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大學生對於生活質量,還是有一定的要求的,除了基本吃穿之外,還有很多額外的消費,像是打扮、化妝、精神娛樂,都需要花錢!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是有錢人,所以他們的生活費等級也不一樣!
最近,有一項大學生生活費等級排行榜在網上火了,調查對象主要是大學生群體,讓大家了解一下,現在的大學生月消費大概平要花多少錢,800元只是打底!
按照地區劃分,你在這個範圍之內嗎?
北京、廣州兩地的消費水平,大家心裡有數,榮登大學生高消費的前2名,也不是什麼意外的事情,這個生活費也是令人壓力山大,每月要2500~3000塊錢!
這個數額令上班族都感覺到些許壓力,有些小縣城的上班族,一個月工資也就三千來塊錢。
緊隨其後的是臺灣和山西,月生活費均在2000以上,上海比起前幾個城市,還算友好,平均生活費低於2000,不知道在上海這個高消費的地方,一千多夠不夠用呢?
有人一個月生活費不到一千,有人一個月將近三千,都是大學生,差距也太大了吧,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有的人大學生活,過得十分肆意瀟灑,拿不完的快遞,忙不完的社團聚餐,這都是一筆又一筆的消費,這月消費直逼三千甚至更高!
而有的人大學生活,錢包緊巴巴,除去日常所需就空空如也,自然沒有那麼多額外消費了!
大學生消費等級,你處在哪一層?
一、1000以下
不少家庭好的同學,可能覺得這個生活費有點苛刻,但是現實生活就是這樣,有人過得好,有人過得緊巴巴,這個一千快錢只能夠滿足日常所需。
如果生活在大城市,這個生活費便更緊張,日子也會過得更節儉
二、1000~2000
這個生活費處於正常水平,因為學校裡的孩子,大部分出生於普通家庭,父母收入不是太高,孩子也不會去買一些經濟能力之外的東西,對於生活來說足夠了!
三、2000~3000
這個生活費還算是比較富裕,如果是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考慮到物價較高,也算是比較合理,二三線城市的話,還有閒錢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四、3000以上
少部分家庭的孩子,他們的生活費比較高,可能是因為家境較好,父母比較寵溺,所以日子一向過得舒適,三千元甚至是他們生活費的打底水平,只能說命好!
不過,也有不少大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賺錢,大學期間就有了收入,他們也願意花更多的錢投資自己,這部分有經濟能力的同學,還是值得誇讚的,有能力有頭腦!
如何教孩子控制消費
1.讓孩子知道金錢來之不易
作為家長,可以提供給孩子合理消費,但是不能任由孩子鋪張浪費,所以要告訴孩子,金錢是怎麼來的?
告訴孩子金錢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和付出得來的,讓孩子理解家長賺錢的不容易,換位思考,產生同理心,懂得珍惜金錢!
2.讓孩子分清「想要」和「必要」的區別
這兩者的區別還是很大的,必要品的消費是合理的,但是想要啥就買啥的行為,屬於浪費,即便是買回家之後,也不會發揮物品的價值,甚至閒置在那裡,這部分的消費是沒有必要的。
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進行引導,告訴孩子兩者的區別,比如購買傘是必要的,因為下雨天要用。
但是高價買汽車玩具需要慎重考慮,因為家裡面已經有很多了,這個買回去之後,會不會和其他的玩具一樣,閒置在那裡呢?可以讓孩子一起思考這個問題!
可以拿一個小本子,讓孩子自己寫出什麼東西是想要的,什麼是必要的,孩子會在消費過程中,逐漸認識到這個界限!
家長帶孩子購物時,可以多做示範,讓孩子更好理解。避免孩子養成想要就買,買回來又後悔的不良體驗!
3.教會孩子做預算
為了避免孩子衝動購物,或者購物超出原本的經濟承受力,要教會孩子做預算。
可以在固定的時間,給孩子固定的零花錢或生活費,並且告訴孩子其餘時間不會再給,可以給孩子一個小帳本,記錄清楚錢花在了哪裡?
這樣,孩子對金錢就有了明顯的概念,會自發的控制自己的消費行為!
兜媽寄語
購物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超出經濟範圍內的購物,便成為了一種負擔,所以家長可以儘早教孩子控制消費,這樣生活才會平穩的進行!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