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大學生「校園貸」調查:女性佔比超99%,多為娛樂消費

2020-11-25 澎湃新聞

陝西大學生「校園貸」調查:女性佔比超99%,多為娛樂消費

「校園貸」雖然為大學生帶來了便利,卻也帶來不少危害,西安某高校學生就曾因無力償還「校園貸」而自縊身亡。對此,共青團陝西省委專門組織法律專家成立課題組,針對在陝高校大學生群體發放調查問卷,於2017年6月中下旬調查了部分在陝高校大學生。課題組通過隨機抽樣形式發放並回收到563份有效問卷。調查報告近日公布。

調查:「校園貸」多用於娛樂消費

調查發現,6.1%的學生表示因急需資金已經使用或正在使用「校園貸」。但這一調查結果並不能排除有部分學生隱瞞了自己正在使用「校園貸」的實際情況,有大量學生雖然使用,卻因各種原因諱言。大量「隱數」的存在,給外界力量的防控幹預會帶來較大困難。

女生是使用「校園貸」的重點群體。雖然問卷調查中男女比例基本相當(其中男生267份,女生296份),但在已經使用或正在使用「校園貸」人群中,只有0.9%的男生,其他的使用人群都是女生。女生群體不僅使用「校園貸」的人數要比男生多,而且女生認為「校園貸」更可靠的比例也較高。

學生選擇「校園貸」,是因為急需資金卻沒有其他解決辦法嗎?調查發現,在急需資金時只有3.6%的學生會選擇「校園貸」,大部分學生能夠通過其他途徑解決,例如,絕大部分學生主要依靠家庭解決資金需求,只有13.7%的學生會通過兼職獲得。

「校園貸」並未用於解決學生之急需而用於高消費,真正需要「校園貸」來維持生活的學生比較少。所以,「校園貸」在某種程度上縱容了學生的超前和無節制消費,助長了校園攀比奢靡之風。

辦法:提供規範化金融服務

怎麼解決上述問題呢?調查組建議,政府應疏堵結合、健全制度。2016年8月,針對「校園貸」頻頻引發極端或詐騙案件的問題,銀監會等部門發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提出「校園貸」平臺「停、移、整、教、引」的五字治理方針。2017年5月,銀監會、教育部、人社部等三部委發布通知,強調一律暫停「校園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為滿足大學生在消費、創業、培訓等方面合理的信貸資金和金融服務需求,國家允許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可以有針對性地開發高校助學、培訓、消費、創業等金融產品,向大學生提供定製化、規範化的金融服務,合理設置信貸額度和利率。

除嚴厲打擊非法「校園貸」行為之外,高校應主動作為、積極引導,而且家庭應發揮重要作用,密切與子女之間的溝通,加強對子女消費觀念的引導,教育其形成量入為出的理性消費習慣。華商報記者任婷實習生曹甜甜

>>馬上就評

校園貸還在尋找獵物

「校園貸」未主要用於解決急需;是否使用「校園貸」,更多取決於消費觀;女生群體使用人數更多……老實說,這份隨機抽樣調查所得到的主要結論,並不會讓人感到多麼驚訝。因為,野蠻生長的「校園貸」早已讓人見識了它的可怕與危害性。調查中還有一個數據顯示,陝西大學生每月所需的生活費,28%保持在1000元以內,59%為1000至2000元。而大學生的消費欲望可謂強大。這是一塊肥肉,「校園貸」哪裡又會捨得丟掉?

面對在陝高校大學生就「校園貸」做出的答卷,或許,最值得讓人警醒的,不是那些具體的結論,而是潛藏在這些數據背後的真相——在網貸機構被強制離場之後,傳統銀行「跑步」入場,但藏汙納垢的「校園貸」其實並沒有從此銷聲匿跡。特別是,大學生對於校園貸風險的認識,還是那個老樣子,因為缺乏必要的金融財務知識以及風險識別能力的薄弱,只要手頭一緊時,就有人不小心淪為「校園貸」的獵物。

時至今日,專坑大學生的校園貸並不甘心放棄這塊肥肉,校園貸依然還是那個熟悉的「校園害」。一句話,校園貸極其頑固,治理,依然在路上。

(原標題:團省委公布陝西大學生「校園貸」調查報告:使用「校園貸」的大多數是女生,多用於娛樂消費、購買電子產品、服飾和化妝品)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大學生 校園貸 女生 娛樂消費

相關推薦

評論(78)

