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陳彼得的第131篇原創
上次我講了一些關於K12在線教育的一些東西,今天就再聊聊「在線職業教育」吧。
我從13年9月起一直都做商業智能BI的培訓和在線教育,也算是對這個行業有一定的了解吧,就和大家談談這方面。
職業教育是做什麼的?
廣義上的職業教育模式可以被分為兩大類:一種是以2C為主的職前培訓,以幫助就業為導向;另一種是2C,但同理可以延伸至B端的繼續教育型培訓,以幫助從業人員繼續夯實技能、學習領域中新知識新趨勢,及滿足企業內訓需求為導向。
中國的職業教育市場可以分為兩個板塊。一個是以學歷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即職業學校教育,一個是非學歷型職業培訓。內容上,有以考證和行業準入資格為主的;也有以技能實操及職場思維提升為主的。
「黃金期」
但在線教育中,我認為在線職業教育是最值得關注,也是最有潛力的。
今年受疫情影響,在線教育由「助手」轉向「主角」。除了K12,最受關注的就是在線職業教育了。國內最大的在線職業教育平臺騰訊課堂在3月17日發布了一組數據:戰「疫」宅家期間,騰訊課堂在線職業教育上課總時長提升了3.5倍,其中較為活躍的大學生訪問人數累計達到了1225萬。
1
政策紅利
其實從2019年以來,國家和各級政府部門在政策上對職業教育的重點關注程度就不斷表現出來,政府部門相繼發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關於教育支持社會服務產業發展提高緊缺人才培養培訓質量的意見》等多項利好政策和規定,以及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雙高計劃」)的啟動,這些都是專門針對職業教育而言,足見對職業教育這一領域的細化和重視程度。
目前職業教育在國家政策的倡導下蓬勃發展,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要求今明兩年職業技能培訓3500萬人次以上,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要使更多勞動者長技能、好就業。特別是「以訓穩崗」重點要求的提出,更是體現出對職業教育、教育培訓的巨大重視和關注。
同時隨著產業網際網路成為國家戰略,在線職業教育激發了職業教育新的生命力。今年2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就已經出臺了《關於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網際網路+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的通知》,鼓勵支持廣大勞動者參加線上職業技能培訓。明確2020年要實現「511」線上培訓目標,徵集遴選50家以上面向全國的優質線上職業技能培訓平臺,推出覆蓋100個以上職業(工種)的數字培訓資源,全年開展100萬人次以上的線上職業技能培訓。
2
需求爆發
近年來,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凸顯,招工難和就業難並存,新冠疫情更是加劇了就業難的問題。
在2020年2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表示,今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有874萬人,同比增長40萬人。今年的就業形勢更加複雜嚴峻。
畢業生對各類考公考研考編、升學培訓的需求也在大幅上升,大力推動了職業教育行業的發展。高校擴招、公職崗位擴招,這些也都有效帶動了職業教育的需求。
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考人數341萬人,比2019年度考研報名人數增長了50餘萬人,增幅超過17%,再創歷史新高。
2020年,政府發布「穩就業」政策,包括擴大「三支一扶」等基層服務項目招錄規模;招收40萬畢業生補充中小學和幼師隊伍,同時「特崗教師」招募規模擴增至10.5萬人。
截至7月6日,2020省考整體招錄人數高達13萬餘人,去年同期僅為94433人,增長36432人,漲幅高達38.5%。
此外,招聘市場對人才的渴望也越演越烈。企業精準招聘難度大的根本原因在於人才培養體系的不成熟,其普遍原因包含:高校的培養僅停留在知識表層,沒有具化到工作技能內核、企業對利潤的追求從而壓縮對教研的成本,使得學員畢業後處在尷尬地位,達不到用人崗位的技能要求,就業壓力大、薪資低。
如何提高自己的競爭力,獲得一份好的工作,是當代求職者關心的重中之重。從長期來看,疫情帶來的就業壓力和一些行業的轉型會逐漸加深人們對自我能力提升的認知,職業學習的需求增加也將是一個必然趨勢。
Mob研究院出品的《2019在線教育市場研究報告》也指出,新時代的職場人對優質產品付費意願增加,且職業技能提升與終身學習的需求愈發增強,更可能為職業技能課程付費。
與其它教育賽道不同,職業教育的出口是直接與就業市場相連的。而在線職業教育更是憑藉成本相對較低、不受時空限制等優勢,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網際網路在線學習獲得新的技能、知識、乾貨等,來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和素質。
