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網友很沮喪地說:
「做了媽媽以後,是不是連崩潰的權利都沒有了?感覺做媽媽好難,和老公、公婆相處也好難,無數次遊走在崩潰的邊緣,很無助,怎麼辦?」
有沒有崩潰的權力暫且不說,先想想我們若真的熬不住,和誰去崩潰?
和孩子嗎?
——孩子接不住你。
和自己的父母嗎?
——他們有可能接住你,可是然後呢?為你無休止的擔憂。這是你期望的嗎?
有接得住你崩潰的人在身邊,你便不會遊走在崩潰的邊緣;
你經常遊走崩潰邊緣,是因為身邊沒有給你舒解之人,也許正因為身邊人的所作所為,才導致/加劇了你的崩潰。
(一)有的人,沒有機會崩潰!
當你生完孩子,婆婆對你關愛有加,孩子哭了主動抱,每天都問你想吃什麼,給你做可口的飯菜,只要孩子不哭,就趕緊讓你多補補覺;老公下班第一時間抱抱你,說一句「老婆辛苦了」,然後抱抱孩子,一起有說有笑吃完飯,晚上陪你們一起睡,半夜孩子醒了陪你一起照顧孩子,或換尿布,或衝奶粉,非常貼心。
如此,你會崩潰嗎?估計每天都會笑容滿面,很知足,很幸福吧。
即使你真的崩潰,身邊的老公和婆婆,都能接住你。
但是,也正因為有他們的關懷和發自內心的愛,根本就沒有你崩潰的機會。
恨不得老公發現你稍微有些不開心,就會想盡辦法為你解憂呢。
如此,怎能崩潰?
(二)每一次崩潰,都是累積出來的!
這裡,不去說孩子生病,全家人身心交瘁的事例,畢竟比例小。大多數家庭,孩子都很健康,可是依然有些大人會遊走在崩潰邊緣。
而每一次累積到「崩潰」的情緒,都是時間和周圍人作用的結果,當然也不乏小部分人自己鑽牛角尖,想不開。
當老公下班什麼都不做,沙發癱,玩手機,看電視,絲毫意識不到你的付出,而且孩子一旦哭了、鬧了、病了、磕傷了……他還會一股腦地指責你:「在家什麼都不幹,連個孩子還看不好!」
孩子發燒,他在旁邊呼呼大睡;孩子鬧了,他嫌煩,直接搬到書房繼續睡……
婆婆在家不但不幫你分擔家務,而且什麼事情都想插手控制;你想放鬆了,看一會兒手機,結果你老公回來,婆婆還會向他告狀:「你媳婦不好好看孩子,天天就知道看手機,都是我做家務,累死了……」
如此,你確實容易崩潰。可是,即使崩潰了,你的身邊人也沒準會認為你小題大做,不但不嘗試接著你,反而更狠地否定你!
(三)有情緒很正常,但莫要等到「崩潰」再去處理!
事實上,在現實中,有上面兩種情況的家庭都比較少。更多的家庭雖然沒那麼舒心順意,但也沒那麼糟心無助,而是處於中間地帶。
婆婆還好,能幫幫忙,同時也能添點堵;老公還好,能看看孩子,同時也能添點亂。孩子也還好,能自己玩玩,偶爾賴賴唧唧、磨人磨得厲害。如果孩子反覆黏你的時候,你的狀態尚可,你便會抱抱孩子,陪他玩玩,享受親子時光;如果你的狀態不好,你便會煩躁甚至生氣,覺得孩子不懂事,朝他發脾氣……
其實,有情緒是正常的。
有情緒的時候,要舒解,而不是壓抑自己,憋著忍著。
因為所有憋回去的脾氣,總會有釋放的一刻。不是向外釋放,攢著對他人發一次大火;就是向內釋放,傷害自己,或自責,或生病。
比如情緒累積到10分,你會崩潰。
那麼每次當情緒累積到三四分時,你便及時處理,舒解掉,讓負面情緒又回到了0分。那麼,如此一來,你便很難上升到10分。
所以,有情緒一定要及時處理,不要等到了「崩潰」的程度,才去想辦法。那樣的話,不但不利於家庭和睦,更對孩子影響不好。
(四)舒解情緒的方式
每個人性格不同,興趣不同,舒解情緒的方式也會不同。這裡,我分享一個我特別喜歡的舒解情緒的方式。
(1)平靜的時刻,想一想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當我們平靜的時候,刻意去想一下自己喜歡做什麼事情,或者做什麼事情會讓自己心情愉悅,然後記下來,建議記在一個本子上,也可以分享給你的孩子,如果他在三歲以上的話。
比如:我喜歡聽歌,我的兩個孩子都知道。
有一次我發脾氣,對著兒子吼了幾聲,及時意識到我的狀態不對,馬上收聲,到廚房一邊做事情,一邊冷靜。突然,鋼琴曲的聲音就飄了過了,原來他把光碟放進了音響中,他知道音樂能幫我平靜下來,他在幫我舒解情緒。
所以,當我聽到鋼琴曲的那一刻,我的氣憤瞬間消失,整顆心都被溫暖和感動包圍。
有的人喜歡吃美食、看電影、喝咖啡、和朋友聊天……這些方式都可以。記下來,等到意識到自己情緒低落之時,刻意讓自己去做這些事情,主動平緩自己的情緒。
(2)當意識到自己情緒不好,請先努力閉上嘴
當意識到自己的情緒狀態不好的時候,先不要說話,尤其時憤怒的時候,說出的話大多殺傷力很強。更不要在這個時刻做什麼決定,這個時刻做出的決定也是不理智的。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狀態不好,停下來,深呼吸,保持安靜。
(3)然後,刻意想一想第(1)點中那些你喜歡的事,選擇一個去做
無論是聽歌,還是下去散步,或者給好朋友打個電話,出去逛逛街……只要可以實現,能幫你情緒好轉,能往你的心裡注入正能量即可。
如果我們學會正確處理負面情緒的方式,不但能影響到身邊的人,利於家庭和睦,更會給孩子做了一個以身作則的榜樣,讓孩子耳濡目染,慢慢習得了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
(五)不要委屈自己,你會愛自己,孩子才會愛自己!
最後,多說一句。不是所有的委屈,我們都要接受;不是所有的負面情緒都需要自己化解,然後微笑著再次面對身邊人。
當我們不被尊重的時候,我們要學會為自己申辯,堅守自己的底線;當他們要求過分的時候,我們要有勇氣拒絕;當我們很累的時候,我們要有底氣讓他們分擔,畢竟家是大家的,責任也是大家的!只有我們學會愛自己照顧自己了,孩子長大以後才能會愛他自己,不會因為別人而丟了自己,委屈求全,才能過出屬於他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