相關焦點

  • 大學生消費維權狀況調查報告
    中國質量萬裡行消費維權系列報告之大學生消費維權狀況調查報告    目前,中國在校大學生人數已超過1700萬,位居世界第一。作為時尚品、電子、影像、培訓和文化體育等產品和服務的主要消費群體,大學生具有強大的消費潛力,在他們中間也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因而大學生消費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話題。
  • 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支出不斷上漲 需求日益多元
    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支出不斷上漲 需求日益多元 原標題:   日前,有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2016年每月平均開銷為1212元,三成以上學生認為生活費不夠花,引發網友熱議。
  • 【網絡安全知識】「擦亮」雙眼,警惕各類不良「校園貸」陷阱!
    但是,在這種國家嚴防嚴治的高壓態勢下,仍有部分不法機構為了獲取暴利鋌而走險,現實中仍存在「註銷校園貸」「套路貸」「培訓貸」等多種不良「校園貸」陷阱繼續坑害廣大學生的合法權益。有媒體調查發現,「校園貸」有關的詐騙在2020年上半年又出現了高發的情況,通過在多個社交軟體平臺搜索「校園貸」詐騙的關鍵字,便出現大量用戶反映受騙的經歷。
  • 誰動了大學生錢袋子——一份大學生消費調查報告
    ●75%以上每月日常消費在千元左右  ●電子產品消費不亞於白領  ●愛買書的大學生越來越少  ●品牌成為女生消費第一考慮因素  ●戀愛中男生消費佔七成  「眼下的校園生活太豐富多彩了,花銷也大。上網要錢,逛街要錢,同學生日聚會要錢,考計算機證也要花錢……其實對於我們來說,只要喜歡,錢倒不是問題。」
  • 速途研究院:2015大學生分期消費調查報告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團隊聯合問卷網,通過對大學生的消費方式以及對於分期消費的態度看法等問題展開了問卷調查,解讀目前大學生分期消費模式在校園中的發展現狀。  分期平臺呈現巨頭割據(速途研究院製圖)  在關於大學生最常使用的分期平臺調查結果上看,在目前主要的分期平臺呈現出劇透割據的形勢,花唄佔比37%,京東白條佔比34.3%,其次是分期樂和趣分期,兩家平臺在大學生間的活躍度分別佔比
  • 拍拍貸、閃銀等平臺校園貸捲土重來 利率最高達199%
    那些在校園貸中殞失的鮮活生命,仍未能阻止現金貸平臺們將魔爪伸向校園內!那些悲痛欲絕的父母,淚水依稀在眼前,校園貸卻死灰復燃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閃銀、拍拍貸、及貸等平臺在國家取締校園貸之後,仍悄悄從事該業務。在記者測試的平臺中,仍從事校園貸的佔比超過42%。
  • 超半數大學生月均花銷在1001~2000元
    超半數大學生月均花銷在1001~2000元近七成女生日常主要開銷為形象消費騰訊教育—麥可思大學生消費情況研究數據顯示,在校大學生每月平均花銷(不含學費、家庭與學校間往返交通費)在1001~1500元的佔比最高,為33%;花銷為1501~2000元的大學生比例也較高,為24%。
  • 高利息、利滾利、恐怖催債……揭秘盤根錯節的校園貸
    但誰曾想到,發放「暴利校園貸」的人,不是社會青年、也不是黑社會,而是同年齡段的大學生……  校園貸究竟是怎麼回事?利滾利達到何種程度?學生面臨怎樣的暴力催債?由封面新聞聯合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推出的法治宣傳欄目《看法》第一期,首先聚焦備受社會關注、危害性極大的「校園貸」。
  • 超半數受訪大學生為人情消費苦惱
    在大學裡,人情消費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或出於禮貌,或出於功利目的,人情消費成了大學生日常開銷中的一筆重要支出。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570名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5.4%的受訪大學生為人情消費苦惱。58.9%的受訪大學生認為人情消費會在學生之間形成關係圈和小團體。69.7%的受訪大學生建議引導學生樹立理性的消費觀念。
  • 《2014年中國大學生消費行為與品牌認知調查報告》發布
    《2014年中國大學生消費行為與品牌認知調查報告》是上海交通大學公共關係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學社會調查中心首次聯合發布的面向全國大學生的調查報告。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數目不斷擴張,我國在校大學生人數接近3000萬,居全球第一。以大學生為代表的年輕一代,不僅是我國最活躍的消費群體,而且在不久的將來也將成為我國最具消費潛能的核心消費群體。
  • 校園貸新馬甲,因為學英語負債十幾萬,乾貨經驗分享,大學生必看
    校園貸身披「學英語」馬甲再現,本次分享一些專門針對大學生貸款方面常識,如果你是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或者是正在找工作的,那麼請你一定看完!你知道校園貸都有什麼套路,看完就了解校園貸自從出現在人們視線中,好像都是些非常負面的信息,讓許多學生以及家庭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
  • 京大學生消費兩極分化 戀愛消費與飲食不相上下
    一名大學生基本生活費應是多少?本刊邀請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大學生記者杜佳徵,對她身邊的10名在校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這10名大學生中,一名享受貧困生國家助學金,3名獲得了獎學金,7位是女生(二外女生多),北京籍佔4位。     在北京高校中,二外的貧困學生所佔比例不高,北京籍學生人數較多,今年高招將佔95%,消費具有典型特點。
  • 95後獨霸校園 近6成大學生每天用手機超5小時-大學生,手機 ——快...
    暑期已經接近尾聲,沉靜了近兩個月的校園又開始熱鬧起來。這個夏天,97年出生的小鮮肉們正式跨進了大學校園,據數據統計顯示,目前大學校園中出生在95年以後的學生佔76%,成為大學校園新生代主力軍。近日移動社交軟體易信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針對大學生進行了社交習慣調查,約1500人參與。
  • 大學生兩極化:月消費八千與兩百的寫真(圖)
    他們在大學「學習娛樂兩不誤」,可以遊泳、健身、泡吧、買阿迪達斯、用帶有攝像頭的手機,和男(女)友暢遊祖國的大好河山……這份報告進而宣稱:今天的大學校園已經告別寒窗時代。然而,這個結論距離貧困的大學生還很遙遠。  「八千大少」的貴族生活在朋友圈裡,大學生劉超(化名)被戲稱為「八千大少」。說起這個稱謂,劉超顯得很不以為然:「不就是每個月生活費有8000多塊錢嘛。」
  • 抽樣調查數據顯示近三成大學生月生活費超1600元
    北青報記者對北京部分高校大學生月生活費進行了抽樣調查 數據顯示——   近三成大學生月生活費超1600元  本報訊(記者 劉旭 雷嘉 李夢婷 王曉芸)開學在即,各大高校即將迎來又一批新鮮「血液」。
  • 借貸消費調查:那些負債的年輕人
    在廣州某高校讀大三的劉光(化名),也是一名消費貸用戶,他告訴記者,每當碰到自己想要但又消費不起的東西,他都會使用消費貸分期購買。就在近期,出於學習和工作的需要,劉光用消費貸給自己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電腦要1萬多,問家人要錢,他們肯定不願意給,乾脆不開這個口了。」
  • 99宿舍李華文:網路遊戲,渠道為先
    得益於1000所高校渠道的支持,自去年成功舉辦全國高校電子競技聯賽後,99宿舍校園網遊戲平臺4月份正式上線,初期合作合作夥伴包括久遊、51玩、冰凍、智冠、中華網、世紀天成等多家公司,目前以上線勁舞團、亂舞春秋、極道車神等休閒類網路遊戲。99宿舍是一家面向大學生的校園互動娛樂運營商。
  • 韋博英語系統性「塌方」消費貸還需關在「籠子裡」
    文/盤和林據媒體報導,韋博英語在國慶假期前後,北京、上海、成都、太原、杭州、蘇州等全國多地分校,以裝修、封樓等名義停課,節後則直接人去樓空,並有大批員工離職。機構學員的學費多為3萬元至4萬元,甚至有人學費超15萬元。
  • 網貸天眼每周聚焦:和信貸涉嫌非吸被立案調查央行摸底線上聯合消費貸
    據報導,近日,和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和信貸」平臺)、和信財富管理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已被多地公安機關立案調查。中國人民銀行近期下發了《關於開展線上聯 合 消費貸款調查的緊急通知》。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銀行除了要上報聯 合 消費貸的餘額、利率、不良率之外,還要單獨匯報與螞蟻集團合作的「借唄」、「花唄」的相關數據。網貸天眼每周聚焦,帶您一同回顧本周的熱點新聞。
  • 大學生就業歧視現狀調查報告出爐
    2008年和2010年,中國政法大學憲政研究所就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歧視的問題,在全國6個城市11所高校的畢業生中作了兩次問卷調查。我們採用問卷調查法,在被訪問高校老師的協助下,委託調查員進入各個大學畢業生宿舍進行入室調查,讓畢業生自行完成問卷後回收。兩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200份,實際回收2092份,其中有效問卷2086份,完成有效問卷佔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