3
市場響應
從市場規模來看,在線職業教育市場呈穩定高速發展態勢。
近兩年,在線職業教育領域增長速度飛快。2019年,在線職業教育整體規模突破3000萬,100%的年增長率遠高於K12、語言教育領域。
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職業技能教育市場規模達1103.0億元,預計持續保持增長,到2021年,將達到1919億元。
2019年,在線職業教育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人,整體用戶量較2018年同期增速達到100%。
在政策以及需求雙重因素推動下,2020年在線職業教育行業已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高光時刻。
面面觀
1
發展現狀
比起在線K12的火爆,在線職業教育的市場其實長期處於低估值寡頭競爭的狀態,所謂「獨角獸」還尚未出現,但跑馬圈地卻已是正在進行時。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30+謀求上市的教育類公司裡,職業教育公司最多,有10家職業教育企業異軍突起。
2019年4月,在線職業教育平臺「offer先生」完成A輪融資
2019年8月,在線職業教育品牌「昂程教育」宣布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
2019年12月,在線職業教育公司「貪心科技」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2020年2月,IT職業在線教育及實戰培訓平臺「51CTO」宣布完成C輪2000萬美元融資
2020年4月,IT在線教育品牌「奈學教育」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2020年5月,職業教育在線教學平臺「青椒課堂」獲近千萬元Pre-A輪融資
2020年8月,「開課吧」獲5.5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為新職業在線教育歷史上最大單筆融資
……
而已經上市的職業教育公司也是發展不一。就拿大家熟知的達內科技來說吧。
2019年達內科技實現營收20.5億元,同比下降1.6%;毛利潤8.78億元,同比下降24.85%;淨虧損10.4億元,同比擴大75.3%。達內科技去年年末被曝出因拖欠年報收納斯達克退市警告函,隨後自曝在財務審計中發現2014-2018財年內多報約9億元營收;2020年開年,達內先後公告CFO離職、CEO變動,發展令人擔憂。
而在18年成功登陸紐交所,成為國內成人在線教育機構赴美上市「第一股」的尚德機構則表現較好。
財報顯示,2019年尚德機構全年淨收入21.939億元,同比增長11%;毛利潤為17.976億元,較去年增長9.4%;淨虧損為3.952億元同比下降了57.4%。
此外,還有兩個百億大佬。在公考市場盛名的中公教育2019財年實現營收91.8億元,同比增長47.12%;線上培訓業務實現營收 10.4億元,同比增長 133.5%。還有新東方烹飪學校的主體公司東方教育,也表現不錯,2019年營收39.05億元 同比增長19.6%。
看來當廚師,還挺掙錢的,這需求量一點也不比考公務員的少啊。
在線職業教育行業,前期投入時間長,技術搭建、教研打磨、運營、銷售,無一不是花錢的活兒。但一旦時機成熟,將利用網際網路規模效應,做到快速盈利。先虧損——規模化——盈利,也一直都是「網際網路模式」的套路。毛利率和現金流水平可以說是判斷公司造血的最核心指標。
2
在線IT成新寵
作為一名資深程式設計師+在線職業教育創業者,我是看著一些IT在線教育品牌逐漸做起來的。
上面提到的達內科技深陷虧損泥潭,遂轉戰少兒編程,已大力縮減其主業成人教育業務,將重心轉移至少兒編程業務「童程童美」上。
從在線教育行業角度來看,新的技術發展給帶來IT在線教育培訓的持續需求。一方面C端職場用戶缺乏系統性的成長路線,職場能力的持續提升面臨巨大的挑戰;另一方面B端全行業的數位化轉型趨勢已越來越明顯,技術人才體系的培養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關鍵,在技術人才供需不平衡的前提下,IT在線教育培訓的發展正在加速。
IT教培的用戶人群目前主要分為三種類型:
A. 0基礎人群(基本沒有自學能力),主要就是非IT行業的人需要轉行IT和非計算機系應屆畢業生,這部分人群需要的是初級課程;
B. 計算機專業人群(有初步的自學能力),主要是在IT行業有一定的工作經驗想升入學習,或者是計算機系畢業有IT基礎,這部分人群需要的是中級課程;
C. 專業技術人員(具備了足夠的自學能力),主要是IT行業經驗豐富,IT技術熟練的人群,這部分人群需要的是高級課程。
在這三類當中,只有第一類人群有強烈的付費培訓意願,因為他們想找一份進入IT行業的工作,越往上走,付費意願可能越低。因為他們希望交幾萬塊錢去上幾個月培訓班,就能夠找到8K-10K+月薪的工作。因為,IT在線教育還是與「就業」緊密相關的。
目前在線職業IT教育領域還是有幾位佼佼者的。
