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的定義是什麼,為何木星不能成為「太陽」?或許就是一步之遙

2020-11-24 騰訊網

審核-小文

宇宙經過大約138億年的發展,雖然從熵增的角度來看是朝著越來越混亂的方向發展,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來宇宙中各等級結構還是比較清晰且有序的。天文學家在早期的探測中發現了宇宙裡存在各種不同大小、質量的星球,而且它們之間的運動方式也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於是根據星球的質量和運動方向定義了衛星、行星、恆星等天文概念。現在我們都知道衛星圍著行星轉,行星圍著恆星轉,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因素定義了一顆天體是恆星還是行星呢?

這就要從宇宙的起源開始講起,宇宙大爆炸理論是目前所有宇宙起源理論中被廣泛認同的一種,該理論指出宇宙在發生大爆炸之前是不存在基本粒子的,因而也不會存在物質,而是存在著純粹的能量。在宇宙大爆炸的過程中,宇宙以人類都無法描述的速度膨脹開來,純能量開始變成基本粒子,最初的基本粒子就有氫原子和氦原子,它們是以3:1的形式形成的。同時由於宇宙膨脹的時間極短,導致其他元素還來不及形成,於是氫元素和氦元素佔據了宇宙所有元素的絕大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氫和氦的基本粒子開始形成氣體雲,一些走得更近的氣體雲開始抱團,從而形成有引力的質量點。

緊接著質量點周圍的氣體雲被其引力不斷地吸引過去,慢慢地小的質量點變成了一大團星雲。當星雲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開始不斷向中間壓縮,使得內部中心的氣壓和溫度驟升,最後將核聚變反應給點燃了,於是乎一顆恆星就這樣產生了。當然並非所有的星雲都能夠將其內部的核聚變反應點燃,這主要得看該星雲的質量如何。恆星形成之後開始發光發熱,它所產生的能量和熱量不斷地釋放到外界,使得周圍的物質都被吹散。而被吹散的星雲又會隨機地集合在一起,同樣通過引力的作用壓縮成天體,這時候行星、衛星、小行星等更小級別的天體就產生了。

把行星、衛星和小行星放在一起比較我們就會發現,小行星的形狀通常都不怎麼規則,這是因為它質量比較小,沒有足夠的引力來塑造自己。彗星則是體積和質量更小的存在,這種天體主要由冰晶、宇宙塵埃等混合而成,它們在靠近恆星的過程中會發生蒸發現象,因此看起來格外光亮。而行星行列中因為質量的不同也會出現不同類別,目前看來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地球為代表的巖質行星,另一種是以木星為代表的氣態巨行星。

恆星家族中也存在不同種類,主要分類依據依然是質量,而且質量不同的恆星會有不同的終結方式,有些最終會變成中子星,有些最終會變成紅巨星。無論是哪一種天體,人類都還無法完全了解它們的命運。

