅速擴散,從北極熊到人都在劫難逃。
  •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
    全球變暖是我們正在面臨的問題,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是什麼,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吧。,產生了「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全球有10%的河水收到了汙染,但是人們的用水量卻在急劇增加,汙染的水越來越多,需求量卻越來越大,形成了新鮮淡水的供與需的一對矛盾。  4、有毒物品、廢料汙染。現在工業越來越發達,有的小工廠甚至不按照規定生產,就會出現許多有毒的化學品,這些有毒物品不僅對人類生命造成嚴重威脅,對地球表面的生態環境也帶來了危害,導致全球變暖。
  • 地球「母親」體溫逐步上升-全球氣候變暖
    但是小夥伴是否發現最近幾天的氣溫較往年都有大幅度的升高,全球性氣候變暖的話題再一次讓我們擺上了餐桌,讓我們必須重新重視起來。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是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