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海洋科學家在廣西培育海葡萄 產品將走上百姓餐桌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翠綠的海葡萄。 廖章利 攝

中新網南寧11月16日電 (廖章利)「合適的水溫對海葡萄的生長至關重要,在室內24-26℃的水溫條件下,海葡萄長勢最好。」近日,在廣西工作的馬來西亞華裔海洋科學家葉俊頡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公布了他的一項研究發現。

葉俊頡展示他培育的海葡萄。 廖章利 攝

葉俊頡思維敏捷性格開朗,給人陽光的印象。來廣西工作前,葉俊頡在馬來西亞沙巴大學婆羅海洋研究所工作,專注於海草的修復技術和規模化移植研究,擁有豐富的潛水經驗。2020年1月初,葉俊頡通過申請「東協傑出青年科學家來華入桂工作計劃」(以下簡稱「東協傑青」計劃)來到廣西南寧,在一家海洋科技企業進行為期一年的科研工作,主要探究長莖葡萄蕨藻(俗稱「海葡萄」)的生長與水溫之間的關係,以及探索珊瑚與海藻的混養技術。

葉俊頡觀察海葡萄長勢。 廖章利 攝

在葉俊頡的帶領下,記者來到天台,看到了幾排水族箱,裡面生長著密密麻麻的海葡萄,它們有著渾圓剔透的綠色球狀小枝,宛如一串串微縮版的綠葡萄。葉俊頡介紹,海葡萄是一種蔓生海藻,原產於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以及日本等地。海葡萄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適量食用可以降低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和風溼症等疾病的風險,東南亞國家民眾常常把它做成沙拉鮮食。

海葡萄還可以生吃?面對記者的疑問,葉俊頡採摘了一把海葡萄,清洗乾淨後徑直放進嘴裡吃了起來。在葉俊頡的鼓勵下,記者也嘗試了一串。海葡萄咬破後有一種「爆漿」的感覺,無論外形、口感和味道都很像鮭魚卵。這也是有些餐廳用海葡萄來代替魚子醬得原因。

經過幾個月的室內培育和養殖實驗,葉俊頡得出結論,海葡萄的生長對水質和環境因子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尤其是水溫對海葡萄的長勢都有很大影響。

葉俊頡把水族箱人造海水的溫度控制在24-26℃的範圍內,為海葡萄營造了良好的生長環境。有一次,由於周邊變電器故障,實驗室經歷了為時一天兩夜的停電,水冷系統無法啟用,而當時正是悶熱的夏天,海葡萄有被「燙熟」的風險。葉俊頡急忙和同事商量對策,想出了把冰塊加到水裡降溫的方法。接下來,他不眠不休地觀察海葡萄的動態,直到恢復供電時才把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葉俊頡表示,發展海葡萄養殖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一是因為鮮食的方法最能為食客保留海葡萄的風味和營養,但在目前保鮮技術的限制下,海葡萄採摘後最好當天食用,這就要求海葡萄的產地必須接近百姓的餐桌;二是因為在海裡生長的海葡萄容易遭受汙染,而且腥味較重,而人工養殖的海葡萄可以保證品質和口味,可以控制海葡萄營養物質的含量。目前,葉俊頡所在的企業正在與其他機構對接海葡萄產業化養殖事宜,在不久的將來,廣西人的餐桌上有可能多出海葡萄這道美味。

除了海藻之外,葉俊頡持續著進行海草的相關研究。在考察廣西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時,他發現,這裡的海域生長著一大片健康的貝克喜鹽草,它已被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列為瀕危海草物種,在馬來西亞極為罕見。

葉俊頡表示,自己很快適應了廣西的環境,畢竟語言相通、生活習慣相似。他說,自己和廣西人一樣喜歡酸辣的食物,尤其鍾愛螺螄粉。來到廣西後,他體驗到了行動支付的便利,只用帶上手機就可以出門購物。葉俊頡笑稱,如今走在街上,幾乎沒人認得出他不是本地人。

今年12月底,葉俊頡在廣西進行的「東協傑青」計劃科研項目將結束。他打算回到馬來西亞後,繼續與廣西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申報科研及保育項目,並與廣西大學、北部灣大學等院校共同開展海草和海藻的相關研究工作。