相關焦點

  • 木星和太陽相似度很高,卻沒有成為恆星,未來有機會嗎?
    成為恆星需要什麼條件恆星的產生要從宇宙初始說起,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是由一個密度非常大的奇點爆炸產生的,而在大爆炸之前,是不存在任何物質的,僅僅存在著能量。而宇宙大爆炸之後,宇宙像一個膨脹的氣球一般,擁有了體積,也產生了質量,也產生了基本的粒子氫原子和氦原子,宇宙不斷膨脹,奇點中心的溫度也開始下降。
  • 木星能成為恆星嗎?
    佰思科學:沈東旭 邱亞明什麼是「雙星系統」在銀河系中,有很多「雙星系統」-也就是由兩顆恆星組成的系統。比如電影《星球大戰》中天行者「盧克」的家鄉——塔圖因星球,就圍繞著雙星系統旋轉。在這個著名的沙漠星球,你可以看到兩個太陽落日的壯觀景象。
  • 假如木星點燃核聚變,成為恆星,會對人類的生存產生什麼影響?
    其實木星的形成時間只比太陽晚一點點。當太陽最初的天體形成之後,木星就誕生了,它同樣也誕生了星雲的中心位置,早期的木星就在太陽附近。只不過,由於太陽形成時間早,能夠吸收的物質更多更快,所以它早一步成為了恆星。為了促使太陽的誕生,原來星雲中心的物質大部分都被太陽吸收了,木星只吸收了一部分。
  • 木星的成分和太陽相似,為什麼木星沒有演化為恆星?
    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一顆行星,和太陽一樣,也都是氣態星體,質量為1.90*10^27千克,是地球的318倍,是太陽系其他所有行星總質量之和的2.5倍,但僅為太陽的千分之一。從木星和太陽的組成來看,二者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但是為何沒有形成恆星呢?
  • 為何科學家曾認為:木星將成為第二個太陽,現今卻又極力否定?
    木星的神秘之處其實不管木星是否能成為第二個太陽,它現今在太陽系的地位也是「大哥」級,它那超強的引力就能讓太陽系剩下的七大行星感到慚愧。據科學家觀察的結果顯示,木星的引力甚至能影響到地球,已經有數不清的隕石被木星的引力所捕獲,而這些隕石的原本目的地正是地球,甚至擁有類似木星這樣的天體都已經被認為是生命誕生的非必要條件之一。
  • 木星的成分和太陽相似,體型也不小,為什麼沒能成為恆星?
    我們可以從恆星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就以太陽為例,就如上文所說,太陽佔據了整個太陽系99.86%以上的質量,這樣的質量使得太陽的引力巨大,引力也會對太陽自身造成影響,它會向中間擠壓。在中國有一句老話:物極必反。在恆星這裡,其實就是引發了核聚變反應來抵抗自身的引力。
  • 木星明明比一些恆星還要大,為什麼它沒能成為恆星?
    提到太陽系中的龐然大物,除了主星太陽之外,木星一定榜上有名。人類通過對木星的研究,為木星起了很多個名字:「地球衛士」、「太陽系殺手」等等,此外,也有一些人對木星感到不解,因為明明木星要比一些恆星還要大,為何木星卻並沒有變成恆星呢?
  • 木星30億年後將成為恆星?科學家驚人推測,後果無法承受
    而大量的關注使得對它研究非常的深入,一些科學家開始提出一個驚人的推測:木星可能正在向恆星演變。不過對於這個推測也有科學家並不贊同,他們認為木星本質上一顆失敗的恆星。因為它和太陽太多相似之處,例如木星擁有僅次於太陽的超大質量,這使得它衛星眾多。
  • 太陽系「失敗的恆星」木星,如果被點燃,會變成第二個太陽嗎?
    木星大氣層中氫和氦的佔比達到了99%,在地質內部,氫和氦也佔到了96%。如此多的氫和氦,讓人不禁聯想到太陽。 但是,即使成分與太陽之類的恆星十分相似,木星並不能像它們那樣發光發熱,所以它也被人們稱為「一顆失敗的恆星」。
  • 在太陽死亡之後,木星可以代替太陽成為太陽系中的恆星嗎?
    首先說結論,除非使用人為的方式給木星注入質量,否則木星在太陽死亡後無法成為恆星。以下為具體說明。木星可以成為恆星嗎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它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可是,在自然情況下,木星不會成為恆星。
  • 木星為啥是失敗的恆星?因為太陽太霸道了,那未來它會成為恆星嗎
    木星常被天文學家們稱為「失敗的恆星」,就是因為它沒有成為像太陽那樣有核聚變燃燒的星體。那麼木星有可能被引燃成為一顆恆星嗎?理論上當然有可能,而且技術上也很容易,因為只要給它增加質量就行了!然而現實中卻基本沒有實現的可能性,也可以說在可預見的未來,木星永遠不會成為一顆恆星。
  • 木星的體積比最小的恆星還要大,為什麼它不能成為恆星呢
    銀河系中處於主序階段最小的恆星是EBLM J0555-57Ab,它是一顆距離我們有600光年遠的紅矮星。雖然它是主序恆星,但它的體積卻非常小,平均半徑只有5.9萬公裡,只比土星要大一點。太陽系中有兩顆天體比它還大,一顆是太陽,另一顆也是充滿氫氣的木星。
  • 太陽的形成與演化——木星是否會成為第二個太陽
    當體積縮小百萬倍後,成為一顆原始恆星,核心區域溫度也升高而趨近於攝氏一千萬度左右。當這個原始恆星或胎星的核心區域溫度高於一千萬度時,觸發了氫融合反應時,也就是氫彈爆炸的反應。此時,一顆叫太陽的恆星便誕生了。
  • 木星離成為恆星有多近?如果木星變成了恆星,我們身上會發生什麼
    最初的問題是:我聽說木星被稱為一顆失敗的恆星。因為如果早期太陽系的宇宙混沌有一些不同,木星的質量更大一點,它就有可能引發聚變,成為一顆恆星。有兩個問題:木星離成為恆星有多近?如果現在真的有較大的物體撞上木星,它會引發核聚變嗎?
  • 嚴格來說,木星不能稱為真正的行星,更不是恆星?
    通常,在人們的認識中,行星是不能直接發光,只能依靠反射太陽的光線而發光。近些年來,通過對木星的研究,科學家們證實:木星正在把巨大的能量不斷地向周圍的宇宙空間釋放,它釋放的能量,兩倍於它從太陽那裡所獲得的能量,說明木星有一半的能量來自它的內部。     「先驅者」10號和11號飛船探測的結果顯示,液態氫構成了整個木星。
  • 宇宙奇觀:恆星居然還可以這麼小-宇宙,恆星,太陽,木星 ——快科技...
    天文學家或許已經發現了已知最小的恆星。不只是已知的恆星裡最小的一顆,就算在所有可能的恆星裡,也很有可能是最小的。如果它再小一點的話,可能就不能再成為一顆恆星了。它的亮度僅有太陽的1/8000,表面溫度為1800℃(太陽的表面溫度為5600℃),直徑僅有太陽的0.09倍——甚至比木星還要小!實際上,這顆恆星離我們相當近,只有大約40光年,但因為非常暗淡,你必須用大望遠鏡才能看到它——你用肉眼能夠看到的最暗恆星,都要比J0523明亮100萬倍!
  • 木星像原始的太陽,它有沒有可能成為恆星,讓太陽系成為雙星系統
    所謂「雙星系統」就是在一個星系中,有兩顆恆星,由於太陽系只有一個太陽,人們對於雙星系統很是好奇。事實上科學家們預測,雙星系統可能是宇宙的主流!雙星系統的形成,目前還沒有統一的理論,在此只是提兩個主流的觀點按照吸積理論,木星是最有可能成為太陽伴星的,首先它的體積大,是太陽系第二大天體,質量是其他7大行星加起來的2.5倍。其次木星的大氣含量跟原始太陽很像:由88-92%的氫和8-12%的氦組成!
  • 木星能成為新的恆星嗎?缺少重要因素,或需10億年以上
    目前人類已得知的消息,太陽系中唯一的恆星就是太陽。它通過不斷氫核聚變釋放出各種能量,同時也照亮了整個太陽系。如果沒有太陽,也不知道我們的生活會變成怎麼樣!是否永墜黑暗?木星的成分和太陽十分類似,這也意味著木星能同太陽一般散發出熱能,只是它不會發光而已。不少人會猜測,木星會不會有一天變成跟太陽一樣恆星?只因木星和太陽的成分基本一致。也許經歷長時間的洗禮,木星有一天會變成恆星,從而跟太陽成為一對恆星姐妹花。不過即使木星可以變成恆星,則需要無比漫長的時間,據悉最起碼超過10億年以上。
  • 恆星核聚變的最終產物是鐵,為何恆星卻不會變成一個大鐵球?
    在宇宙誕生之後,各類天體也都紛紛出現,恆星便是宇宙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根據科學家們研究得知,恆星在誕生之後,主要成分大部分都是氫元素,此後,伴隨著恆星內部被點燃,開始進行核聚變反應,氫元素也伴隨著恆星內部的活動,進行一系列的化學反應。
  • 木星很大且含有氫和氦,為什麼木星不成為恆星呢?歸結於質量不夠
    在太陽系的8顆行星中,木星被認為是最大的,它是一顆氣態巨行星。同時,在木星的衛星中,已知的有79顆,並圍繞著木星旋轉,這就是為什麼木星被稱為「小型系統」的原因。當然,有一種假設,即:木星之所以沒有成為一顆恆星,其原因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質量,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