(1)開課吧
開課吧成立於2013年8月,是中國最早專注於IT網際網路和數位化領域的在線教育機構之一,公司規模1700+人;主要面向數位化專業和應用人才提供Java、Web前端、數據分析、Python、人工智慧、產品、運營、智能物聯等熱門學科的體系化在線實戰賦能和進階課程。
(2)51CTO
51CTO成立於2005年,作為職業IT在線教育平臺,51CTO擁有1700萬註冊用戶。產品形態上,51CTO目前擁有微職位、視頻課、企業版、教育版四個產品,覆蓋就業培訓、知識付費、企業E-learning、高校Mooc四個領域,幫助IT技術人員及大學生在電腦和手機平臺上自由高效學習,實現就業、轉行及技能提升。
目前,在51CTO完成職業提升的學員已超過600萬人,平臺入駐老師及合作夥伴超過3000位。
(3)極客學院
極客學院2014年上線,涵蓋30+個技術領域,面向有強烈學習意願的IT技術從業者,提供「最新」和「實戰」的各類課程和服務。
(4)奈學教育
奈學教育2020年2月創立,定位於新IT職業教育培訓平臺,旨在讓技術從業人員持續提升職業能力。主要從架構編程品類為切入點,採用在線直播大班訓練營模式教學,目前已推出專家級課程(大數據架構師、P7架構師)、大師級課程(百萬架構師)和高級課程(大數據開發工程師、Java資深研發工程師課程。
三大問題
1
尚未標準化
職業教育雖然目前是在線教育競爭最激烈的領域,也是前景最被看好的細分市場。例如公務員、會計、IT編程、英語、高教、醫學等以掌握技能為主要訴求的職業在線教育成為當下焦點。
但是,職業教育的最終結果是希望找到一份工作或考取了一個證書,往往是以結果為導向的,所以效果評估缺乏量化標準。
特別是對於一些不太熱的課程來說,在線職業教育缺少一個權威標準化的教案與考試,因此結果也難以衡量,這就是不少人覺得自己什麼也沒學到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存在亂象
從行業發展自身情況來看,由於高質量發展把對人才的要求推向新高度,這就給了不少只想賺上一筆錢的培訓機構許多渾水摸魚的機會。
今年的央視3·15晚會就點名曝光了在線職業培訓機構嗨學網的營銷套路學員、退費難等問題。
在線職業教育行業中不乏有「割韭菜」的機構,誇大宣傳、「交錢容易退錢難」的套路以及那些本身就缺乏實戰能力的培訓講師,給學員和企業都帶來了非常差的體驗,社會口碑也有不斷下滑的趨勢。
我自己作為「業內人士」,我自己多少還是有點發言權的。不得不說,確實是有不少機構由於盈利難、獲客成本高,把精力全放在瘋狂拉新上。
3
獲客難、復購難
雖然被冠以網際網路+職業教育的名號,但是隨著網際網路流量變得異常珍貴,整個行業的模式都變成了花錢獲客,單獲客成本甚至達到了數千元。
另外職業教育用戶的產品使用生命周期較短,復購率也較低。
發展趨勢
1
垂直高頻,大有可為
在線職業教育企業必須先明確自己的主要盈利模式,再考慮提供什麼內容。
現在基本上就兩種,一種是垂直化,找一個細分領域,對產品進行打磨優化,這就需要對於一個領域有很深的了解和多年的經驗;另一種是平臺化,集成內容或者資源,來做整合。
未來在線職業教育將逐漸滲透各細分市場,比起綜合知識付費平臺,更加垂直細分的在線職業教育平臺,如職業資格培訓類等會更受用戶歡迎,更容易在用戶心中留下印象,留存率更高。
在線職業教育平臺應該精確定位,確定目標人群,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實現對特定受眾的精準服務。細分之後的教育資源會更加集中,便於留住學習者,給他們一個精準化的學習環境。
當然,優質的教學資源是平臺得以生存的關鍵,內容為王的時代從未過去。
2
OMO模式,才是未來
從2019年開始,OMO就越來越成為教育領域討論的一大話題。
OMO(Online-Merge-Offline)模式指的是線上和線下的深度融合,多家教育公司都已宣布會將OMO模式作為公司發展的主要戰略,特別是新東方,憑藉成效顯著的OMO模式,11月9日已成功在香港二次上市。
純線上模式獲客成本過高是在線教育發力線下的原因之一,同時線上線下的模式也減緩了純虛擬線上教育潛在的低質弊端,促進了平臺對用戶體驗的關注,也帶動職業教育朝著更完善、更成熟的盈利模式發展。
OMO模式歸根結底是要實現線上與線下彼此交織,相互導流。未來的教育機構沒有單純的線下教育,教育機構可以提供線下學習場景,但是很多服務流程都要放在線上,也只有在線上,教育機構才能更全面地收集數據,更有針對性地提供教學服務。
3
欲速則不達
作為在線教育行業的創業者,我是覺得在教育行業中,不論是教學教研、人才儲備還是運營管理水準,如果沒有一定的時間積累,無法建立優勢。
簡單來講,就是對那些零經驗+零基礎的創業者來說,入局很難,但也不是沒機會。要想在未來的教育領域佔據一定的市場,眼下就要搶先布局,做好前期的累積。
教育市場細分領域眾多、可複製性差、專業水平要求高,單純靠技術、燒錢、流量就想做好教育是不可能的,玩家們必須圍繞教育鑽研、打磨、長期沉澱。尤其是職業教育,圍繞著職場和就業,對內容的專業性、權威性和稀缺性要求更高。
對於在線職業教育,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交流。
下次我們可以再延伸一下,接著講點有關知識付費的內容,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期待一下了。
Tips: