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葡萄」開闢規模化國產「藍海」

2021-01-14 水產養殖網
「海葡萄」開闢規模化國產「藍海」2016-08-24 08:1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科學報        瀏覽量: 4695 次 我要評論

圖片源於網絡



&nbsp&nbsp&nbsp&nbsp作為一種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海藻,「海葡萄」主要產自東南亞國家和日本,國內僅有少數地方有養殖。但或許在不遠的將來,海葡萄不再需要大量進口,普通消費者也能在餐桌上吃到國產的海葡萄。

&nbsp&nbsp&nbsp&nbsp近日,一批2500公斤產自北海海洋產業科技園的純海水養殖「海葡萄」空運至浙江杭州,被當地客商訂購一空。

&nbsp&nbsp&nbsp&nbsp這看似平常的新聞,其背後卻有特殊的意義。作為一種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海藻,「海葡萄」主要產自東南亞國家和日本,國內僅有少數地方有少量養殖。

&nbsp&nbsp&nbsp但隨著海葡萄規模化人工養殖技術的研發和成熟,國內海葡萄的規模養殖也成為了現實。廣西北海海洋科技園裡的海葡萄就在今年3月試產成功,此前,海南省昌江縣人工養殖的海葡萄也獲得了高產。

&nbsp&nbsp&nbsp&nbsp換言之,或許在不遠的將來,海葡萄不再需要大量進口,普通消費者也能在餐桌到吃上國產的海葡萄。

&nbsp&nbsp&nbsp&nbsp在海葡萄國產的背後,記者了解到,一支技術力量——海南大學海洋學院的技術團隊有非常關鍵的作用。近日,《中國科學報》記者就海葡萄規模化人工養殖的相關問題採訪了海南大學海洋學院副教授方再光。

&nbsp&nbsp&nbsp&nbsp綠色魚子醬

&nbsp&nbsp&nbsp&nbsp海葡萄,其實是一種生長於藍色海洋之中的長莖葡萄蕨藻。顧名思義,之所以得名「海葡萄」,是因其外觀渾圓飽滿、翠綠清亮,一顆顆緊密排列,如一串串晶瑩的葡萄。

&nbsp&nbsp&nbsp&nbsp雖然提起海葡萄,大多人還在好奇它是什麼,但是,現有研究已證實,海葡萄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是一種綠色健康的食用海產品。記者了解到,長莖葡萄蕨藻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澳大利亞北部等熱帶太平洋沿岸,馬爾地夫群島、阿拉伯海等熱帶印度洋海域以及日本衝繩。其中,日本衝繩是目前全世界海葡萄產量最大的地區,年銷量約600噸左右。

&nbsp&nbsp&nbsp&nbsp方再光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海葡萄是一種非常健康的食材,在日本,海葡萄甚至被稱為「長壽菜」,「因其富含大量的胺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多糖體、維生素以及礦物質和各種微量元素」。

&nbsp&nbsp&nbsp除了豐富的營養價值之外,海葡萄的口感十分脆爽,有評價說其「咬起來會有噗滋噗滋的聲音」,因其渾圓的外觀和迸裂的口感頗似魚子,因而也被稱為植物中的「綠色魚子醬」。

&nbsp&nbsp&nbsp&nbsp作為餐桌上的一道珍饈美饌,海葡萄在市場上售價不菲。比如,日本衝繩優等品的海葡萄半公斤售價可達千元,我國海葡萄的市場售價約250~300元/公斤。

&nbsp&nbsp&nbsp&nbsp可以說,海葡萄是一種高價值的經濟作物,但是,由於海葡萄養殖對海水、光照、溫度等環境要求高,我國僅有少數地方有少量養殖,國內市場上的絕大多數海葡萄依靠進口。「國內的海葡萄大部分從越南、菲律賓等國家進口,價格相對便宜,但是質量不穩定,供貨也極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方再光說。

&nbsp&nbsp&nbsp&nbsp海葡萄綠色養殖

&nbsp&nbsp&nbsp&nbsp進口海葡萄質量不穩定無疑增加了隱形的成本。一位從事水產生意的朋友曾告訴方再光,進口的海葡萄「買四斤才能挑一斤」,換言之,因品質極其不穩定,挑選一串優質的海葡萄要付出4倍的成本。

&nbsp&nbsp&nbsp&nbsp如何在國內實現海葡萄的規模化養殖?如何保證海葡萄的品質?如何在保證品質的同時降低成本?4年前,方再光帶領研究團隊開始了對海葡萄及其養殖技術的研究。

&nbsp&nbsp&nbsp&nbsp據悉,海葡萄的人工養殖起源於日本衝繩。1985年,日本就開始了海葡萄的海上人工繁殖,1989年又開始在陸地溫室內結合海洋深層水進行養殖。

&nbsp&nbsp&nbsp&nbsp「在溫室養殖可以實現溫度、光照等的智能化控制,但是成本非常高。」方再光說,如果養殖成本居高不下,那麼市場售價也不會降低,海葡萄依然「高端」,無法在更多的消費人群中推廣。

&nbsp&nbsp&nbsp&nbsp方再光及其研究團隊沒有選擇這樣的方向,他們轉而將目光投向了靜水養殖。「海葡萄的養殖對養殖海水要求很高,由於有機、無機氮、磷元素的增加,海岸帶水質惡化比較嚴重,單胞藻類、浮遊生物、附著生物會大量暴發。」方再光告訴記者。

&nbsp&nbsp&nbsp&nbsp例如單胞藻類,在沒有達到一定密度之前,肉眼無法看出來,如果沒有防治措施,在海葡萄養殖20天左右之後,單胞藻類就會開始附著在海葡萄的表面,嚴重影響海葡萄的外觀,「外面就像附著了一層汙泥,品相不好,吃起來也不方便。」

&nbsp&nbsp&nbsp&nbsp方再光及其研究團隊根據海葡萄生長對無機鹽的需求,採取了適當補充海水的方式,讓海葡萄的生長周期在50~60天;同時,為了防治單胞藻等生物,採用了純生物學的方式來預防。「我們完全沒有採用化學藥劑來『殺』,而是採用純生物防治方法。可以說,採用這種技術養殖既保證了海葡萄外觀上的潔淨,也確保了產品的綠色安全」。

&nbsp&nbsp&nbsp&nbsp今年年初,方再光及其研究團隊與海南省昌江縣合作的海葡萄規模化人工養殖項目通過了驗收。經測算,利用海葡萄規模化人工養殖技術,實現了每平方米23.5公斤的產量。

&nbsp&nbsp&nbsp&nbsp養殖品種的「藍海」

&nbsp&nbsp&nbsp&nbsp今年3月,廣西精工海洋科技公司的海葡萄試種成功,成為了國內首家海葡萄食品級生產的企業。該公司與海南大學的研究團隊從3年前就開始進行合作。

&nbsp&nbsp&nbsp&nbsp方再光向記者透露,海葡萄在廣西、海南試種成功的消息公布以來,有很多企業伸出了合作的橄欖枝。

&nbsp&nbsp&nbsp&nbsp「海葡萄市場售價很高,而海葡萄在海南、廣西等地一年至少可生產4次,年適宜養殖次數多、數量高、養殖成本更低。」方再光表示,「我們的優勢是投入不高,風險較低,有成本優勢,市場競爭力較強。」

&nbsp&nbsp&nbsp&nbsp目前,受飼料價格上漲、行情低迷等多種因素影響,水產養殖風險較大。當魚蝦貝等傳統水產品養殖日漸薄利,海葡萄這一高價值的經濟作物為養殖戶們打開了一片「藍海」。

&nbsp&nbsp&nbsp&nbsp記者了解到,由於僅依靠海水和陽光,海葡萄就能成功養殖,因而海南三沙市著眼於三沙天然優質的海水,加強與海南大學的涉海科研合作,有意引進海葡萄規模化人工養殖技術,在三沙適度發展海葡萄的人工養殖,進而將海葡萄打造成三沙特色熱帶海洋旅遊產品,這一消息也得到了方再光的證實。「三沙市土地資源非常有限,蔬菜補給主要依靠陸地運送,如果在三沙推廣養殖海葡萄,可有效緩解三沙軍民與遊客對食用蔬菜的緊迫需求。」方再光說,三沙的水質條件非常好,也特別適合海葡萄的養殖。

&nbsp&nbsp&nbsp&nbsp「對於養殖業者來說,他們非常希望有一種市場價格好,抗風險能力強的新型養殖品種。」方再光說,海葡萄或將是下一個這樣的品種。但是,他也表示,應該警惕一窩蜂地亂入,「我想最開始規模還是不宜太大,應該做成一個高品質的產品和一個健康的產業。」

&nbsp&nbsp&nbsp&nbsp《中國科學報》&nbsp(2016-08-24&nbsp第6版&nbsp科研)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大博士在文昌養出了海葡萄
    本報文城3月31日電 (記者王玉潔 實習生王曉慶)海葡萄,因生長在海裡,外形酷似葡萄而得名。
  • 荒野維生野菜系列——海葡萄
    海葡萄喜生長在無汙染的潔淨淺海巖礁上近海巖礁下的海葡萄外觀退潮露出海面上的海葡萄外觀海葡萄因直立枝上的球狀小枝像葡萄得名海葡萄沙拉,不知您吃過嗎?
  • 馬來西亞海洋科學家在廣西培育海葡萄 產品將走上百姓餐桌
    翠綠的海葡萄。 廖章利 攝中新網南寧11月16日電 (廖章利)「合適的水溫對海葡萄的生長至關重要,在室內24-26℃的水溫條件下,海葡萄長勢最好。」近日,在廣西工作的馬來西亞華裔海洋科學家葉俊頡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公布了他的一項研究發現。
  • 人工養殖海葡萄(圖)
    1月17日,海南大學科研人員在觀察首次規模化人工養殖成功的海葡萄長勢
  • 綠色魚子醬——海葡萄
    這應該是款你沒吃過的葡萄!推薦程度:濃濃海藻味,魚籽的口感! 海葡萄,不是葡萄,也不是水果。其為長莖葡萄蕨藻,是一種海藻,因外形酷似葡萄串才被稱為海葡萄。我對象說像毛毛蟲,密集恐懼症的朋友還是不要看太仔細。
  • 海葡萄 |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葡萄」
    姜芳燕,宋文明,楊寧,黃海,海南長莖葡萄蕨藻的營養成分分析及評價.海南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2014.郭輝.海葡萄(Caulerpa lentillifera)切斷組織再生培養及發育條件研巧[D].中國科學院大學,2014.Matanjun P, Mohamed S, Mustapha N M and Muhammad K.
  • 海葡萄是蕨藻屬的一種可食用藻類,其形狀晶瑩飽滿似葡萄!
    說起葡萄,大家一定都吃過,但你吃過「海葡萄」嗎?海葡萄是長莖葡萄蕨藻,是蕨藻屬的一種可食用藻類,營養價值非常高。海葡萄在日本也被稱為綠色魚子醬和長壽藻,常常用來做壽司的配料。海葡萄自然生長於太平洋的帛琉群島、吉格波特群島等領域,是以衝繩為北線而分布的熱帶性食用綠藻,由於其形狀晶瑩飽滿似葡萄,故被稱為海葡萄,世界著名長壽之鄉"衝繩"原住民在退潮時採摘食用,故又被稱為"長壽藻"。海葡萄因其直立莖球狀體晶瑩剔透,食用口感如魚子般豐富多汁,因此又有"綠色魚子醬"之稱。那為什麼叫海葡萄?
  • 都吃過葡萄,但很少人吃過「海葡萄」,在日本被稱為:綠色魚子醬
    海葡萄是長莖葡萄蕨藻,是蕨藻屬的一種可食用藻類,營養價值非常高。海葡萄在日本也被稱為綠色魚子醬和長壽藻,常常用來做壽司的配料。由於長莖葡萄蕨藻對生長環境以及水質的要求極高,人工養殖難度大。海葡萄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用綠藻,含人體所需的多種胺基酸與維生素,如油酸,花生四烯酸。海葡萄營養價值很高,而且做法也很簡單。海葡萄可以做成涼拌菜,平時可以準備海葡萄300克,香醋20克,香油和醬油各適量準備一些,把準備好的海葡萄用清水洗淨,然後把準備好的香醋和醬油以及香油放在一起調勻,製成蘸料,直接澆在海葡萄中調勻就能食用。
  • 辰美上新 | 深海治癒力--海葡萄系列推薦
    相關的研究報導表明,海葡萄具備抗禦細菌與真菌的特性,常被用於治療高血壓與風溼症。  [ 深海治癒力--海葡萄抗初老系列 ]  CHENMEI TECHNOLOGY    海葡萄洗卸凝膠   全新卸妝體驗  遠離厚重油膩感  適用膚質  功效亮點
  • 昌江開展縣校合作引進新品種「海葡萄」助農增收
    日電 (記者黃能 通訊員張秋易)「海葡萄是我們縣跟海南大學開展縣校合作後引進的新品種,經濟效益很可觀,可以促進老百姓增收致富。」  記者在海尾鎮梧高村水產養殖戶蘇廣忠的基地裡看到,養殖池裡成片的海葡萄生長良好,晶瑩翠綠的海葡萄鮮嫩欲滴。海葡萄的養殖設備並不複雜,在養殖池裡進水與排水同時開啟,保持活水養殖,池裡的水都來自昌江海域自然海水,經抽水過濾後進入養殖池,定期配給營養液,海葡萄苗便可在池中自然生長。
  • 海葡萄,日料西餐用它配菜,有人不懂丟棄,可惜
    海葡萄,日料西餐用它配菜,有人不懂丟棄,可惜BY小企9999西餐或日料裡偶爾會看到一種像是"綠色蟹子「的東西,咬起來爆漿的口感也像,不過口味比較像海帶味。因為不像蟹子的顆粒可以分開,而是由一條主莖串在一起,就像是迷你版的葡萄串,因此它們又被叫做「海葡萄」,在日本也被稱為綠色魚子醬和長壽藻。這東西學名長莖葡萄蕨藻(學名:Caulerpa lentillifera),隸屬綠藻門蕨藻科,原生於琉球,是蕨藻屬的一種可食用藻類,營養價值高。海葡萄自然生長對環境、水質的要求極高,人工養殖難度大。
  • 自然資源部:繼續堅持國產衛星數據規模化應用
    我國首顆自主高光譜業務衛星在軌交付後,自然資源部相關負責人還表示,將繼續堅持國產衛星數據規模化應用,確保自然資源基本信息客觀真實。
  • 海葡萄,日本菜用他做配菜,有些人不知道該怎麼丟棄,但很可惜
    海葡萄,日本菜用他做配菜,有些人不知道該怎麼丟棄,但很可惜BY小企業9999有時你可以在西餐或日本菜中看到一種「青蟹」他們也被稱為「海葡萄」,也被稱為日本中的綠色魚子醬和長壽藻類,因為他們沒有被主莖串在一起分開。
  • 都見過樹上的葡萄,海裡堪稱「綠色魚子醬」的葡萄,你見過嗎?
    此話一出,海葡萄搖曳著它的身體,緩緩而來。「大家好,我是海葡萄,全名叫長莖葡萄蕨藻,當然啦,因為我來自國外,我還有一個英文名Sea Grepe。 」一邊說著,海葡萄一邊輕輕地跳著舞,畢竟海裡盛產舞蹈家嘛!「至於為什麼叫海葡萄,大家看我身上這一顆顆的小球球就明白啦,不過我覺得分明比葡萄更小巧可愛點嘛,嘻嘻。」說到這,海葡萄趁機把手舉到陽光下,確實如翡翠般晶瑩剔透,很美。
  • 山村有海?老人時常會問:鎮海,那是什麼海吶?
    「海」,在大山深處的村民口中,越來越近,越來越具體。秦明珍的土房變成了磚混平房,聽說補貼來自鎮海煉化,這位黔鄉老人時常呢喃,鎮海,那是什麼海吶。在龍少柔看來,山村處處有「海」,海是產業扶貧的希望之海。山味出山「買一頭牛就是幫扶一戶貧困戶。」
  • 「2020秦皇山海·葡萄美酒旅遊文化節—碣石山產區新酒薈暨書畫...
    12月19日,2020秦皇山海·葡萄美酒旅遊文化節——碣石山產區新酒薈暨書畫攝影展活動在金士國際葡萄酒莊舉行。副市長孫國勝,縣領導趙青英、王安德、張貴田出席本次活動。據了解,本次活動由秦皇島市人民政府、中國酒業協會葡萄酒分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葡萄酒果酒專家委員會、中國園藝學會葡萄與葡萄酒分會、中國酒類流通協會葡萄酒專業委員會主辦,昌黎縣人民政府、秦皇島市相關部門協辦,秦皇島葡萄與葡萄酒莊旅遊聯合會承辦。活動旨在加強產區葡萄酒業與餐飲業緊密合作,推動碣石山產區葡萄酒與秦皇島特色美食資源的開發,促進本地葡萄酒消費,以及本地特色美食與葡萄酒成為最佳搭配。
  • 桑葚 葡萄 草莓 藍莓等新鮮水果現身新春市場 國產與進口大比拼
    小編替吃貨們打探一下,還真不少,進口和國產的品種繁多,價格不一,進口的比國產的貴,國產的比進口的新鮮。圖為進口的桑葚,20塊錢一斤,還是比較新鮮的,一片葉子成了商家的招牌了。國產的最受歡迎的就是草莓了,15塊錢一斤,當天採摘又大又紅的甜寶草莓,一般走親訪友的都會買上一盒,還有就是孩子和美女也是草莓最大的客戶。
  • 葡萄種植,小心新品種這個「大坑」
    這幾天去龍口蓬萊下鄉,每每和農民朋友聊起葡萄,他們最關注的就是新品種,一談起新品種,「兩眼放光」「人家什麼什麼品種賣了80多一斤,人家什麼什麼賣了一百多一斤……」我只想問「人家種出來能賣一百多,等你種出來能值幾塊錢?」
  • 李振義 開闢基因重組生物製品的新藍海
    同時,養殖業防控病毒性流行的需求很大,讓他看到了動物用基因重組功能性蛋白產品的市場藍海。  「基因重組在人藥研發領域技術早已成熟,而利用技術積累開發動物用藥並最終實現商業化運作,成本控制是關鍵」,李振義說。2013年,他與行業中志同道合的朋友組建了研發團隊,一邊開展重組蛋白的研發,一邊開始破解這一難題。
  • 三沙漁民喝上江蘇海淡水 淡化海水將成新藍海
    為給漁民補充淡水,2014年,三沙市給該島安裝淡化海水設備,漁民們喝上了第一口「海淡水」。「淡化海水靠柴油機發電,遇到惡劣天氣,補給船出不了海,水就斷供。」謝勝清坦言,「雖然有了『海淡水』,但出水少,島上當時生活著500人,洗衣做飯依然不能敞開用。」    「那時的『海淡水』是一二級反滲透水,補給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