相關焦點

  • 「海葡萄」開闢規模化國產「藍海」
    但或許在不遠的將來,海葡萄不再需要大量進口,普通消費者也能在餐桌上吃到國產的海葡萄。&nbsp&nbsp&nbsp&nbsp近日,一批2500公斤產自北海海洋產業科技園的純海水養殖「海葡萄」空運至浙江杭州,被當地客商訂購一空。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大博士在文昌養出了海葡萄
    本報文城3月31日電 (記者王玉潔 實習生王曉慶)海葡萄,因生長在海裡,外形酷似葡萄而得名。
  • 海葡萄是蕨藻屬的一種可食用藻類,其形狀晶瑩飽滿似葡萄!
    說起葡萄,大家一定都吃過,但你吃過「海葡萄」嗎?海葡萄是長莖葡萄蕨藻,是蕨藻屬的一種可食用藻類,營養價值非常高。海葡萄在日本也被稱為綠色魚子醬和長壽藻,常常用來做壽司的配料。海葡萄自然生長於太平洋的帛琉群島、吉格波特群島等領域,是以衝繩為北線而分布的熱帶性食用綠藻,由於其形狀晶瑩飽滿似葡萄,故被稱為海葡萄,世界著名長壽之鄉"衝繩"原住民在退潮時採摘食用,故又被稱為"長壽藻"。海葡萄因其直立莖球狀體晶瑩剔透,食用口感如魚子般豐富多汁,因此又有"綠色魚子醬"之稱。那為什麼叫海葡萄?
  • 荒野維生野菜系列——海葡萄
    海葡萄【別名】長壽藻、綠色魚子醬、葡萄藻、綠魚子。【食用】為蕨藻科植物長莖葡萄蕨藻的藻體。【分布】多生長在無汙染、較平靜的近海巖礁上。人工栽培。也有野生。我國海南、山東、福建、廣西、廣東等沿海大部分地區均有廣泛分布。
  • 健力寶飲料走上中國新年餐桌
    健力寶飲料走上中國新年餐桌 2021年01月11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近幾年,隨著時代發展,人們追求的不僅僅是飲料的口感,對飲料的包裝也有了一定的審美要求。在這樣情況下,健力寶不斷進行產品的迭代升級和包裝改良,也不斷帶給消費者驚喜。
  • 走上餐桌的雜草,也帶來了可怕的怪病
    在一些自然條件較差的地方,吃不上小麥的窮人只能靠野草籽度日,於是黑麥逐漸作為小麥的替代品走上餐桌。在人們的悉心培育下,黑麥最終成為了全球廣泛栽培的糧食作物。黑麥的麥粒。圖片:Agronom / wikimedia黑麥是麥類作物中最耐寒的,同時還耐旱、耐貧瘠、耐連作。擁有這麼多優點,要不是它麵粉品質差,或許早就把小麥擠下神壇,成為人類新寵了。
  • 實驗室培養肉品有望走上餐桌
    實驗室培養肉品有望走上餐桌 原標題:   本報記者 聶翠蓉 綜合外電  香噴噴的烤火雞是感恩節的主打菜。剛剛過去的感恩節,保羅·莫茲扎克發出了與眾不同的感言:感謝人們終於接受他「在5000加侖罐子內培育火雞肉」的偉大想法。  莫茲扎克是美國北卡州立大學家禽學教授,專門從事在實驗室長頸瓶中培育家禽肌肉細胞的研究。他的「細胞農業技術」研究理念,已被該大學納入前沿專業。根據該理念,到2030年,餐桌上的動物蛋白將通過生物反應器生產提供,未來動物養殖或將被全面取代。
  • 金烏賊將重返青島市民餐桌 人工培育取得技術突破
    工作人員正在給人工培育的金烏賊餵食據悉,因大量捕撈,目前野生金烏賊幾近枯竭,通過人工培育以及規模化養殖,金烏賊將重現市民餐桌。&nbsp  7日下午,記者來到青島金沙灘水產開發有限公司,這裡就是黃海水產研究所金烏賊的研究基地。記者看到,公司廠房內有很多橢圓形的大水泥池子,池子上方懸掛著很多細長的用於電解氧氣的塑料管,池子內養著很多金烏賊。
  • 「圳品」認證助「桂味」走上灣區餐桌
    掃描商品標籤上的二維碼,可以看到詳細的芒果「簡歷」:產品規格、生產日期,土壤、水質的檢測報告,供深食品評價證書,並附有產地圖片——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陽區。這些芒果來自羅玲芬工作的果園——田陽區農林生態脫貧產業核心示範區。該園區於2016年5月啟動,規劃面積20萬畝,目前已完成15000畝優質芒果示範基地建設。其中就有1000畝「圳品」芒果基地。
  • 昌江開展縣校合作引進新品種「海葡萄」助農增收
    記者在海尾鎮梧高村水產養殖戶蘇廣忠的基地裡看到,養殖池裡成片的海葡萄生長良好,晶瑩翠綠的海葡萄鮮嫩欲滴。海葡萄的養殖設備並不複雜,在養殖池裡進水與排水同時開啟,保持活水養殖,池裡的水都來自昌江海域自然海水,經抽水過濾後進入養殖池,定期配給營養液,海葡萄苗便可在池中自然生長。
  • 中國南極科考造福吃貨 南極磷蝦有望端上百姓餐桌
    記者日前從中國第31次南極科考隊獲悉,經過4年多的快速發展,中國南極磷蝦產業從無到有,一條從捕撈到加工的產業鏈已初具規模,南極磷蝦端上中國百姓的餐桌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新華社 綜合  賴氨酸含量超金槍魚  在本次南極科考隊中,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以及中國海洋大學等單位組成南極周邊海域磷蝦等生物資源考察與評估項目組,在中國南極中山站附近的普裡茲灣進行了南極磷蝦資源聲學映像數據採集和15個站位的拖網採樣。
  • 「陸海新通道」首批馬來西亞冷凍原粒帶殼榴槤抵渝
    這批榴槤從馬來西亞巴生港出發,海運至廣西北部灣港後再轉乘「陸海新通道」班列運抵重慶,全程耗時10天,較傳統運輸運方式節省約20天,在運輸成本和時間成本上都顯現出了較大的優勢。榴槤貿易商王女士告訴記者,此次通過「陸海新通道」進口榴槤是對公司現有物流模式的嘗試和補充,對比後發現「陸海新通道」的成本和時間優勢非常明顯,「我們計劃將節約的成本讓利給客戶,讓更多人嘗到來自馬來西亞最純正的貓山王榴槤。我們也將藉助這條通道繼續測試進口來自東南亞、大洋洲、南美洲的其他產品,讓重慶人民坐在家中吃遍世界。」
  • 廣西北部灣建海洋牧場打造生態「藍色糧倉」
    新華社南寧11月4日電(記者何偉)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和漁業廳獲悉,廣西在北部灣地區加快海洋牧場建設,目前已規劃建設了北海市海洋牧場示範區、欽州市人工魚礁區、防城港市白龍珍珠灣海洋牧場示範區等3個海洋牧場,努力打造生態「藍色糧倉」和千億元現代海洋漁業產業。
  • 細胞培養肉走上餐桌,還要5到10年
    我科學家用幹細胞技術20天培養出50克人造肉,但——細胞培養肉走上餐桌,還要5到10年「目前,我國細胞培養肉的研究,還面臨三大挑戰,包括高純度幹細胞的提取及乾性維持、無血清培養基研發和幹細胞的大規模高密度培養
  • 棚室葡萄脫毒苗的培育
    今天給大家帶來棚室葡萄脫毒苗的培育。葡萄病毒病是影響葡萄產量和品質的一類重要病害,因此在建葡萄園時,應儘量選擇脫毒苗栽植。關於葡萄苗木的脫毒方法,簡要介紹以下兩種供參考。二.脫毒苗培育方法:1.熱處理脫毒:熱處理一般選擇生長旺盛、有發達根系的盆栽苗木,經越冬後置於熱處理箱內進行處理,箱內溫度和溼度能自控,將熱處理箱放置溫室中,利用溫室的陽光,使進行熱處理的葡萄植株能正常生活。
  • 海水稻正從試驗田走向餐桌 要高產更要優質
    實際上,我國有多個農業科學家團隊在不同的地區進行耐鹽鹼水稻的研究,一些項目已經走出國門。耐鹽鹼水稻的種植,對提高糧食總產,保證口糧安全具有積極作用,但培育優質高產的品種卻是漫長而艱辛的過程。  耐鹽鹼水稻從試驗田到走上餐桌,  究竟要走多遠?
  • 被禁26年河豚有望回歸百姓餐桌 2個品種將解禁
    紅鰭東方豚和暗紋東方豚這兩個品種人工養殖時間最長,控毒養殖技術和出口內銷市場最為成熟,產品質量安全有保障,產品涉及面最廣、產量最大。  養殖、加工企業必須在政府備案  據介紹,不是任何一家企業都可以養殖河豚、加工河豚的。
  • 辰美上新 | 深海治癒力--海葡萄系列推薦
    相關的研究報導表明,海葡萄具備抗禦細菌與真菌的特性,常被用於治療高血壓與風溼症。  產品功效  海葡萄精粹能增加肌膚保溼能力,舒緩肌膚的不適感,使皮膚滑潤有關澤。能長時間持續保溼及柔軟您的肌膚  產品功效
  • 廣西大學、廣西科學院發現發現葡萄糖苷酶SBGL
    記者從廣西大學獲悉,一個對黃酮類化合物親和力很強的新酶——葡萄糖苷酶SBGL,日前被廣西大學和廣西科學院研究小組發現。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應用微生物和生物工程》。  黃酮化合物,是蘊涵於天然植物中具有高藥用價值的天然活性物。
  • 綠色魚子醬——海葡萄
    這應該是款你沒吃過的葡萄!推薦程度:濃濃海藻味,魚籽的口感! 海葡萄,不是葡萄,也不是水果。其為長莖葡萄蕨藻,是一種海藻,因外形酷似葡萄串才被稱為海葡萄。我對象說像毛毛蟲,密集恐懼症的朋友還是不要看太仔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